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緊急事情處理辦法:四象限工作法

2020-12-04 杉杉緣語平凡

在生活和工作中會出現這種狀況:所有事情一股腦兒地湧過來,每個相關人員均很急切,希望可以立刻馬上得到解決方案,可自己只有一個人、一個腦袋、一雙手無法同時完成這些任務,最緊要的是自己還有自己必須完成的任務沒處理完,整個人焦頭爛額、扎耳撓腮,像無頭蒼蠅一樣左突右衝,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怎麼能夠處理好這種情況呢?首先分析一下,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狀況。這裡犯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腦滿症,第二個是緊急麻痺症。

第一個腦滿症,問題是需要做的事情特別多、塞滿大腦,事無巨細均想完成,結果心有餘而力不足,事情完成度很低,導致個人充滿焦慮和壓迫感。究其原因是與工具相比,人腦更擅長思考,而非信息存儲。當大腦記錄過多任務時,會產生焦點負擔,焦點越多,心智消耗越大。解決腦滿症的方法很簡單,既然大腦記錄很麻煩,容易造成問題,就使用工具來記錄,如寫下來或者使用記錄軟體。這樣大腦即能感到輕鬆,也產生安全感。因為這些事情只是從大腦中轉移到外部的工具上,並沒有消失。好比哈利波特裡的老法師鄧布利多,當他覺得腦子中的東西太多時,會把多餘的東西用魔法棒抽出來,放到他的冥想盆裡,這樣既減輕了壓力又更容易理出事情之間的聯繫。

第二個緊急麻痺症,是一種忙而無效的狀態。即忙於應付這個,又急著做那個,忙的要命,可主線任務卻一直沒做,像個無頭蒼蠅一樣。造成沒有方向、規劃和節奏的主要原因在於人們往往認為緊急的事情要優先處理,相對重要性而言,緊急任務造成的壓迫感更為強烈,一般大多數人做事以壓力為導向,壓力下自然而然地選擇先做緊急的事。而這些緊急的事情對於我們而言真的緊急嗎?有一些並不是,只是在滿足別人緊急時段的期望而已,顯得緊急罷了。

到底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四象限工作法,很簡單並且容易上手,由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提出,其核心原理是把事情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進行劃分。注意這裡的重要是指對我們自身而言很重要,如事業、健康、家庭、自我提升等長期規劃的事情,這些事情關乎你的未來。緊急是指時間比較緊迫的事情,一般為馬上得做或者今天必須完成的事。例如鍛鍊身體是重要的事,而看病是緊急的事,如果平時不鍛鍊、不愛惜身體的人,可能會需要常常去看病,如同未鍛鍊身體時的筆者,行走的藥罐子如是也。

在此為了方便大家理解記憶,用植物大戰殭屍遊戲做比喻:我們是豌豆射手,殭屍來代表重要任務,猴子代表緊急任務。遊戲的玩法分四步:

右上角的第一象限—重要、不緊急,是未到期的重要任務,對未來會有重大影響的事情,會影響到事業,健康,家庭等等。現在並不需要馬上做,例如職業規劃、看書學習、鍛鍊身體、陪伴家人等。當一個清醒合格的豌豆射手,重要的事情一定要提前、用心做好計劃,當這些殭屍任務還在第一象限時先集中火力把它們都處理掉,免得他們進入第二象限,造成巨大的壓力和麻煩。

左上角的第二象限—重要且緊急,是到期的重要任務,其中80%來自第一象限,需要馬上或在今天內處理完,如馬上交設計稿、考駕照等。這時的處理方法是立刻做,此象限的任務越少越好。如果是善於時間管理的豌豆射手,在第一象限時即該搞定大部分殭屍,才不會有太多殭屍溜進第二象限。當這裡殭屍太多,兵臨城下,四面楚歌,豌豆射手的壓力會立馬劇增,最終game over。

左下角的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此象限是臨時突發的不重要任務,一般看上去很緊急,但與大目標沒有多少關係,比如家裡的電磁爐壞了、快遞在門口等你、舍友沒帶鑰匙進不了門等等,大部分低效的時間管理者均是哪裡呼叫就去哪裡,左突右奔,火急火燎,誤把緊急當重要,這就如同豌豆射手不務正業,不好好在陣地上打殭屍,而是用大部分時間在第三象限餵猴子,他的陣地很快便淪陷,結果又是game over。這個象限的處理方法是儘量不做或交給別人做,即便不得不做也要快速處理,避免深陷其中,佔用你大量時間。

右下角的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緊急,這個象限一般是休閒或不緊急的瑣碎雜事等,比如看電影,逛街,吃喝玩樂,充話費,刷小視頻。例如同事邀請中午一起吃飯,吃完後順便逛了逛,結果浪費很多時間,耽誤處理正事,這類事情主要目的是放鬆和調劑,處理方法是適可而止。如果大部分時間花費在這個象限,如同豌豆射手不好好打殭屍跑到這兒來吃喝玩樂,又怎麼可能能打勝仗?!這樣做只能說明缺少理智,經常被動物腦控制,玩物喪志;或者做事沒有大局觀,被芝麻綠豆大的瑣事牽著鼻子走,捨本逐末,浪費生命。

分析透徹腦滿症和緊急麻痺症,方可對症下藥:先將事情一一記錄下來,甄別事情的緊急重要程度,分別歸類到四象限中,按照四象限的應對方法做出相應處理。注意區分緊急又重要的事情是否對自己真的緊急又重要,再做出反應。按照此方法可條理清晰、有條不紊地處理事物,我們一起試試吧。

相關焦點

  • 做時間的主人——時間管理初步階段(四象限工作法)
    很多職場小白,每天都被安排不同的工作,每天感覺很忙,但是又不知道在忙什麼。這是因為沒有做好時間管理,使工作變得一團糟。在這裡介紹一下時間管理初步階段的工具之一——四象限工作法。四象限工作法最早是由著名的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理論。該理論把事情按照重要性和緊急性分為四個象限:重要而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而且不緊急。如下圖大家可以根據這個圖表,將所有的工作,生活中需要解決的事情按照重要喻與緊急程度對號入座。
  • 考研時間管理 四象限法教你分清輕重緩急
    「四象限」法是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在考研備考過程中,時間管理尤為重要,直接影響考研備考的效率和效果。
  • 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的使用方法
    四象限管理法是美國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工作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分為四個象限:一是既重要又緊急;二是重要不緊急;三是緊急但不重要;四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01四象限管理方法的內容第一象限:既重要又緊急的事情,是一些危機,迫切問題,在限定時間內必須完成的任務,比如處理客戶抱怨、生病開刀住院、公司品牌危機處理等等。
  • 個人時間管理「四個象限」
    感謝您的參與和關注!從朋友圈進來的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的"福融龍"關注我們  究竟什麼佔據了人們的時間這是一個經常令人困惑的問題。著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即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 如何做時間的主人,搞懂「四象限」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了著名時間管理的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劃分,基本上劃分為四個「象限」。緊急且重要、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把我們需要處理的事情按這四種象限進行劃分,然後根據不同的緊急重要程度,採取不同的措施。
  • 你在使用四象限時間任務管理工具嗎?
    大家在工作或生活過程中,有沒有時常遇到如下場景:(1)事情很多,永遠處理不完(2)每件事都很緊急,但每件事都沒有做好(3)不懂得拒絕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工作活生活很亂的時候,其實是自己的時間管理出了問題,自己沒有管理好自己有個情景劇叫《亂了頭緒的經理人》,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百度下,整個課程在指導我們如何使工作、生活變得更加有條理,主要有六個步驟:自我管理、制定計劃、確定先後次序、合理安排時間、管理他人、授權。
  • 時間管理四象限和二八原則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不同的程度劃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 時間管理四象限的使用方法(乾貨)
    三、如何使用時間管理四象限?1.四象限將所有待處理的清單事務分類為: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第四象限:不重要且不緊急處在這一象限的事務,既沒有時間的緊迫性,也沒有關鍵的事件影響度,所以乾脆晚點做,或者不做就好了。3.區分四象限的舉例說明:什麼是重要且緊急:比如後天上午,你要舉辦婚禮。
  • 時間不夠用,經常要加班?這樣活用四象限法則,解決時間管理難題
    昨天同事小薇找我吐槽,說他們部門最近學習「時間四象限法則」,每天都要在早上的時候,根據自己這一天的任務特點,安排一天的工作進程。部門的本意是想讓我們更好的利用工作時間,高效處理事情。01、什麼是時間四象限法則?「時間四象限法則」,是美國的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意思是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
  • 時間管理工具1:四象限管理法,做好時間管理,成就高效人生!
    這是專欄《高效職場必修課》第一章時間管理篇,工具1:四象限管理法。36年=432個月=13140天,把這個奮鬥的時間換算一下,大家是不是感覺時間真的非常緊迫。這36年去掉睡覺、吃飯、玩手機等等,真正做工作的時間就顯得非常少。做好時間管理,讓自己成為時間的主人,要學會使用工具,讓這些工具監督你完成工作,走向成功。本章就介紹一個時間管理方法,四象限管理法,職場人對這個方法,一般不會陌生,但是知道卻不會使用,這就非常悲催。
  • 關於時間管理的四象限
    緊急指的是時間比較緊迫的事情,一般是馬上得做或是今天必須完成的事情。如果你是一個善於做時間管理的人,第一象限的事情就要提前布控好,按部就班地做,正常情況下是不會有太多的事情跑到第二象限的。3>第三象限:不重要且緊急(授權或委婉拒絕)比如家裡的空調壞了,快遞在門口等你籤收等,這些看上去緊急,但與你的大目標沒有太多直接關係,大部分低效的時間管理者,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哪裡呼叫就去哪裡,火急火燎,誤把緊急當成重要。
  • 怎麼在滴答清單上實現四象限工作法?
    四象限是一種常用的時間管理理論,它將需要處理的事按「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劃分,並對應到四種待處理狀態中,幫助你決定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 孩子不懂「時間管理」怎麼辦?運用「四象限法則」,開啟高效人生
    媽媽搖了搖頭,問小朋友,你把媽媽布置給你的事情都完成了麼?小朋友心虛的搖了搖頭並把事情的過程跟媽媽說了。媽媽是一個公司的領導,她意識到孩子不懂得管理自己的時間,於是打算教他運用"四象限法則"來管理時間。小孩子為什麼也需要時間管理?
  • 時間管理法——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是美國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一種時間管理方法,主張對事情按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劃分,把事情分為「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四個象限。
  • 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時間管理方法:四象限法則
    四象限法則是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的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我們需要處理的順序應該是:先是既緊急又重要的,接著是重要但不緊急的,再到緊急但不重要的,最後才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我們考慮事情應先考慮事情的「輕重」,再考慮事情的「緩急」。
  • 掌握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就行了
    美國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在他的著作《要事第一》裡面提出了著名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理論上講,掌握了這個法則,任何人都能成為成功的人。什麼是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史蒂芬.柯維把一個人要做的事情根據緊急度和重要度分為四類(四象限):第一象限的事:這個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緊急而重要的事情,這一類的事情具有時間的緊迫性和影響的重要性,無法迴避也不能拖延,必須首先處理優先解決。比如生病住院,重要的會議工作等。
  • 試試四象限法
    那麼,這一講我們就來介紹一種讓孩子做事更條理的方法「四象限」法。孩子做事沒條理,讓四象限法來幫忙四象限法又叫作「時間管理矩陣」,是美國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套時間管理理論。根據「緊急」和「重要」兩個維度對工作進行劃分。那麼就可以將要做的事情分為四類:緊急且重要、緊急不重要、重要不緊急和不重要不緊急。
  • 寒假孩子時間觀念等於零?用四象限法則,幫孩子做好時間管理
    但是卻有許多的父母會將孩子的這一行為當作是孩子放假娛樂,而沒有過多的管理孩子,這其實對孩子是一種傷害。 假期也要讓孩子有時間觀念,才能夠幫助孩子更加懂得時間管理,讓孩子做事更有效率,父母不應再放縱孩子,學會用四象限法則幫助孩子做好時間管理,促進孩子的成長。
  • 孩子在家學習的關鍵在於時間管理,用好四象限法則,能事半功倍
    作為家長要知道時間管理的重要工具:四象限法則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存在著許多人由於沒有懂得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導致在處理一些緊急事件的時候,沒有掌握好時間的把握去很好的,有計劃的去完成這件事情,導致他們的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 方法:高效處理工作的四象限圖
    《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分享了一個高效處理工作的四象限圖。四個象限分別代表了:事務的優先順序、你對事務的忍受程度、提升效率和委派任務,每個象限下,都有幾個相應的問題需要你回答。文章建議,通過回答這些問題,你可以將每天待辦清單上的任務分類,更高效地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