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象限法則這個理論最早是從從一本書上看到的就是《方與圓》,那會我剛剛畢業才24歲,裡面介紹了很多成功人士是如何利用這個四象限法則的,當時深受啟發;轉眼間我已經36歲了,聽了很多課程關於介紹時間管理的,裡面有提到四象限法則,今天就重點再說說這個法則,後悔當初沒有去早點實踐,現在還不晚,來一起看看。

什麼是四象限法則?把事情按照輕重緩急分為四個「象限」,有利於對事情有更深刻的認識及更有效的管理。
1、第一象限:重要又緊急
優先解決,時間緊急需要的,當前的最主要事情,比如投訴等
2、第二象限:重要不緊急
這才是最需要做的事
需要制定計劃,按時完成。可以讓你進入良性循環的做法!
3、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
會讓我們產生「這事很重要」的錯覺
實際上就算重要也是對別人而言,自以為是在第一象限,其實不過是滿足別人的期望與標準
4、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緊急
浪費時間,對自己完全無意義,儘量交給別人做

這個四象限法則適用於哪些場景呢?這個運用最廣的莫過於職場上班的每一天,也可以是每一周,每一月。工具是死的,人是活的,就看你能不能靈活的運用起來,讓它產生價值。
看了上面的例子,大家是不是想到了,有些東西需要具體寫下來要更好呢。我推薦大家也可以看看《清單革命》這本書,可以結合四象限法則一起運用。
列好清單可以更好的降低工作失誤率、提升工作效率、提升團隊士氣、提升業績。
在面對複雜問題的時候就需要團隊的力量,就需要互相的協助,這時候你除了要利用好四象限法則,更要有一個好的清單去強調合作和紀律,通過簡單幾句話讓事情變得更簡單,讓運作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