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聯合研究院基因組中心張亮生課題組在《The Plant Journal...

2020-12-06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海峽聯合研究院基因組中心張亮生課題組在《The Plant Journal 》發表研究成果

來源:海峽聯合研究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3-29   今日/總瀏覽:1/3407

 相對於C3和C4光合作用,CAM是一種特化的光合作用,可以在夜間吸收二氧化碳,提高水分利用率,幫助植物適應缺水地區,如半乾旱沙漠和季節性缺水森林。21世紀全球人口劇增和急劇的氣候變遷對現有的農業生產系統構成了較大的威脅,為了滿足隨著人口劇增所帶來的農作物、畜牧、纖維和燃料危機。CAM是解決這些危機的一個突破口,全球很多研究團隊正在集中於解析CAM光合通路的分子機制,希望通過基因工程將CAM引入作物,從而提高水分利用和提高缺水地區的作物產量。因此,對於CAM機理、進化、CAM植物基因組特點的解析將是突破CAM光合通路的分子機制的基礎。

該文系統的利用了蘭科中CAM和非CAM蘭花對碳固定代謝過程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發現在CAM和非CAM植物中,基因拷貝數變化上沒有明顯差別,但是在基因表達水平上差異明顯,因而推測CAM途徑的產生可能是由於基因表達變化而驅動的。

上述工作張亮生教授是第一和通訊作者,福建農林大學為第一單位,聯合深圳蘭科中心劉仲健教授,田納西州大學和南京農業大學的程宗明教授(Horticulture Research主編)一起完成的。

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Plant Cell Environ. | 浙江大學張亮生研究組應邀撰寫開花植物的...
    張亮生教授與陳飛博士圍繞被子植物起源與進化和早期被子植物睡蓮進行了系列研究,其中睡蓮基因組的工作年初發表在Nature上(點擊查看:)。先前研究已經發現核心真雙子葉約在~1.2億年前經歷了gamma (γ) 多倍化事件,即全基因組三倍化事件,木蘭類植物約在~1.2億年前經歷了lambda (λ)多倍化事件,單子葉主要類群的祖先經歷了 tau (τ)多倍化事件。這些多倍化事件顯示在約1.2億年左右被子植物的主要類群都獨立經歷了多倍化事件。
  • 華中農大張啟發院士The plant journal發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布在6月17日的The plant journal雜誌上。我國著名的植物遺傳和分子生物學家,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啟發院士,以及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Shizhong Xu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高冠軍課題組發現大量基因組非編碼RNA功能性證據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高冠軍課題組發現大量基因組非編碼RNA功能性證據清華新聞網9月8日電 傳統研究認為,人類所有的生命活動是由約2~3萬個蛋白質編碼基因所支配(約佔人類基因組2%)。而超過95%的人類基因組並不編碼蛋白質基因,而是構成了遺傳物質中的「垃圾」——非編碼RNA。
  • 昆明植物所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近期,昆明植物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研究員王雨華課題組和木本資源發掘與農林複合系統構建團隊研究員劉愛忠課題組合作,開展了板藍的精細基因組測序研究並揭示靛藍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研究人員結合MinION單分子測序和Hi-C測序技術,首次獲得了板藍染色體水平的精細基因組(圖1c,板藍基因組網站)。
  • 上海市免疫學研究所中法聯合中心王鋒/何海濤課題組聯合招聘啟事
    法國國立馬賽呂米尼免疫中心(CIML)成立於1976年,是由法國國家科研中心、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INSERM)、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共建的、在歐洲地區免疫學領域享有盛譽的國際頂尖科研機構。 基於免疫所與法國CIML雙方研究所的發展歷史、學術背景以及已有的交流基礎,雙方研究所建立的免疫調控聯合中心已得到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批准,未來將圍繞共同感興趣的研究項目開展實質合作,加強臨床研究的合作,通過學術交流,共同舉辦國際研討會,聯合培養研究生等形式深入合作。 Dr.
  • 北京基因組所與合肥市、北大未名集團共建未名-BIG聯合基因研究院
    10月23日上午,由合肥市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的「未名-BIG聯合基因研究院」項目在安徽省合肥巢湖經濟開發區正式籤約。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吳存榮,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長黃文濤,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愛華、北京基因組所所長薛勇彪等出席並見證了籤約儀式。
  •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基因組工程與治療研究中心多個研究崗位...
    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合成院」)是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的非法人科研機構,由合成所以「院所共建」的形式具體建設。合成院下設研究部、大設施運行維護部、產業轉化中心和綜合事務部四個主要部門。合成院的建設和運行投入五年預估合計18.7億元資金,其中深圳市政府投入12.1億元。
  • The Plant Journal: 南京農大園藝學院在不結球白菜雜種優勢研究上取得新進展
    近期,我校園藝學院白菜系統生物學實驗室在the plant journal期刊上發表了題為「Enhanced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in pak choi hybrids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grana thylakoids in chloroplasts」的研究論文。
  • 新聞動態——「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 華大基因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成立
    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副司長蔣丹平、農業部科技教育司技術引進與條件建設處處長張振華、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院長張顯良、華大基因董事長汪建、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梅永紅等及中國水科院屬相關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和有關企業等專家代表參加會議。張顯良院長回顧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與華大基因長期合作研究及取得的重要成果獎勵。
  • Plant Physiol |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中心朱健康課題組揭示植物...
    : BioArt植物 舉報   2019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
  • Molecular plant︱復旦大學黃建勳團隊及其合作者揭示葫蘆科全基因組加倍及其關鍵的形態和分子創新
    2020年5月20日,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建勳副研究員團隊聯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馬紅
  • 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揭示人基因組上脫氧尿嘧啶修飾的圖譜
    2018年5月21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課題組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雜誌上在線發表了題為「Genome-wide mapping reveals that deoxyuridine is enriched in the human centromeric DNA」的研究論文,解析了人類基因組上脫氧尿嘧啶的圖譜,發現該修飾在染色體的著絲粒區域高度富集
  • ...生物醫學研究院達林泰課題組和張延課題組在《ACS Catalysis...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達林泰課題組和張延課題組在生物化學領域著名期刊《ACS Catalysis》聯合發表了題為 「Regulatory Role of One Critical Catalytic Loop of Polypeptide N-Acetyl 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2 in Substrate
  • 鄭浩教授課題組在PNAS期刊發表文章
    本網訊 日前,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北京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鄭浩課題組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Nancy Moran院士合作,在PNAS雜誌發表論文「Division of labor in honey bee gut microbiota for plant polysaccharide digestion」。
  • 每日摘要:擬南芥和番茄中調控胚珠發育的分子機制差異(the plant journal)
    Regulation of ovule initiation by gibberellins and brassinosteroids in tomato and Arabidopsis: two plant species, two molecular mechanismsFirst author: Daniela Barro‐Trastoy; Affiliations
  • 臺灣苗慄與龍巖學院聯合舉辦海峽兩岸美術家書畫展
    現場書畫創作東南網11月27日龍巖訊(通訊員 黃德民 本網記者 李凌生)11月19日,「2014年臺灣苗慄、龍巖學院海峽兩岸美術家聯合書畫展龍巖學院副校長劉國買在開幕式上致辭,他對臺灣苗慄美術協會理事長陳俊光教授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希望以此次書畫展為契機,今後繼續加強合作,以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
  • Plant Cell:植物細胞核基因組完整性的維持
    近日,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態所黃海課題組科研人員與英國劍橋大學及John Innes Centre的Janneke Balk博士研究組合作在國際植物科學領域權威期刊《The Plant Cell》發表了題為「The DUF59 family gene AE7 acts in the cytosolic iron-sulfur cluster assembly pathway
  •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劉東課題組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上...
    北大生命科學學院劉東課題組應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技術,在模式生物線蟲中成功實現了不同類型的基因打靶:1、在性腺特異表達Cas9的轉基因線蟲中,通過飼餵基因靶點特異的gRNA或直接向線蟲性腺注射Cas9和gRNA(DNA或RNA),均獲得了可遺傳的突變體;2、在非性腺表達Cas9的轉基因線蟲中,通過飼餵基因特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