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和工作中會出現這種狀況:所有事情一股腦兒地湧過來,每個相關人員均很急切,希望可以立刻馬上得到解決方案,可自己只有一個人、一個腦袋、一雙手無法同時完成這些任務,最緊要的是自己還有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沒處理完,整個人焦頭爛額、扎耳撓腮,像無頭蒼蠅一樣左突右衝,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怎麼能夠處理好這種情況呢?首先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狀況。這裡犯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腦滿症,第二個是緊急麻痺症。
第一個腦滿症,問題是需要做的事情特別多、塞滿大腦,事無巨細均想完成,結果心有餘而力不足,事情完成度很低,導致個人充滿焦慮和壓迫感。究其原因是與工具相比,人腦更擅長思考,而非信息存儲。當大腦記錄過多任務時,會產生焦點負擔,焦點越多,心智消耗越大。解決腦滿症的方法很簡單,既然大腦記錄很麻煩,容易造成問題,就使用工具來記錄,如寫下來或者使用記錄軟體。這樣大腦即能感到輕鬆,也產生安全感。因為這些事情只是從大腦中轉移到外部的工具上,並沒有消失。好比哈利波特裡的老法師鄧布利多,當他覺得腦子中的東西太多時,會把多餘的東西用魔法棒抽出來,放到他的冥想盆裡,這樣既減輕了壓力又更容易理出事情之間的聯繫。
第二個緊急麻痺症,是一種忙而無效的狀態。即忙於應付這個,又急著做那個,忙的要命,可主線任務卻一直沒做,像個無頭蒼蠅一樣。造成沒有方向、規劃和節奏的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往往認為緊急的事情要優先處理,相對重要性而言,緊急任務造成的壓迫感更為強烈,一般大多數人做事以壓力為導向,壓力下自然而然地選擇先做緊急的事。而這些緊急的事情對於我們而言真的緊急嗎?有一些並不是,只是在滿足別人緊急時段的期望而已,顯得緊急罷了。
到底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四象限工作法,很簡單並且容易上手,由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提出,其核心原理是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進行劃分。注意這裡的重要是指對我們自身而言很重要,如事業、健康、家庭、自我提升等長期規劃的事情,這些事情關乎你的未來。緊急是指時間比較緊迫的事情,一般為馬上得做或者今天必須完成的事。例如鍛鍊身體是重要的事,而看病是緊急的事,如果平時不鍛鍊、不愛惜身體的人,可能會需要常常去看病,如同未鍛鍊身體時的筆者,行走的藥罐子如是也。
在此為了方便大家理解記憶,用植物大戰殭屍遊戲做比喻:我們是豌豆射手,殭屍來代表重要任務,猴子代表緊急任務。遊戲的玩法分四步:
右上角的第一象限—重要、不緊急,是未到期的重要任務,對未來會有重大影響的事情,會影響到事業,健康,家庭等等。現在並不需要馬上做,例如職業規劃、看書學習、鍛鍊身體、陪伴家人等。當一個清醒合格的豌豆射手,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提前、用心做好計劃,當這些殭屍任務還在第一象限時先集中火力把它們都處理掉,免得他們進入第二象限,造成巨大的壓力和麻煩。
左上角的第二象限—重要且緊急,是到期的重要任務,其中80%來自第一象限,需要馬上或在今天內處理完,如馬上交設計稿、考駕照等。這時的處理方法是立刻做,此象限的任務越少越好。如果是善於時間管理的豌豆射手,在第一象限時即該搞定大部分殭屍,才不會有太多殭屍溜進第二象限。當這裡殭屍太多,兵臨城下,四面楚歌,豌豆射手的壓力會立馬劇增,最終game over。
左下角的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此象限是臨時突發的不重要任務,一般看上去很緊急,但與大目標沒有多少關係,比如家裡的電磁爐壞了、快遞在門口等你、舍友沒帶鑰匙進不了門等等,大部分低效的時間管理者均是哪裡呼叫就去哪裡,左突右奔,火急火燎,誤把緊急當重要,這就如同豌豆射手不務正業,不好好在陣地上打殭屍,而是用大部分時間在第三象限餵猴子,他的陣地很快便淪陷,結果又是game over。這個象限的處理方法是儘量不做或交給別人做,即便不得不做也要快速處理,避免深陷其中,佔用你大量時間。
右下角的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緊急,這個象限一般是休閒或不緊急的瑣碎雜事等,比如看電影,逛街,吃喝玩樂,充話費,刷小視頻。例如同事邀請中午一起吃飯,吃完後順便逛了逛,結果浪費很多時間,耽誤處理正事,這類事情主要目的是放鬆和調劑,處理方法是適可而止。如果大部分時間花費在這個象限,如同豌豆射手不好好打殭屍跑到這兒來吃喝玩樂,又怎麼可能能打勝仗?!這樣做只能說明缺少理智,經常被動物腦控制,玩物喪志;或者做事沒有大局觀,被芝麻綠豆大的瑣事牽著鼻子走,捨本逐末,浪費生命。
分析透徹腦滿症和緊急麻痺症,方可對症下藥:先將事情一一記錄下來,甄別事情的緊急重要程度,分別歸類到四象限中,按照四象限的應對方法做出相應處理。注意區分緊急又重要的事情是否對自己真的緊急又重要,再做出反應。按照此方法可條理清晰、有條不紊地處理事物,我們一起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