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資治通鑑‧周紀》)
司馬光對聖人、愚人這樣子的定義,大概我們都會贊成。但是,君子和小人好不好如此分辨,恐怕意見就很分歧了。但他舉出才、德這兩個簡單的評定項目,確是令人佩服的。
依著這兩個項目,我們架構出一幅人生的圖像:把人格當橫軸,把才學當縱軸,一橫一豎,織成一幅人生坐標。
有健康的性情、優良的智識,位子便落在第一象限;人格越完整健全、智識越優良充實,就越向東北方向發展。性情欠佳、人格發展狀況不良,卻也有相當本領的,位子在第二象限。人格極佳,卻不往知識發展,在第四象限。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第三象限。這人生坐標又有恆向下、恆向西南方向牽拉的趨力;從原點起算,不向東北大力發展,便自動地向西南滑落,沒有原地踏步的機會。單獨地發展縱軸或橫軸,也要隨時小心抗拒西南磁場的吸力。我們呢?我的位子在那裡?
有一回搭夜車北上,到臺北已經清晨幾點了。車站不遠,有家賣早點的,沿桌烤得焦黃的燒餅堆起一落,很引起食慾。
「有熱的嗎?」我問。
「都熱的!」賣家面無表情清冷地答腔。
「那裡是熱的,都冷的嘛!」隨手一探,不自覺嘟噥出兩句。
「冷的?!冷的也好吃啊!」
「真的嗎?看起來似乎不錯,可惜是冷的。」心裡還這麼猶豫著。
「冷的就冷的,不要就走開!」火急猛爆地,一位二十郎當精壯小夥子,邊和面邊吆喝。我微微一笑,遵命走開去。
記得許久前,在書攤上發現一本書。內容不錯,訂價偏高。一問,折扣又少。心想,自有出版這行業,買書人的買書錢從來就不夠支應。這本呢,又是經風陳舊了些。於是試探地再問:「能不能便宜點?」話才出口,老闆動作火速劈手搶過書去,把書插回書架,一邊還意猶未盡地:「買書嫌貴,讀什麼書。」說得好像也是道理,但遭了這頓排頭,也只能摸摸鼻子,走路了事。
上述兩位,我把他們標在第二象限上,並且預測他們會迅速地向第三象限移動。
燒餅店夥計大可以多說兩句話促銷,書店老闆也盡可以把難處表明。顧客不一定是「對」的、顧客更不一定「至上」,但對貨品的質疑是肯定前的習慣程序,賣家為什麼如此捨不得多講兩句話?自問態度並非惡劣,似乎還不致引發若許火氣。如果,我也按捺不住?
想起馬路旁、車站邊、那種氣粗語烈的挑釁:「看什麼!」以及社會新聞裡常出現的「拔刀相向」。這些少年的服飾本就精心挑配,舉手投足也是力求灑脫;加上摩託車貼飾累累、太陽眼鏡造型出色……這些原就是希望引人注目的,為什麼達到預期效果反而不悅?
常有機會遇到憲兵比肩齊步,在街道作慢半拍的巡走。盯著他們看上半天也不致於招惹異議。相反地,越是有人注目,愈是振奮精神、挺胸跨步。他們十分清楚,也引以自豪,路人側目的是整齊的步伐、煥發的儀容。這其中有的是充足的自信。
兩相比照才知道:急躁的店家經不得主顧多問一句,飆車少年經不起路人多瞧一眼,如此急於攻擊別人,原是為了自衛;這種不自覺所採取的攻勢,實在是出於下意識裡對自己、對自己的產品、形貌等有著不如人意的自卑。但由於不願屈居下風,更生怕被人識破,便反而以盛氣凌人的強者姿態出現。於是生意最重要的錢可以不賺,客人可以得罪;飆車車少年費心裝扮卻引出負面的效果,而問題卻沒有解決。
問題在自己而不在別人。自家失火而四處責人放火,於事無補、徒長火勢。盛氣凌人實是自覺卑弱的潛轉,是虛張聲勢之強。只因缺乏自信,心情不易平衡,自然不能平心靜氣。敏感、猜忌、過度的自衛就隨之而來了。
燒餅店的夥計如此,書攤的老闆如此,其實我們也多多少少曾有類似的情緒:業務衝不上去,因為分配的標準太高、安排的地點太偏、起步太晚、家事太多……考績不佳,則是主管有成見、老闆找茬、運氣不濟……總之,萬方有罪,罪不在我。
表面上盡可以如此歸罪於人來自我安慰,但是心底總還是十分不痛快。這種不痛快的感覺堆積越多,生活便覺無趣,似乎遭遇的人事物都在以挑剔、詰責的能事相逼。其實只是「禮尚往來」--因為我以不平不寧的心境對待別人,所以別人也以不平和不安定的態度對待我。更可能的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世界,無法見著世界的本色。以不平衡看人看事,於是人事都變得不仁不義。於是愈覺不平,心底更覺不快,情緒也就更躁擾不寧。人生坐標便從第二象限快速地往第三象限轉移了。
要跳出這種惡性循環的輪迴,當然不是件易事。首先,得要克制住習慣性的虛張聲勢,誠實地面對原來的我。這恐怕是比較難堪,而且須要一點消解自我的努力功夫。舞弊可以有一張好看的業績報表,但那成績是假的,是虛張聲勢的。因為作假而造成自己信心動搖,因此而定:「我不行、我無法勝任。」
這樣的傷害則是嚴重而真實的。遇事不投機、不掩飾,敢於面對現在的我才是真正成長成熟的契機。尤其先莫有過度敏感而來的自衛及攻擊。因為,別人也許不是批評,只是自己過敏,所以不必急著攻擊。就算別人是批評,是的,我的確錯了,我確實不對,也無須還擊。
「你遲到了!」
「是的,我遲到,我不對。」
不必找藉口:「車子開得慢、路上人太多、上下車的速度像牛……」更不須理不直氣卻壯地掩飾自己的愧歉:「遲到就遲到嘛!什麼了不起!」
「這一季成績很不理想!」
「是的,我沒經營好!我很難過!」
不必找藉口:「地點不好、幹部太少、新人沒進入狀況……。」更不要:「不理想?你來做看看!」
找藉口是推脫、理不直而氣壯是故作瀟灑,都是不敢承擔,不敢面對自己的弱點和痛處。不知病痛如何療養?不敢承擔如何成長?
是的,我現在不對、不是、不行。但我確信:只要努力,將來便是、便對、便行。承認現在的不是,是對未來期許能及時趕上的莊嚴誓願。認清現在的我,同時便也能確認:現在的我不行,並不表示以後不行。現在不是,也不是全然不是;我有許多長處,只是尚未發揮;我有許多潛能,也只是尚未挖掘。
這裡沒有多餘的自我膨脹或自卑。以語言來說:英文不好,因為基礎太差。那就維持個及格好了,別寄望登峰造極。但日語是新學的,剛才接觸的,大可從此下手,另闢新局。進一步說,英文基礎欠佳,其實現在環境不同、要求不同,未嘗不能從頭來過。現在不行,以後未必不行;現在這個不行,也不表示現在那個不行。但要認清:我現在在那裡?缺的是什麼?該往那裡走?我的長處、潛能在那裡?該如何善用、開發?
人生是一幅坐標,由人格的橫軸和學問的縱軸交織成。許多人從別的象限掉到第三象限來,許多人從第三象限向上發展去。我們早從原點出發了,現在呢?我現在在那裡?
文字來源 | 刊於《人生月刊》216期(2001/8)
本文原名為【位子】標題為編者所該
圖片來源 | 趙婧儀
編輯 | 趙婧儀
天童禪寺方丈 開示合輯
天童景點故事 最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