國際空間站「現真身」!本周,ISS在夜空等你一睹真容

2021-02-15 飛碟探索雜誌

在2021年2月1日到2月12日之間(最佳為2月3日-2月9日),國際空間站將過境我國上空。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可以用肉眼在晴朗的傍晚天空中,觀察到國際空間站。【注意:未來國際空間站軌道可能會有變數,預報僅供參考】

當然,從地球上以肉眼觀察到的國際空間站,只是一個光點。如下圖:

國際空間站在2月5日的過境預報圖
預報地點:中科院雲南天文臺
圖/虛擬天文館軟體-天文在線

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簡寫為ISS),是一項國際太空合作計劃,也是人類目前在軌運行的最大的空間平臺,是一個擁有現代化科研設備、可開展大規模、多學科基礎和應用科學研究的空間實驗室,為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了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支持人在地球軌道長期駐留。

國際空間站項目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運行和使用,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耗時最長且涉及國家最多的空間國際合作項目。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來,經過10多年的建設,於2010年完成建造任務轉入全面使用階段。

目前,國際空間站主要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空間局共同運營。

簡單點說,它是一顆人造衛星,運行在我們頭頂400千米高度的太空。

簡單地說,國際空間站過境,即國際空間站進入了某一地區的可觀測範圍內,也就是說我們有可能在夜空中看見它的「身影」。
以四川南充為例,國際空間站的過境預報圖  圖/天文在線由於國際空間站距離地球上空大約只有400千米高,因此造成了可視的區域性,即不同地區看見到國際空間站的情況略有不同。
關於國際空間站在夜空中的準確位置,可以利用Heavens-Above進行查詢。查詢的結果可以精確到分鐘級別,以及空間站準確的亮度和位置。過去一年內國際空間站的運行高度  圖/Heavens-Above從上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由於每一次重新點火,國際空間站的高度會突然增加,之後又逐漸降低。其高度使用的是每繞地運行1周的平均高度。國際空間站高度的逐漸降低是大氣阻尼導致的。從圖中可以看出,其降低的速度並不是固定的,這源於地球外層大氣密度的微小改變,而這種改變多數情況下又是受太陽活動的影響。當夜空中出現國際空間站時,它就像一顆星星,在不停地緩慢移動著。因此,當你看見那顆移動的星星時,不要懷疑它是外星飛船,它很有可能就是國際空間站(當然要查詢後才知道,因為還有可能是其他人造衛星)。由於國際空間站距離我們很遠,所以只能看見一顆亮點。但是如果你有一臺很給力的天文望遠鏡,那麼就有可能看見它的真身!國際空間站的過境時,往往都很明亮,其最亮的亮度可以和金星相當。所以,這也是觀測愛好者拍照的最佳時機。一顆很明亮的星星移動了,是不是感覺很神奇?
國際空間站此次過境,主要在傍晚時分,由於國際空間站大約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因此,當天可能會看見2次過境的國際空間站。

以四川南充地區為例,國際空間站的過境預報  圖/天文在線

從上表可以看出,2月5日和2月7日國際空間站過境時的亮度是相當明亮的,尤其是2月7日,已經和金星的-3.8差不多亮了。從上表中我們還可以看出,2月6日當天晚上有2次過境。不過這2次過境的高度和亮度都比較低,但藉助地景,拍照也會有不錯的效果。可以看出,國際空間站過境持續的時間並不算太長,也就是幾分鐘而已。如下圖,就拿2月8日最亮時來說。當天國際空間站完全穿越了天頂的位置,在19點08分後還通過了著名的獵戶座,這是拍照、錄像的好時機。

2月8日國際空間站過境示意圖,完全穿越了天頂的位置,在19點08分後還通過了著名的獵戶座
圖/天文在線

查詢好了預報圖,我們只需要定好鬧鐘,坐等國際空間站的到來。下圖為2月2日國際空間站過境區域圖,可以看出有2次過境我國,這2次事件在我國東北地區都可肉眼觀測到。圖中星號的位置便是國際空間站了,周圍的白色圈子是可以觀測到國際空間站的地區。黃色和紅色的線是國際空間站的移動軌跡,為從左向右移動。其中,紅色的線代表國際空間站進入到了地球的影子中,所以此時即使在可觀測的區域內也是看不見國際空間站的。未來一周,都是我國在傍晚觀賞到國際空間站的最佳時機。隨著國際空間站深入我國,很多地區的觀測條件也越來越好,無論是亮度還是在夜空中的位置,都會達到很高的觀測度。下次(傍晚時段)國際空間站過境可能會出現在3月下旬。但其非自然天體,隨時都會有軌道參數的變化,所以長時間的預測只能作為參考。

預測國際空間站下次過境出現可能在3月15日後(傍晚時段)  圖/天文在線

星等:體現一顆天體的亮度指標,此值越小代表該天體越明亮;

heavens-above:可以查詢到夜空中人造衛星的過境事件。

 

版權說明: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天文在線」,版權歸屬著作權方。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轉載授權請聯繫「天文在線微信公號後臺。如涉及本文中內容的轉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本號聯繫。「飛碟探索雜誌」公號聯繫方式:(0931)8773083、fdts@duzhe.cn

相關焦點

  • 利用NASA的數據接口製作國際空間站實時跟蹤器
    為了實現本文的目標,你得先安裝 ISS_Info:下面分步驟講解整套繪製流程1.地圖初始化為了實時展示國際空間站的路徑,需要使用turtle繪製曲線,因此可以創建一個turtle畫布,將背景設為地球:import ISS_Infoimport turtleimport
  • 走近水運儀象臺 一睹「世界時鐘之祖」真容
    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這裡,一睹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的真容。水運儀象臺是北宋時期由蘇頌領導創製的一座集計時報時、天文觀測和星象顯示三項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天文鐘,是北宋科技發展高峰的重要標誌。作為蘇頌故鄉的廈門市同安區,近年來加大了傳承和弘揚蘇頌文化的力度,不僅興建了同安蘇頌公園,按照1:1比例建造水運儀象臺,還連續舉辦了多屆「蘇頌國際文化節」「蘇頌國際鐘錶文化節」以及蘇頌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水運儀象臺與公園周邊的景色相映成趣(無人機拍攝)。新華網 劉默涵 攝孩子們在蘇頌公園內玩耍。
  • ISS秘密!美國兩步走加快促進國際空間站的科學發展 中國呢?
    important}美國宇航局官員在周四(8月27日)舉行的在線會議上說,與以往相比,越來越多的太空人乘坐商用乘員飛行器並通過私人公司飛往國際空間站(ISS),是人類航天研究的黃金時代。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在為國際空間站研究與開發會議發表的講話時說:「與長期以來相比,我們將在國際空間站擁有更多的人,並且研發的吞吐量實際上將會增加。」
  • SpaceX公司展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模擬器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5月13日報導: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展示了一個程序,它可讓任何願意者嘗試將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放置在iss-sim.spacex.com網站上的對接模擬器可使人感覺就像與國際空間站靠近時的「龍」飛船的乘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指出,該程序使用的界面與飛船上所使用的類似。該模擬器可使任何願意者在遵守必要的速度限制條件下控制定向和「龍」飛船的運動。
  • 我們終於一睹黑洞真容 愛因斯坦,你又對了
    北京時間10日晚9時許,包括中國在內,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首張黑洞真容。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員歷時10餘年、從四大洲8個觀測點「捕獲」的視覺證據,有望證實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首次「看到」黑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說對了百餘年來,人類探尋黑洞奧秘的腳步從未停歇。
  • 2月10日國際空間站過境、水星東大距輪番上演,肉眼可見不容錯過
    今天是個好日子,國際空間站過境、水星東大距將輪番上演。今天是春節假期返工的第一天,夜空中也將顯示出吉祥的天象對我們表示祝福。眾所周知,國際空間站是人類目前在軌運行的最大空間平臺,是一項國際性的合作任務。在國際空間站上生活著各國的太空人,地球上的科學家會定期給空間站送去補給以支持他們的生活。
  • 【星緣山風隊】空間站凌月
    今天這張圖來自——泛景山·就是不出城·拍月狂魔——lifelens空間站凌日/月是比較經常在城裡出現的天象(可能是因為空間站飛得太快了吧)有些天愛可能總是會錯過這一類天象今天美圖的作者為大家帶來的超詳細空間站凌月前期及拍攝攻略中就包含了如何預測空間站凌日
  • 國際空間站大如一個足球場,夜空中比金星還亮,但很快將不是最亮
    即便是在偏遠農村,光線也是比以前要強一些的,因為現在各家各戶都有電燈,很多村莊裡面還有路燈,夜晚的光照條件比較好,很難再看到滿天繁星,不像以前農村一到晚上只要沒有月亮就會是漆黑一片,那樣夜空中的星體的光輝就比較顯眼,看上去就是滿天繁星的景象了。
  • 國際空間站載人運行科幻史
    2000 年,人類首次進入外太空的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ISS),也才真正擁有了從地球以外反觀地球的空間視角。2000 年 11 月 2 日,載有美俄三名太空人的 「聯盟 TM-31」 號宇宙飛船與國際空間站核心艙成功對接。從此,國際空間站正式開啟至今長達 20 年的載人飛行史。
  • 放棄使用美國網絡,俄羅斯將在國際空間站上使用自己的通信網絡
    在國際空間站的俄羅斯部分出現了與地球的寬帶衛星通信信道,它類似於網際網路,允許信息在國際空間站與地面之間傳輸。建立此網絡的相關設備由俄羅斯太空人奧列格·科農年科(Олег Кононенко)於2019年安裝,該系統的全面測試將於2020年底完成。
  • 運行20年,國際空間站20大科學突破
    如果其中任何一種疾病影響了你的生活,那麼空間站的研究也會影響到你的生活。 發現持續冷燃火焰:科學家在滅火實驗中點燃液滴時,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庚烷燃料的火焰似乎熄滅了,但實際上液滴仍在沒有可見火焰的情況下繼續燃燒,溫度比普通蠟燭低2.5倍。
  • 一睹水星「真容」!水星年內最後一次大距將於「雙十一」上演
    屆時,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在日出前的東方低空,藉助雙筒望遠鏡可一睹平日裡難得一見的水星「真容」。水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它離太陽最大角距離不到30度,看到它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時辰(2個小時),所以水星又被稱為辰星。由於距離太陽太近,水星幾乎經常被黃昏或黎明的太陽光輝所淹沒,只有當它與太陽的角距離達到最大值,才可能用肉眼看到。
  • 英國 | 腳步丈量倫敦老城,有故事的西敏寺值得一睹真容
    但是呢,初到倫敦的人,卻通常會用腳步丈量老城區,結結實實地把倫敦的一磚一瓦,一花一木收入眼中。因為,每一步,都有值得回味的風景。可惜大笨鐘正在維修,無法一睹真容。不過,在無數影像紀錄中,大家對它應該早就熟悉至極了吧。議會大廈可以購票參觀,經歷過許多歷史事件的宮殿有著豐富的內容,建築本身也值得流連大半天。我們已經決定參觀西敏寺,此行就放棄了議會大廈。
  • 太空人首次在國際空間站創造了物質「第五態」
    據報導,近日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創造了一種罕見的物質狀態——一種在地球上不能長時間存在的狀態。 這是因為有了CAL,「你不需要冷卻大的物體,只是一個微小的原子云,」意味著整個過程大約需要兩秒鐘。 CAL實驗的成功標誌著BECs成為超靈敏儀器基礎的第一步,這些儀器可以探測到來自我們宇宙中最未知的方面的最微弱的信號,比如引力波和暗能量。
  • 拐棗——我來廣德十八年了,久聞它的大名,卻一直未睹真容
    我來廣德十八年了,久聞它的大名,卻一直未睹真容。今日去菜市場買菜,碰巧有一老太太的面前擺一竹籃,竹籃裡就是這一把把奇形怪狀的拐棗。詢其價,兩元一把,於是買了一把。然後問怎麼吃。老太太很奇怪地看著我,我以為她會不耐煩地說:「用嘴吃知道不?」但她沒有,而是很敬業地告訴我:「泡酒吃」。我很失望地道:「我不泡酒,能直接吃嗎?」老太太說能啊,然後就要摘下一顆示範。我道:「知道了。」
  • 成都拍到第一張黑喉歌鴝照片 鳥友競相一睹真容
    這一消息昨日網上炸開,引得眾鳥友紛紛前往一睹真容。  川大天使林內  愛鳥者拍到稀奇鳥兒  發現地位於四川大學的一片小樹林裡,因為常年是鳥的樂園,它的名字在鳥友中如雷貫耳天使林。
  • 你也可以去空間站看落日了?現實版流浪地球,每個人都可以參加
    ☝最近,有一個向所有人開放的項目,「帶你去國際空間站!」 ☟好想去哦~~~(以下是小編的腦洞時間)♥太空對於我來說一直都是浪漫,孤獨的。♥聽不到更多的聲音,地球只是眼前浩瀚浩瀚宇宙中無數星球的一顆。♥在太空看落日還會覺得悲傷嗎?
  • 國際空間站的網絡安全測試
    一項旨在加強未來太空任務網絡安全的小型實驗,正在國際空間站的歐洲哥倫布艙進行,部分運行在Raspberry Pi Zero計算機上。ESA軟體產品保障工程師Emmanuel Lesser說:加密實驗正在測試技術解決方案,以使基於加密的安全通信在最小空間任務中也可行。這在地球上很常見,比如使用對稱加密,通信鏈路的兩端共享相同加密密鑰。
  • 全球僅存的一棵樹就在我國,還有守衛守護,遊客爭先一睹真容
    而且每年都會有大批的遊客來中國旅遊,很多外國遊客來中國,只為一睹這棵樹的真容。因此,國家相關人員為確保普陀鵝耳櫪的健康成長。為保證普陀鵝耳櫪基因的活力,我國科學家和太空人把它送入了太空。我們都知道植物的繁殖過程是非常緩慢的,它不像動物一樣能在全世界範圍內繁殖。植株通過雌花和雄花之間的授粉繁殖,從而形成全新的植物種子。種子落到地面時,如果遇到合適的生長環境,該植物的種子就變成了幼苗。
  • 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直播五位太空人太空匯合
    北京時間5月31日上午10:29,SpaceX 載人龍飛船成功實現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將兩位航天員正式送入這個太空軌道前哨基地。對接成功標誌著龍飛船載人航天任務的又一重大裡程碑!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大型軌道實驗室,是世界上16個國家共同為人類在太空打造的一個永久性前哨基地,是人類最尖端科學技術的結晶,也是人類創造的最昂貴的裝置,目前為止已經花費13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