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水運儀象臺 一睹「世界時鐘之祖」真容

2020-12-06 福州新聞網

水運儀象臺被譽為「世界時鐘之祖」。圖為一名遊客從水運儀象臺前走過。新華網 劉默涵 攝

新華網廈門1月24日電(劉默涵)「爸爸,這個大傢伙是什麼東西?」「這叫水運儀象臺,是我國古代先人研發出來計算時間的機器。」寒假期間,廈門同安蘇頌公園裡的孩子多了起來。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到這裡,一睹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的真容。

水運儀象臺是北宋時期由蘇頌領導創製的一座集計時報時、天文觀測和星象顯示三項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天文鐘,是北宋科技發展高峰的重要標誌。相關資料顯示,水運儀象臺驅動系統中的天衡裝置與歐洲17世紀出現的錨狀擒縱器在設計原理上非常相似,但比錨狀擒縱器早了六七個世紀,水運儀象臺因此被譽為「世界時鐘之祖」。

史料記載,蘇頌是廈門同安人,出生於1020年。他在天文、機械、藥物、外交、文學等方面均取得卓越成就。作為蘇頌故鄉的廈門市同安區,近年來加大了傳承和弘揚蘇頌文化的力度,不僅興建了同安蘇頌公園,按照1:1比例建造水運儀象臺,還連續舉辦了多屆「蘇頌國際文化節」「蘇頌國際鐘錶文化節」以及蘇頌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活動。

水運儀象臺與公園周邊的景色相映成趣(無人機拍攝)。新華網 劉默涵 攝

孩子們在蘇頌公園內玩耍。新華網 劉默涵 攝

蘇頌銅像。新華網 劉默涵 攝

相關焦點

  • 水運儀象臺、漢代連機水碓……國際博物館日,同濟博物館邀你「雲...
    水運儀象臺、漢代連機水碓……國際博物館日,同濟博物館邀你「雲」看展 來源:新聞中心、博物館   時間:2020-05-18  瀏覽:
  • 古代兩款黑科技鑑賞,榫卯工藝與水運儀象臺,富含古人思想智慧
    二、水運儀象臺 1、水運儀象臺長啥樣 說起鐘錶,大家肯定都不感到陌生。很多人非常喜歡鐘錶內部的機械結構,認為層層疊疊的齒輪咬合有一種獨具韻味的美感。其實在中國古代,就已經產生過這種齒輪套齒輪的機械裝置,這就是水運儀象臺。
  • 央視CCTV-10套科教頻道專題片《創造科技的力量》之通天神器,上下兩部講述蘇頌的水運儀象臺
    2014年,劉延東副總理指示中央電視臺到同安拍攝紀錄片,央視CCTV-10套科教頻道於2015年1月3日播出專題片《創造科技的力量》之通天神器,上下兩部。        蘇頌一生最大的貢獻在於研製水運儀象臺,1088年,由他主持研製的水運儀象臺,功能兼有觀測天體運行、演示天象變化的功能,並能準確記時,這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集為一體的綜合性授時天文臺。
  • 千年前的宋朝,一項發明改變了整個世界!
    甚至在這一時代,誕生了「世界時鐘之祖」——水運儀。 水運儀,全稱水運儀象臺,是一種大型天文儀器。它集觀測天象的渾儀、演示天象的渾象、計量時間的漏刻和報告時間的及現狀值於一體的綜合性觀測儀器。 神秘的「水運儀」長啥樣?
  • 七旬老人複製世界首臺機械日曆時鐘 曾複製渾天儀
    他還複製了世界上第一臺機械日曆時鐘,複製機械日曆時鐘是從去年12月份開始的,複製成功後,一直沒有對外公布,為此,陳凱歌最近準備舉辦相關研討會。  70高齡的陳凱歌心裡有個夢,要刻錄「時間簡史」,保留蘇鍾記憶。
  • 最不該被遺忘的天才,一項發明曾創下七個世界第一,如今鮮為人知
    宋仁宗慶曆二年,蘇頌中了進士,先在地方任免,後來出任吏部尚書,晚年擔任丞相一職。縱觀蘇頌一生,仕途平坦,官位顯赫,但他給後世留下的不是政治方面的經驗,而是科技方面的成就。蘇頌在科技方面的標誌性成就是製成了水運儀象臺,這是被譽為「世界時鐘鼻祖」的發明,創下七項世界第一。元豐八年,以蘇頌為首的科學家,歷時三年終於製造而成了水運儀象臺。
  • 七項世界第一,創造世界上第一個機械時鐘,你不能不知道的中國人
    蘇頌一生政績突出,外交、文化、史學方面均造詣非凡;天文學、機械、科技、和本草醫學上,為中華民族創造多項世界之最,蘇頌一生著述頗豐,是文獻學,詩歌,散文,史學等領域的行家裡手,現傳世的有:《蘇魏公文集》、《新儀象法要》、《魏公譚訓》等,是我國最早的科學題材的詩人。
  • 不應被遺忘的天才,曾經創下七項世界第一的發明,如今卻鮮為人知
    ——喬萬尼奧裡(意)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87,閱讀約2分鐘蘇松在科技方面的標誌性成果是水運儀像平臺的製作,被譽為「世界時鐘鼻祖」,創下了7項世界第一。元豐八年,以蘇松為首的科學家歷經三年終於建成了水運儀象平臺。
  • 他是史上偉大科學家之一,創造7項世界第一,有一項早西方七百年
    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裡程碑」。雖然我們毫不懷疑沈括的科學天才,但沈括這個人人品不行,十分齷齪,曾經用小人的手段陷害蘇東坡,淪為卑鄙小人。
  • 英國 | 腳步丈量倫敦老城,有故事的西敏寺值得一睹真容
    議會大廈規模龐大,建築巍峨,門前是「獅心王」理查一世的塑像,之所以這麼稱呼他,是傳說他把拳頭伸進獅子的血盆大口,掏出了百獸之王的心臟。他參加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徵,戰績顯赫。塑像著力體現了他驍勇善戰的一面。他的弟弟就是失地王約翰,因為割讓了大片土地給法國,導致英王室從此沒有人叫約翰這個名字。
  • 成都拍到第一張黑喉歌鴝照片 鳥友競相一睹真容
    世界上從未有野外照片公布的罕見鳥種黑喉歌鴝現身成都,被攝影愛好者「逮」了個正著。這一消息昨日網上炸開,引得眾鳥友紛紛前往一睹真容。  川大天使林內  愛鳥者拍到稀奇鳥兒  發現地位於四川大學的一片小樹林裡,因為常年是鳥的樂園,它的名字在鳥友中如雷貫耳天使林。
  • 一睹水星「真容」!水星年內最後一次大距將於「雙十一」上演
    屆時,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在日出前的東方低空,藉助雙筒望遠鏡可一睹平日裡難得一見的水星「真容」。水星是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它離太陽最大角距離不到30度,看到它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時辰(2個小時),所以水星又被稱為辰星。由於距離太陽太近,水星幾乎經常被黃昏或黎明的太陽光輝所淹沒,只有當它與太陽的角距離達到最大值,才可能用肉眼看到。
  • 機械時鐘,就是這麼有歷史
    時間之於人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麼一來,如何計時自然也是值得探索的。古人很早就開始研究計時工具,古巴比倫王國發明了土圭,原理我們都清楚,是根據太陽投影長短和方位的變化來判斷時間。我國古代人民也有類似的發明:日晷、漏壺、沙漏等等,漏壺、沙漏是利用水流和沙流的流量計時。
  • 全球僅存的一棵樹就在我國,還有守衛守護,遊客爭先一睹真容
    這則新聞通過網絡傳遍了世界各地,許多外國遊客都來到中國,欣賞著僅有的普陀鵝耳櫪。現在,這棵樹仍然生長在浙江省普陀山上,因為這棵植物是在普陀山上生長著的,所以當地的居民和生物學家才把它命名為普陀鵝耳櫪。我們國家十分重視保護本國的物種,大多數瀕危物種都由專業人員24小時輪流看守。作為一種獨生植物,普陀鵝耳櫪還受到守衛的24小時保護。
  • 拐棗——我來廣德十八年了,久聞它的大名,卻一直未睹真容
    我來廣德十八年了,久聞它的大名,卻一直未睹真容。今日去菜市場買菜,碰巧有一老太太的面前擺一竹籃,竹籃裡就是這一把把奇形怪狀的拐棗。詢其價,兩元一把,於是買了一把。然後問怎麼吃。老太太很奇怪地看著我,我以為她會不耐煩地說:「用嘴吃知道不?」但她沒有,而是很敬業地告訴我:「泡酒吃」。我很失望地道:「我不泡酒,能直接吃嗎?」老太太說能啊,然後就要摘下一顆示範。我道:「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