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管理學家史蒂芬.柯維在他的著作《要事第一》裡面提出了著名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理論上講,掌握了這個法則,任何人都能成為成功的人。
什麼是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
史蒂芬.柯維把一個人要做的事情根據緊急度和重要度分為四類(四象限):
第一象限的事:這個象限包含的是一些緊急而重要的事情,這一類的事情具有時間的緊迫性和影響的重要性,無法迴避也不能拖延,必須首先處理優先解決。比如生病住院,重要的會議工作等。
第二象限的事:這個象限的包含的事情是不緊迫但重要的事情,這一象限的事件不具有時間上的緊迫性,但是,它具有重大的影響,對於個人或者企業的存在和發展以及周圍環境的建立維護,都具有重大的意義。比如對於個人來說健身、學習等事情,對於企業來說員工的培訓、企業文化的建設。
第三象限的事:第三象限包含的事件是那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很緊急但並不重要,因此這一象限的事件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很多人認識上有誤區,認為緊急的事情都顯得重要,比如像趕赴無謂的聚會、討好別人的事、打麻將三缺一、趕著看球賽等。這些不重要的事件往往因為它緊急,就會佔據人們的很多寶貴時間。
第四象限的事:第四象限的事件大多是些瑣碎的雜事,沒有時間的緊迫性,沒有任何的重要性,這種事件與時間的結合純粹是在扼殺時間,是在浪費生命。比如發呆、玩手機、看電視、閒聊、遊逛,這是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人的生活方式。
怎樣玩轉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
1. 分清一三象限事情,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難以區分,第三象限對人們的欺騙性是最大的,它很緊急的事實造成了它很重要的假象,耗費了人們大量的時間。依據緊急與否是很難區分這兩個象限的,要區分它們就必須藉助另一標準,看這件事是否重要。也就是按照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人生規劃來衡量這件事的重要性。如果就這件事的馬上解決能讓靠近自己的人生目標,那即是第一象限的內容;如果這件事情雖然感覺很緊急,但即便做好了也於自己無多大幫助,就屬於第三象限的內容。
2. 馬上解決第一象限事情
判斷分清了一三象限的事情後,馬上解決既緊急又重要的事情,
3.每天留足時間堅持做好第二象限事情,比如孩子的教育陪伴,個人業務學習、健身等事情表面看起來不緊急,但很重要,它相當於一種長期的投資,並且這一象限的事情做好了,反過來能提高解決第一象限事情的效率,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必須每天留足時間堅持做好。
4.突破第三象限事情的糾纏,第三象限的事情表面看很緊急,但是是沒有意義,而且能滿足人的低級欲望,因此帶有很大的磁場,一些無目標,無意志的人便會被這種事情膠著在這個磁場裡難以自拔,糾纏不已,例如一集一集的追電視劇,和朋友的一些娛樂性聚會,趕時間看球賽等,只要一陷進去就很難脫身,而且要耗費很長的時間才能說服自己離開,甚至把所有時間都花在這裡,因此必須想方設法逃出第三象限。
5.避免第四象限事情,這一象限的事情既不緊急,也不重要,比如無所事事的閒逛、瞎聊、看娛樂視頻、發呆等,這些事情必須完全避免,哪怕一丁點時間都不能浪費在這裡。
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怎樣保障實施?
時間管理「四象限法則」風靡世界,被大多數成功人士有效利用,可也不是萬能的,必須有以下措施保障實施:
1. 首先你必須有管理時間的內心需要,嚴肅一點就是說你必須不是一個甘於現狀的人,有強烈的成功願望,否則這些法則不值一看。
2. 然後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即便你有遠大的理想,有強烈的成功欲望,但還必須能主動去遵守這些法則,堅持這些法則,不然也是會被身邊各種閒雜事物淹沒掉,徒留內心痛苦掙扎耳。
3. 最後要學會每天反思自己在時間安排上的得失,隨時提醒自己每天用「四象限法則」安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