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成都平原遇上兩河流域,青銅文明會展開怎樣的對話?

2020-12-05 四川新聞網

「成都平原和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開展儀式。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1日訊(記者 陳淋 攝影報導)北緯30°的緯線,似一根會變魔法的紅繩,連接著世界幾大文明的發源地。而同樣纏繞於這神奇紅繩上、以四川三星堆文明為代表的古蜀文明,與其他幾大文明發展有何關聯?

「成都平原和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現場。

10月21日下午,四川大學博物館「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正式開展,從開展日到2018年11月21日期間開放給遊客免費參觀。此次展覽將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文物精品匯聚一堂,為觀眾理解三星堆文化提供新的視角。

赤鐵礦滾筒印章展示的是一位女神高舉雙手坐在寶座上。它可以追溯到古巴比倫時期,大約公元前1900-1600年。 圖據四川大學博物館

本次展覽在四川省委支持下,由四川大學博物館主辦,聯合了以色列耶路撒冷聖地博物館、美國耶魯大學皮博迪自然歷史博物館巴比倫特藏、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四家單位的文物參展,獻禮第二屆全國考古大會。

石灰石印章,描繪的是關於兩場戰鬥的神話場景。這枚印章雕刻精緻,可追溯到古代阿卡德(Akkadian)時期(約公元前2350-2150年),屬於一位名叫盧丁吉拉(Lu-dingira)的抄寫員。 圖據四川大學博物館

銅戴冠縱目面具。 圖據四川大學堆博物館

四川大學博物館館長霍巍介紹,此次展出的珍貴文物包括:上世紀三十年代,西南地區首次科學考古發掘——四川大學博物館在廣漢三星堆發掘出土的一批文物以及發掘手稿;古蜀文明遺存的青銅人像、玉石器以及兩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泥版文書、寶石材質的滾筒印章等等。古蜀文明與兩河文明雖然在絕對年代和地理位置上都相隔甚遠,但兩者之間卻存在著諸多文化關聯和相似點,從青銅人像的鑄造、金面具和權杖的使用、神樹崇拜及其上的裝飾、眼狀器物的重視等等這些文物的對比參照,對解密古蜀文明的獨特文化現象,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銅爬龍柱形器 圖據四川大學博物館

四川大學副校長晏世經表示,作為三星堆古蜀文明的首次發掘單位和重要研究機構,四川大學博物館聯合世界著名高校和文博單位舉辦的這次「成都平原與兩河流域青銅文明對話展」正是我們面向世界邁向新發展的一次嘗試。他相信,這場精彩的文化交流與碰撞,不僅會帶給大家許多啟迪、遐想和驚喜,更能促進各國考古與文博事業的交流與合作。

銅人頭像。 圖據四川大學博物館

「這是世界上首次在大學博物館舉辦的古蜀文明主題跨國聯展。」省文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展覽,推動古蜀文明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推動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部分圖片來自四川大學博物館)

銅眼形器。 圖據四川大學博物館

玉戈。 圖據四川大學博物館

這封寫在粘土上的書信,是由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Hammurabi)寫給行政長官阿瑪什哈奇爾(Amash-hazir)的。 圖據四川大學博物館

這件地基石板是拉格什(Laga)的國王古地亞(Gudea,公元前2200年至公元前2100年)為女神寧蘇布爾(Nin- ubur)建造神廟時所獻祭的。 圖據四川大學博物館

相關焦點

  • 超越千年的對話!成都平原遇上兩河流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雖然同處北緯30°,但卻遠隔千裡,三星堆青銅頭像與兩河流域統治者頭像面對面,竟也毫不違和。青銅時代的成都平原作為早期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與中原和荊楚互通有無,卻又以鮮明的個性卓然獨顯,與舊大陸世界的其它文明相互應和。
  • 巴比倫尼亞,兩河流域的文明起源
    「美索不達米亞」是個源自古希臘語的名稱,意為兩河之間的地方。兩河,一個指的是底格裡斯河,一個指的是幼發拉底河。這兩條河都是源自亞美尼亞地區的高山之中,和中國的黃河、長江類似,它們也是由西北向東南流入波斯灣。
  • 「復活」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人,竟然是業餘的
    消失的兩河流域文明 不同於今天的戰亂之地,摩蘇爾從前是古亞述王朝的中心,兩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 兩河流域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Mesopotamia來源於希臘語,意為「河流之間的土地」, 是古代希臘人、羅馬人對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流域地區的稱呼。
  • 起源於兩河流域,四大古文明之一,古巴比倫文明因何消失
    古巴比倫文明起源於美麗的美索不達米亞。這個地方位於兩條著名的河流之間,即幼發拉底河還有底格裡斯河。因為有了這兩條河流的滋養,此地才演誕生出了繁榮的文明,正因為這種文明誕生在兩河之間,因此,次的的文明也被稱為兩河文明。
  • 兩河流域文明起源——超越時代局限的蘇美爾文明
    蘇美爾身為兩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它究竟有著怎麼樣的神奇故事呢?兩千年前,古代文明如西方的羅馬帝國和東方的漢朝發展起來,在現代中東,帕提亞帝國統治者古代波斯及其周邊地區,並以泰西封為首都,這些文明對於我們而言,是非常的古老的,但對於它們來說,是否也同樣古老呢?
  • 歷史連載:人類文明為何最先出現在亞非的大河流域?
    那麼同樣是大河流域地區,為什麼是兩河流域與尼羅河流域最先進入文明時代?有哪些因素制約了當時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發展?河網密布的歐洲又為何沒能發展出大河文明呢?顯然兩河流域能最早進入文明時代是受了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這裡是距離最早的農業中心黎凡特最近的大河流域地區。
  • 兩河流域「法律文明」丨法律制度維護「人權」,促進傳統工藝發展
    兩河流域雖然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但兩河流域始終還是處於封建社會,在封建社會中「人權」是最可貴的,在兩河流域中的中,特別強調了「人權」。人權發展是對兩河流域中的人民最大的尊重,《漢謨拉比法典》中有一條是關於收養制度的,收養制度是為了使那些沒有父母的孩子,可以有一個溫暖的家。
  • 失落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兩河文明)|西行文化
    文章來源:2017-06-22 西行兩河流域文明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或兩河文明。
  • 兩河流域的帝國,常備軍先驅,阿爾貢與他的阿卡德帝國
    1.淺談蘇美爾文明 我們講人類歷史上有四大文明源。其中一個就是兩河文明,兩河文明系底特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文明。具體位置在現今的伊拉克、敘利亞一帶。說到伊拉克和敘利亞大家的第一反應恐怕就是那邊特別的亂。殊不知, 公元前3200年。也就是距今5219年。
  • 古代兩河流域對世界的認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提要: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意為「河間之地」,是世界文明發端地之一,被稱作「文明的搖籃」。美國學者克雷默曾用「有記錄的歷史上的39個第一」來概括蘇美爾人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如第一批學校、第一個史學家等。
  • 人類文明史最早的文明並不是古巴比倫文明
    在現今的伊拉克的沙漠裡,有兩條由西北流向東南的大河,東邊的叫底格裡斯河,西邊的叫幼發拉底河,兩河之間的土地叫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這滾滾的沙丘上產生了已知最古老的文明,蘇美爾文明。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最古老的居民,聰明的蘇美爾人創造了他們的文字,是一種木楔形狀的文字,被稱作楔形文字,楔形文字看起來就像許許多多的麻雀腳印,由於兩河流域缺少木板等,於是蘇美爾人利用蘆葦杆木棒等在泥板上壓製出,並燒製成泥板,並且創辦了最早的學校,也就是泥板書社。
  • 歷史學上的文明概念是什麼?世界各地區都是何時進入文明時代
    1983年,夏鼐在日本的一次「中國文明的起源」演講中,提出國家、城市、文字、青銅作為文明起源的標準,並認為文字最為重要。如今,一般以城市、文字、青銅器作為文明出現的標誌。無論如何,城市都是文明起源的最基本標誌,其他則不一定。如青銅器,最初起源於西亞,之後向外傳播,距離起源地越近,使用青銅的年代越早,而中國的青銅出現則較晚,美洲甚至沒有。
  • 【圖曉四川】來領略成都平原、關中平原、漢中平原三地青銅文明
    習淑禕 攝影報導)青銅,是人類冶金史上最早的合金,也是一個時代的標誌、一種文明的象徵。7月27日,《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特展》正式亮相成都博物館。亮相首日,便吸引了不少國內外遊客前往觀展。「放假了在家裡沒事情幹,就和同學約著一起來成都博物館看看,剛好遇上了這個青銅展,覺得很有意思就想著進去看看。」成都18歲小夥王成說道。而展廳內也是人氣十足,上至六七十歲的老人,下至幾歲的孩童,「博物館迷」和「青銅迷」們在這裡大飽眼福,不少人還饒有興致地討論起青銅器的花紋、用途等等。
  • 推薦 兩河文明被遮蔽的真相——從《人類簡史》到《地球編年史》(北京)
    1前言兩河文明
  • 看5張衛星地圖,「欣賞」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果然是風水寶地
    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謂,即「兩條河流中間的地方」,而這兩條河就是中東有名的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都發源於土耳其東部的山脈和高地,隨後幾乎平行向南流入波斯灣,沿兩岸形成的衝積平原就是美索不達米亞。
  • 華夏文明來自美索不達米亞文明?
    出土的文物中有一種面具是附著在青銅面具上的黃金面具,它在華夏文明中不曾出現過。結合黃金權杖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埃及法老的黃金面具。2012年,我國郵政與埃及聯合發行的三星堆青銅器特種郵票不禁讓人遐想連連。三星堆青銅樹三星堆青銅樹殘高3.96米,樹頂已殘缺,如此之大的青銅器世上僅此一件。
  • 深入伊拉克,探索兩河文明①:烏爾,人類史上首批城市遺址
    去伊拉克之前,我的腦海中時常迴蕩著對兩河文明的想像:在潺潺流動的幼發拉底河邊,土色的房子圍繞著巴別塔整齊排列,茂盛的椰棗樹點綴著富饒的城邦。商旅隊伍從波斯灣進入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帶來新奇的商品,人們在泥板上用楔形文字書寫契約,做著買賣。
  • 共論大河文明 全球15個大河流域代表達成武漢宣言
    古代的四大文明古國都發源於大河流域,黃河、長江流域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化,印度文化起源於恆河和印度河流域,古代巴比倫也是在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形成的兩河流域發展繁衍的。河流以其豐富的乳汁孕育了人類早期的偉大文明,並在河流兩岸崛起大批的繁華城市群。凡是河網水系發達的地區,都是城市文明最發達的地區」。
  • 遠古史連載30: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流域農耕文化的興起
    三皇五帝都是中國傳說中黃河流域的部落首領。中國的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文明的主要源頭,其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流經世界上最大的黃土沉積區(佔世界黃土分布70%)黃土高原。黃土由細小的粉沙和黏土重疊組成,非常疏鬆,容易被水衝走。
  • 人類從青銅時代迅速轉變為鐵器時代,竟然是因為一次氣候災難?
    從公元前11世紀開始:比青銅堅硬,還比青銅柔韌的鐵器逐漸大規模應用於軍事和農業,導致單個政權的徵服能力大大提高;此後,全球誕生了一系列的超級大帝國:在東亞,是秦漢帝國;在歐洲和中東,是波斯帝國和羅馬帝國。同時,鐵器普及,飆升了農業效率,讓以家庭為單位的少數人即可耕種土地,這在某種程度上瓦解了奴隸制度下,只能集中人力耕作土地的農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