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人口特點:地區城鄉分布不均,負增長且性別比失衡

2020-12-05 小東來啦

在我們北方,有一個塊頭巨大的鄰國——俄羅斯,其領土面積高達1709.82萬平方公裡,地跨歐亞兩大洲,自東向西分為十個時區。其人口雖達1.46億,位居世界第九,雖然看起來不少,其實和其廣袤的領土相比,極不相稱。要知道面積不到其百分之一的南亞小國孟加拉人口就達1.6億。俄聯邦疆域廣大,與如此廣袤的土地相較,其人口數量一直都不算太多。

那麼俄羅斯的人口分布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人口地區分布嚴重不均,並且人口分布不平衡現象持續惡化

上面提到俄羅斯地跨歐亞兩大洲,就面積比例來看,俄羅斯歐洲部分面積佔約四分之一,亞洲部分面積佔四分之三,而人口分布佔比和土地佔比恰恰相反,並且亞洲部分的人口還在不斷地向西半部的歐洲部分集中。

俄羅斯不同地區人口密度

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人口持續減少。全國的一級行政區由85個聯邦主體構成(包括近年兼併的2個兩個行政區),無爭議的83個行政區中63個人口減少,20個在增加,這20個人口增加的地區主要集中在首都莫斯科為中心的西半部區域。俄羅斯遠東和烏拉爾地區的人口流失問題十分突出。人口統計表明,目前生活在俄羅斯遠東邊疆區的人口只有629萬,8年來減少了6%。

第二、城市人口佔全國人口比重較大,城鄉人口失衡

俄羅斯城市人口約10686萬人,佔全國總人口的比重大約為74%,農村人口為3850萬,佔全國總人口比重小,約為26%。人口向城市集中這一現象體現在全國各地,尤其是遠東地區,除了城市居民點以外,可謂千裡無人煙。

莫斯科

俄羅斯歐洲部分人口分布雖然相對均勻,但大部分人口也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裡。首都莫斯科及莫斯科周邊的莫斯科州人口接近2000萬,全國近14%的人口居住在這裡。聖彼得堡和周邊的列寧格勒州人口也達到了700多萬。除此之外,俄羅斯還有13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這些城市基本都集中在俄羅斯歐洲部分和西西伯利亞南部。

第三、生育率低,人口負增長,今年已有所改觀

從1992年到2017年的26年中,俄羅斯人口自然下降達到1330萬。1993年時,俄羅斯人口增長率首次出現了負增長-0.11%。此後一直到2019年,俄羅斯的人口增長大部分時間都是負的,好在2002年,人口增長率達到-0.46%觸底反彈。2019年1至8月,俄羅斯出生人口為99萬4千人,比去年同期減少了8萬3千人,死亡人數則是120萬人,人口出生率依然小於死亡率。

俄羅斯居民

不過近年來,很多前蘇聯國家的經濟並沒有很大的起色,越來越多的前蘇聯加盟國的年輕人前往俄羅斯打工,包括一些歸國的俄羅斯族,使得俄羅斯人口下降趨勢大為減緩。加之生育補貼政策的出臺,如「母親基金」的設立,為生育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小孩的家庭,提供25萬盧布。預計2025年俄羅斯人口下降的趨勢會有所扭轉。

第四,男女比例失調,戰爭和生活習慣導致男性平均壽命低

性別比例失衡一直是俄羅斯歷史上一直面臨的人口問題,僅二戰期間,蘇聯就損失了2700萬青壯年,其中絕大多數為男性。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一度崩潰,作為家庭頂梁柱的男性大量失業,生活壓力陡增,生活水平下降。同時,俄羅斯男性嗜煙酗酒較為普遍,加之內外戰爭傷亡(兩次車臣戰爭,高加索及中東衝突),導致了男性平均壽命低於女性,進一步加劇性別比失衡。

俄羅斯女性

據統計,這些年俄羅斯男女比例基本維持在46:53左右,也就是說,每100個人中,女性要比男性多出7個人左右。據說我國的男女人口比例為54:46左右,差不多比例正好相反,由於俄羅斯人口基數少,我國男性多出來的數量大概在俄羅斯多出來的女性數量的10倍以上。

第五、 中亞人口流入俄羅斯,俄羅斯人口流入歐美

這一條和第三、第四條有所交叉。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人口減少較多的原因有少數民族歸國,戰爭影響及生活水平下降。在進入21世紀後,俄羅斯經濟情況好轉,而其他前蘇聯國家進步不大,反倒吸引了很多這些國家的勞動力回流大俄羅斯。於此同時俄羅斯的年輕人和高學歷者卻在持續流出。

每年大約有4000名研究人員和大學生離開俄羅斯,他們一般先到德國深造,之後前往美國讀取博士學位。另外,由於男女比例失衡,俄羅斯涉外婚姻也較為普遍,不少俄羅斯女性嫁給德國、美國、中國等國男性,之後移民國外。

俄羅斯前間諜查安娜-普曼曾有一段涉外婚姻

外流人口主要由有錢人、技術人才、年輕女性和青年勞動力構成。有錢人帶走了財富,降低了國內的消費和經濟活力;科技人才帶走了技術,國內的科技創新能力難以發展;年輕一輩的流失帶走了生產力和生育率。可以說,每個外流人口都無聲地帶走了俄羅斯經濟發展的前景和未來的活力及潛力。

相關焦點

  • 第七次「人普」將揭曉答案,人口負增長或將更...
    人口普查結果將作為未來制定和完善收入、消費、教育、就業、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礎,也將為教育和醫療機構布局、兒童和老年人服務設施建設、工商業服務網點分布、城鄉道路建設等提供決策依據。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直屬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預測,中國總人口將在2027年後開始進入負增長。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在報告中指出,「十四五」時期,中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至年均1.76‰,總人口低速慣性增長,總人口年均增量為246萬人。根據發展態勢預測,未來十年將經歷從增長到下降的重大轉折,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
  • 數據一周 | WHO讓你少吃點紅肉、中國失衡的男女性別比
    數據一周 | WHO讓你少吃點紅肉、中國失衡的男女性別比 澎湃新聞 蘇顥雲 蔡琳 2015-11-02 19:42 來源
  • 我國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圖表)
    圖 6- 3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圖(2009年)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鑑 2010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點是: 1、人口老齡化快速提前達到高峰(1986,1993,2002);國務院人口抽樣調查辦公室(1989,1997);喬曉春 (1992,2002);曾毅等(1993)第一,性別比不斷上升,而且是伴隨每年新出生人口數的減少而形成的遞增趨勢。
  • 【人口地理】00後性別失衡地圖,江西最嚴重!看中國有哪些人口問題!
    而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136:100,70後非婚人口男女性別比則高達206:100,30-39歲男性中有1200萬人處於非婚狀態,而同年齡段女性僅有一半。 再看一張圖。 "00後"(2000-2009年出生)男生比女生多出了近1271萬,江西已經嚴重性別失衡。
  • 中國人口現5大新特徵 專家稱峰值不會增至16億
    第二,從性別結構上來說,由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導致的婚齡人口的擠壓現象將逐漸凸現。國家生育政策對數量控制的有計劃性與家庭生育選擇性別偏好的有計劃性之間的矛盾,導致了我國新生人口性別比的一直上升。近年來,新生嬰兒性別比就一直處於上升之中。2000年0~4歲人口的性別比達到了令人震驚的119∶100,最近公布的數據達到119.86∶100。
  • 2019年我國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5,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三千多萬
    人口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門介於地理學、人口學、社會學、經濟學和歷史學等多門學科之間的交叉學科。人口地理學主要研究一定區域內,比如一個國家或者一個省區範圍內的人口分布情況、人口構成情況、人口變動情況及其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環境之間關係的學科。
  • 北京出現「女多男少」格局,這些地方性別比失衡
    與此同時,廣東、天津、貴州、廣西、福建和青海6大地區的性別比超過108,這些地方的性別比仍然較為失衡。同時,從受教育程度來看,統計數據顯示:北京獲得研究生以上學歷的人群佔比在全部地區中最高,其中女性又明顯高出男性,顯示出高素質女性在北京的聚集。與此同時,廣東天津等6大地區的性別比超過108,這些地方的性別比仍然較為失衡。
  • 臺灣地區人口或於今年開始負增長
    臺灣地區人口或於今年開始負增長 2020年10月16日 16:2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0月16日訊 據臺灣《北美智權報》報導,根據臺當局內部事務管理部門統計,截至9月底,臺灣地區人口的自然增加(出生減死亡)數為負11250人。因此,如果在今年剩下的3個月中,臺灣的出生人口不能比死亡人口多出至少1萬人以上,2020年將是近70年以來,臺灣地區人口第一次出現衰退。
  • 人口普查將揭曉,00後男比女多1300萬
    「中國正面臨和以往完全不同的人口趨勢。」楊舸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人口總量趨近零增長已成現實,大家關心的是中國哪一年會迎來人口負增長,前幾年的預期是2030年,今年的預期是2027年,但也許會比預期更快到來」。事實上,當前中國人口形勢不僅面臨人口規模即將見頂、遠期將急劇萎縮的總量危機,也面臨少子化老齡化日益加劇、性別失衡的結構性危機。
  • 2020年中國人口將控制在14.5億以內 性別比趨常(圖)
    規劃提出,到2010年,人口總量控制在13.6億以內,到2020年,人口總量控制在14.5億以內,出生性別比趨於正常。  規劃提出:到2010年,人口總量控制在13.6億以內;人口素質明顯提高;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分層次、廣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貧困發生率有所下降;出生性別比升高勢頭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城鎮化水平達到47%,有效緩解城鄉間、區域間差距擴大的勢頭;人居環境有所改善。
  • 中國人口大遷移:未來2億新增城鎮人口,主要分布在這19個城市群...
    二是在城鄉層面,隨著全球城市化進入中後期,不同規模城市人口增長將從過去的齊增變為分化,人口從鄉村和中小城市向一二線大都市圈遷移,而中小城市人口增長停滯、甚至淨遷出。2)美國人口遷移呈現兩個特點:一是在地區層面,從向傳統工業主導的鐵鏽8州集聚,到向能源、現代製造和現代服務業主導的西海岸、南海岸集聚。二是在城鄉層面,人口在城市化中後期明顯向大都會區集聚。
  • 金華去年人口性別比為115.45 男嬰比女嬰多5021人
    昨天,金華市人口計生委透露了去年計生工作的一組數據,其中有一個重要指標是出生人口性別比。  出生人口性別比是指在新出生人口中,每百名女嬰對應的男嬰數量,其實就是出生嬰兒中男女的比例。  金華市去年的人口性別比為115.45,這個數據低於省裡的考核上限(121.77),比2011年度的118.86少了3.41個百分點。
  • 世界人口日 | 花樣解讀手繪人口金字塔
    5、甘 肅【周琰 甘肅省】甘肅省人口整體來看符合穩定型模型,人口最多的年齡段分布在40-55歲之間,人口在30-40與0-15歲段分布偏少從底部可以看出人口增長率在提高,這可能是由於國家二胎政策的頒布。60歲及以上的人口佔全省人口的19%,該省人口老齡化較為嚴重。【陸少群 江蘇省】江蘇的人口性別年齡金字塔有幾個特點:首先,是男女性別比比較均衡其次,江蘇是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省份,因此老齡化非常嚴重。第三,在二十歲至二十五歲,人口較多,這其中有人口遷移流動的影響。
  • 臺灣地區2020年人口負增長,死亡人數超越出生人數
    統計數據顯示,臺灣地區人口在2020年首度呈現負增長態勢。中時新聞網消息2021年1月8日消息:據臺當局內政部門最新統計,臺灣地區去年出生死亡人數正式出現「黃金交叉」,全臺出生數16萬5249人「創歷年最低」,而死亡人數則為17萬3156人,臺灣地區人口首度負增長。
  • 男女比例失衡,人工幹預未必有效
    治道變革  最近三四年來實行的「單獨二孩」政策、「全面二孩」政策,對於已經造成的人口性別比失衡難題,並無對衝作用,而只有緩解作用。  近幾年來,由男女比例失衡而引發的「光棍危機」屢屢見諸報端,每每引發輿論關注。確實,中國目前已經進入男女性別失調的社會。從宏觀上看,未來30年將有3000萬男性缺乏女性配偶。
  • 有趣地圖:如果按人口分布及密度、網速等數據,世界地圖是什麼樣
    世界人口分布特點:目前世界上約有2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人口1億以上者有10個國家,它們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聯邦、巴西、日本、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非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約佔世界陸地面積的一半而人口尚不到世界總人口的1/4。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對稀少。
  • 中國總人口性別比已連降13年,男性仍比女性多3164萬
    實際上,據界面新聞根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數據統計,自2006年以來,我國總人口男女比例已連續13年下降,此前在2005年,這個數據曾達到106.30,從2006年開始呈現逐年遞減趨勢。這在專家看來,說明我國男女比例失衡狀況正在逐步緩解。
  • 國新辦就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舉行發布會
    2011-04-28 10:03:49馬建堂: 八、地區分布 這次人口普查,東部地區人口佔31個省(區、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區佔26.76%,西部地區佔27.04%,東北地區佔8.22%。
  • 實施人口戰略規劃 為世界人口與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摘要:從未來發展趨勢看,勞動年齡人口在加速減少而老年人口在加速增長,中國人口負增長時代即將到來。我國政府要進一步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出臺更加合理的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