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馮麗妃
10月10日,紀念洪朝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百餘名參會者深切追憶了與洪朝生相處的點滴故事,緬懷了其科學思想、家國情懷和道德風範。
洪朝生1920年10月10日生於北京,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18年辭世。
他是我國低溫物理和低溫技術研究的開創者,在低溫物理、低溫技術、低溫工程、超導物理、半導體物理等研究領域卓有建樹。
曾獲中國物理學會胡剛復物理獎、國際低溫工程理事會孟德爾頌獎、美國低溫工程和低溫材料大會塞繆爾·科林斯獎等獎項。
中科院院士、中國高溫超導研究奠基人之一、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趙忠賢在回憶恩師時說:「洪先生對社會有高度責任感,身體力行,鞠躬盡瘁,無論在何時從不抱怨,堅持兢兢業業地工作。他提出的半導體禁帶中雜質導電的新概念,被國際上譽為『洪朝生效應』,是信息產業的重要基礎之一,為國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敬業精神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歐陽鍾燦回憶,1953年,洪朝生下班後,經常騎著自行車到北京大學跟新設立的固體物理專門化教研室時任主任黃昆討論半導體研究到半夜。
後來他又在北京大學開設單晶實驗室,白天在物理所上班,晚上騎車去北大實驗室。「洪先生身上表現的正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代海歸科學家的精神。」歐陽鍾燦說。
「洪先生回國前主要從事半導體研究,已經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回國以後國家讓他做低溫研究,他覺得黨和人民的需要就是自己要幹的事情,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他研製出液氫、液氮,開拓了我國低溫研究領域。他的學問、為人都值得我們學習。」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周遠說。
「他培養了一大批科學人才,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教書育人;他是一位治學楷模,是吾輩永遠學習的榜樣。」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說。
《中國科學報》 (2020-10-13 第1版 要聞)
編輯 | 趙路
排版 | 志海
不想錯過中國科學報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