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陸火星面面觀

2020-08-17 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空中起重機式」

截至7月底,3個火星探測器已全部發射升空,順利踏上奔火徵途。其中,中國「天問一號」和美國「毅力號」計劃著陸火星表面開展巡視探測任務。

在經過長途跋涉到達火星後,如何確保探測器安全減速,完好無損地著陸在火星表面是一個關鍵問題。

火星大氣的密度只有地球的1%。探測器完成軌道姿態調整後,進入火星大氣層。隔熱艙與大氣的摩擦使探測器大幅度減速,探測器再自動打開降落傘減速。後續步驟目前主要有以下3種:

「氣囊彈跳式」

在降落傘減速接近地面時,隔熱艙釋放探測器,安全氣囊充氣包裹探測器,降落在火星並在火星表面滾動,降落精度低。

反推著陸腿式」

降落傘減速後反推發動機點火,再次使探測器減速,著陸前進行自主懸停避障,較為精確地選擇著陸地點。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將採納這種著陸方式。

「空中起重機式」

反推發動機點火實現懸停,用繩索將火星車送至地面。該種著陸方式較為複雜,精度高,著陸平穩。2012年在火星表面實現軟著陸的「好奇號」火星車是至今質量最大的火星探測器,達960千克。奔火途中的「毅力號」火星車也將採用這種著陸方式。

未來方式

據了解,NASA正在積極研製新型火星著陸裝置——「低密度超聲速減速器」,將滿足更大質量探測器的著陸減速要求。當探測器以大約3.5馬赫的速度進入火星大氣時,該裝置能迅速充氣,以增加表面積,進而增加空氣阻力。後續,直徑33米的巨型超聲速環帆降落傘打開,幫助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

旅途漫漫,艱險重重,但是阻擋不了人類對宇宙星辰的嚮往,今年的火星探測窗口期迎來了新一輪的「火星熱」。不同的任務,相同的使命。正如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所說: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的共同夢想。讓我們以「天問」的勇氣,堅韌的「毅力」,奔向新的「希望」,為人類進一步了解火星乃至太陽系提供更多的支持與貢獻。

(「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供稿)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著陸火星的挑戰
    前幾集裡,我們聊了如何把天問一號送往火星(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長徵五號,終於等到你),如何與探測火星的天問一號保持通訊(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4億公裡外的訊息傳遞)。然而,即使順利飛到火星附近,地面站也沒和探測器失聯,對於一個著陸任務來說,其實才只成功了一半。這一點也沒有誇張。
  • 有驚無險成功著陸火星!你好 洞察號!
    來源:NASA 洞察號是如何著陸的? 不同於月球,火星有微弱的大氣層(不足地球的1%),雖然不多,但總好過沒有。所以火星探測器的著陸過程中還是會充分利用這一點點大氣層來緩衝減速。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在哪個地點著陸
    探測器到達火星引力範圍之內後,需要「踩剎車」制動,為探測器減速,避免探測器飛出或撞上火星。被火星精準「捕獲」的探測器將會在火星軌道上環繞2-3個月時間。  第二道難關,當探測器完成環繞任務後需要尋找一個非常好的小窗口,讓它進入到火星大氣。火星是有大氣的,其大氣的密度是地球大氣的1%左右。
  • 一年前的今天,洞察號是如何成功著陸火星的?
    洞察號順利著陸火星。洞察號的使命是探測火星的內部結構。如果說好奇號是迄今為止最偉大的火星地球化學家和地質學家的話,那麼洞察號將會是火星第一位偉大的火星地球物理學家。洞察號是如何著陸的?恐怖7分鐘說起來,NASA在著陸火星方面一直保持著遙遙領先的成功率,但直到今天,著陸火星依然是一件極其危險、生死難卜的事兒,即使是NASA也不敢掉以輕心。
  • 青島製造護航「天問一號」火星著陸
    本報電近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的飛行裡程突破1億公裡。在這一國家重大科研工程背後,有「青島元素」的鼎力支撐——青島海麗雅集團有限公司為「天問一號」提供著陸傘繩連接技術、研發並提供特種彈性繩索以用於著陸器耐衝擊試驗。這兩項工作都作用於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這一最核心環節。從這個角度說,海麗雅可謂火星探測器安全著陸的「守衛者」。
  • 中美火星車著陸火星方式有何不同
    今年中國和美國都會發射自己的火星探測器,並且兩國火星車都會在明年著陸在火星。那麼中美兩國火星車如何降落在火星?兩者有什麼區別呢?著陸巡視器將會著陸在火星並釋放火星車,如果我國火星車能成功著陸在火星,我國將成為第三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蘇聯火星探測器也著陸過火星但其只工作了20秒有,如果認為其失敗我國就是第二個成功著陸火星的國家)。
  • 著陸火星,青島給「天問」裝導航
    2012年,被稱為「深空973」項目的「行星表面精確著陸導航與制導控制問題研究」項目開始執行,主要承擔對未來我國火星探測計劃的實施奠定技術理論基礎,青島科技大學成為10家參與項目的高校之一,邵巍就是青科大參與973項目的學術骨幹之一。
  • NASA的火星毅力漫遊者火星著陸???
    ©NASANASA的恆心漫遊車將於2月18日降落在火星的
  • 洞察號:火星,我來了!你的名字即將登陸火星
    圖源:NASA   著陸後,洞察號探測器將停留在一個點,通過「看」、「聽」和鑽探等手段,了解隱藏在火星地表下的歷史信息,探測火星地震情況,繪製火星內部地圖,了解地球等巖石行星的形成。   【攜帶了什麼?】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打開APP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佚名 發表於 2020-10-29 16:40:52 火星是有大氣的,其大氣的密度是地球大氣的1%左右。經過大氣減速(氣動減速、降落傘減速),還有反推發動機減速等減速過程,最後靠著陸腿著陸在火星表面,吸收撞擊能量,這個過程非常難。就像空間(返回)艙進入地球一樣,在大氣減速的過程中會有8分鐘左右的黑障(通信中斷),通信無法獲得信號。由於距離遠,從火星回傳到地球控制地面站也有很大時延,不可能實現實時控制。
  • 武船助力天問一號安全著陸火星
    7個月後,天問一號將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在此過程中,確保「火星一號」在火星表面實現安全著陸,成了火星探測任務成功的關鍵。為此,我國組織興建了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的火星著陸綜合試驗場。試驗場內,由武船集團重裝公司參與製作的「快隨系統」成功模擬出火星的低重力環境,準確記錄火星探測器的運動軌跡和相關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的不斷調整,最大程度確保著天問一號穿越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
  •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6問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裡?  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從火箭發射開始,「天問一號」面臨哪些挑戰?探測任務的火星著陸點在哪裡?環繞大概會持續多長時間?對此,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進行了解答。
  • 「火星探索」系列專題:五、火星著陸
    伴隨轟鳴,一枚H2A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火箭上搭載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希望」號火星探測器。這是阿聯首個火星探測器,也是今年發射窗口期啟程的全球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在這之後的7月23號,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升空,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
  • 火星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發射到著陸分幾步?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目標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目標, 技術難度極高極具挑戰性,此前世界航天史上未有先例。此次天問一號探測器攜帶了6種科學探測儀器,可謂任務滿滿,都有哪些任務呢?
  • 為節約成本,改變著陸火星的方式,卻開啟了人類探索火星的高潮
    ,雖然成功登陸火星,但耗費的成本卻十分驚人。應該說在很多環節都做了優化調整,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改變著陸方式。探路者號氣囊示意圖火星探路者號的著陸方式能夠經得起火星表面鋒利巖石的割劃。探測器接近火星表面時,被氣囊包裹而墜向地面,經多次彈跳後平穩下來。這種著陸方式與之前的海盜號著陸方式相比明顯簡單很多,節省了很多成本。但事實證明,這種方式對於低重量的探測器,卻是更加高效的。
  • 探火行動,解密火星著陸模擬試驗
    2020年就將迎來一個窗口期,被稱為國際上的「火星探測大年」,中國、美國、歐空局、印度和阿聯等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相繼公布了各自的「探火行動」,其中,中國將在2020年下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預計在2021年「七一」前抵達火星,著陸在靠近火星赤道的北緯低緯度地區。
  • 科學家模擬研究火星探測器著陸時面臨的湍流挑戰
    如我們所知,我國的天問一號,阿聯的「希望號」和美國的「毅力號」都在飛往火星的途中。探測器在接近火星軌道時,會面臨成敗在此一舉的,很關鍵的三個步驟。第一步,入軌,探測器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後,會進行軌道修正,在近火點附近準備剎車,被火星俘獲,進入環繞火星軌道,這一系列操作不能出一點差錯,否則探測器可能會脫離控制飛向更遠的深空。第二步,分離。
  • 「洞察」號探測器即將著陸火星 面臨恐怖7分鐘
    但對於「洞察」號而言,著陸階段將經歷「恐怖7分鐘」,而此前人類太空飛行器登陸火星的成功率不足50%。 「洞察」號是繼2012年「好奇」號登陸火星後,首個抵達火星的探測器。「洞察」號於今年5月5日在美國加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開始了超過6個月的太空旅程。
  • 我國火星著陸試驗設施首次公開!親歷國產火星探測器反推懸停避障
    在記者搭乘的大巴駛進號稱「亞洲最大」的中國地外天體著陸綜合試驗場後,一組高大的鋼架結構建築讓答案豁然開朗。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總設計師張榮橋介紹說,火星的自然環境與地球相比有很多的不同,其中重力只有地球的1/3。為了模擬在火星環境下的著陸,中國航天科研人員專門建造了一整套設施。它由三個部分組成:塔架系統、隨動系統和地面的火星表面模擬區域。
  • 美國「毅力號」嘗試以超音速著陸火星
    2月18日,在經歷了近7個月、3億英裡的太空旅行後,這個探測器將在火星稀薄的大氣中垂直降落,在降落傘和噴氣背包的幫助下,軟著陸在一個古老的湖床上。 一旦順利著陸,它將尋找一個古老湖泊的礦藏,那裡可能含有古代微生物生命的跡象。火星車將收集和儲存火星巖石和土壤樣本,以便日後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但實現這一切的前提是,「毅力號」必須成功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