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顯示過量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與更高的心臟代謝風險有關

2020-11-29 騰訊網

許多人遵循蛋白質含量高的飲食,這有助於減輕體重和增加肌肉質量。

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質疑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是否能提供足夠的好處來抵消潛在的風險。

在大多數情況下,最近的各種研究表明高蛋白食品可能會影響心臟和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例如,一項關於動物模型的研究今日醫學新聞上周報導的研究發現,蛋白質含量高的飲食可能是直接負責心血管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

現在,一項針對人類的新研究指出,食用含硫胺基酸含量高的食物(通常是高蛋白食品)與增加心臟代謝風險之間存在聯繫。

這項研究的結果出現在EClinicalMedicine-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州立學院。

蛋白質由稱為胺基酸的微小化合物組成,它們的組成各不相同。有些含有元素硫的原子,這給它們起了名字:硫胺基酸.

心臟代謝危險與飲食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中含有兩種硫胺基酸.這些是蛋氨酸,一種必需的胺基酸,半胱氨酸,一種半必需的胺基酸.

人體需要這些胺基酸才能很好地發揮作用,並且必須從食物來源獲得這些胺基酸。身體不能合成必需的胺基酸,也不能產生足夠的半必需胺基酸.

然而,與許多其他營養物一樣,如果它們的數量過多,那麼胺基酸最終可能弊大於利。

這就是賓州研究人員在觀察11576人的飲食和健康狀況時所注意到的,他們通過第三次全國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HANES III),由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進行。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綜合的心臟代謝疾病風險評分,以評估每個參與者發生心臟代謝問題的風險,例如心臟病, 卒中,和糖尿病.

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測量了說明性生物標記物的水平--包括膽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糖)和胰島素-在10至16小時後進入參與者的血液中。

研究的合著者約翰·裡奇教授解釋說:「這些生物標記物表明了一個人患上疾病的風險,就像高膽固醇水平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危險因素一樣。」

裡奇教授補充說:「這些水平中的許多都會受到一個人的長期飲食習慣的影響。」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參與者的飲食習慣,包括營養攝入量的計算。他們排除了任何報告攝入過低硫胺基酸的人。

「第一流行病學證據」

這個團隊的最終分析體重測量結果顯示,參與者的平均硫胺基酸攝入量比估計的平均每天每公斤體重15毫克的攝入量高出近2.5倍。

研究合著者向高指出:「在美國,許多人的飲食中含有豐富的肉類和奶製品,而估計的平均需求僅能滿足半數健康人士的需求。」

「因此,當考慮到這些食品含有更多的硫胺基酸時,許多人超過了平均要求,這並不奇怪,」高說。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高硫胺基酸攝入量的參與者也傾向於有較高的綜合心臟代謝風險評分。

即使在研究人員考慮了混雜因素,包括年齡、生物性別和健康狀況的歷史之後,這種聯繫仍然存在。高血壓病還有糖尿病。

至於硫胺基酸的來源,研究小組說,除了穀物、水果和蔬菜之外,幾乎所有食物都含有硫胺基酸。

「肉類和其他高蛋白食品的硫胺基酸含量普遍較高,」主要作者甄東博士指出。

「吃水果和蔬菜等植物產品的人會消耗較少的硫胺基酸。這些結果支持了在那些吃純素或其他植物性飲食的人身上觀察到的一些有益的健康效應。「董補充道。

研究人員警告說,到目前為止,這些發現只是觀察性的,指出了一種關聯,而不是證實因果關係。

「一項縱向研究可以讓我們分析吃某種食物的人最終是否會患上這些生物標誌物所預示的疾病,」裡奇教授指出。

然而,他強調,最近的研究表明,研究人員應該更多地關注與飲食胺基酸相關的可能風險。

「幾十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限制硫胺基酸的飲食有益於動物的長壽。這項研究提供了第一個流行病學證據,證明攝入過量的硫胺基酸可能與人類慢性疾病的結果有關。「

相關焦點

  • 蛋白質攝入過多有哪些危害?
    過量的蛋白質攝入(即維持體重的個體攝入20%或更多的能量)似乎對健康個體沒有任何有害影響,因為過量的氮被肝臟和腎臟有效地消除了。如果疾病損害了肝臟或腎臟的功能,就會改變身體處理多餘蛋白質和氮的方式。氨是一種神經毒素,因此肝衰竭或腎衰竭(即尿素循環失敗)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一個健康的個體不太可能遭受自然發生的蛋白質缺乏。
  • 研究表明肉類食物與慢性疾病的聯繫可能是胺基酸導致
    2020年2月27日訊 /生物谷BIOON /--植物性飲食最近在媒體上很流行,研究表明,吃素或純素食不僅對環境有好處,對我們的健康也有好處。富含肉類的飲食與一系列健康問題有關,從心臟病、中風到二型糖尿病和一些癌症。研究還發現,經常吃肉的人壽命較短。
  • 胺基酸的功效與作用 哪些食物富含胺基酸
    2、為人體提供能量  胺基酸分解代謝轉化成糖類或脂肪類,循糖或脂的代謝途徑進行代謝,在其代謝過程中,胺基酸會釋放大量的能量供給人類,保證人的機體工作。  3、起氮平衡作用  人體的內部的氮總平衡其實就是蛋白質和胺基酸之間不斷合成與分解之間的平衡,食入過量蛋白質,超出機體調節能力
  • 多篇文章聚集科學家們在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的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發表的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他們在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一個人的膳食習慣或會影響CPT1A基因的活性水平,最終產生正向或負向的健康問題,高水平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或與較低水平的CPT1A基因表達有關,而高脂肪的攝入則與該基因高水平表達直接相關,那麼攝入食物如何影響基因的表達以至於最終如何影響機體健康呢?
  • 多篇文章聚集科學家們在代謝性疾病研究領域的新進展!
    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一個人的膳食習慣或會影響CPT1A基因的活性水平,最終產生正向或負向的健康問題,高水平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或與較低水平的CPT1A基因表達有關,而高脂肪的攝入則與該基因高水平表達直接相關,那麼攝入食物如何影響基因的表達以至於最終如何影響機體健康呢?
  • 研究顯示:素食者骨折風險更高
    據英國《泰晤士報》11月23日報導,一項研究顯示,相比吃肉和魚的人,放棄所有源於動物的食物的純素食主義者更容易骨折。牛津大學研究人員的發現引發了對近來素食主義日益受歡迎將導致健康問題的擔憂,除非素食主義者們安排好自己的飲食。
  • 多吃含蛋白質高的食物會更強壯嗎?
    但無論是來自於穀類,蔬菜,牛肉,魚或奶酪的蛋白質進入人體後都會被分解為胺基酸,在人體內重新被組合成特定的人體的蛋白質。那多吃含蛋白質多的食物是不是我們就可以長得更壯?還真不是。蛋白質在身體內的合成,受基因的控制。想簡單通過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來使得身體合成更多的肌肉組織,增加肌肉的強度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過刻苦鍛鍊,觸發基因組建更多運動所需的肌肉組織。
  • 蛋白質攝入過量,反而有壞處
    牛奶是最古老的天然飲料,被譽為「白色血液」,是各個年齡階段補充蛋白質、補鈣首選的食物之一。有家長說家裡的孩子拿牛奶當水喝,會不會蛋白質攝入超標,或者造成蛋白質浪費?而蛋白質主要補充來源是瘦肉、雞蛋、牛奶和豆製品,蛋白質是否攝入過量要看一天的總攝入量,如果其他這些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少吃一點,也可以做到攝入正常量的蛋白質。另外還要考慮總熱量,牛奶中的乳脂成分也不少,喝得太多,也要適當減少其他油脂的攝入,避免引起肥胖。如果你在喝許多牛奶的基礎上,還要吃過多的高蛋白的食物,的確會造成蛋白質攝入過量,會對健康不利。
  • 增肌到底需要攝入多少蛋白質?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也並不排除更高蛋白質攝入有幫助的可能性。他們說道:「由於估算的置信區間是從1.03到2.20,對於那些追求最大化增肌的人,推薦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大約2.2g蛋白質也許是明智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蛋白質攝入的推薦會有一個範圍。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入1.6-2.2g的蛋白質就足以滿足增肌需求。
  • 人體到底需要多少蛋白質 哪些食物富含高蛋白
    英國女性健康網站Healthista的一項新研究顯示,90%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身體需要多少蛋白質,是否需要補充蛋白質。  蛋白質攝入不足的6大跡象  辛普金說,蛋白質幾乎作用於身體運轉的所有過程,是細胞、頭髮、皮膚和指甲以及肌肉和軟骨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組織和肌肉的修復至關重要。  如果你的身體出現了以下6種信號,很可能是因為你體內的蛋白質攝入不足!
  • 廈門白癜風醫院,白癜風患者糖分攝入過量容易衰老嗎?
    廈門白癜風醫院,白癜風患者糖分攝入過量容易衰老嗎? 時間:2021-01-10 08:24 泉州中科白癜風醫院 廈門白癜風醫院:目前很流行的一個詞——糖化反應,是不是吃糖多了,人就會衰老的快?那麼,白癜風患者如何合理有效的抵抗糖分呢?糖化反應是指糖攝入過多,導致蛋白質變質的過程。
  • 高血脂的「幫兇」已找到,忠告:4種白色食物,儘快列入黑名單
    實驗數據顯示,每天吃8克鹽的人比吃4克鹽的人頭痛的次數會增加1/3以上,如果有胃癌,四肢水腫,缺鈣,骨質疏鬆等多達10多種慢性病。每天都應該控制食鹽攝入量,最多不能超過6克,我國飲食習慣普遍偏重,甚至有些地區試驗量能達到12~15克,這對於身體健康沒有任何好處。
  • 十大富含5-羥色胺健腦的食物
    十大五羥色胺食品  讓我們快速查看頂級富含5-羥色胺的食物:  1.海鮮:  像金槍魚,蛤蜊,牡蠣,螃蟹,鯖魚,三文魚,鯡魚,沙丁魚和魚油補充劑等脂肪魚是五羥色胺的良好來源。  2.肉類:  除蛋白質外,肉類還含有5-羥色胺。肉是五羥色胺的已知天然來源。
  • 骨質疏鬆年輕化,真的與飲食有關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從醫學角度來看,骨質疏鬆是一種以低骨量和骨組織微結構破壞為特徵,導致骨質脆性增加的全身性骨代謝疾病。骨質疏鬆的主要危害是引發骨折,尤其是髖部骨折。骨質疏鬆的確與飲食有關。人體骨骼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構成,有機物主要是由蛋白質組成的膠原質,它使骨骼具有一定的韌度,不宜折斷;而無機物主要是鈣質和磷質,它們可使骨骼具有一定硬度,不宜壓扁,構成人的形狀,因此日常飲食中蛋白質和鈣攝入不足都會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而維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可見維生素D攝入不足同樣會增加骨質疏鬆患病風險。怎樣初步判斷骨質疏鬆?
  • 4類人需補充蛋白質 盤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原標題:4類人需補充蛋白質 盤點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哪些人需補充蛋白質呢?蛋白質是人體不能缺少的營養物質,一般情況下是從食物中攝取的。除了正常的攝取蛋白質外,有4種人是需要特別注重補充蛋白質,下面就來看看都有哪些狀況吧。
  • 這些食物中含有鈣、草酸……「沉澱」到你的腎!會成為催命符!
    禁忌一:草酸食物在腎結石的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的腎結石屬於草酸鈣結石,所以患者要少吃富含草酸的食物,包括豆製品、可可、芹菜、青椒、香菜、菠菜和甘藍等。禁忌三:高蛋白食物蛋白質含有草酸的原料甘氨酸、羥脯氨酸,還能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經常食用過量的高蛋白食物,使腎臟和尿中鈣、草酸、尿酸的成分普遍增高,像牛奶、雞蛋、豆漿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要少吃。
  • 30年隊列研究:紅肉有死亡風險,替代品有哪些?
    然而,已有大量的證據表明,大量的食用哺乳動物源性食物可增加患癌風險以及心血管風險。近日,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雜誌上的一項超4萬人的30年隨訪數據顯示,過量食用紅肉與冠心病發病風險呈正相關,而減少紅肉的攝入,用植物蛋白、全麥穀物或奶製品帶代替,則可降低冠心病發病風險。
  • 13種可以消炎的食物
    壓力、炎症食物和低活動量會使這種風險更大。 然而,研究表明一些食物可以對抗炎症。 以下是13種抗炎食物。 富含脂肪的魚類 富含脂肪的魚類是蛋白質和長鏈omega-3脂肪酸EPA和DHA的重要來源。
  • 研究發現:「更綠色」地中海飲食有助提高心臟功能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1月24日報導,研究發現,堅持食用「更綠色」的地中海飲食可以減掉更多體重、提高心臟功能,比傳統地中海飲食效果更好。報導稱,多項試驗顯示:堅持地中海飲食(富含植物類食物和健康脂肪,而紅肉和加工類肉食很少)與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發病風險降低存在關聯。研究人員通過增加蔬菜、綠茶和一種叫做浮萍的植物,探究是否可以強化飲食效果。他們將294名微胖、久坐不運動的人分成三組。
  • 5大優質蛋白質食物推薦,健身就吃它們!
    幾乎所有健身的小夥伴都知道:充足的蛋白質攝入,對健身效果而言至關重要。但問題是,你知道如何選擇優質的蛋白質食物,讓肌肉最為高效、快速地增長嗎?今天我們僅給大家分享下優質蛋白質的特點和推薦幾款符合這些特點的優質蛋白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