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手術讓她免受開腹之苦 家屬送來20公斤重牌匾感謝醫護

2021-01-08 紅網

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尹新民團隊為患者施行機器人輔助下腹腔鏡手術。

紅網時刻12月30日訊(通訊員 梁輝 徐曉平) 「您是我們全家的大恩人。」 12月28日,一位患者家屬帶著定製的重達20公斤的牌匾,專程從太原坐飛機趕到長沙,感謝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尹新民教授團隊為其家人解除困擾多年的病痛。

55歲的宋女士家住山西太原,因膽管結石於2005年和2012年先後在當地醫院做了開腹膽囊切除、肝切除及膽道探查手術。兩次手術的創傷,讓宋女士飽受疼痛之苦。2015年,當「膽管結石」病痛再度襲來,面臨第三次手術之時,她無論如何都不願再開刀,只希望通過創傷小、恢復快的腹腔鏡手術解除病痛。然而5年時間裡,一家人輾轉到了北京、上海、杭州、太原等地的多家大型醫院就診諮詢,得到的答覆都是「只能開刀做不了微創」,只能屢次失望而歸。

2020年10月,宋女士右上腹疼痛症狀又發作了,保守治療無法緩解,無奈之下只得同意接受第三次開腹手術。就在手術前一天,她和家人得知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尹新民教授團隊可以開展此類複雜膽道結石微創手術,而且技術十分成熟,這個消息給全家人帶來莫大的希望。

11月6日,宋女士和家人不遠千裡來到長沙,以國際肝膽胰協會中國分會膽道結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湖南省普外腹腔鏡醫療質量控制中心主任、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主任尹新民和護士長彭湘群為首的湖南省人民醫院肝膽胰微創外科團隊熱情接待,在床位緊張的情況下,想辦法安排其入院,詳細了解病情,組織討論,並為她制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

入院後的CT及磁共振檢查顯示「膽管結石、膽道狹窄」。完善相關檢查後,尹新民、副教授朱斯維等於11月18日為宋女士實施達文西機器人輔助腸粘連松解、再次膽道探查取石、膽道鏡取石、膽管整形、左肝外葉切除手術。

術中發現腹腔粘連廣泛,吻合口狹窄,狹窄以上膽管多髮結石,要把結石取淨非常困難,最簡便的方式就是切除左半肝。但患者右半肝體積小,如果切除左半肝,剩餘肝臟體積太少,將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後。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肝臟,尹新民團隊憑藉一流的手術技巧和堅韌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難,綜合採取多種方法,將左側膽管內的結石全部取出,並進行膽管整形,解除膽管狹窄。手術歷時6個多小時順利完成,術中出血不到20毫升。

術後,肝膽胰微創外科醫護團隊為宋女士實施加速康復措施。在醫護人員的悉心照護下,宋女士恢復順利,無併發症,於2020年 11月28日出院。回山西後,感念湖南省人民醫院醫務人員精湛的醫療技術和患者至上的優質服務,宋女士的兒子特意定製了一塊刻著「一心為民,不忘初心」的牌匾,千裡迢迢送到長沙,以表達對尹新民教授團隊的感激之情。

「患者不遠千裡來就醫,是對我們莫大的信任。從患者利益出發,力爭為他們謀取最好的手術效果,是外科醫生最大的信仰。」尹新民表示,這例手術的成功開展,離不開肝膽胰微創外科手術團隊、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的緊密配合。同時,手術在最新一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輔助下進行,充分發揮了機器人放大、精準等優勢,保障手術圓滿完成。

相關焦點

  • 產婦羊水栓塞、全身換血7遍,看醫生們怎麼拯救她
    面對如此兇險的病情,很多從醫20多年的醫護人員都沒見過,即便是曾經遇到過類似病情的醫生,也沒有搶救成功的經驗。 產婦及家屬以及在場的所有醫護人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 國產手術機器人上崗 「眼神」更準「刀法」更穩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寰1這是一臺什麼樣的手術?手術機器人幫忙,為患者換膝關節,精度與安全度大大提高  20年來,由於飽受膝關節骨關節炎折磨,王女士上樓、下蹲、久行、久站後,膝關節疼痛難忍。其間,她輾轉多家醫院治療,並服用鎮痛藥物及各種理療,效果均不理想,病情對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  「患者雙膝內翻且無法完全伸直,雙膝關節骨關節炎已經達到終末期,出現『骨磨骨』,只有通過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才可能緩解病痛。」這是在華西醫院骨科,周宗科為王女士所作的病情評估。  10月29日上午,王女士接受了機器人輔助全膝關節置換手術。  這是一臺不同尋常的手術。
  • 152公斤胖到「窒息」曲靖市二院微創減重手術讓「胖媽」重獲新生
    珠江網訊(通訊員 陳林 孔鑫 李瀅旭 皇甫秀春)自2014年市二院肝膽一外科開展減重手術以來,一個又一個減重手術病例登記在冊,「術前181公斤,術後1個月164公斤」「術前93.4公斤,術後3個月75.8公斤」「術前101公斤,術後3年65.1公斤」……一幕幕肥胖患者深情致謝的感人場景歷歷在目
  • 羅民醫生獲贈「吉林名醫」牌匾
    近日,吉林省名人研究會醫藥專家委員會、《吉林名人》編委會在長春授予羅民教授「吉林名醫」牌匾。《吉林名人》由吉林省名人研究會主辦,其業務主管單位是吉林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它是由吉林省新聞出版登記機關批准,以研究宣傳地方名人,服務我省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為主的雙月出版物。
  • 【獨家·24小時】神奇的達文西手術機器人
    18世紀80年代,醫學先驅Billroth成功打開了病人的腹腔,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例腹部外科手術,這種傳統的開腹(開胸)手術被稱為第一代外科手術,並沿用至今。到20世紀80年代,以腹腔鏡技術為標誌的微創手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這一技術在許多外科領域取代了傳統手術,被稱為第二代外科手術。
  • 男子心臟間歇跳停三小時 十幾位醫護人員輪流做心肺復甦 緊急手術...
    市人民醫院供圖11月30日,陳先生的家屬將一面錦旗從福建送到市人民醫院,感謝該院急診科、心內科、ICU、腎內科的醫護人員,是他們的醫者仁心和不放棄任何一絲希望的執著,才讓陳先生有了第二次生命。時間回到兩個多月前,9月25日上午,陳先生感覺有些不舒服,肚子疼,胸口悶。
  • 聾啞患者右眼視網膜脫落,醫護自製「暗語」助他成功手術
    楚天都市報11月18日訊(記者陳凌燕 通訊員李晗)六旬聾啞男子不慎弄傷右眼,醫生在局部麻醉手術時需要和他保持交流,為了讓交流順暢手術順利進行,醫護人員在手術前一天自製暗語並模擬手術進程,最終成功手術。17日,該男子出院前,寫下「感謝醫院」的字條留給醫護人員。
  • 女子腹大如「懷孕」 手術取出腫瘤重達···
    女子腹大如「懷孕」 手術取出腫瘤重達······ 2020-11-20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小兒先天性白內障丨白內障走開,讓患者免受視覺模糊之苦!
    小兒先天性白內障丨白內障走開,讓患者免受視覺模糊之苦! 時間:2021-01-07 12:46 北京華爾醫院 白內障是由各種原因如老化、遺傳、外傷等,引起的晶狀體混濁是一種常見的老年眼病,患上白內障之後,因為光線無法透過渾濁的晶狀體落在視網膜上,會導致視物模糊、發黃、畏光、視野缺損等。
  • 我院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手術
    近日,我院微創外科團隊成功完成了我院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膽總管切開取石術,此次手術的圓滿成功標誌了我院微創外科在治療膽囊結石有了新突破,也標誌著我院腹腔鏡外科手術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 50餘天康復治療 格林巴利症候群患者重獲「新生」
    50餘天康復治療 格林巴利症候群患者重獲「新生」 2020-04-22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交警護送傷員暖人心 家屬感謝送錦旗
    本文來源:祁縣交警  近日,祁縣交警大隊城區中隊收到一面寫著「人民交警為人民,危難之中送真情」的錦旗,事故當事人協同家屬送來錦旗表達對交警大隊的感謝
  • 遠程操縱機器人,20英裡外完成心臟手術
    大數據文摘出品來源:ZDNET編譯:蔡婕、李雷一位醫生成功地為遠在20英裡外的病人進行了心臟手術,這可以說是網絡、工程學和醫學相結合的一大壯舉。這名來自印度的醫生使用Corindus公司開發的一個精密血管機器人,為20英裡外的患者進行了共計五次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手術。手術很成功,其結果已發表到醫學雜誌《柳葉刀》(The Lancet)的子刊《電子醫學》(EClinicalMedicine)上。業界評論:這是遠程醫療的一個飛躍。
  • 安順一老人連續做了兩次白內障手術仍未好,家屬質疑手術失敗,醫院...
    4月9日,安順光明眼科醫院病房內,李志珍躺在病床上,她的右眼視物不清,且出現了異物感等多種症狀。在過去的20多天內,她連續接受了該院兩次白內障手術。家屬質疑手術失敗。對此,醫院回應稱,該手術成功,需要時間恢復。躺在病床上的李志珍。
  • 湖南象面人摘除手術成功 曾長巨瘤重達23公斤
    三湘都市報2月28日訊「黃春才的第二次手術成功了!」今天上午,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宣布湖南象面人的二次手術取得成功。    英國BBC電視臺、菲律賓電視臺、《越南時報》、美聯社、路透社等十幾家境內外媒體記者向全球報導了這一好消息。
  • 誰說醫護人員不獻血?青島市無償獻血「狀元」就是一名醫生
    1月份丁香園曾面向醫護群體做了一個調查,共有5689人參與調查,其中4306位醫生,1383位護士。調查結果顯示,醫護人員是獻血率最高的行業群體。   你肯定還不知道的是,青島市「衛生健康系統萬人流動血庫」自1998年5月成立以來,每年的冬、夏兩季都會應急啟動,20多年來已累計獻血20多噸,青島市無償獻血「狀元」就是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皮膚科大夫李鴻波。
  • 西安護士變身「靈魂畫手」 手繪上百張手術圖為患兒家屬解憂
    西安護士變身「靈魂畫手」 手繪上百張手術圖為患兒家屬解憂 2020-11-06 17:18:39西安市兒童醫院護士趙娟告訴記者,自己手繪的上百張兒童手術圖突然走紅網絡,讓她有些意外。圖為西安市兒童醫院護士趙娟手繪手術圖。 黨田野 攝  在西安市兒童醫院,記者看到了趙娟手繪的手術圖,描繪的都是「膽囊膽管內膽汁的採集」「闌尾切除」等常見兒科手術。
  • 經歷兩次開顱15天ICU生死時速 33歲車禍女子昨出院 家屬:……實在...
    昨天,女子的母親、幾個姑和姨,一家六七口送來三面錦旗一張感謝信,感謝把孩子從鬼門關數次拉回來的徐州仁慈醫院神經外科、ICU重症監護室,患者長輩一再說:「我們心中的感激……實在無法表達!」激動得哽咽。,病人的前期護理比較重,擦身、餵飯、鼻飼、吸痰、大小便,都是我們護士在完成,後期我們讓她家人一起參與,加深了互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