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薇 發表於 2018-10-19 14:44:35
物聯網( IoT )正在對企業進行數位化改革。在過去幾年中,各行業的公司滿懷希望地開始了物聯網之旅,重點是改進和自動化現有流程——解決「懸而未決問題」。
既然這些公司已經獲得了流程、生產力和成本效益,現在是時候進入下一階段了:利用物聯網創造新的價值主張、商業模式和收入來源。 然而,如果企業在多年前為特定任務設計的基礎設施之上實施物聯網,就越來越難以體驗物聯網的全部轉型潛力。事實上,85%的企業決策者認為,傳統基礎設施是他們沒有充分發揮數字轉型潛力的關鍵原因。 作為物聯網部署的技術基礎——包括智能設備、傳感器和致動器;有線或無線網絡;軟體、數據管理中間件等等——您的基礎設施應該充分利用現代技術進入21世紀。 傳統上,大多數企業已經在棕地環境中實施了物聯網,包括專業系統,這些系統大多基於十年前的協議獨立運行,通常缺乏充分利用物聯網技術全部能力所需的靈活性、速度、帶寬、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但是,隨著我們最終進入物聯網的下一個更具破壞性階段,企業必須解決基礎設施不足問題,以保持競爭力,無論它們在物聯網旅程中位置如何。
現代基礎設施的商業價值
徹底「重做」您公司的基礎設施聽起來可能令人望而生畏,成本高昂,但並非一定如此。您不需要徹底改變它——可以採取務實方法,將21世紀的架構元素植入到現有工作流程中。 如果您仍然對進行這些改變持謹慎態度,請考慮長期利益和商業價值。新的基礎架構將為您提供更快、更顯著的投資回報率,因為由此產生的物聯網系統遠沒有那麼複雜,並且針對最新技術和應用進行優化。當基於開放標準時,這些「數字轉型就緒」系統支持互操作性,因此企業可以快速、輕鬆地引入新的解決方案和功能,以更低的成本在未來或現在增加躍進價值。 此外,您將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以利用預計到2025年出現的750億臺連網設備,以及它們將帶來的無數用例。此外,您將能夠更輕鬆地將物聯網與其他新興技術集成,如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霧計算和區塊鏈。一旦為總體框架和體系結構設計就緒,您甚至可以逐步實施這些技術。 現在,需要考慮在綠地和棕地環境中實施物聯網的成本和預期投資回報。IDC預測,如果數字轉型就緒網絡與合適的技術解決方案和服務相結合,可在五年內實現402%的平均投資回報率,僅在九個月就可收回投資,平均每年每100個用戶節省48117美元,即每個企業每年節省310萬美元。
真實世界的革命
百事可樂是最好的基礎設施改造案例。百事公司沒有將物聯網引入過時和低效的技術大雜燴中,而是採用了「基礎設施即服務」模式,取代了現有的基礎設施。 百事公司與合作夥伴羅克韋爾自動化和思科緊密合作,採用虛擬工業伺服器和標準網絡基礎設施,並在預先設計的可擴展伺服器基礎設施上提供集中式專家支持。該解決方案包括所有預先配置的硬體、軟體和網絡連接,以支持百事公司獨特的業務需求。 因此,百事公司提高了工廠製造系統的可靠性,同時降低了支持成本。此外,物聯網部署允許支持人員通過持續遠程監控與基礎設施的所有組件進行通信,這使技術人員能夠在問題影響生產之前主動解決這些問題。這些革命性變化帶來的投資回報幾乎是即時的,百事可樂公司也減少了90%的故障排除時間——這意味著更少的停機時間。 如何開始物聯網基礎設施升級 如前所述,您的基礎設施不一定非要推倒重來。以下是如何開始。
1、定義業務轉型
很多時候,企業被物聯網及其「酷」技術的炒作所吸引,忽視了物聯網的轉型價值。在研究新基礎設施或探索物聯網技術和連接之前,請先定義用例和所需的最終狀態,以及希望通過物聯網解決哪些業務問題?您希望獲得什麼樣的投資回報?
2、分析您當前的基礎架構並設計新的基礎架構
確定什麼是過時的和什麼是最新的。您使用什麼網絡協議(IP)?您的網絡有多「 直觀 」, 或整個IP基礎設施(包括交換機、無線接入點和路由器)是否安全地連接在統一平臺上?在那裡,您可以設計整體的最終目標體系架構,包括靈活的框架和領先的技術(物聯網、AI、霧計算和區塊鏈)。
3、做出決定
接下來,決定您是選擇一次性革命性改革,還是採取更多漸進方式,或者也許簡單地用物聯網改造現有系統是有意義的。在此,請牢記投資回報率,並確保您的決定與您的業務長期目標保持一致。當然,您不應該單獨做出這個決定。
4、利用生態系統的專業知識
物聯網是一項團隊運動。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單獨「做」物聯網--它太昂貴,耗時且複雜,導致回報有限,甚至失敗。在確定為數位化轉型準備基礎架構的正確方法時,請尋求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的建議,其中包括橫向和縱向供應商以及本地區域專家,以確保物聯網項目(和結果)滿足您的特定業務需求。 隨著物聯網下一個顛覆性階段的進展,對現有流程的逐步改進將不足以保持公司競爭力。無論您是開始第一個物聯網項目還是百分之一,現在都需要花時間來評估您現有的基礎設施——它很可能會阻礙您。通過將您的基礎設施帶入21世紀,您將準備好充分利用物聯網的變革力量。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