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史才能真正使人明智

2021-01-09 光明網

  作者: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行政學院教育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梅麗紅

  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全黨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學習教育,目的是以史為鑑、更好前進。

  深入認識黨情國情

  2019年7月,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

  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上海考察時又加上了「改革開放史」的學習要求,強調上海要把這些豐富的紅色資源作為主題教育的生動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

  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再加上了學習「社會主義發展史」的要求,強調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

  之所以如此重視「四史」學習教育,是因為「四史」貫穿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四史」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形成的優良傳統、帶來的精神激勵,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而不懈努力的寶貴財富和精神動力。

  同時,「四史」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四史」學習教育可以讓黨員幹部更深入地認識黨情、國情,更深刻地把握歷史規律、歷史本質,進一步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

  核心是史實史觀史鑑

  「四史」學習教育不是簡單地追溯過往,而是立足當下、面向未來。要以科學的方法認知歷史本原,將前人的經驗和教訓化為後人的智慧,這樣的「讀史」才能真正使人「明智」。其中,核心要義是史實、史觀、史鑑。

  史實,即搞清楚客觀存在過的過去;史觀,即我們對過去的理解、解讀、評價;史鑑,即借鑑歷史,服務現實,啟迪未來。三重要義是相互關聯的。史實是理解、解讀、認識歷史的基石。「口說無憑,以史為證」說的是,歷史學習要從事實出發。史實依賴於史料,但史料不等於史實。史料中蘊含的豐富信息,只有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甄別,才能一步步地接近歷史「本然」。

  歷史的「本然」也不等於歷史。某一歷史現象、人物或事件會因人們對史實構成的複雜因果關係的認識能力、立場的不同,而得到不一樣甚至相反的理解和評價。這種認知上的差異會影響或左右對歷史經驗教訓的吸取,以及對現實問題的分析和解決。

  因此,「四史」學習教育首要的是以準確的史實為依據。史實是史觀的骨肉,史觀源於對史實的尊重和歸納,史鑑也有賴於史觀的價值和邏輯引領。

  歷史的「本然」是既成的、不可更改的,但人們認識歷史「所以然」的能力是不斷提高的。歷史的發展不是直線式前進,而是波浪式發展和螺旋式前進。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先後經歷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才最終使中華民族以獨立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並在經歷挫折之後,走上了在改革開放中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把「四史」貫通起來並置於宏闊的歷史縱深、歷史比較中分析,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兩個不能否定」,即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重在以史為戒以史為訓

  歷史雖然有過去性的特點,卻又是人們了解理解變化與延續的主要途徑。「四史」因具有初心、使命的鮮明主題與深厚的實踐基礎、強烈的現實關懷、鮮明的與時俱進特質,更可成為廣大黨員幹部獲取精神養料、探求為政之道、把握髮展規律的知識源泉。

  「以史為鑑」重在「以史為戒」「以史為訓」,即要有對歷史的自覺反省與反思。歷史認識和實踐上的局限性,是一定歷史時代的產物,但不等於說我們不應該對其產生的根源進行科學分析和深入研究。

  比如,今天我們為什麼要毫不動搖地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因為,歷史實踐證明,所有制的具體結構狀況不是由少數人主觀設定的,而只能由經濟發展的實踐來決定。正是遵循這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得以不斷完善。

  所以,「四史」學習教育既要注意從歷史實際出發,根據特定的歷史條件進行評價,也要以歷史為鏡來觀察現實。這樣,我們想問題、作決策就會有更多的歷史眼光和認知理性,就能更自覺地遵循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以史為鑑」還要求科學對待挫折。一方面,歷史的道路從來都不是筆直的,而是曲折的。就思想方法而言,對待成功還是失敗,對待勝利還是挫折,都不能採取絕對主義的態度。另一方面,看一個政黨在政治上是不是高明,不在於是不是不犯錯誤,而在於能不能科學地對待所犯的錯誤,能不能找到從錯誤走向正確、從失敗走向成功的正確道路。

[ 責編:劉夢甜 ]

相關焦點

  • 精神富有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
    世界公認的科學家和富翁最多的是猶太人,猶太人有一個共同特徵都是非常重視教育,猶太人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勤勉、自律和愛讀書思考的好習慣,明智的父母都是這樣幫助孩子早早培育了一片精神豐富的世界。巴菲特告誡自己的子女:一、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二、儘快找到自己興趣,發揮自己的優勢。三、不知道做什麼、迷茫的時候就讀書。讀書能豐富人的頭腦和精神,引導人走出困境。
  • 婚姻中,明智的女人都不會「慣著」男人,你做到了嗎?
    婚姻中的女人,要把生活過成自己理想的樣子,就要不急不躁,行為處事淡定從容,只有那些成熟知性的女人才能真正受到男人們的喜愛追捧。婚姻中,明智的女人都不會「慣著」男人,你做到了嗎?一,遇到難事,不要逞強。什麼叫逞強,就是當你一個人撐不下去,不是你個人能解決你偏要勉強。女人該示弱的時候就要盡情展現出那種柔弱美,女人去逞強,那麼還需要男人什麼事兒?
  • 老人說「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什麼意思?讀懂這句話受益一生
    俗話說「雷打真孝子,財發狠心人」啥意思?讀懂此話,路才能好走俗語是我國傳統文化中最接地氣且朗朗上口的一種名言,大多是由前人口口相傳才得以傳承下來。大多數俗語就算拿到現在來說也可以適用,這是祖先留下來的珍貴財富。尤其是《增廣賢文》中的俗語,範圍廣又頗具實用性。
  • 人工智慧會使現有機構更強大,而不是更明智
    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研究人員和管理者都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是另一方面,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開展的所有項目都會牽涉到人與技術,社會與技術之間的關係。對於當下最可能顛覆未來的技術——人工智慧,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當然也有大量研究,很多研究是關於人工智慧和社會之間有關社會倫理或人際關係層面的關係的,嘗試將技術與人文相融合,探索如何才能真正創建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
  • 如何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並提高自身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大飛碼字,ID:BigFly102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同學在後臺問我,如何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並提高自身,本想在微信回復他的,不過發現這個話題太大了,幾句話說不清楚,就想專門寫一篇文章來闡述這個事情了。這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要我在這裡分享一種普世且一定有效的方法,我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 什麼是真正的人車分流?怎樣的小區才算好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朋友對自己的居住環境要求很高了,所以很多購房者在選房子的時候,不僅要看房子自身的品質,還要對小區的環境以及小區周邊的環境進行考察,不少開發商根據購房者的需求,在出售房子的時候打著宜居小區的旗號,今天小編就來講講,什麼是真正的人車分流?怎樣的小區才算好呢?
  • 讀書對人的成長有什麼影響
    讀書是改變命運的途徑,不僅是為了考上好學校,對人的品德情操、修養和文化等大有裨益。「中華先哲格言」第一塊字板:「不登峻岭,何知天高;不履深淵,罔識地厚;不讀聖經賢傳,莫明事物之理。」大概意思為: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進入到深淵裡去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讀聖賢經書就不會明白事理。
  • 《黑衣人》:錘哥喜劇才能的真正考驗
    《黑衣人》系列是對他的喜劇才能的真正考驗。「喜劇的某些東西讓我感到害怕,」他說。「你必須維持一種略微瘋狂的狀態。一切都要表現得更自然些。只有當你精神崩壞時,才能做到這一點。」《黑衣人:全球追緝》拍攝期間,時光網探訪了該片的倫敦片場,並與上述兩位主演聊了聊臺前幕後的故事。
  • 怎樣才能成為數學家
    我這次推薦的四本書就是想讓大家多了解一些數學家,他們有哪些共性和個性,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數學家,有沒有可操作性的方法?首先,我們看看從平常人的角度如何看待數學家們的形象。畢竟400多頁的篇幅分配給60個人,每個人只不過六七頁而已。 這本書的最後一位人物,馮·諾伊曼是20世紀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也是最偉大的科學全才之一,他在量子力學、現代計算機、博弈論和核武器等截然不同的方面都卓有建樹,被稱為「計算機之父」和 「博弈論之父」。
  • 怎樣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是那麼陽光,親切,和她相處的感覺是那樣舒服和美好,非常受歡迎,讓人不由自主地想接近她,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呢?做真實的自我,不矯揉造作,虛情假義;尊重和接納朋友的一切,不將自己的主觀意願強加給自己的朋友;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不要那麼多曲曲折折,即卸下自己的重重面具,這樣透明的心,會讓人覺得你非常簡單,與你相處會感覺非常輕鬆、愉快,從而大受歡迎;當朋友遭遇不幸時,不要試圖去講大道理,幫助朋友去嘗試做些什麼,而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去理解她,同情她,感受她的痛苦和不幸
  • 做人,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有這兩個特徵: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做人,真正聰明的、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有兩個特徵,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這兩個特徵就是:學會選擇,懂得放棄。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做人,你必須學會選擇並懂得放棄。喜歡釣魚的人都知道,要釣大魚,必須使用甜美可口的食物作為誘餌。在這裡,釣大魚就是一種選擇,而誘餌就是一种放棄。
  • 在奔跑的馬背上射箭,難度要遠遠高於騎馬,帶你見識真正的騎射!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
  • 真正的木炭是怎樣來的?燒炭人的生活你我都過不了
    自從我知道它是怎樣做出來的之後,我個人覺得拿木炭來取暖真是太浪費了,因為製作木炭的過程遠遠比大家想像的辛苦。木炭分機制炭和原木炭,機制炭由各類木屑加膠水壓縮後再燒制而成,相對來說成本比原木炭低,在耐火方面就顯得比較差,不熬火,而且不宜用於燒烤,因為這種炭加有化工膠水,燃燒後會產生對人體不利的氣體。這也是很多燒烤店不用的原因。原木炭呢?
  • 老祖宗智慧:越是沒出息的人,越喜歡說這2句話,學著離他們遠點
    大家都知道,思想的高度決定了你人生的廣度,想要成為什麼人,過怎樣的生活,都是可以可以選擇的。而一個人是不是成功,有沒有出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一個人常用的口頭語看出來,因為這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他的心理狀況和精神面貌。而根據曾經的電視劇《天道》中的思維來說,越是沒出息的人,越喜歡說這2句話,我們要學著離他們遠點。
  • 閻克文:《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誤讀史
    「《新教倫理》的誤讀史」分享會現場。編者按:幾十年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這部學術作品在中國被廣泛討論。至今,《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在中國已有13個翻譯版本。值新版《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出版之際,北京世紀文景邀請該書譯者和研究者閻克文以「《新教倫理》的誤讀史」為主題進行了分享。
  • 在職場,真正厲害的人,早已控制了情緒!控制情緒,才能幹好工作
    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動物,所以很容易被情緒所左右或控制,這對工作繁忙的職場人士來說是一大忌諱。當大事小事接踵而至時,你一定會覺得煩躁不安;當工作屢受挫折時,你也許會心情沮喪;當工作無聊時,可能會百無聊賴,思想開小差。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是怎樣的,就好比一句老話所講的一樣,你的出身並不決定你往後的一生。當然,這是一句非常令人感到勵志的雞湯話語,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如國漫哪吒電影主題思想,所闡述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