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播的《大秦賦》,眾多歷史人物紛紛登場,很多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也展現出來。
印象比較深的一段就是荊軻刺秦王。
荊軻受燕國太子姬丹指使,去秦國刺殺嬴政,結果大家都知道,以失敗而告終。
這裡想說的是燕國太子姬丹與秦王嬴政之間的愛恨情仇。
具體歷史細節不做考究。單從電視劇情上看,太子丹少年時曾在趙國做人質,而嬴政出生在趙國,兩人淪落異國,感同身受,自幼交好。
由於寄人籬下,兩人經常被趙國公子趙偃所欺侮,雖敢怒敢言卻不敢動手。所以在趙國的落魄不堪經歷,為兩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並曾山盟海誓,許下諾言,兩人永遠交好,嬴政也承諾,如若他當王,秦國將永不侵犯燕國。
然而時移事易,當嬴政回到秦國後,秦國歷代祖先徵戰四方、一統天下的野心和他骨子裡的那種稱霸天下的血性,註定他不會是一個甘於平庸的普通大王,而是一位胸懷天下、立志要做出一番偉業的傳世帝王。
而姬丹的心,卻還是系在自己的燕國,只求平安,不被他國吞併就好。
所以當姬丹被派往秦國做質子之時,他心裡還懷著當初與嬴政幼時的友誼,想著兒時的歡娛,想著嬴政的承諾,「他若為王,永不攻燕。」
卻不曾想到,此時的嬴政,心裡雖然也顧念著兩人的交情,但他的眼光已經放到了天下。在江山與情誼之間,孰輕孰重,自然不必多說。
姬丹還沉浸在兩人久別重逢的喜悅之情,幻想著憑藉兩人的私交可以挽救燕國的命運。而嬴政卻利用著姬丹的信任和天真,一次次地耍著陰謀或是陽謀,實施著自己的蠶食計劃。而且還大言不慚、百般無奈地稱自己是為了天道,天下一統,天命不可違。
這裡面,其實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只能說,每個人的格局不同,眼界不同,世界也不同。
嬴政的眼裡是六國,是天下,他的世界已經沒有了私人恩怨,有的只是抱負和江山,姬丹的眼裡是燕國,還在惦念著舊情和既往。
從根本上說,兩個人的層次已經不一樣了,或者說,嬴政已經成了一名合格的領導者,而姬丹還在原地踏步。
如同職場一樣,不要低估領導者的智商,也不要高估領導者的情懷。
沒有足夠的能力和實力,就不要幻想獲得公平和正義,即便你們曾經親如兄弟。
思想決定夢想,眼界決定世界。
你要的是情誼,他要的是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