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洪朝生院士:他身上體現了第一代海歸科學家精神|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2020-10-13 中國科學報

作者 |馮麗妃

10月10日,紀念洪朝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百餘名參會者深切追憶了與洪朝生相處的點滴故事,緬懷了其科學思想、家國情懷和道德風範。

洪朝生1920年10月10日生於北京,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18年辭世。

他是我國低溫物理和低溫技術研究的開創者,在低溫物理、低溫技術、低溫工程、超導物理、半導體物理等研究領域卓有建樹。

曾獲中國物理學會胡剛復物理獎、國際低溫工程理事會孟德爾頌獎、美國低溫工程和低溫材料大會塞繆爾·科林斯獎等獎項。

中科院院士、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在回憶恩師時說:「洪先生對社會有高度責任感,身體力行,鞠躬盡瘁,無論在何時從不抱怨,堅持兢兢業業地工作。他提出的半導體禁帶中雜質導電的新概念,被國際上譽為『洪朝生效應』,是信息產業的重要基礎之一,為國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敬業精神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歐陽鍾燦回憶,1953年,洪朝生下班後,經常騎著自行車到北京大學跟新設立的固體物理專門化教研室時任主任黃昆討論半導體研究到半夜。

後來他又在北京大學開設單晶實驗室,白天在物理所上班,晚上騎車去北大實驗室。「洪先生身上表現的正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海歸科學家的精神。」歐陽鍾燦說。

「洪先生回國前主要從事半導體研究,已經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回國以後國家讓他做低溫研究,他覺得黨和人民的需要就是自己要幹的事情,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他研製出液氫、液氮,開拓了我國低溫研究領域。他的學問、為人都值得我們學習。」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周遠說。

「他培養了一大批科學人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教書育人;他是一位治學楷模,是吾輩永遠學習的榜樣。」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說。

《中國科學報》 (2020-10-13 第1版 要聞)

編輯 | 趙路

排版 | 志海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

相關焦點

  •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弘揚科學家精神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 日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技部組織召開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會,邀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
  • 弘揚科學家精神 做新時代追夢人
    弘揚科學家精神,首先必須知道何為科學家精神?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古有張衡發明地動儀,亦有蔡倫改進造紙術;今有錢學森、鄧稼先等「兩彈一星」功勳,亦有屠呦呦淡泊名利,半世紀執著追尋青蒿素,解決瘧疾難題。
  • 接過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火炬接續奮鬥——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學習傳承科學家精神
    朗誦完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師黃旭華的自述文章《此生屬於祖國 因而無怨無悔》,科研工作者楊清閣說:「我們要接過老一輩科學家的精神火炬,拼搏奉獻,為國家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楊清閣是國家天文臺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高級工程師,參與了「中國天眼」的研發、建造和調試運行過程。
  • 弘揚科學家精神,樹立優良作風學風
    作為科技類社會團體,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繼承和發揚「中國材料學之父」師昌緒院士、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獲得者徐匡迪院士等老一輩材料、冶金領域傑出科學家愛國奉獻、潛心科研、拼搏創新、提攜後人的精神,構建完善金屬材料和鋼鐵冶金領域科研活動自律公約和職業道德準則,推動作風和學風建設常態化、制度化,堅持科學家精神,秉持開放
  • 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原標題: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精神 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指出: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我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前赴後繼、接續奮鬥的結果。
  • 弘揚科學家精神:砥礪初心 共築使命
    弘揚科學家精神2019年5月,黨中央專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了科學家精神的內涵: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 新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
    科學成就離不開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的科學家們,是如何理解科學家精神的?將如何弘揚科學家精神?第四,新時代需要團隊和合作,這也是全球的大趨勢。近年來諾貝爾獎,很少一個人單獨獲得一個成果,這樣的成果現在越來越少,一定是團隊的,這個團隊也往往不光是一個國家的團隊,可能很多是國際之間長期共同的合作。此外,從科學的道德層面,科學誠信是科學道德的底線。
  • 追思陳定昌院士:赤誠無我 胸懷家國|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10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陳定昌院士精神追思會」上,王俊波的深情講述喚起與會人員的共鳴——赤誠無我、胸懷家國、敢為人先、勇於突破,是陳定昌科學家精神的最佳寫照。「讓中國人不再受欺負」「小時候,在父親和同志們交談的隻言片語中,有一個叫靶場的地方讓我心生嚮往。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日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技部組織召開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會,邀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眼」(FAST)總工程師姜鵬,蛟龍號載人深潛團隊代表、高級工程師李豔青,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 聽聽張伯禮院士等專家怎麼說
    光明日報記者 袁於飛 光明日報通訊員 蔣程  日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技部組織召開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會,邀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眼」(FAST)總工程師姜鵬,蛟龍號載人深潛團隊代表、
  • 科學家精神內核是什麼
    日前,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科技部組織召開了「弘揚科學家精神」座談會,邀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檀棟,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天眼」(FAST)總工程師姜鵬,蛟龍號載人深潛團隊代表、高級工程師李豔青,CAP1400第三代核電科研團隊代表陳煜,
  • 科學家代表談科學家精神
    來源:人民日報弘揚優良傳統,肩負起新時代的科技使命——科學家代表談科學家精神人民日報記者 喻思南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4位科學家代表圍繞「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這一主題做了分享。
  • 弘揚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科學是人類探索自然同時又變革自身的偉大事業,科學家是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的重要承載者。新時代科學家精神的內涵,即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靈魂。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
  • 「科學家精神」韓傑才院士:科學家要有二十年磨一劍的精神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激勵和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永攀高峰,樹立科技界廣泛認可、共同遵循的價值理念,加快培育促進科技事業健康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 【平語新時代】用科學家精神涵養時代新人培育
    弘揚科學家精神與培育時代新人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我們要用科學家精神涵養時代新人培育,積極傳承和弘揚科學家精神,促進青年一代成長成才。  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基本前提。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習近平強調:「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從錢學森、鄧稼先到袁隆平、鍾南山,科學家群體的職業選擇和研究方向無不彰顯著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 郭乃碩:弘揚南仁東精神 凝聚吉林振興力量
    中新網吉林新聞1月15日電(王海龍)南仁東先生,是吉林人民的驕傲,是「中國天眼」的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曾先後榮獲「時代楷模」、「改革先鋒」等榮譽稱號。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南仁東被授予「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
  •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能源化工科技新突破
    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推動能源化工科技新突破 2020-12-02 16: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科學家精神——專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
    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就「十四五」時期我國科技事業發展聽取意見。習近平指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並重點強調了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如何理解科學家精神在新時代科技創新中的重要意義?又該怎樣弘揚培育科學家精神?
  • 「平語新時代」用科學家精神涵養時代新人培育
    弘揚科學家精神與培育時代新人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我們要用科學家精神涵養時代新人培育,積極傳承和弘揚科學家精神,促進青年一代成長成才。愛國精神是科學家精神的基本前提。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習近平強調:「氣節也好,人格也好,愛國是第一位的。」從錢學森、鄧稼先到袁隆平、鍾南山,科學家群體的職業選擇和研究方向無不彰顯著報效祖國的滿腔熱血。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 弘揚科學家精神 | 時光流逝 這些老科學家的精神永不消逝
    「中國已在世界高能物理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不僅在對撞機上取得世界一流成果,還在中微子、天體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這都是幾代物理學家薪火相傳的結果。」「這些老同志心目中的中科院早年歷史,就像長河中的一束束浪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老同志離去而永遠地蒸發,因此,我們啟動了這項『搶救性挖掘』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