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帆札記:民族國家的四個象限

2020-12-05 澎湃新聞

       全世界一共有200多個國家。我數了數,自己大概去過30多個。我的一位朋友說,他去過180多個。不用把這200多個國家都走過來,只要出國幾趟,你就能感受到:國家與國家是如此之不同。

       按經濟發展的水平,有富國和窮國之分。按規模(經濟總量、人口、國土面積等),有大國和小國之分。按照這兩個坐標軸,我們可以把民族國家分成四個象限。

       第一個象限裡的是富裕的大國。處在這個象限裡的國家寥寥無幾。美國是當然的代表,日本緊隨其後。歐洲有幾個規模相對較大的國家,比如德國、法國、英國,以及現在債務纏身的義大利和西班牙,大致都可以排上號。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國土遼闊,但地廣人稀。按國土面積來算,它們當然是大國,但按人口計算,能不能坐上一把交椅,就見仁見智了。

       第二個象限裡的是富裕的小國。處在這個象限裡的國家比第一象限要多一些。按照2014年聯合國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排名第一的是挪威,排名第13的是冰島,它們都沒有我的家鄉,河南省滎陽縣的人口多。排名前十名的國家裡,除了美國、德國和加拿大,人口規模都沒有我現在居住的城市北京大。這些國家之間也有差異,比如一些依靠自然資源(尤其是石油)致富的國家和那些依靠科技水平高致富的國家,就有明顯的不同。

       第三個象限裡的是相對貧窮的大國。處在這個象限裡的國家數量較多,而且差異極大。有幾個國家是當之無愧的「屋子裡的大象」: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接下來的座次該如何排就很麻煩了。印度尼西亞應該排在墨西哥的前面還是後面?南非和土耳其呢?越南算不算大國?在中國人眼裡,越南當然是個小國,可是,越南的人口比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的人口加起來都多啊。

       第四個象限裡的是相對貧窮的小國。這個象限裡的國家最多,而且推推搡搡、吵吵鬧鬧。有的國家想擠到第三象限,但被踢了出來。有的老老實實呆在房間的角落裡,不敢出聲;有的國家剛獨立,但它的內部很可能會有更小的國家像「絲分裂」一樣再獨立出來。有的國家像世外桃源,比如太平洋、加勒比海上的那些島國。有的國家基本上處於無政府狀態,比如阿富汗。

       我們現在的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居然是由這些差異如此巨大的民族國家組成的,而且至少從理論上講,大國小國、富國窮國一律平等,想來真是不可思議。

       窮國變成富國,或許還有一些希望。看得遠一些,每一個發達國家都有一段「從貧兒變王子」的故事。1901年的冰島,按人均收入水平來算,和今天的加納大體相當。從1901年到現在,冰島的人均GDP提高了15倍,這相當於其在大約一個世紀裡保持了年均2.6%的經濟增長速度。還有比這更勵志的。從1965年到2007年,韓國的人均國民收入提高了150倍,新加坡提高了59倍,泰國提高了25倍,印度尼西亞提高了23倍(均按現價美元計算)。亞洲的崛起,是20世紀後期全球經濟中最大的亮點。

       傳統的經濟增長理論認為這並不稀奇,不管一個國家的初始條件如何,最終都會到達一個穩定的均態,各國的工資率、資本-產出比率會趨同,窮國會趕上富國。早期的增長理論還特別強調窮國有「後發優勢」,落後國家能夠從發達國家學習先進技術,通過模仿,實現「蛙跳」,輕輕一躍,就跨過了貧困陷阱。

       可是後來,越來越多的研究沒有發現「趨同」現象的出現。全球範圍內,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差距不是縮小了,而是越來越大。

       曾經在世界銀行工作過的經濟學家伊斯特利寫過一本《在增長的迷霧中探索》。他列舉了經濟學家為窮國開出的刺激經濟增長的藥方:增加儲蓄和投資、舉借外債、提高人力資本投資、實行貿易自由化、加快民主改革,聽起來都很好,但沒有任何一項政策是必然導致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儘管我們不能把一切歸於宿命,但不得不承認,在歷史的發展中,很多偶然性的因素,很多非經濟的因素可能對經濟增長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以「東亞四小龍」的發展為例,這幾個經濟體都坐落在圍繞「紅色中國」的第一島鏈。在冷戰期間,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陣營紛紛招兵買馬,壯大隊伍。為了防止社會主義陣營的擴大,美國著力支持處在冷戰前線的這些經濟體。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被邀請的發展」:想參加舞會的人很多,能拿到入場券的只有那麼幾個。當然,也有一些經濟體拿到了邀請函,仍然錯失了發展良機,比如菲律賓。

       中國並沒有享受到「冷戰紅利」,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在中國改革開放伊始,外部環境相對寬鬆,美國的對手是蘇聯,對中國採取了「善意的忽視」態度。伊斯特利提到,真正能夠帶來經濟增長的是激勵機制。換言之,必須把激勵機制搞對,讓人們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說到底,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當十幾億中國人被壓抑已久的激情突然被釋放出來,想不要高速經濟增長都不行。

       從窮國到富國,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要有智慧,要有幹勁,還要有耐心。相比之下,從小國到大國,幾乎可以說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歷史上的帝國已經紛紛解體,剩下來的幾個大國是少有的幸運兒。在當前的政治潮流下,試圖暗中分化國家的力量仍然蠢蠢欲動,但能夠整合不同國家、創造出更大國家的力量幾乎沒有。不出意外的話,非洲、巴爾幹、中亞可能還會出現國家的分化。民族國家的形成,總是要經歷血與火的洗禮。民族認同感的形成,總是在共同抵禦外敵的過程中形成的。如果我們不恨我們的敵人,就不可能愛自己的同胞。這是一件令人不舒服的事情,但歷史常常很冷酷無情。

       按照這樣的預測,那些能夠巋然不動的大國,將在全球經濟政治格局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過去,當我們劃分世界各國的陣營時,大多是以經濟發展水平為最重要的標準。一邊是發達國家,一邊是發展中國家。這種分類方法有其合理性,但缺陷也越來越明顯。美國人說:中國不是查德(China is not Chad),中國和查德同為發展中國家,但有著天壤之別。同理,美國是發達國家,列支敦斯登也是發達國家,這兩個國家關心的問題相差萬裡。有些問題,只有大國會關心,不僅美國、歐洲、日本會關心,中國、印度、俄羅斯也會關心。在國際政治中,大國和小國有很大的差異,size matters。大國間的溝通和合作最重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個人時間管理「四個象限」
    從朋友圈進來的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的"福融龍"關注我們  究竟什麼佔據了人們的時間這是一個經常令人困惑的問題。在人們的日常工作中,很多時候往往有機會去很好地計劃和完成一件事。但常常卻又沒有及時地去做,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工作質量的下降。因此,應把主要的精力有重點地放在重要但不緊急這個「象限」的事務上是必要的。要把精力主要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務處理上,需要很好地安排時間。一個好的方法是建立預約。建立了預約,自己的時間才不會被別人所佔據,從而有效地開展工作。
  • 投資的四個象限
    現在再次思考這四個象限,還是很有意義的。其實大多數公司是平庸的公司,真正優秀的公司永遠是極少數。但是這個劃分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態變化,加上市場價格的動態變化,央行放水造成的價格扭曲,這就讓投資難上加難。
  • 人生的四個象限,你在哪個?
    新用戶:請點擊圖片上無限極智慧網一鍵關注-- 人的生活分為工薪族象限、自由職業者象限、生意擁有人象限、投資者象限四個部分。人要想創業也離不開這四個象限,你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從這裡面賺取的。下面我將分三個方面講解一下。    *這四個象限的定義和每個象限的優點和缺點,也就是每個象限的好處與不好處。    *從工薪族象限進入其它三個象限的四大誤區,你這樣創業是否是對的。    *正確創業的方式,你應該怎樣循序漸進地進入其它象限。
  • 政商關係型的四個象限
    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是黨和國家一貫的方針政策。工商業人士在經濟建設領域擁有較多的業務知識和實踐經驗,是經濟領域參與型共治機制中重要的建設力量。所以,構建新型政商關係,發揮其積極作用,抑制其消極作用,意義重大。
  • 四象限探測器工作原理
    四象限光電探測器是把四個性能完全相同的光電二極體按照直角坐標要求排列而成的光電探測器件。 使用四象限探測器來完成掩模的預對準是一種行之有效並且經濟適用的方法,對於實現掩模版的預對準完全可行,通過初步的實驗發現,該系統可以完成在10mm的對準精度,在改變環境為淨化間環境以及提高安裝精度後,該值可以滿足最終的要求。 四象限光電探測器是把四個性能完全相同的光電二極體按照直角坐標要求排列而成的光電探測器件,常用於雷射制導或雷射準直中。
  • 四象限分類的工具
    用四象限分類去找方向一、四象限是我常用來分類的,以前在看《金字塔原理》的時候,芭芭拉明託提出的一個思考工具MECE法則,意思是「相互獨立,完全窮盡」。也被常稱為「不重疊,不遺漏」,當時還不懂什麼意思。通俗版的,就理解為四象限。
  • sem四象限分析法
    四象限分析法是SEM中一個常用方法,我們把帳戶內的關鍵詞按照橫坐標X=消費,縱坐標Y=轉化(若無轉化數據,替換為轉化率、點擊率均適用)按照以下四個象限進行分類:
  • 時間管理法——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是美國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一種時間管理方法,主張對事情按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劃分,把事情分為「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四個象限。
  • 人生四象限精解(你屬於哪個象限?)
    人的生活分為工薪族象限、自由職業者象限、生意擁有人象限、投資者象限四個部分。
  • 整合四象限
    整/合/四/象/限什麼是整合?
  • 四象限法則,「兩學一做」必須處於第一象限
    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這就是關於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則」。在「四象限法則」中,「兩學一做」應該處於哪個象限?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兩學一做」必須處於第一象限。
  • 看圖思考,在個人規劃四象限中,我在哪個象限?
    這四幅圖,四個人物狀態來自《掌控24小時》這本書,作者尹慕言是「時間喚醒教練」的理念提出者,是組織發展專家、個人成長教練。這本書,以一天24小時為時間寫作線,用規劃的早晨,專注的上午、修復的中午、協作的下午、投資的晚上,五個階段、五個角度,喚醒每個階段的人的最佳狀態。這既是對一天24小時的管理,也隱喻著一生的管理。
  • SWOT分析圖四個象限戰略選擇
    SWOT分析圖四個象限戰略選擇  高效備考:加入2021年諮詢工程師高效實驗班 選報1+1考期可續學哦!   SWOT分析圖劃分為四個象限,根據企業所有的不同位置,應採取不同的戰略。SWOT分析圖提供了4種戰略選擇。在右上角的企業擁有強大的內部優勢和眾多的機會,企業應採取增加投資、擴大生產、提高生產佔有率的增長性戰略。
  • 讀懂人生的四個象限
    有健康的性情、優良的智識,位子便落在第一象限;人格越完整健全、智識越優良充實,就越向東北方向發展。性情欠佳、人格發展狀況不良,卻也有相當本領的,位子在第二象限。人格極佳,卻不往知識發展,在第四象限。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第三象限。
  • 知乎的四個象限、兩個對手
    一、四個「象限」我打算用「四象限」的方式來解讀知乎的平臺架構。如果從內容分發、內容體系、用戶維度、平臺維度四個點去展開討論,會發現知乎的結構非常清晰。再把知乎的競爭對手放進四個象限中,更能找到知乎自身的長短板。
  • 華為存儲實力跨越 再次閃耀Gartner魔力四象限
    全球著名諮詢機構Gartner的魔力四象限(Magic Quadrant)在IT業界是非常有名的圖形化市場風向標,它描述了Gartner公司依據標準對特定市場內的廠商所進行的分析。2014年11月,Gartner發布了最新的存儲魔力四象限。
  • 客戶關係管理與客戶四象限劃分
    稱之為「客戶四象限劃分」,這種劃分是將客戶類型進行劃分後(本文採用萬科的分類方式),再通過建立「忠誠」和「效益」的象限。假設將當前的客戶劃分在四個象限中: 忠誠(縱軸)  社會新銳(象限2) 1、健康養老(象限一02、富貴之家一 效益(橫軸0望子成龍(象限三0 富貴之家二(象限四0通過這樣一個模型的建立,可以有以下功能: 1、與客戶關係管理向結合。不同象限的權重採取不同的維護方法和精力分配,不同的方案,例如象限一的,健康養老、富貴之家是維護的重點。
  • 高大上的四象限思考方法
    發現很多都用到了四象限分析方法,比如時間管理,情景領導和波士頓矩陣等。本文對這些方法做了羅列。大部分內容並非原創。四象限是一種對事物屬性進行組合細分的方法。簡單的說他是把兩種屬性按照正反進行兩兩組合,得到四個象限。這兩種屬性是相互獨立的。然後針對不同的象限,採取不同的方法和對策。這是一種定性的分析方法,但是使得思維更加深入和準切。
  • 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的使用方法
    四象限管理法是美國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工作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分為四個象限:一是既重要又緊急;二是重要不緊急;三是緊急但不重要;四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01四象限管理方法的內容第一象限:既重要又緊急的事情,是一些危機,迫切問題,在限定時間內必須完成的任務,比如處理客戶抱怨、生病開刀住院、公司品牌危機處理等等。
  • 方法:高效處理工作的四象限圖
    《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高效處理工作的四象限圖。四個象限分別代表了:事務的優先順序、你對事務的忍受程度、提升效率和委派任務,每個象限下,都有幾個相應的問題需要你回答。文章建議,通過回答這些問題,你可以將每天待辦清單上的任務分類,更高效地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