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環境是非常溫和的,人類生存在地球上也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不過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對地球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很多地區因為人為的破壞而變得寸草不生,土地荒漠化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在我國的西北地區就有一片非常廣闊的沙漠,因為人類的過度放牧等原因導致土地沙化,為了治理沙漠化問題,我國這些年正在積極治理,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如今我國的沙漠化問題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
不過在當今世界上還有一個面積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但是至於撒哈拉沙漠形成的原因,人們也是議論紛紛,曾經人們認為撒哈拉沙漠形成於第四紀(大約300萬年以來),由於受到非洲夏季風影響,導致撒哈拉沙漠的出現。
不過在2014年9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最新的研究推翻了這一結論,研究顯示大約700萬年到1100萬年前,特提斯海的收縮導致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形成。科學家利用挪威地球系統模式和公用大氣模式揭示出,在託爾頓階特提斯海收縮導致非洲夏季風顯著減弱,乾旱的沙漠環境在北非大面積形成。
撒哈拉沙漠的面積非常廣闊,面積約為906萬平方千米,幾乎佔滿了整個非洲北部,沙漠的環境也非常惡劣,這裡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而且這裡的氣候條件也很極端,晝夜溫差特別大。
撒哈拉沙漠的降水量很低,年降水量少得可憐,但是由於氣候炎熱,常年受到太陽直射,導致撒哈拉沙漠的蒸發率是世界上最高的,並且有一連好幾年沒降雨的最大面積紀錄。所以這樣的氣候環境必然是不適宜人類生存的。
撒哈拉沙漠不適宜生存的原因還有一點是因為這裡極度缺水,有幾條河源自撒哈拉沙漠外,為沙漠內提供了地面水和地下水,並吸收其水系網放出來的水,但是由於蒸發量大,所以一些湖泊水系出現了萎縮。
但是從50萬年前開始,就有不少人類在撒哈拉沙漠邊緣生活,這裡地廣人稀平均每平方公裡不足1人,不過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主要分布在尼羅河谷地和綠洲,部分以遊牧為主,因此還是有一部分人是離不開撒哈拉沙漠的。
據悉大約有3000人生活在這裡,由於歷史原因,他們沒有國籍,只能在撒哈拉沙漠漂泊,也正是因為這樣他們成了沙漠「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