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ology | 巖石圈厚度控制著大陸玄武巖的化學組成:來自中國東部新生代玄武巖的證據

2021-01-19 助研空間


大陸玄武質巖漿的化學組成具有較大的變化(從拉班玄武巖到鹼性玄武巖)(Dupuy and Dostal, 1984; Guo et al., 2016)。影響玄武巖化學組成的因素包括:源區成分的變化(Lum et al., 1989),分離結晶(Peterson, 1989),地殼混染(Dupuy and Dostal, 1984)。然而,儘管Ellam(1992)推測巖石圈厚度會影響稀土元素的豐度,並且Green等(1967)使用實驗巖石學的證據證明了該推測,但是我們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大陸巖石圈厚度會影響大陸玄武巖的化學組成。最近通過研究全球海底玄武巖發現巖石圈厚度是控制這些玄武巖化學組成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噴發在板內的洋島玄武巖(具有變化的巖石圈厚度)(Humphreys and Niu, 2009; Niu and Green, 2018)。蓋層效應(lid effect)指的是:在更厚的巖石圈噴發的海底玄武巖具有更低程度和更高壓熔融的地球化學特徵,然而在更薄的巖石圈噴發的玄武巖具有更高程度和更低壓熔融的特徵(Niu et al., 2011)。如果巖石圈蓋層效應影響了大洋玄武巖巖漿,那麼蓋層效應也一定會影響大陸玄武巖巖漿。

為了驗證蓋層效應同樣也適用於大陸玄武巖巖漿,並且評估這種效應對大陸玄武巖成分變化的影響程度,本文作者選擇了中國大陸東部赤峰至西林浩特地區的新生代玄武巖(沿東南到西北方向分布,大約260 Km,穿過陡峭的地形坡度(海平面之上~500到1500 m),對應的陡峭的巖石圈厚度為~80到~120 Km),噴發年齡為23.8 Ma到0.19 Ma(Ho et al., 2008; Wang et al., 2015)。本文分析了19個玄武巖樣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Hf同位素組成,同時也使用了已經發表的來自赤峰到西林浩特地區的41個玄武巖樣品的化學組成數據。

從東南到西北方向分布的玄武巖巖性從拉班玄武巖到過渡玄武巖到鹼性玄武巖的變化。為了去除分離結晶對玄武巖化學組成的影響,本文將所有樣品的主量元素組成校正到Mg#=0.72(在主量元素的右下角標註72)。從東南到西北,Si72逐漸減少,而Mg72、Fe72、Ti72、P72、K72逐漸增加。同樣微量元素比值從東南到西北方向上也具有變化趨勢,(La/Sm)N、(Sm/Yb)N、Rb/Hf等比值逐漸增加。赤峰到西林浩特玄武巖相對於矽酸鹽地球具有虧損的Sr-Nd-Hf同位素組成。本文作者發現源區組成成分的變化和巖石圈的混染會影響大陸玄武巖的成分變化,但是這僅僅是影響大陸玄武巖化學成分變化的次要因素。

總的來說,本文的研究證實蓋層效應也適用於大陸玄武巖。就熔融程度和熔融壓力來說,大陸巖石圈的厚度是控制大陸玄武巖成分的主要因素,這對理解上地幔動力學和大陸地質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本文的研究為殼幔系統的地殼均衡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圖1(A-D):GGL(Great Gradient Line),研究區用虛線方框圈出。全充滿的藍色三角形、綠色菱形、紅色圓圈為本文的樣品,半充滿的綠色菱形和半充滿的紅色圓形代表前任的研究數據(Wang et al., 2015; Guo et al., 2016; Pang et al., 2019)。


 

 

 參考文獻:Guo, P., et al., 2020, Lithosphere thickness controls continental basalt compositions: An illustration using Cenozoic basalts from eastern China: Geology, v. 48, p. https://doi.org/10.1130/G46710.1.

特別聲明

  文章內容來自相應期刊,本公眾號組織人員參與翻譯,不做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即刻刪除!


歡迎各位讀者點擊上方二維碼參與翻譯,踴躍投稿!




相關焦點

  • 中國東北軟流圈地幔中的原始橄欖巖質地幔:來自大興安嶺地區新生代玄武巖的地球化學證據
    要:為了進一步了解中國東北新生代玄武巖地幔源區的物質屬性,報導了大興安嶺哈拉哈河-柴河地區新生代玄武巖的全巖主量、微量元素和Sr、Nd、Pb、Hf同位素組成.哈拉哈河-柴河玄武巖屬鈉質鹼性系列,具有與洋島玄武巖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徵,如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LILEs)、明顯的Nb、Ta正異常等.它們具有中等虧損的Sr-Nd-Hf同位素組成(87Sr/86Sr=0.703 5~0.703
  • 特提斯喜馬拉雅-印度地體初始裂解:來自藏南地區晚白堊世OIB型玄武巖的證據
    要:長期以來關於喜馬拉雅地體是否從印度大陸裂解以及何時裂解的問題存在較大爭議,而藏南卡達地區新發現的晚白堊世枕狀玄武巖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新的證據.卡達玄武巖位於卡達鄉北側,玄武巖呈北西西向不整合於中侏羅統遮拉組之上,鋯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獲得的成巖年齡為92.1±1.2 Ma,代表特提斯喜馬拉雅地區晚白堊世時期火山活動.卡達玄武巖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結果顯示,玄武巖為鹼性玄武巖
  • 中國東部中、新生代軟流圈上湧與構造-巖漿-礦集區
    要:以深部地球物理資料為基礎, 結合大地構造環境、巖漿巖同位素示蹤及礦產資源分布規律, 加以綜合分析.通過熱力學計算可知, 中國東部近2億年來的上地幔巖石圈/軟流圈構造可以存留至今, 且能區分出中、新生代.軟流圈上湧與礦集區:(1)中生代金屬礦:(a)克拉通區, 軟流圈沿柱身上湧, 其柱頭上方形成幔殼混熔花崗質巖及相應Au、Cu、Mo、Pb-Zn等礦集區, 並於柱身與巖石圈塊體陡接觸帶
  • 《地理提高》地殼和巖石圈的區別和聯繫
    由巖石組成,其巖石的密度在3.0克/立方釐米左右,而整個地球平均密度是5.52克/立方釐米,可見組成地殼的物質是比較輕的。但地殼又是巖石圈的組成部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詳細內容,一起來看看吧!地殼和巖石圈的區別和聯繫為了說明地殼和巖石圈的關係和區別,分別對其厚度、成分、結構等特徵加以分析。地殼在全球的厚度和成分極不相同,結構也不一樣。就厚度看,大陸地殼較厚,平均為33千米,高山地區厚度更大。
  • 玄武巖纖維性能 玄武巖纖維的用途
    玄武巖纖維性能 玄武巖纖維的用途 2018-02-24 09:21:33 來源:全球紡織網 玄武巖纖維性能,玄武巖纖維的用途,BF即為玄武巖纖維(BasaltFibre)的縮寫
  • 玄武巖纖維是什麼 玄武巖纖維的用途
    玄武巖纖維是什麼 玄武巖纖維的用途 2018-06-13 16:19:46 來源:全球紡織網 玄武巖纖維是什麼?
  • Nature Geoscience:太古代TTG的成因——來自矽同位素的證據
    【前沿報導】Nature Geoscience:太古代TTG的成因——來自矽同位素的證據太古代英雲閃長巖-奧長花崗巖-花崗閃長巖(tonalite–trondhjemite –granodiorite, 即TTG巖系)是大陸地殼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對其成因一直存在很大爭議。
  • 玄武巖纖維攪拌過程控制你知道多少?
    因此,尋找一種環保高效、化學性能穩定的路用纖維迫在眉睫,玄武巖纖維作為一種新型環保的路用礦物纖維,已逐步使用於道路材料中,它不僅可以彌補有機纖維的低強度、低彈性模量、高溫性能差的缺點,還可以回收再利用。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海發現巖石圈「脫碳換骨」的秘密
    第三次南海大洋鑽探包括國際大洋發現計劃(IODP)367和368兩個航次,共有來自13個國家的66名科學家參加,時間長達四個月。 「兩個航次是一個主題,即聚焦於南海擴張之前的大陸破裂,回答『為什麼陸地會變為海洋』的根本性科學問題。」汪品先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與前兩次相比,這次鑽探目標更深、難度更大。
  • 巖石玄武巖中的普通輝石巨晶與石榴石巨晶形成條件
    新朋友請按上方藍字☝ 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在玄武巖破碎, 玄武巖生產線中另據Lindsle7(1968)
  •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同理,大陸板塊指大陸型地殼組成的板塊。這樣,上述問題轉化為:大洋型地殼(大洋地殼、洋殼)與大陸型地殼(大陸地殼、陸殼)有什麼不同?不過,新的問題是:地殼不是巖石圈,大洋板塊與大洋型地殼、大陸板塊與大陸型地殼能劃等號嗎?如果陷入到概念之中,問題無法繼續探討。
  •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答: 大洋板塊被定義為由大洋型地殼組成的板塊(《海洋科技名詞》第二版)。同理,大陸板塊指大陸90型地殼組成的板塊。
  • ​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大洋板塊與大陸板塊有什麼不同?
  • 中國鑽探發現南海東部次海盆3300萬年前"出生"
    IODP349航次是國際大洋發現計劃(2013—2023)的第一個航次,是中國繼汪品先院士1999年主持的第一次大洋鑽探IODP184航次之後的新十年首航,完成大量的地質、地球化學、微生物等多學科測量和分析工作,實質性地推動了對南海深部過程的科學認識。  「通過勘探,我們首次獲取了南海中央水深4000米深海海盆的巖芯記錄,這些是確定南海年齡的直接證據。」
  • 獲取蘊含南海形成秘密的玄武巖
    今天下午舉行的大洋鑽探50年報告會暨專著首發儀式上,中科院院士、同濟大學教授汪品先帶來一個好消息:正在南海北部深海區進行的大洋鑽探航次取得成功,在深度近3900米的海底,已在海底以下鑽到1600多米深度,獲取了一批極富科學價值的玄武巖巖芯。
  • 玄武巖纖維高性能化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室研究人員在玄武巖纖維的高性能化研究中取得進展。針對玄武巖纖維是絕緣材料特點,研究人員製備出基於導電納米複合材料的功能型浸潤劑,並採用全實驗法優化浸潤劑配方。
  • Science Advances:洋中脊玄武巖地幔源區中存在再循環洋殼的元素地球化學證據
    Science Advances:洋中脊玄武巖地幔源區中存在再循環洋殼的元素地球化學證據根據稀土元素的富集程度差異,洋中脊玄武巖被劃分為了富集(enriched-MORB),正常(normal-MORB)和虧損(depleted-MORB)三種類型。然而,洋中脊玄武巖化學組分上的變化所反映出來的地幔不均一性究竟是由地幔化學成分的不均一性導致的,還是由地幔巖性的不均一性導致的呢?
  • 地殼和巖石圈都是由巖石組成的,都是固體地球表層的一層硬殼...
    地殼和巖石圈都是由巖石組成的,都是固體地球表層的一層硬殼,為什麼還要把兩者區分開? 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教學問答 答: 先看一下地殼和巖石圈的關係。可以這樣說,地殼包含在巖石圈之中。
  • 新疆理化所建成中國玄武巖纖維材料大資料庫
    ,通過熔融拉絲而製成的纖維狀材料,具有優異的絕緣、耐腐蝕、阻燃等性能,生產過程環境友好,目前只有俄羅斯、烏克蘭、中國、歐盟等少數國家和地區可以生產連續玄武巖纖維。國內各廠家產品在玄武巖礦石、拉絲工藝以及浸潤劑等方面均有不同,導致纖維性能變化差異較大,難以確定影響纖維力學性能的關鍵因素。各廠家纖維材料的組成、性能等參數也難以形成數據共享。
  • 大陸演化與花崗巖研究的變革
    花崗巖是地球巖石圈區別於其他行星巖石圈的標誌,也是地球巖石圈中,大陸地殼區別於大洋地殼的標誌。洋殼的代表性巖石是玄武巖,陸殼的代表性巖石是花崗巖。前者的壽命僅為2~3億年,後者的壽命則長達40多億年,幾乎和已知的地球年齡一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