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設入門指南:重塑「生物鐘營銷」,做好IP價值延伸

2020-11-29 騰訊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王智遠

經常有做品牌或者social的朋友問到我,品牌建設到底要怎麼做,換一份工作去到「網際網路或者實業,單品牌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一個「品牌建設梳理的方案」。

但是「預算還不是太多」,即使說服老闆要花錢,也要找到合適的理由。

我們應該都清晰,多數人步入到一家公司,你不可能是從0-1跟著這家公司成長起來的,很多人都是業務的擴張階段性進入一家快速發展的公司的。

企業從組織角度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品牌總監,市場VP」進來,能把整個品牌底子做「夯實」了,業務能夠指數增長。

品牌的建設並不只存在看到的「操作層面」。

例如:「運用公關做個曝光」,「利用KOL做一波傳播」,「過節拍幾個TVC」就能搞定的」,我一直認為,品牌建設的挖掘應該從「基石角度出發去逐漸完善」。

那麼何為基石角度呢?就是你應該去觀察這個品牌的文化,即使是初創品牌,也有老闆心中那個初心所在,而初心就是挖掘文化的部分,這一切都是過去的東西。

其次基石還有什麼呢,就是「未來的東西」,這個品牌目前留下來的無形資產對未來的「傳播」,「營銷活動」,「social」能不能起到賦能的作用。

一些基石層面留下的東西,不能給用戶帶來賦能價值,就應該被捨棄,例如:你的舊包裝,你的舊VI,你的舊slgan,這些東西長期以來,不能成為「用戶的記憶點」,讓用戶奔著這個記憶點來消費,那麼就需要捨棄。

01.完善符號系統

設計個簡單的LOGO,配一個較為搭配的底色,一直運用了很多年,可能當時創始人發現了某個行業潛在的痛點,然後它才能短平快「業務增長的非常好」。

但是隨著時間的遷移,當某個行業有一個玩家進入便會有多個玩家進行模仿,比如「你看中國的手機市場,為什麼有華為,OPPO,vivo,諾基亞,HTC,小米等品牌」。

這些品牌當中不乏是曾經的巨頭,也不乏是後入場的新秀,但是它如何想搶佔用戶心智的呢?

當到達一定的市場規模時候,就不能用「光用便宜」去講故事了,這個時候就要從「品牌的價值感,文化,商品細節,做工細節」等其他方面來吸引消費者,獲得更多市場份額。

1.品牌建設要先完善「符號」系統。

如果品牌建設做不好,升級的時候就會陷入自嗨當中,即使你找很多KOL公關媒體幫你發聲,也只是「不溫不火」,因為沒有抓住核心命脈,反之還會給傳播帶來壓力。

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的人認為,品牌的升級就是「LOGO」的升級,口號的升級,其實這是最表層的理解方式。

首先我們要明白品牌建設的意義是什麼,答案就是「減低成本的宣傳,起到最大變量的效果」,吸引更多用戶,加深用戶的識別。

在某搜尋引擎,給予宣傳的定義是這樣的,「宣傳是一種藉助符號來達到預期制定目的活動效果」。

宣傳是一種符號,它不僅表現在logo,還有文字,音樂,手勢,紀念章,圖案,IP等多個方面。

品牌建設第一步應該是「挖掘符號」」完善符號」,符號的挖掘是基於基石層面的舊資產,有的老闆可能認為,我的LOGO都用了5年了,覺得很好看為什麼要把他換掉呢?

LOGO的作用是讓消費者記住,能夠為他買單,如果5年過去了,你的份額逐漸在下降,我認為除了業務層面,你就應該考慮是否更換新的記憶符號了,因為這個符號不能帶來增值了。

不管是做「平臺」還是單品牌他們的LOGO都是消費層面的價值,就是引導消費的,而強化這一方面的價值則需要符號的輸出,符號不是好看而是賦能「行動價值」。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當你看到老乾媽的時候,你能想到什麼場景,「辣醬,老乾媽的頭像」,這些就是他的隱含行動價值。

當你看到桶裝方便麵的時候,你能想到什麼?紅燒牛肉麵,它包裝的場景,「紅燒牛肉」,熱騰的效果煮出來的畫面「,這些都是」行動價值「。

單品牌的行動價值建設還要很多,比如白加黑,從包裝符號層面你能想到什麼?平臺系的行動指令現在多用在slogan,但往往很多平臺的slogan都是自吹,而沒有達到傳播。

傳播的本質是先「播出去」,在傳,多數的slogan總是告訴別人,什麼做最好的平臺,專業媽媽育兒平臺,這些都和用戶沒關係。

播出的本質是:「我們應該給用戶建設一個口號,這個口號就是行動指令,讓他用戶自傳播」。

應該換個維度去思考,比如:

「老婆交代,下班買菜,記得去某團,便宜又實惠」。這是行動價值的指令,行動指令不僅僅是slogan,他只是一個間接指令來重塑用戶心智,讓用戶去說給另一個用戶。

行動指令切記的是「華而不實」,要戳中命脈,不然就沒有意義。

行動指令可以當成宣傳語,你也可以做成「使命」,因為它都是為業務的階段性戰略服務的,當這個階段的戰略完成,就可以重塑升級,這世界上沒有一個品牌不需要升級的。

播出去的指令可以突出在各個方面,比如:「自己平臺的海報,詳情頁,包裝,TVC代言」,這些東西前期冷啟動可能需要自己說,等自己播久了,就產生了「傳的效果」。

2.升級符號可以表現在哪些方面:

並不是LOGO更新迭代就是品牌重塑了,它本質是品牌舊資產的「重塑」,然後進行優化,優化完有很多方面的細節,它具體第一步就是LOGO標識。

在競品當中,自己的LOGO標識通過簡單的重塑能不能在最醒目的地方,讓用戶一下就記住,這才是最重要。

切記「LOGO不是為了讓用戶看著漂亮」,漂亮的東西往往給人的記憶最多不到3個小時。

漂亮只是一種「軀殼」,它不能賦能「商品和平臺」,用戶定義漂亮其本質定義的是「調性」,能能色彩搭配統一。

那麼如何挖掘記憶,加深記憶,我們要從文化的歷史中提取,然後進而抽象的表達。

文化的挖掘從「創始人初心」,「對行業的研究」參考得來的,比如某個創始人做了一款「雪糕的產品」,他肯定對這個行業有了解的同時對「雪糕」的根基文化有了解。

那麼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品牌負責人,挖掘標識就可以從「雪糕興起時代的文化去找」,第一個製作冰糕雪糕的人,用的獨特標識一定有「文化的參考和特殊的輔助符號代替」,而這些特殊的符號便是自己可以參考的依據。

一個特殊的符號,已經被用了上百年,你只需要結合現在文化進行創新,其本質的寓意是不會變的,變的只是「文化延伸出來的傳承」,同時增加了識別,加深的了用戶的記憶。

再者就是進行「舊資產與文化的融合了」,我們的舊資產就是品牌創立留下的,文化就是行業所傳承的,如何讓LOGO標識更簡化,則需要手繪的創新,品牌設計的設計。

LOGO是一個延伸,不要把它只當做標識,它是可以減少「成本」最關鍵的東西。

你不妨試試看,三家C輪估值60億的企業在同一個行業競爭,商業模式一樣,業務模型相似,只是對應的「用戶群體不同」,那麼怎麼才能更小成本的抓住用戶?

除了短暫的策略,補貼戰以外,就是「品牌策略了」,通過LOGO延伸的一切東西去感知用戶,這樣才能提高LTV。

從LOGO,到形狀,到圖標,到顏色的提取,到氣質與風格,到線條,每個細節所展示的角度,尺寸,輪廓等這些整體打包,算是一個品牌的「最小單位基本面」,也是品牌的整體符號系統,而這一切的東西都是為後續的「播傳做準備」。

02.完善對內基礎文化建設

對外的形象展示,我想你都可以想到的是,比如「商品的外包裝,售後卡」,線下活動的LOGO露出等,而我認為對外傳播的點燃點應該在「內部」。

因為品牌就是自媒體,個人也是自媒體,我們要儘可能從組織的文化部分開始下手,讓每一個同事先接納融入這種文化,這樣它才能從「員工角度」去播傳公司。

1.對內徽章,POLO衫,文化,是建設的開始。

一旦自己的品牌符號系統落地,最小傳播單元就是從公司入手。

你的公司門面牆,腰貼,員工的入職手冊上,離職紀念章,員工牌,內部所貼士的榮譽海報,文化衫,桌子上所用的紙巾,發放的水杯,這一切都是」品牌建設的底層」,也是第一印象。

試想一下,當一個新人來到公司,看到你前臺樹立的品牌LOGO延伸的IP,給人心境影響第一感官就會不同,認為「這個公司文化會很好」。

其次,當他做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他的員工牌」,「入職報到歡迎手冊」,這些上面符號的展示又強化了公司的使命,無聲之中在它心理又增加了地位。

它可能會忍不住「拍照」,將這份內心的喜悅分享給身邊的朋友,發朋友圈甚至於社交網站,而這一切的傳播都是免費的,從內層員工層面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POLO衫是一種集體效應,其實成本很低,但是往往很多「願意做品牌建設的企業不願意去投入這些,他們認為產生不了給客戶產生不了價值」。

這其實是大錯特錯的理解方式,員工就是公司的門店,POLO的質量好壞與符號的展示決定著員工喜不喜愛,平時愛不愛穿,換位思考,員工也是用戶啊,他才是最小化的「播傳單元」。

自己家員工都覺得拿不出手,你的客戶會選擇麼,我想即使會,可能客戶也會覺得「丟人」,我在展會現場見過客戶拿別人的文化衫當地面抹布多有其數。

使用紙巾,包裝袋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LV的手提袋,用戶願意花錢去買,因為是一種尊貴標誌的象徵而有些手提袋,給別人,別人都不願意拿,覺得太LOW,這就是品牌建設的部分細節產生的作用。

徽章是一份象徵,看到徽章就會讓我們想到特定的場景所產生的榮譽,阿里巴巴每年都會給員工頒發徽章,入職離職都有。

俗話說的好,看一個公司的品牌建設,採訪他們公司離職的員工評價就知道了。

走也要讓員工走的體面,一個員工可是「一個企業的首席發言官」,試想一下,行業是很小的,可是員工跳槽能去到哪家呢?

他走後所傳播的語言,給別人分享的評價,是一個品牌永遠不能用「砸廣告的形式」得出來的,體面也是品牌給自己留的一套最基本的後路。

我見很多企業因為最後員工薪資,或者某些細節因素鬧得不可開交,這是最不聰明的辦法,一切所有能解決的問題就是「正面直視」,而非直接命令。

樊登說過一句話與您分享:

讓一個員工走,他表現的再差,與公司價值不合,我也會給他寫一個很「精緻的推薦信,把他的優點寫出來」,把離職員工利益做到最大化,因為你們可能以後會成為合作關係,他對你的業務足夠了解。

你想想,一個品牌文化能在離職員工身上做到這樣,在職員工會怎麼想?他們會認為走的這麼好,我也走麼?不會,他們一定會好好幹。

你的客戶說你的品牌不好,可能要有人不相信,如果一個前員工說品牌文化不好,別人一定相信。

品牌建設做好對內口碑文化真的很重要,在我見到這麼多品牌中,離職員工與前品牌合作的佔多數,因為他們很了解你。

這樣最後品牌的文化就會形成,你的品牌就會有散落在各個角落忠誠於這個「品牌的人」,替你說好。

2.人人都是品牌的公關,只需要把調性做好。

當自己的員工說品牌好,願意在社交圈分享來自於和LOGO或者品牌場景相關的照片時,其實從播傳角度,品牌就成功了一半。

這個時候對客戶層面,如果業務本身OK,你的商品品質夠好,平臺發貨時效快,那麼對外運用公關傳播就是火上澆油的事情了。

上面我說到,「播傳的本質」是播在傳,那麼如何播呢?就是行動指令的彰顯,何為行動指令?

比如,你公司的設計師在做設計圖,你突然問他一句:你做了個什麼設計圖,你說。

這個時候,他說不出來,或者給你表達,你自己過來看看,就是這樣,那麼就起不到「播傳」的作用。

除了slogan是第一感召,那麼第二感召是什麼?就是「公司的使命」,別人通過搜索平臺第一搜索到的那個「使命」。

我看到很多的使命在早起階段相對比較空,建議直接換成接地氣的更容易搶佔用戶,願景是要去的那個地方,使命是「我要通過戰略表述出來,感到用戶,秒殺同行的東西」。

比如:西貝面的使命: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

這句話就充分的利用了,你做了個什麼你說的疑問方式,我在西北點了個莜麵,每道都很好吃。

試想一下用戶進店,或者是逛街看到海報上這樣的標語,直接用戶心智的是什麼?「這家的菜,閉著眼吃都不錯,得去嘗嘗」。

而有的公司的使命呢?我們要致力於做好的電商平臺,我們要做專業的美食顧問,這其實和「用戶都沒什麼卵用」,我們要用使命,去擊穿用戶的心智。

當突然用戶接到個電話,或者讓你拍照菜品的照片,你想不出來文案的時候,一抬頭就看到了「海報的標語」,閉著眼睛點,道道都好吃,真的,你也嘗嘗。

那麼是不是就「播出去了」,播出去了才會傳。

不管視覺符號,嗅覺符號,還是味覺符號,它最終的輸出表現都是在slogan和LOGO,使命上面,這三點做足,人人都是你品牌的播傳自媒體。

03.重塑「生物鐘營銷」

現在多數的S級別的單品牌營銷都是在跟隨別人的平臺一起做,而後起的平臺S級別營銷,比如618,雙11的大促也都是停留在模仿「頭部玩家」,然而節日過後並沒有給自己的品牌重塑心智。

為什麼社會會有「停電一小時」過節每家激動澎湃的在一起看春晚,七夕為什麼要和愛人在一起,這些本質都是生物鐘營銷。

1.直擊用戶心理,何為生物鐘式營銷。

不算常規活動,所有特殊的營銷,我認為都是一種體驗的服務,我們不能只讓用戶停留在「它的平臺有降價了」,這顯得「營銷很無力」。

物質飽和的時代,用戶根本不缺的就是「商品」,而是希望通過某些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符號給自己或者心愛的人,送去一些更有紀念象徵性的東西,這才能抓住核心用戶心智。

不然自己品牌或者平臺,每逢618,雙11都湊流量過節。

可是從運營角度最終結束你忽略了一個關鍵指標就是「LTV」,用戶的生命周期,沒有既定的東西給用戶留下,下一個618別人家更便宜,他就走了。

在電商平臺購物和「吃飯」一樣高頻,但是為什麼就能玩出儀式感呢?

西貝莜麵的「親嘴節」已經在餐飲界進行了多年,線下吃飯親嘴就能打折,情侶愛人,家庭聚餐是不是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情懷呢?不僅僅收穫了參與感,而且也讓用戶通過親嘴的方式獲取店面給予的折扣。

天貓的雙11,多數的女生總是把自己的鬧鐘訂在10號晚上的23點59分,時間越緊張,就越激動,這難道不是一種「生物鐘式的營銷嗎?

即使某一天,天貓雙11不在做廣告了,只做了某些站內營銷活動,我想很多用戶也會想起那些過天貓11晚上的熱鬧,「老公不讓買,老婆偷偷拿老公手機付款等」,這些名場面的發生。

它不僅是一種節日了,而象徵著一份美好的期盼和內心的喜悅感。

2.小眾品牌,平臺如何做出去槓桿效應:

很多朋友可能會說,單品牌和剛成立不久的新平臺,如何以最小化成本做出槓桿呢?

其實很容易,鐵桿粉絲理論告訴我們,做活動需要從「用戶角度出發」,思考除了消費層面以外,用戶能參與的東西還有哪些?

比如,想買這個東西,必須要做特定的手勢,發特定場景的自拍照,與家人的合影照,而這些姿勢的制定,也不一定要參考別人,自己同樣也能造節,比如「嬰兒節,最美媽媽日」。

通過精細化運營的手段,平臺或者品牌方將這些嬰兒節的照片,為人父母最美「媽媽的照片」匯總出來,通過公關的方式傳播出去,我想它帶來的聲量,一定會比你純靠「我們又降價了」,更有說服力,更有「品牌的背書力」。

小紅書早起階段的宣傳語,標記我的美好生活,本質就是slogan加行動指令的傳播方式,直接給用戶下心智命令式的引導,「打卡,來標記生活」,是一種方式。

而打卡出來的內容,就會有自傳播現象,同時用戶拍的足夠好,某個方面滿足了心理特徵,就會分享出來「炫耀」,然後它的社區才會逐漸變強,這也是C端品牌,我一直強調要做「社區的核心原因」。

因為社區是承載品牌建設後,文化輸出最重要的部分,它不但成本低,且能留存用戶,是在私域流量中篩選「超級用戶」。

那麼生物種營銷與其他傳統的「活動有哪些不同呢」:

生物鐘式營銷是製造稀缺意識,我看到的很多平臺做會員日,其實並沒有做的很深,還停留在「活動層面」,會員日就好比生物鐘式營銷,前期可以借勢,後期一定要有特色。

並且有自己的「品牌調性」,不需要附和別人,形成自己的文化價值主張,要不斷重塑,從視覺,嗅覺,海報的文案行動指令,各方面強化,這樣才能有差異化,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核心用戶。

讓用戶越是到了某個時刻,離得時間越近,心理越能產生激動澎湃的效果,你的營銷就會越成功。

如果品牌能把「營銷」做到這個層面,你還會每年都鋪天蓋地的打廣告,與頭部玩家搶佔流量嗎?

我想不用了,因為到了那個時刻,你的核心用戶會記住「美滿的場景」,「期待那個場景的到來」,「期待自己或者家人是那個像是被聖誕老人選中,被祝福的人"。

品牌的本質就是「播傳」,我們把VI視覺,標語,玩法等這些元素打包,統一的寄生在「生物鐘的營銷」當中,就會出現神奇的效果。

當這個節日不管過了3年,5年,10年,用戶依然會「默默的打開你的平臺APP,找到你的門店,購買你的商品,因為你給它留下的深刻的記憶。

04.IP延伸,加碼品牌周期

在網際網路圈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梗,阿里收購的品牌,都有自己的寵物IP,然後嘲笑阿里開了一家「動物園」。

那麼為什麼品牌到了一定的年限,要用IP延伸的形式來進行推廣呢?

其一IP更利於建立與用戶之間的情感,其二IP的延伸是無限的,它可以用在任何場景下,而品牌的LOGO是冰冷的,放錯了地方就顯得「調性不符」。

1.IP賦能,從人設和動物挖掘。

近些年我們逛街,經常看到商場裡面大的「玩偶」,網紅淘氣熊,皮卡丘,小豬佩奇,超級瑪麗,神偷奶爸。

這些IP形象出現在商場總能夠吸引住大人或者小朋友來拍照,這些本質從品牌建設層面,都屬於免費的公關傳播。

每個品牌都有IP屬性,核心在於如何挖掘,有些品牌的名字諧音寓意就和IP延伸掛鈎,比如雲集的小雞,天貓商城延伸「貓」,飛豬旅行的「豬」,蝦米音樂的「蝦仔」。

這些品牌的創始人或許在品牌創立之初就有IP的意識,然而在後期的延伸上面,也就成了順水推舟的事情了。

IP的形象就在於,它可以一秒鐘突破用戶的消費防線,快速的拉近彼此的感情,讓人喜歡上他,百看不厭,淘氣又略帶可愛。

那麼那些名字與IP不符的品牌該如何挖掘呢?就要從品牌的文化,所在的行業,創始人初心開始了。

人類的原型就是「高級動物」,在世界上動物有很多種,呆萌,滑稽,可愛,有的時候,通過創始人的性格,日常做事風格就可以類比找出「原始形象」。

那麼在「原始形象的基礎之上」,我們要通過手繪的形式加以優化出最簡單,直觀以接受的視覺事物,不斷的打磨,讓他可以作為頭像,LOGO,卡通的形式露出,那麼慢慢的就逐漸從品牌衍生為IP了。

(配圖來自於「站酷」)

2.賦予IP生命,發揮價值最大化。

IP就是一個帶流量的「推銷員」,我們要給它賦能生命,設定人設,配置性格脾氣,這樣才能彰顯活力,如果沒有人設,一個IP形象就成了簡單的擺設。

品牌延伸的角色只是IP化的一個符號,其背後人設,思想,性格,行為等都能吸引到不同的用戶。

假設我們將一個品牌,延伸出來一個狗的形象,那麼如果不給狗去注射價值觀等相關東西,用戶的理解就會偏差。

因為狗有多重性格,哈士奇的放蕩不羈,玩世不恭柯基犬的嚴肅專注,熱愛生活。

金毛的溫順,智商超高,泰迪的活潑可愛,嬌氣任性,癩皮狗的滿臉褶子,又懶又蠢等。

這些都是品牌延伸出來需要被塑造的,當然從原型上面,每一筆的手繪線條,符號都要和整體感覺調性相似,都有它特定的意義。

從耳朵,眼睛,尾巴,姿勢,嘴巴等,其實這一切的核心打造的並不是一隻讓所有人喜歡的IP,而是只服務調性相符的人,當然如果品牌為了擴大份額,就可以在IP的性格上面做功夫。

那麼性格的傳輸就需要通過TVC,短視頻,海報,圖片的方法去延伸,多數的品牌會喜歡借力大型節日營銷,我們也經常看到某些品牌利用卡通寵物拍照的形式傳播,比如華為,書單狗,就是典型的案例。

如果品牌延伸出來的IP,形象一開始不能讓用戶喜歡,後期的運營推廣成本就會加重。

切記的是IP的姿勢也很重要,一個IP它在不同場景,會展現不同形態,比如睡覺,喝咖啡等,這些都可以展現在海報上的,海報是傳播最小單元。

推廣層面,IP沒有創意,所有的品牌策略都是0,不管是做地鐵,話題,社區廣告,微博搜索,這些都是冰冷的方法論,而激發人性的是「IP所帶來的性格特徵」。

所以重塑品牌,給品牌加碼,節省傳播成本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找到特定符號」,「做好品牌最小單元」「梳理內部文化」「建立生物鐘營銷」,「加碼創新IP」,這樣你之後的傳播就會顯得輕而易舉。

核心觀點:

品牌的命名在於給「特定的商品,特定的平臺「賦能更節省成本的傳播價值,而不是成為「負重資產」。

傳播的本質在「播」,沒有口與口語言交際的影響,就不會有不斷的「傳」。

當「生物鐘營銷」,「最小單元品牌資源包」做好,公關與廣告就是一個火把,丟過去,自然就會燃燒起來。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快看漫畫探索國漫IP跨界營銷3.0新時代
    品牌通過與國漫ip聯名深度挖掘Z世代市場喜好,抓住粉絲的心理訴求,創新的營銷模式,聯動內容端和產品端,將國漫IP的長尾效應發揮出來,為品牌謀求更加長遠的利益發展。 這也將快看漫畫成為各大廣告主的首選營銷陣地。作為國內最大的漫畫平臺,快看漫畫有超過2億用戶,其中50%以上為00後,被移動網際網路數據服務公司QuestMobile 評為"最受00後歡迎app"。
  • 超越營銷效果的品牌價值提升
    在網際網路時代,傳統的商品零售模式已成為過去,品牌如何與消費者建立情感關係變得至關重要,品牌理論具備重要價值。從營銷的角度,我們可以將品牌發展分為四個階段:交易營銷、關係營銷、價值營銷和價值觀營銷。
  • 品牌公關(PR)最全入門指南
    在這個方面,通常是4A公司較多,要麼是自己有一定的客戶資源,幫助客戶做一些品牌的定位,升級,重塑,戰略分析等,這類公司的工作就是與甲方客戶進行溝通,並把握客戶的具體意圖和需求。數據監測顧名思義,就是幫甲方品牌做好網上的「輿論」工作,現在基本圍繞各搜索平臺,做好SEO,關鍵詞排名等。
  • 品牌電商代運營,索象營銷的另一場戰役
    索象2020半年度財報顯示:索象作為頭部營銷代理公司,在深化數字傳播+整合營銷雙輪驅動的同時,不斷加碼品牌電商代運營業務,致力於把企業戰略與數字傳播、智能電商整合「營」和「銷」一體化解決品牌價值和市場銷量問題,其中電商服務已經從201
  • 瑞思教育IP營銷模式創新:建立品牌護城河,IP聯動實現逆勢增長
    在瑞思教育2020年全年IP整合營銷中,IP價值得以高效釋放,從而形成從品牌價值到線下課程的流量承接和轉化。最終,在疫情黑天鵝頻發的2020年,品牌得以頂住重壓實現逆勢增長。在近年泛IP合作的營銷環境中,這些誤區導致品牌營銷效果大打折扣。 素質教育品牌往往具有「雙用戶」特點,即孩子為產品使用用戶、家長為決定性用戶。瑞思教育選擇「功夫熊貓」這一契合品牌的強力IP,通過「功夫熊貓」這一強力IP的人物角色、故事情節、價值觀念等深入人心的特質,使品牌能夠獲得家長信任,孩子能夠獲得趣味化學習體驗,根據雙用戶的情感屬性,合理地傳遞品牌理念。
  • 品牌如何利用 YouTube 做好全球化?
    在這個過程中,品牌續航力作為企業一種具有長久價值的無形資產,不僅有著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更是可以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基石。但問題更多在於,面對這樣的新常態,品牌是否做好迎接全球本地化挑戰的準備新常態下的消費行為轉變據麥肯錫研究:受特殊時期影響,全球超過 60% 消費者正在改變自己的購物行為。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 75%1。
  • 55%的人選擇回到過去:品牌做好懷舊營銷正當時
    經過層層鋪墊後,本篇的靈魂一問就出現了:如果說懷舊是人類的底色,那麼品牌可以順勢做些什麼?懷舊營銷哪家強?「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曾在《混沌時代的管理和營銷》一書中給「懷舊營銷」下過一個定義,即在營銷活動中給予消費者一定的懷舊元素刺激,激發消費者的懷舊情懷,勾起他們記憶深處共同的符號,以此來引發購買傾向。
  • IP+莫比烏斯環形成背後:騰訊視頻的「營銷即投資」
    從貼片廣告1.0時代,到內容植入2.0時代,再到去年4月24日,2018騰訊視頻價值營銷峰會提出的價值營銷3.0時代,騰訊視頻不斷更新著在線視頻的營銷玩法。今年的營銷峰會上,騰訊視頻將「價值營銷」再度全新升級為「價值營銷IP+」,此次升級又將如何攜手品牌重塑內容,實現情感共振,完成商業雙贏,讓品牌真正「被看見、被喜歡」?
  • 養生指南服務營銷:養生保健企業發展和壯大必然的選擇
    這種危機首先來自於個別保健品企業採用欺騙的,所謂的「模式」銷售養生保健品,其次來自於保健品效果、價值對比,其次來自於中國老百姓的消費認知水平。通過在確定的區域設立養生指南服務中心不愧為解決和消費者之間這種不信任的一個好辦法。 與其他模式相比,養生指南服務中心有它獨特的優勢,其集中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 利潤的最大體現。
  • IP是不同於品牌的認知符號
    品牌是20世紀的認知符號,IP是21世紀的認知符號。品牌是工業文明商業的碩果,IP是信息文明商業的開端。從品牌到IP,是文明的跨越,是商業生態的演進,是商業認知手段的變化。媒介,影響營銷的最大變量「李叫獸」李靖說,媒介是影響營銷的單一最大變量。這是深刻的洞察。我們可以從三句話論證這個判斷。第一,媒介即信息。
  • 營銷環境在變,戶外廣告何以成為品牌營銷利器?
    當下的營銷環境下,品牌如果完全依賴於線上渠道進行宣傳和廣告投放,完全依賴流量廣告的話,會引起用戶的疲倦且帶來的效果更是短效的。最近,騰訊廣告發布的《輕互動閃屏廣告價值白皮書》中有這樣兩個觀點:消費者注意力呈粉塵化,越來越忙的消費者記住品牌的難度越來越大;數字時代的消費者需要更強、更新鮮的刺激,才能對營銷形成記憶。
  • 五糧液重塑品牌策略大提速 暴風清理旗下「高仿」品牌
    通知同時要求,各營銷戰區要在4月25日前全面督導此項工作的完成。此次清理涉及上述四個品牌共22款產品,這些產品在包裝等方面與經典裝五糧液類似,屬於高仿產品。  大刀闊斧地「瘦身」背後是五糧液聚焦核心大單品策略的加速。
  • 它說聯合百度AR發布:《AR營銷新趨勢觀察及企業主行動指南》三大...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品牌與營銷機構嘗試將AR(增強現實)技術應用於營銷場景,通過更強的趣味性和交互性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驅動線上、線下體驗融合,有效提升了品牌傳播效率,讓AR營銷成為備受期待的新生力量。
  • 看品牌 商家如何做好「抖音小店」運營
    主體,就是我們常說的官號,也是被抖音官方定義為「營銷陣地」的企業號。對於大部分品牌、商家來說,官號承載的更應該是品牌建設、品牌理念傳導等作用。官號並不一定要擁有「人設」,粉絲量也不是最重要的考核目標。無論哪種方式,品牌關鍵詞都將是最重要的線索,而且,通過這兩種渠道來的用戶,更多是因為產品、而非內容,對品牌/商家來說,擁有更高的價值。(除了兩種方式以外,小店客服進行引導,在理論上也可行,但筆者未嘗試過,不知道會不會觸犯規則)。
  • 企業品牌軟文營銷應抓住主旨凸顯獨特的價值主張
    創造一篇優質軟文需要靈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和定製我們寫作需要大大綱,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軟文營銷人員擁有推廣和銷售許多產品的所有技能和知識,但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很難自省,其實軟文營銷需要不斷學習,不要拿著以前的成就和技能一直吹牛。
  • 快手磁力聚星丁釗:可量化可執行營銷策略再升級 連通品牌主和達人...
    丁釗表示:「本次升級後,磁力聚星為品牌主提供更多元的營銷玩法,通過達人定製、垂類標杆打造、數據化深度運營,釋放品牌全勢能,創造品效合一營銷新契機。我們希望每一位聚星達人都能夠成為更好的商業化創作者,同時我們也會從客戶營銷需求出發,制定可量化可執行的營銷策略,幫助品牌實現長效營銷。」
  • 直擊品牌營銷痛點,唯品會打造「大有可唯」營銷平臺
    電商行業發展勢頭迅猛,規模不斷擴大,電商對品牌商的價值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賣貨,更傾向於向營銷功能延伸。在傳統營銷模式無法真正認知消費者,實現精準營銷的背景下,品牌商更傾向於選擇高效率的電商營銷模式。然而,流量成本上升,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電商營銷模式,已經成為品牌商重點關心的問題,為了給出答案,唯品會著力升級「大有可唯」營銷平臺,直擊品牌營銷的痛點,致力於為品牌商提供更精準的營銷投放。「大有可唯」創意出擊
  • 品質與信仰的融合,全新國產SSD品牌龜甲重塑存儲市場新格局
    品質與信仰的融合,全新國產SSD品牌龜甲重塑存儲市場新格局 2020年10月26日 15:19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龜甲品牌依託這個強有力的基礎平臺,不僅發揚和展現了自主技術的成果,也以積極的姿態為眾多合作夥伴打開了橫向技術合作的空間。立志成為有價值、有特色的中國品牌。  發布會當天,伴隨著現場極具歷史感和文化底蘊的開場視頻,本次發布會宣告正式開始。江蘇芯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執行副總裁皮申分享了龜甲創立的過程和初衷,以及團隊面臨挑戰如何攻堅克難,突破重重障礙。
  • 做好營銷的終極武器,在於洞視本質的能力
    編輯導語:怎麼才能做好營銷呢?這是很多營銷新人甚至是在市場呆了幾年的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對於一名好的營銷人來說,最本質的能力就是發現問題、定義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是做好營銷的終極武器。營銷中的策略、戰略、戰術,來源於軍事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