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平原重磅文物齊聚蓉城 除了何尊,還有哪些青銅重器?

2020-11-27 四川新聞網

何尊 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 收藏於中國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成都平原:銅人頭像 三星堆出土 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

漢中平原:亞伐方罍 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寶山鎮蘇村小冢出土 洋縣文物博物館藏

關中平原:亻朕匜銘文 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董家村窖藏出土 岐山縣博物館藏

  展覽名稱:

  秦蜀之路——青銅文明展

  展覽地點:

  成都博物館一樓一號臨展廳

  展覽時間:

  8月6日至11月11日

  一場青銅文化盛宴來了!近日,由成都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漢中市博物館等共同主辦的「秦蜀之路——青銅文明展」在成都博物館正式開展。該展覽將持續至11月11日,期間免費向公眾開放。

  成都博物館秦蜀之路青銅文明展策展人黃曉楓介紹,本次展覽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重器,共計250餘件,其中包括55件一級文物。250多件青銅器沉穩厚重,反映了中國商周時期的大國氣度;多件展品雕刻有雲雷紋、獸面紋,昭示了當時中國人的審美情趣。特別是「何尊」這一國之重器,更是首次闡釋了「中國」的來源。

  「何尊」來蓉

  近20年後首次離開寶雞在外展出

  「秦蜀之路」展覽的第一篇章,便旗幟鮮明標明主題:蜀與中原。此次展覽的總策展人黃曉楓介紹,蜀地很早就與中原地區有密切聯繫,「中原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辭中,多次出現『蜀其受年』『徵蜀』『蜀射』等與蜀相關的內容,說明蜀與中原王朝關係密切。」到了商代後期,商文化已開始強烈影響著成都平原。四川和陝西自古以來就擁有十分豐富的青銅文明遺存,在中國青銅時代佔有重要地位。

  中國青銅文明發端於新石器時代末期,至商周時達到鼎盛。它們不僅僅極具藝術價值,而且象徵著古代中國的政治和宗教內涵。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何尊了。

  「何尊」到底有多「尊貴」?寶雞市文物局副局長劉宏斌介紹,何尊這件西周青銅重器是年國家文物局首批公布的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之一,本次來蓉是近20年後再次「外出」。何尊因其工藝精美、造型雄奇得到盛讚,更重要的是其內膽底部122個銘文中最早出現了「中國」字樣。雖然此處的「中國」並不是指代現在行政區劃意義上的中國,但「宅茲中國」展現的威儀和氣度,的確值得讓所有中國人驕傲與自豪。

  重磅展品

  三地的青銅重器齊聚成博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在現場了解到,此次參展的青銅器具有數量多、等級高、種類全等特點。除了何尊,還有很多重磅展品值得關注。四川省文物諸如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藏青銅人頭像,金沙遺址博物館藏銅人面形器,茂縣牟託一號石棺墓、青白江雙元村春秋戰國時期船棺墓群等,也展現著商周至戰國時期蜀地青銅文明的璀璨。

  除了「何尊」,本次展覽中的「亞伐方罍」(léi)器型完整、紋飾精美,十分引人注目。據文獻記載,罍可以用於盛放酒水,是古時用於祭祀重要的禮器。1976年出土於陝西省漢中市城固蘇村小冢的亞伐方罍,是漢中地區目前發現的大型銅禮器。

  堪稱我國第一部「青銅法典」的亻朕匜銘文也亮相了。據典籍記載,匜的用途是在洗手時用,有時亦可用為酒器。器腹底鑄銘文6行,其銘文大意為:一個叫牧牛的人,狀告他的上級 ,審理此案件的官員伯揚父的判詞。

  匜銘刻了中國目前發現最早、最完整的訴訟判決書,因此被冠以中國「青銅法典」的美譽。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大批禮器,神奇、威嚴,描繪了古蜀王國大型祭祀活動的場景,顯示當時濃重的神權政治色彩。本次展出的銅人頭像就是三星堆出土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類,這類頭像通常用於祭祀,希望起到溝通神靈的作用。

  形態相似

  展現三地密切的文化交流

  商周時青銅文明相繼進入繁榮時期。關中平原商周文化以各類青銅食器、酒器、樂器構成禮儀體系,成都平原三星堆文明以青銅人像、面具、神樹等作為信仰與神權政治的象徵物,而漢中平原由於處於溝通秦嶺南北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商代銅器群既有地方特色,又與中原文化和蜀文化互有交流。

  出土於漢中城洋青銅器群的商代青銅面具與我們最為熟悉的三星堆人、獸面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同樣,相似的銅人、獸面具也出現在了關中地區的老牛坡商墓、西周弓魚國墓地之中。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商周時期川西、漢中和關中地區的兵器同樣在形態上存在相似。

  此次展覽的執行策展人魏敏表示,這些展品表現出三地之間密切的文化交流,「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早在三千年前已被先民們用腳掌踩開,實現了蜀地與關中、漢中的經濟文化交流。

  成都商報記者 陳謀 攝影記者 王勤

相關焦點

  • 國寶「何尊」今日在成都博物館展出
    何尊   亞伐方罍   今日,《秦蜀之路青銅文明特展》將在成都博物館一樓的一號臨展廳與觀眾們見面   本次展覽中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共計250餘件,其中包括了55件一級文物。   何以為尊 我有中國   1963年,在陝西寶雞賈村塬出土了一件偉大的青銅器——它是中國西周早期一個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貴族所作的禮器,被大家稱為「中國」之源。為何說它是「中國」之源?
  • 「中國」之源「何尊」來成都了!成博一睹風採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11日,展覽中集結了來自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共計250餘件,其中包括了55件一級文物。何尊據介紹,位於秦嶺兩側的成都平原、漢中平原和關中平原自古就是滋生文明的沃土,商周時期青銅文明相繼進入繁榮時期
  • 青銅見證商周「蜀道」:關中、漢中、成都三地青銅器聯展
    此次展覽主要集結了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個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器,無論是以青銅食器、酒器、水器、樂器構成禮儀體系,還是以青銅人像、面具、神樹等作為信仰與神權政治的象徵物,都在講述著青銅時代地域間的差異與文化交流。
  • 我國除三大平原外,還有哪些著名小平原?成都平原算一個
    我國地域遼闊地形複雜,但是我們國家的平原面積相對於我們的國土的面積來說,比例是較低的,一般情況下說到我國的平原,大家最先想到的是哪一個呢?相信大家一定最先想到三大平原,因為三大平原在書本中涉及是很多的,大家應該也是比較了解的。但是大家知道除了這三大平原外,還有哪些著名的小平原嗎?
  • 除了三大平原,中國最有價值五塊平原(盆地)
    眾所周知,中國有三大平原,分別是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東北平原面積最大,相當於德國的總面積,約35萬平方公裡,由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三江平原組成。華北平原次之,約3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義大利的面積,由海河平原,黃淮平原,遼河中下遊平原組成。
  • 青銅重器蟠蛇紋鏤空鼎
    青銅文明即為河東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由運城出土的蟠蛇紋鏤空鼎作為國寶青銅重器,在中國鑄造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被學界認定為中國失蠟法鑄造的最早物證。 蟠蛇紋鏤空鼎,1965年出土於新絳縣柳泉村墓地。通高24釐米,口徑26.2釐米,現藏山西博物院。
  • 這件國家一級文物,首次出現「中國」二字,曾被農民賣給廢品站
    2002年,我國文物局發布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就其中64件文物做了禁止出國(境)規定,由此可見,這64件文物在我國的意義之重大。而這64間文物中,大都是專家從各墓穴發掘出來的,但其中一個來歷堪稱戲劇性。
  • 殷墟博物館 3件文物將重磅亮相
    按照每期一家博物館,每個博物館推薦3件鎮館之寶的規則,河南安陽的殷墟博物館作為入選本季《國家寶藏》九大博物館之一,將攜哪三件重磅文物亮相?12月7日記者從殷墟博物館了解到,陶三通、亞長牛尊和YH127甲骨窖穴將「合體」出現在節目中,帶領觀眾了解3000多年前商王朝的「前世今生」。作為盛極一時的都邑,殷墟地下文物遺址十分豐富。
  • ...義方彝」以絕美示人——帶您探秘中國首座省級青銅博物館
    經過專家學者長期研究,山西青銅文化的面貌逐漸清晰,山西青銅器在中國青銅文明中的地位日益凸顯。2018年1月,中央部署開展了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我省公安機關將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作為其中的重要內容,取得了輝煌戰果。
  • 山西警方追回戰國青銅重器「蟠蛇紋建鼓座」 (2/2)
    山西警方追回戰國青銅重器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發布時間:2019-03-14 13:38:54 【編輯:李霈韻】 山西警方追回戰國青銅重器「蟠蛇紋建鼓座」
  • 當成都平原遇上兩河流域,青銅文明會展開怎樣的對話?
    「成都平原和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開展儀式。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1日訊(記者 陳淋 攝影報導)北緯30°的緯線,似一根會變魔法的紅繩,連接著世界幾大文明的發源地。「成都平原和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現場。 10月21日下午,四川大學博物館「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正式開展,從開展日到2018年11月21日期間開放給遊客免費參觀。此次展覽將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文物精品匯聚一堂,為觀眾理解三星堆文化提供新的視角。
  • 濟南出土鎏金青銅當盧亮相頂級文物大展
    本報9月18日訊(記者 趙曉林)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主辦,國家博物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承辦的大展——「秦漢文明」展17日亮相國家博物館。全國30多家文博機構遴選出300多件重要文物參展。秦始皇兵馬俑、金縷玉衣和長信宮燈等歷史教科書上的國寶是本次展覽的主角。
  • 身穿「燕尾服」的青銅大立人是誰?探秘三星堆,從這些自帶神秘光環...
    種種跡象表明,三星堆在更早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經是寶墩古城以外,成都平原的又一中心聚落。三星堆、金沙和寶墩等古蜀文明遺址的發掘,雖然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同樣還有亟待回答的疑問。比如,三星堆為何突然消亡?為何金沙文化在成都平原的另一處崛起?此外,三星堆創造了如此發達的青銅文明,在考古學者們將三星堆城牆合圍之後,城市詳細的布局還可以了解得更清楚。它的宮殿區在哪?
  •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夔龍紋銅尊」
    【中華青銅文明】國家一級文物「夔龍紋銅尊」 2020-12-04 1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奏響「城市之光」 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圓滿落幕
    「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這個成都城市音樂第一品牌,通過高品質的內容和市場化的手法,照亮成都音樂演出市場,發揮引擎作用,成為音樂產業化、消費能力和文化影響力的綜合風向標。 12月2日晚,第26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閉幕演出暨第四屆金芙蓉音樂比賽頒獎典禮在成都城市音樂廳隆重舉行。
  • 中國青銅器文化,重要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不朽的中華文化瑰寶
    所謂青銅器,廣義來說,是指所有用青銅製造的器具,除禮、樂器外,還有兵器、工具、車馬器及其他生活用品;狹義地說,也是一般的說法,只稱禮、樂器兩項而已。中華民族的祖先很早就發現了銅,至遲是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已開始使用青銅製品。青銅製品和其他製品一樣,先出現的是一些小件工具和其他器物。
  • 它本是古代最常見的裝飾,卻因體積最大,成為國寶文物
    其實,這種文物並不少見。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它太普通了,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而且還不止一個;二是因為它的材質往往多是銅、鐵這樣的金屬,並不容易損毀。物以稀為貴,輔首如此常見,文物市場中都不足為奇,價格自然也不會太高。在大多數情況下,許多博物館都不會將它當回事。但是,即便是再普通的文物種類,其中也有價格不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