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診脈究竟是「故弄玄虛」,還是真有臨床意義?
很多人對中醫的印象,可能都有診脈這個畫面,因為診脈是中醫的獨特符號,只要一看到診脈的畫面,就會聯想到中醫。那麼,中醫診脈究竟是故弄玄虛?還是真的對臨床有意義呢?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在外行來看,或多或少會認為,中醫脈診為炫技,既然望診、聞診、問診都能把人體的生理病理信息收集的八九不離十,那為何還需要切脈呢?實則不然,中醫脈診如果那麼容易被代替,就不會延續了幾千年,而且脈診所捕捉的信息,往往是很關鍵的。因此,中醫脈診的確之於臨床,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
中醫為什麼講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醫學理論的建立有著重大意義,是我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和概括總結。如果想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除了一些口傳心授的偏方、秘方和各代編著的醫藥書籍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而想要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首先必須弄清陰陽五行的概念。我國古代先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五種自然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
-
2017年考研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考試大綱
Ⅰ考試性質 臨床醫學綜合能力(中醫)是為醫學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招收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而設置具有選拔性質的全國統一入學考試科目。目的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是否具備繼續攻讀中醫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所需要的醫學基礎理論和臨床基本技能。
-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
中醫中常說的陰陽到底是什麼?易經中講陰陽運動是萬事萬物的運動規律,太極圖就是陰陽運動哲理的縮影~陰陽五行學說貫穿於經絡,臟腑,精,氣,血,津,液等理論指導著中醫的診斷和治病!比如為什麼說陽虛多兼氣虛,陰虛多兼血虛等,自然界萬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離不開陰陽的相互作用~陽主動而散,可促進萬物的氣化,陰主靜而凝,可促進萬物的成形~晝為陽,夜為陰!白天上午為陽,下午為陰~氣為陽,血為陰。。。
-
《易》以道陰陽: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時至今日有何意義?
《易》以道陰陽——《莊子·雜篇·天下》在《莊子》雜篇中,將《易經》總結為「陰陽」,可見陰陽在我國傳統的易經文化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不懂陰陽,幾乎無法理解傳統文化。在《易經》中,雖然沒有明確的陰陽的概念,但隨著歷史的發展,把陰陽稱為《易經》的核心,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
院士何祚庥:中醫陰陽五行是偽科學
第2頁: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是偽科學第3頁:馬上廢止中醫不現實 何院士總是被媒體包圍(資料圖) 中國科協科普部聯合搜狐科學頻道共推: 中醫藥知識傳播中的公眾認知度調查 【點擊進入】 相關新聞:網上簽名「告別中醫」 怎麼現在又提這件事
-
通過中醫來理解陰陽
在中醫中對於陰陽轉化是這樣描述的,「因為陰陽對立,雙方聯繫不強,所以也就不可能向陰陽屬性相反的方向進行轉化」,這句話從陰陽哲理來看,有點失之偏頗的。中醫中陰陽標準好多都是人為所規定,也就是陰陽均衡點人為色彩太多濃厚。
-
【中醫知識】陰陽學說
常因重感外邪,寒邪外束,陽氣閉鬱而化熱,反而出現咳喘息粗、咳痰黃稠、口渴、舌紅苔黃、脈數之候,其證又屬於熱(陽證)。這種病證的變化,是由寒證轉化為熱證,即由陰轉為陽。明確這些轉化,不僅有助於認識病證演變的規律,而且對於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有著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總之,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範疇之一,也是易學哲學體系中的最高哲學範疇。
-
中醫常說陰陽,陰陽究竟是什麼,快看看和你理解的一樣嗎
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這段是內經中的介紹,大家還是先仔細看定義。陰陽作為哲學名詞,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只有具體的運用是,才會有對應物。如以天地而言,則天為陽,地為陰;以人而言,則男為陽,女為陰;以氣血而言,則氣為陽,血為陰等。這樣大家就好理解了吧。陰就是暗的、涼的、沉靜等,陽剛好相反。
-
中醫基礎理論的陰陽的特性
我們剛才把一個白晝的上午為陽,下午陽中之陰以外,那麼陰陽的可分性,無限可分。我們講五臟六腑,剛才我講了,我們把心包單獨拿出來,那麼六髒對六腑,那麼髒為陰,腑為陽這樣的分法。同樣我光把五臟拿出來,光說五臟,五臟中的心和肺它在胸腔裡的位置最高,我們把它屬於陰中之陽,肝和腎位置更低,它就是五臟裡邊的陰中之陰。那麼心和肺在一塊兒,心和肺在五臟裡邊,它屬於髒中之陽了。
-
中醫的氣血,陰陽概念,具體是什麼樣子
學習中醫,了解中醫,繞不開血氣(氣血)的概念,更繞不開陰陽的概念。當然,現代也有一些實踐學派,為藥效是論,拋棄了中醫的基本理論體系,這個情況我們就保留意見。今天就一起來學習,血氣,陰陽的概念。這其實講的是四個概念,四個事情:血、氣、陰、陽;人們經常把血氣放在一起討論,把陰陽放在一起討論,陰陽不只是中醫的概念,更是華夏文明所有學科之宗。這樣子是因為整體觀,他們就是一對的。我們初步感覺這四樣事情是這樣的,其實是這樣的,血,血液,這是很直觀的概念。
-
基於陰陽平衡的理論,中醫治病可信嗎?
如果一定要追根溯源,中醫治病的原理無疑首推陰陽平衡。許多黑中醫者,都是基於質疑陰陽學說,建立起自己的思維邏輯。他們用現代實驗科學的思維方式,想當然地給中醫貼上不科學的標籤。有意思的是,中醫本身並不是科學的產物,硬說中醫不科學,就好比說這個女人不是男人,明顯是句廢話,純粹多此一舉。世界的多維性,每個學說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科學邏輯本身,也沒有認定一種理論是科學的,然後去否定其他的一切學說。就像有人吃飯用手抓,而你用筷子,你不能因為自己用筷子,而一概認為別人用手是不合理的。為什麼基於陰陽平衡的理論的中醫,能達到治病救人扶正祛邪的作用呢?
-
錢學森論中醫科學
(1984年5月16日致李印生——《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88頁,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8,6)2、中醫理論託附於陰陽五行幹支的思維框架,已經是辯證的了,比經典西醫學強;但我想中醫理論還是有點簡單化,所以中醫名醫還要靠臨床經驗。
-
人體五臟六腑是如何對應陰陽的?中醫思維給五臟六腑的陰陽定性的
其實對於我們人的身體來說,五臟六腑也是對應著我們的陰陽武器的,如果我們的身體當中出現了一些疾病,有可能是陰陽五行出現了顛倒的症狀,那麼*五臟六腑是如何對應陰陽之氣的,那中醫的思維給我們的五臟六腑的陰陽定性,到底是什麼樣的思維呢?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是最好的。 一、*的五臟六腑。
-
大科學家講中醫!
(1984年5月16日致李印生——《錢學森書信選(上卷)》0088頁,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8,6)2、中醫理論託附於陰陽五行幹支的思維框架,已經是辯證的了,比經典西醫學強;但我想中醫理論還是有點簡單化,所以中醫名醫還要靠臨床經驗。
-
中醫養生|一分為二——陰陽學說,天地之道陰陽的基本概念
一分為二——陰陽學說陰陽,是古人從大自然獲得靈感後總結出來的一對概念。地球自轉一周即為一天,出現白天黑夜的交替。白天氣溫較高,能見度較強,象徵著光明;夜晚氣溫較低,能見度弱,象徵著黑暗;黑白之分非常明顯,屬於自然的陰陽之說由此而生。人類順應這個規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用一個實際案例,解釋為什麼陰陽平衡法在中醫辨證中需要貫穿始終
陰陽平衡法,不僅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基礎,也是辨證過程中,始終不可或缺的應用方法。陰陽平衡的重要性,起源於中醫的一個基本理論,生理病態的表現,無一例外的,都是身體陰陽失去平衡造成的,就是說,身體陰陽不平衡了,邪氣才會侵犯身體,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2016年4今年6月,科技部等國家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陰陽五行」作為其132作為標杆之一,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
陰陽學說理論概念內容在中醫學中有哪些具體應用
總之,人體部位、組織結構上的陰陽,只是其相對屬性的一般歸類而已。(4)用於疾病的診斷陰陽失調是病理變化的關鍵所在,故臨床病證可概括為陰證、陽證兩大類。所以,臨床上對於疾病的診察,亦可以根據陰陽變化的規律來加以分析和辨別。中醫診斷學之望、聞、問、切四診方法,首先當辨別陰陽。
-
如何理解中醫的陰陽,其實它倆的關係就像一對夫妻
眾所周知,無論是養生還是治病,都要以中醫的基礎理論入手,而基礎理論中「陰陽」的理論是最讓人難以捉摸的。那該如何理解呢?中醫告訴你可以把它倆理解成「兩口子」的夫妻關係,丈夫是陽,妻子是陰,這樣就非常明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