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公益呼喚監管新機制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20-11-25 經濟日報

網際網路的雙向互動與反饋機制,有助於「陽光公益」的真正實現,但也必然要面對合法合規的考驗。公眾的熱情與善意需要呵護,建立應對新變化的新機制迫在眉睫

在剛剛發布的第39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一項數據格外引人注目:截至2016年12月,有32.5%的中國網民通過網際網路進行過慈善行為,用戶規模達到2.38億。常言道「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以網際網路為載體的募捐、公益眾籌、社交圈籌款等公益新模式,讓玫瑰是什麼、送給誰、怎麼送等一系列問題的答案,出現了巨大的變化。

用戶對網絡公益為什麼充滿熱情?從技術上來看,便捷的支付渠道,讓「一斤豬肉」「一隻小雞」之類的小額捐贈成為可能,降低了公益捐助的門檻。來自騰訊的數據顯示,在騰訊公益平臺上,每個網民的平均捐助金額不到10元。小額多頻次,也意味著公益組織善款來源的去中心化,降低了其受到大捐贈人意志裹挾的風險,籌資風險也會因此降低。

更重要的是,網際網路的雙向互動與反饋機制,有助於「陽光公益」的真正實現。在機制上,網絡公益對項目質量和信息披露有比較高的要求,同時可以藉助技術手段,將這些信息通過推送消息、私信、郵件等方式,不斷告知捐助過相關項目的用戶。因此,公益組織為了給募捐者激勵,必須及時溝通與反饋,還要面對用戶對包括項目設計、預算數額等進行的「挑刺」,從而提升項目執行能力。

不過,技術與機制並不是網絡公益蒸蒸日上的全部因素。一方面,從「免費午餐」到「冰桶挑戰」籌款,一系列運用籌資新模式的公益活動的成功,展現出移動網際網路在傳播方面的優勢,社交網絡的發達也讓公益項目能夠藉助社交傳播,獲得更多觸達用戶的渠道,「全民公益」的氛圍正在形成。另一方面,網絡公益的便捷和「碎片化」,也帶來了公益項目的多元化,從扶貧、醫療、教育等傳統公益項目,到環保、文化、藝術、農業等新型公益項目,公眾有了更多的捐助選擇,更能吸引不同群體參與到慈善捐助。

海量用戶的參與,在為公益行業帶來直接的金錢的同時,也使公益形式進一步豐富起來。拿支付寶近期「換五福」活動中的給好友的螞蟻森林澆水來說,其實就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用戶用流量和注意力交換了企業捐出的公益資源。與此同時,公眾的角色也不再是單純的捐助人,他們可以與公益組織分工合作,成為公益項目的發起人和執行人,而公益組織則負責進行募款、監督執行和資金監管,從而促進網絡公益形式的進一步創新。

不過,硬幣總有兩面。正如此前羅爾為白血病女兒微信籌款引發一場風波一樣,網絡公益也必然要面對合法合規的考驗。誰有資格發起籌款?網絡募捐的真實性如何驗證?對沒有發布資質的捐款信息,社交網絡平臺如何管理?這些,都是眼下網絡公益必須面對的問題。畢竟,公眾的熱情與善意需要呵護,建立應對新變化的新機制迫在眉睫。

相關焦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如今,已逾古稀的老人,仍然以雷鋒為榜樣,在義務放映電影的同時,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他多次到部隊和醫院看望慰問官兵,為部隊捐款、購買書籍、訂閱報刊、購買慰問品等。自1995年至今,他沒有在家過過一次完整的春節,經常是和戰士們一起過年,直到新年的鐘聲敲過之後才回家。
  • 德耀中華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如今,已逾古稀的老人,仍然以雷鋒為榜樣,在義務放映電影的同時,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他多次到部隊和醫院看望慰問官兵,為部隊捐款、購買書籍、訂閱報刊、購買慰問品等。自1995年至今,他沒有在家過過一次完整的春節,經常是和戰士們一起過年,直到新年的鐘聲敲過之後才回家。
  • 解開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密碼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而新機制的發現為抗伊波拉病毒的藥物設計提供了新靶點,讓我們可能設計出治療伊波拉的特異性藥物。 高福團隊如何解開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密碼? 做「表面文章」的實驗室 伊波拉,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病毒,自1976年在伊波拉河地區被首次發現後,已在非洲時隱時現,所到之處哀鴻遍野,足足肆虐了近40年。
  • 質量強國之路從質量安全起步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目前,我國質量宏觀管理和監管制度已初步建立,逐步形成了生產許可、註冊備案、認證認可、檢驗檢疫、安全監察、監督抽查、缺陷召回等產品質量監管制度,並對關係安全健康的重要產品強化了監管。 質量領域有法可依的工作局面也已基本形成。
  • 華羅庚、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的成就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隨後,陳景潤又把組合數學與現代經濟管理、尖端技術和人類密切關係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他先後在國內外報刊上發表了科學論文70餘篇,並有《數學趣味談》、《組合數學》等著作。1979年,應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之邀前往講學與訪問,受到外國同行的廣泛關注。1981年,陳景潤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
  • 強化監管,為數字經濟護航
    加強網絡交易監管,既是維護各方主體合法權益的需要,也關係數字經濟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  付費追劇,直播間下單,在線購買家政服務……近年來,網絡交易形態日益豐富,為消費者帶來極大便利,也催生數字經濟新業態不斷湧現。
  • 風雨彩虹二十年 資本市場擔重任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20年的風雨彩虹,讓資本市場朝氣勃發地站在我們面前,雖然還未完全成熟,但已長大成人,已能承擔起推動和保障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重任。  今天的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基石,正在成為推動中國經濟持續成長的強大發動機。
  • 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三點五五米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衡水市在全國率先推出「一提一補」的農業用水新機制,將「價格槓桿」融合到農業用水之中,讓農民算起了「節水帳」,更重要的是改變了農民原有的種植和灌溉習慣,形成了節水理念。據衡水市桃城區水務局負責同志介紹說,通過「一提一補」,每年農業生產用水節水率達20%。
  • 網絡個人求助 監管如何落地
    然而,這些求助信息是否屬實,籌集款項如何使用,怎樣對平臺進行監管,這些問題引發討論。      近日,德雲社相聲演員吳某通過水滴籌平臺發起100萬元籌款一事在網絡上持續發酵。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公益事業的迅速發展,大病求助等個人求助在網絡平臺興起。網絡救助平臺在為廣大求助者帶來幫助的同時,也引發公眾關於網絡個人求助如何規範的討論。
  • 在「城市礦山」中尋珍覓寶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是記者在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武漢市陽邏經濟開發區生產基地看到的情形。 「從你丟棄的垃圾中,我們看見一座永不枯竭的城市礦山。」近日,在武漢市陽邏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的「格林美武漢市電子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投產慶典上,這一橫幅特別醒目。據了解,該項目是武漢市首個電子廢棄物循環利用項目,設計年處理3萬噸電子廢棄物,循環再造3萬噸塑木型材,同時實現無廢水、廢渣和廢氣排放。
  • 世界屋脊上的「吉祥天路」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雪域高原見證了4年來的非凡歷程,青藏高原各族人民見證了4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青藏鐵路告訴世界,一流高原鐵路實現了「安全持續穩定、運輸暢通無阻、服務優質高效、環保全面達標」的目標,為青藏兩省區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運力保證,被沿線各族人民譽為「經濟路、團結路、生態路、幸福路」。
  • 超級計算機能算「天地人」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這僅是超算天津中心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黨支部書記、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介紹,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於2009年由科技部批准設立,部署了由我國自主研製的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以支撐國家科技創新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使命。 通過多年摸索,超算天津中心最終將著力點放在「算天、算地、算人」等重大前沿科技和產業創新領域。
  • 反「四風」決不能做表面文章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希望「採訪札記」中所反映的問題得到有關部門的足夠重視,並得到切實解決,同時希望今後經濟日報有更多這樣貼近基層、文風樸實、感人至深的報導與讀者見面。 網友「心誠絕對會靈」:現在的工作方法叫「三點工作法」,即開展試點,打造亮點,推介看點,三點一出來,成績就出來了,但並沒有給群眾帶來普遍的獲得感。
  • 自然災害造成全球發展滯後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日內瓦電 記者陳建報導: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天氣、氣候以及與水相關的自然災害正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並造成大量生命損失,使經濟和社會發展滯後數年乃至數十年。從1972年到2012年,全球共發生了8835次自然災害,造成194萬人死亡,經濟損失高達2.4萬億美元。
  • 人造地球衛星的種類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1、通信衛星  通信衛星具有通信距離遠、容量大、信號質量好、可靠性高和機動靈活等優點,在遠距離通信、數據網絡、數據採集、應急救災、遠程醫療、航海通信、個人行動電話等各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一顆在赤道上空定點的地球同步衛星可覆蓋地球表面40%強,數顆同步通信衛星和地面站即可組成全球衛星通信系統。
  • 辨清金融產品營銷術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遺憾的是,2018年銀行理財產品在嚴監管和定向降準的背景下收益不斷走低。P2P爆雷潮後,很多底層資產不透明或者風控不嚴格的平臺相繼發生兌付風險,更別說那些「借新還舊」的騙子平臺了。事實上,收益、安全和流動性已經成為固收類產品的「不可能三角」。如果有一種產品同時滿足了這3個條件,那麼投資者的第一反應應該是「這是一個騙局」。 買點黃金總能保值增值吧?
  •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衛計委、國家食藥監局此前發布聯合通知指出,基因測序相關產品和技術「涉及倫理、隱私和人類遺傳資源保護、生物安全以及醫療機構開展基因診斷服務技術管理、價格、質量監管等一系列問題」。 事實的確如此。以基因測序涉及的倫理隱私問題為例,「假若檢測基因時發現,兩個陌生人原來竟是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關係,是否該告知?假如新生兒測出帶有致病基因,家長如何處理?
  • 中科院院士楊學明——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 發揮區域創新的輻射帶動作用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十二五」時期,全社會研發投入、專利授權量、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創新對經濟社會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摘自《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近年來,安徽省大力實施創新推動戰略,積極探索區域創新發展道路,自主創新已經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一面旗幟。
  • 中國聯通引領5G智能科技新風向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9月10日,2020世界數字經濟大會暨第十屆智慧城市與智能經濟博覽會在浙江寧波盛大開幕。政務大數據:以業務、數據、安全三線運營管理為整體理念打造的政務大數據管理平臺,建立以扁平化、聯動聯勤、政社互動為特徵的社區綜合服務管理新機制,運用大數據手段,依託網格化管理和空間地理信息,以可視化的方式展示政務大數據的匯聚、運行、監管、治理等內容,搭建社會治理系統,實現智慧街道「一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