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北方,有一個塊頭巨大的鄰國——俄羅斯,其領土面積高達1709.82萬平方公裡,地跨歐亞兩大洲,自東向西分為十個時區。其人口雖達1.46億,位居世界第九,雖然看起來不少,其實和其廣袤的領土相比,極不相稱。要知道面積不到其百分之一的南亞小國孟加拉人口就達1.6億。俄聯邦疆域廣大,與如此廣袤的土地相較,其人口數量一直都不算太多。
那麼俄羅斯的人口分布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人口地區分布嚴重不均,並且人口分布不平衡現象持續惡化
上面提到俄羅斯地跨歐亞兩大洲,就面積比例來看,俄羅斯歐洲部分面積佔約四分之一,亞洲部分面積佔四分之三,而人口分布佔比和土地佔比恰恰相反,並且亞洲部分的人口還在不斷地向西半部的歐洲部分集中。
俄羅斯不同地區人口密度
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人口持續減少。全國的一級行政區由85個聯邦主體構成(包括近年兼併的2個兩個行政區),無爭議的83個行政區中63個人口減少,20個在增加,這20個人口增加的地區主要集中在首都莫斯科為中心的西半部區域。俄羅斯遠東和烏拉爾地區的人口流失問題十分突出。人口統計表明,目前生活在俄羅斯遠東邊疆區的人口只有629萬,8年來減少了6%。
第二、城市人口佔全國人口比重較大,城鄉人口失衡
俄羅斯城市人口約10686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大約為74%,農村人口為3850萬,佔全國總人口比重小,約為26%。人口向城市集中這一現象體現在全國各地,尤其是遠東地區,除了城市居民點以外,可謂千裡無人煙。
莫斯科
俄羅斯歐洲部分人口分布雖然相對均勻,但大部分人口也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裡。首都莫斯科及莫斯科周邊的莫斯科州人口接近2000萬,全國近14%的人口居住在這裡。聖彼得堡和周邊的列寧格勒州人口也達到了700多萬。除此之外,俄羅斯還有13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這些城市基本都集中在俄羅斯歐洲部分和西西伯利亞南部。
第三、生育率低,人口負增長,今年已有所改觀
從1992年到2017年的26年中,俄羅斯人口自然下降達到1330萬。1993年時,俄羅斯人口增長率首次出現了負增長-0.11%。此後一直到2019年,俄羅斯的人口增長大部分時間都是負的,好在2002年,人口增長率達到-0.46%觸底反彈。2019年1至8月,俄羅斯出生人口為99萬4千人,比去年同期減少了8萬3千人,死亡人數則是120萬人,人口出生率依然小於死亡率。
俄羅斯居民
不過近年來,很多前蘇聯國家的經濟並沒有很大的起色,越來越多的前蘇聯加盟國的年輕人前往俄羅斯打工,包括一些歸國的俄羅斯族,使得俄羅斯人口下降趨勢大為減緩。加之生育補貼政策的出臺,如「母親基金」的設立,為生育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孩的家庭,提供25萬盧布。預計2025年俄羅斯人口下降的趨勢會有所扭轉。
第四,男女比例失調,戰爭和生活習慣導致男性平均壽命低
性別比例失衡一直是俄羅斯歷史上一直面臨的人口問題,僅二戰期間,蘇聯就損失了2700萬青壯年,其中絕大多數為男性。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度崩潰,作為家庭頂梁柱的男性大量失業,生活壓力陡增,生活水平下降。同時,俄羅斯男性嗜煙酗酒較為普遍,加之內外戰爭傷亡(兩次車臣戰爭,高加索及中東衝突),導致了男性平均壽命低於女性,進一步加劇性別比失衡。
俄羅斯女性
據統計,這些年俄羅斯男女比例基本維持在46:53左右,也就是說,每100個人中,女性要比男性多出7個人左右。據說我國的男女人口比例為54:46左右,差不多比例正好相反,由於俄羅斯人口基數少,我國男性多出來的數量大概在俄羅斯多出來的女性數量的10倍以上。
第五、 中亞人口流入俄羅斯,俄羅斯人口流入歐美
這一條和第三、第四條有所交叉。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口減少較多的原因有少數民族歸國,戰爭影響及生活水平下降。在進入21世紀後,俄羅斯經濟情況好轉,而其他前蘇聯國家進步不大,反倒吸引了很多這些國家的勞動力回流大俄羅斯。於此同時俄羅斯的年輕人和高學歷者卻在持續流出。
每年大約有4000名研究人員和大學生離開俄羅斯,他們一般先到德國深造,之後前往美國讀取博士學位。另外,由於男女比例失衡,俄羅斯涉外婚姻也較為普遍,不少俄羅斯女性嫁給德國、美國、中國等國男性,之後移民國外。
俄羅斯前間諜查安娜-普曼曾有一段涉外婚姻
外流人口主要由有錢人、技術人才、年輕女性和青年勞動力構成。有錢人帶走了財富,降低了國內的消費和經濟活力;科技人才帶走了技術,國內的科技創新能力難以發展;年輕一輩的流失帶走了生產力和生育率。可以說,每個外流人口都無聲地帶走了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前景和未來的活力及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