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石賢帥Stone
"一分為二的思考方法的已經很厲害了。那麼二分為四是不是更牛?"
工作學習中接觸到很多方法和工具。發現很多都用到了四象限分析方法,比如時間管理,情景領導和波士頓矩陣等。本文對這些方法做了羅列。大部分內容並非原創。
四象限是一種對事物屬性進行組合細分的方法。簡單的說他是把兩種屬性按照正反進行兩兩組合,得到四個象限。這兩種屬性是相互獨立的。然後針對不同的象限,採取不同的方法和對策。這是一種定性的分析方法,但是使得思維更加深入和準切。如果你在工作中面對一個問題或事情,不是做簡單籠統的回答,而是能找出兩個相互獨立的主要屬性,組合分析,你的老闆一定對你刮目相看。
這樣說很抽象。那麼我們就來舉幾個慄子:
大家對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則應該都不陌生。任何工作都有緊急和重要兩種屬性。進行組合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那麼針對不同的象限就有不同的對策。
-如果你總是有緊急又重要的事情要做,說明你在時間管理上存在問題,設法減少它。
- 儘可能地把時間花在重要但不緊急(第二象限)的事情上,這樣才能減少第一象限的工作量。
- 對於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的處理原則是授權,讓別人去做。
- 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儘量少做。
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
著名的情景領導理論也涉及到四象限原理。
首先將員工按照能力和意願分成四個階段:
D1階段的員工能力相對弱但工作意願強,稱為熱情高漲的初學者
處於D1階段的部屬,需要的是工作的熱情和基本工作能力被肯定,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並給予「做好工作的標準」,需要了解該項工作任務的有關情況、個人的表現和績效怎樣收集和反饋,他的工作範圍、權限和責任,並希望經常得到工作結果的反饋,希望你可以和他一起做行動計劃,明確他工作的優先順序和時間計劃。典型就是新手或者畢業生。這個階段的員工享有指導下的一定範圍內的執行權,學習權。
D2階段的員工能力平平但工作意願低,稱為憧憬幻滅的學習者
處於D2階段的部屬,他的需要是:明確的工作目標和清楚的遠景、經常得到反饋和督導、進步時得到讚揚、確信允許出錯、有人解釋為什麼、有討論員工顧慮的機會、有機會參與解決問題和制定政策等。D2員工享有的是執行權,學習權,傾訴權和知情權。
D3階段的員工能力中等或強,但工作意願不定,稱為有能力但謹慎的執行者
處於D3階段的員工需要領導是平易近人的良師或教練、有機會表達其顧慮、得到發揮其解決問題能力的支持和鼓勵、希望客觀地評價其能力以建立其自信心、高水準的能力,階段的表現能得到認可和肯定、領帶協助清除實現目標的障礙。D3員工享有除了D2階段員工的權利,還包括建議權和一定的決策權。
D4階段的員工能力強且工作意願高,稱為獨立自主的完成者。
D4階段的員工工作能力已經可以獨擋一面,工作的意願也很高,他們是企業的骨幹,這時他們最需要變化與挑戰、需要良師或同事型的領導、自主權、信賴、貢獻得到認可和感謝。這個階段的員工享有完全獨立自主的決策權和執行權。
那麼針對不同階段的員工,按照支持和指導兩種屬性可以分別採取四種策略:
1.指令型的領導型態(S1:高指導、低支持,針對D1員工)
2教練型的領導型態(S2:高指導、高支持,針對D2員工)
3支持型的領導型態(S3:高支持、低指導,針對D3員工)
4授權型的領導型態(S4:低指導、低支持,針對D4員工)
情景領導
DISC是一種強大的性格測評方法。按照(以人為主,以事為主)和(內向,外向)兩個維度分成4類性格:
D:Dominance 支配型 The Director 老闆型/指揮者
I:Influence 影響型 The Interact 互動型/社交者
S:Steadiness 穩健型 The Supporter 支持型/支持者
C:Conscientiousness 謹慎型 The Corrector 修正型/思考者
DISC性格
波士頓矩陣由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波士頓諮詢公司創始人布魯斯·亨德森於1970年首創。將市場增長率-相對市場份額組合。
(1)明星產品(stars)。它是指處於高增長率、高市場佔有率象限內的產品群,這類產品可能成為企業的現金牛產品,需要加大投資以支持其迅速發展。
2)現金牛產品(cashcow),又稱厚利產品。它是指處於低增長率、高市場佔有率象限內的產品群,已進入成熟期。其財務特點是銷售量大,產品利潤率高、負債比率低,可以為企業提供資金,而且由於增長率低,也無需增大投資。
(3)問題產品(questionmarks)。它是處於高增長率、低市場佔有率象限內的產品群。前者說明市場機會大,前景好,而後者則說明在市場營銷上存在問題。其財務特點是利潤率較低,所需資金不足,負債比率高。
(4)瘦狗產品(dogs),也稱衰退類產品。它是處在低增長率、低市場佔有率象限內的產品群。其財務特點是利潤率低、處於保本或虧損狀態,負債比率高,無法為企業帶來收益。對這類產品應採用撤退戰略:首先應減少批量,逐漸撤退,對那些銷售增長率和市場佔有率均極低的產品應立即淘汰。
波士頓矩陣
早在宋代,司馬光曾經提出一套很精闢的「看人」的理論。他考察一個人的德才兩個維度。在《資治通鑑》中寫道:「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對四類人相應的就有四種對策。
心理學裡的成人依戀模型將一個人對自己,和對他人的看法按照積極和消極進行組合。得到了四種不同的依戀模式:
1.Fearful 恐懼型: 對自己和對他人的看法都消極。恐懼親密,社交迴避。
2.Secure 安全型:對自己和他人看法都是積極的。因為親密和自主性感到舒適。
3.Presoccupied 全神貫注型: 全神貫注於人際關係
4. Dismissive 規避型:迴避親密關係和反向依賴
在計算機,測試,醫學領域經常會用到這個組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做基於視覺的目標檢測的過程中:
表示分類正確:
•True Positive:本來是正樣例,分類成正樣例。
•True Negative:本來是負樣例,分類成負樣例。
表示分類錯誤:
•False Positive :本來是負樣例,分類成正樣例,通常叫誤報。
•False Negative:本來是正樣例,分類成負樣例,通常叫漏報
如果對客觀的已知未知和主觀的已知未知進行組合。就存在:
1.已知的已知:知道自己知道
2.已知的未知:知道自己不知道
3.未知的已知:不知道自己知道
4.未知的未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是一種危險的狀態)
下面是著名的繞口令:「據我們所知,我們已經知道一些,我們知道我們已經知道一些,我們還知道,我們有些並不知道,也就是說,我們知道有些事情我們還不知道,但是,還有一些,我們並不知道我們不知道,這些我們不知道的,我們不知道。———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2002年2月12日新聞發布會上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