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時刻都在跳動,是心肌疲勞的「暗號」嗎?給大家解釋一下

2020-12-06 鮮果健康

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這樣的困惑,那就是有關於大家的心跳的問題,大家的心臟為生命繼續提供動力,似乎是不論何時都在跳動,甚至在劇烈運動和情緒受到刺激的時候會劇烈跳動,那麼問題來了,心臟累不累啊,從一個人出生開始就開始跳動,這樣的持續工作,會不會有很大壓力,而人會不會因此得心肌疲勞?

首先要跟大家普及的一個小知識是關於大家的心臟,心臟主要是心肌細組成的,不過心肌細胞分布可不單單在心壁上,臨心大血管上也有著心肌的分布。而關於心肌細胞,也簡單介紹一下,心肌細胞根據自身功能屬性可以分為工作心肌細胞和自律心肌細胞,總共兩類。工作心肌細含有豐富的肌原纖維,具有三個特點,那就是具有自主性,傳導性和興奮性,可以執行收縮功能,是心房和心室壁的主要構成部分。

大多數的普通心肌細胞,受到刺激以後,就會將發生收縮反應,當刺激消失後就會再次舒張開來。就是這樣的一次收縮和一次舒張組合起來,就構成了心臟的一次跳動。還有一些細胞是特殊心肌細胞,這些特殊心肌細胞能夠按自身固有的規律,說的學術一點就是自律性,會不斷地產生興奮並且將這些興奮傳導給普通心肌細胞,對其進行刺激,使之收縮。

另外,要跟大家說的是,在一個心動周期中,收縮期後心臟會自然地鬆弛從而進人舒張期。其實在這個舒張期中,心臟可以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所以大家不必擔心心臟太累的問題,其實心臟本身也是會自我調整,進行休息。

不如來用數據說話,如果某人按心率每分鐘75次計算,那麼一個心動周期平均可以持續0.8秒鐘,其中,心房的收縮期佔0.1秒鐘,然後就是舒張期佔了0.7秒鐘,同時,心室的收縮期也佔有一定時間,也就是0.3秒鐘,舒張期有0.5秒鐘的時間。在心室舒張的前0.4秒鐘,這期間心房也處於舒張的時期,這個時間也有0.4-0.45秒鐘的。

根據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心肌在這段時間裡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所以心臟是不會感覺到疲勞的,反而心臟可以保持有節律地,周而復始地跳動。

所以,大家大可放心,雖然心臟一直一直跳,但是並不意味著的心臟是一刻都不休息的,所以也就不必擔心自己的會心肌疲勞了。

相關焦點

  • Nature:揭示心肌纖維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位於心臟內表面肌纖維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揭示了心肌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 木乃伊心臟跳動之謎
    循聲找去,發現聲音似乎是因心臟跳動而發出來的,這是不可思議的。那麼是不是有什麼東西被藏在了木乃伊的心臟裡呢?人們無從知道,也沒有人敢去拆開那纏滿白抹布的屍體去探究其中的真相。他們立即將木乃伊原封不動地送到了堅南醫生的診所。堅南醫生也不敢貿然行事,立即將其轉送到了經驗豐富的開羅醫院。在接到這具轉送來的木乃伊後,開羅醫院組織了一些專家對其進行了檢查。
  • 科學家破解心肌細胞生長之謎
    伊利諾伊大學生物化學教授Auinash Kalsotra說,當你鍛鍊時,為了把氧氣送到肌肉組織,你的心臟劇烈跳動。
  • 心臟是兩房兩室「戶型」!內部結構你知嗎?「檢修」方法有哪些?
    作為心內科醫生,我們時常會聽到患者疑惑:「我剛剛不是做了心電圖嗎?怎麼還有動態心電圖?這個運動平板又是什麼?這都是幹什麼的?」。確實,這些檢查聽上去挺讓人頭大,接下來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
  • 科學家把藍細菌植入心臟,要通過光合作用給心肌供氧!
    ,研究人員將藍細菌植入到大鼠心臟,光照之下藍細菌便憑藉光合作用來維持心肌組織中的血氧平衡,從而保障了心肌的緊急氧供應和心臟的正常泵血!Erdman 說,「想像一下這項技術的前景,就讓人非常興奮。」史丹福大學心胸外科醫生,也是研究論文的通訊作者 Joseph Woo 回憶說,「那麼什麼情況下,才會時刻保障都有氧氣存在?答案是植物!」[5]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夠從陽光中獲得能量,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碳水化合物進行自身生長,在這個過程中綠色植物還會產生一些多餘的氧氣,釋放到大氣中,而這些氧氣對於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比如人類來說是賴以生存。這是小學科學書上都有的基本知識。
  • 纖維細胞變成心肌細胞或成可能
    一種三基因的混合物能夠將心臟中普通的結構細胞轉化為跳動的肌肉細胞。 (圖片提供:M.如今,一個研究小組找到了一條途徑,能夠將非常普通的心臟細胞轉化為受損心臟所缺失的細胞。 一顆健康的心臟是幾類細胞的混合物,包括心肌細胞——負責跳動的肌肉細胞,心臟成纖維細胞——負責提供結構支撐並幫助所有心臟細胞在一起工作。當哺乳動物的心臟受傷後,例如心臟病發作,它便會形成以成纖維細胞而非心肌細胞為主的疤痕組織。正因如此,心臟便難以完全恢復其供血的能力。
  • 心臟到了做支架的地步,算是大病嗎?什麼情況才需要做心臟支架?
    現在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說到冠心病,大家首先想到的一種治療手段,就是心臟支架,而且近幾年來心臟支架的使用量越來越大,似乎這都成了一種小手術,據統計,我國每年有上百萬人接受心臟支架。心臟支架又被稱之為冠狀動脈支架,它是一種心臟介入手術中常用的醫療器械,能夠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可以將狹窄的血管或者是堵塞的血管,通過這種方式將血管打通,使血液循環更加通暢。做心臟支架是大病嗎?
  • 人類成纖維細胞可轉化為心肌細胞 有望治療心臟病
    原標題:人類成纖維細胞可轉化為心肌細胞 有望治療心臟病   (記者常麗君)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23日(北京時間)報導,在心臟病發作後,受害最嚴重部位的心肌細胞會喪失跳動能力,埋沒在疤痕組織裡。但是最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格萊斯頓研究所科學家稱,這種損害不再是永久性的,他們找到一種方法,能把形成人類疤痕組織的細胞重新轉變為極接近心臟細胞的會跳動的細胞。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出版的《幹細胞報告》上。   形成疤痕的心臟細胞是一種成纖維細胞。去年,研究人員曾在活小鼠身上將成纖維細胞轉變成了跳動心肌細胞。
  • 日本科研人員開發出能夠跳動的「迷你心臟」類器官
    該研究成功地將小鼠的胚胎幹細胞誘導為一個功能性的 「迷你心臟」類器官。該心臟具有心房和心室,具有與小鼠胎兒心臟相似的結構,可以像真實心臟一樣跳動,表現出心肌收縮和傳導的動作電位。同時研究者們發現在心臟類器官中能夠形成心房和心室樣結構。
  •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
    2020-12-05 0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崔醫聲 醫聲相伴崔松說這期解答一下關於起搏器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
  • 2020ESC指南共識|心肌細胞老化與心臟保護
    隨著某些重要的涉及細胞生長以及信號轉導的通路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將為加速或減少心臟年齡依賴性變化。血管老化是由內皮細胞功能障礙、血管重塑、斑塊形成組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氧化應激增加、端粒縮短以及出現線粒體功能障礙,這些都是心臟老化的所出現的病理生理過程。這裡要強調的是,氧化應激增加是血管年齡依賴性變化的關鍵因素。
  • 心臟也有生物鐘
    受運動、心情、生理等因素影響,心跳也有晝夜節律,一般夜間每分鐘跳動次數少於白天。近日,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在《心率學》雜誌上發表新研究,找到了夜晚心跳變慢的主要原因,發現心臟也有「生物鐘」。長期以來,迷走神經被認為是導致夜間機體心率變慢的主要原因。迷走神經是心臟自主神經系統中的一種,遍及包括心臟在內多種臟器。研究人員首先對小白鼠進行對比實驗,發現小鼠的平均心率晝夜差異與運動無關。
  • 跳動吧心臟:守衛者超聲波理療儀讓心臟細胞「起死回生」
    據世界心律失常大會上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心律失常患者約有兩千萬人,每年約54萬人心臟性猝死。《美國心臟病學學院雜誌》曾公布了「中國慢性病前瞻性研究」的結果:國人67.9%的急性心肌梗死等主要冠脈事件,和39.1%的缺血性卒中,都與吸菸、過量飲酒、運動量不足、飲食結構不合理、肥胖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有關。  日常生活中,這五類「顏值」報警信號需要特別警惕。
  • 心律不齊是心臟病嗎?總算明白了
    你外面是有了小三是嗎?我們娘倆以後怎麼辦?我爸媽那邊我怎麼交代?」一連串的發問讓華子有些哭笑不得,他這才解釋道:「我診斷出竇性心律不齊,難怪我這段時間總有些心慌的感覺,聽這病的名稱就很可怕,唉」想必很多人在體檢中都會遇到這一病症,那麼所謂的竇性心律不齊,到底是什麼?真有華子說的那麼嚴重,那麼可怕嗎?小妙今天就給大家講講。什麼是竇性心律?
  • 「名醫」心臟的「發電機」在哪?這套生物電力系統時刻保護你
    我是心臟,不分晝夜,為了愛我和我愛的人而努力跳動。「咚咚,咚咚……」,還在麻麻肚子裡,你就可以通過胎心監測感受到我,對於很多準爸爸媽媽說,我跳動的聲音就是天籟是什麼支撐我不分晝夜地跳動——把血流傳遞給整個身體——為生命活動帶來氧氣和營養呢?
  • 心臟磁共振在左室心肌緻密化不全診斷及風險評估中的研究進展
    除了心壁內層心肌過度小梁化外,還可伴有其他心臟結構的先天性異常,根據是否伴有其他心臟疾病,LVNC可分為孤立性心肌緻密化不全(isolated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IVNC)和非孤立性心肌緻密化不全。
  • 第1顆人造心臟!科學家用皮膚幹細胞重新編程 第6天開始跳動
    (圖/密西根大學)科學家首次利用成年人的皮膚或血液細胞樣本,創造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功能齊全的微型人類心臟,它不但能跳動,且具有所有主要心肌細胞、腔室和血管組織的心臟正常運轉所需結構。▲微型心臟成長到第6天,已經開始跳動。
  • 這顆心臟替你「玩兒命」
    作為再心生物科技公司(Novoheart)的首席科學家,科斯塔帶領團隊培育出人工迷你心臟,原材料是人類心肌組織,成品能如真實心臟一般跳動,僅有拇指大小。  它們還遠不能成為人類心臟的替代品,卻可以為延續人的心跳發揮重大作用。該團隊的近期目標是,為治療心臟疾病的藥品提供實驗對象。
  • 心臟好不好,看「舌頭」3個表現!提醒:做好5件事,心臟會更強大
    正常情況下,舌底靜脈的顏色比較淡,可是如果出現青筋明顯溢出,顏色發青發紫,這就可能是氣血瘀滯所致,若還伴有胸悶氣短、心悸、失眠多夢的狀況,建議去檢查一下心臟。以上3個舌頭的表現,你若都沒有,大概率說明你的心臟很健康。提醒:做好5件事,心臟會更強大,跳動更有節奏心臟的健康與血管健康息息相關,血管收縮、血液粘稠、血脂和血糖高,那麼心臟就需要更大的工作效率才能將血液輸送到四肢百骸,背負的負荷就更大。
  • 心臟裝了支架後能運動嗎
    49歲的徐先生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症、冠心病,並在半年前接受了心臟支架治療。雖然裝支架已經很長時間,但他總感覺還有胸部不適等症狀,尤其在活動後感到疲勞、乏力,甚至還影響到日常生活起居。為此,他心裡一直有個疑問,裝了支架,還能像以前一樣運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