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說廢話了,先看今天需要臨摹的效果吧:
這個是我小米手機清理垃圾時的一個動畫,這種柔體球水波紋的感覺很舒服,剛好不知道寫什麼就嘗試了一下,感覺動畫本身不是特別難。
來吧,今天我們就來製作這個小米清理垃圾的球體動畫吧!
開始之前先說明一下,要想效果更好的話那個橙色的小球可以手動K幀,但是我覺得太麻煩了。
而且那個波紋的效果其實是簡易效果器的一種運用,這樣的話每一個小球都需要搭配一個簡易效果器:
因此我選擇了一種討巧的方法,可能效果沒有手K好,大家知道製作方法就行了。
先製作飛行的小球吧,新建球體,尺寸小一點,分段50我覺得就行了,然後類型改為二十面體:
克隆球體,克隆模式為對象,再新建一個稍微大一點的球體作為克隆對象,分布為體積,數量先暫時這樣吧,後面看效果再調整:
先調整一下總時長吧,幀速率25,從0到149幀攏共150幀:
給克隆添加推散效果器,推散的半徑可以大一些:
將推散效果器的衰減模式改為圓錐,通過K切片的角度幀來控制小球的推散:
函數曲線記得改為線性的:
但是現在小球是瞬間出現的,所以需要添加一個延遲效果器適當的調整強度,小球就從遠處飛來了:
但是現在小球飛回來的時候太集中了,我希望他們分散一點,嘗試了很久,我找到了一種辦法。
給克隆添加一個隨機效果器,把所有參數都關掉,只隨機小球的可見性:
這個時候再去修改克隆的數量以及隨機種子,讓小球的間隔儘量遠一些吧:
接下來再新建一個大的球體用於碰撞,分段暫時200.後面看情況再增加,類型為二十面體:
給球體添加碰撞變形器,碰撞類型為外部,把克隆拖進去,這個時候小球就會和大球發生碰撞:
但是現在碰撞太生硬了,所以我這裡給了大球一個顫動變形器,參數默認:
然後再給了一個平滑變形器,同樣參數默認:
接下來就是給大球增加波紋效果了,給大球添加簡易效果器,變形器裡選擇點:
參數面板裡,位置參數在Z軸上給一丟丟參數就好,你會看見大球好像比之前大了一丟丟:
衰減裡把衰減類型改為來源,把克隆作為來源,採樣細節提高,採樣屬性暫時給到30,後面不合適再調整:
接下來我們要通過調整樣條來做出波紋效果出來,如果你覺得面板不好操作可以滑鼠右鍵把窗口分離出來:
大概調整成如圖所示的模樣,然後調整衰減的強度,適當提高一點採樣屬性,做出波紋的樣子出來:
可以再給大球增加一些分段,這樣的話波紋的效果會更細膩:
我個人覺得給大球添加一個布料曲面,增加點厚度要好一點:
接下來就是渲染部分了,我還是用的RS,打開RS,新建HDRI環境光,勾選不顯示背景以及透明通道這個不用說哈:
大球的材質看著簡單,但是我還是嘗試了不少時間,這裡說說我的做法吧。
首先漫射、背光以及反射都是白色,漫射和反射的粗糙度我也增加了:
我感覺原圖的球是比較亮的,所以在覆蓋裡我把發光打開了,同樣是發的白光:
但是這樣感覺大球就太平了,所以我添加了一個RS的菲涅爾節點把它和發光的顏色連上,適當的調整參數讓大球看起來有點體積感:
最後我在折射的強度上也給了一些參數,我覺得要好一些:
小球的話就是一個普通的橙色發光材質:
設置渲染尺寸,新建攝像機這些都不用說吧:
渲染設置方面我覺得本身沒有什麼噪點了,所以就沒有開啟降噪,並且也沒有打開全局光照。
然後做了一下簡單的分層,在分層中你會發現漫射以及折射等通道還是有噪點的:
在採樣覆蓋裡把反射、折射以及燈光的採樣適當提高就可以了:
基本就是這樣,過程中可能部分參數還需要調整,我這裡把覺得可能會影響效果的參數都添加到HUD了,供大家參考:
總體來說這個效果渲染只花了1個多小時,還是很快的:
我覺得背景也是白色確實有點晃眼睛,所以換了個背景色,後期略微調色加點運動模糊看看效果吧:
大概是那麼個意思吧。
好啦,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想要源文件、原視頻的童鞋後臺撩我獲取吧!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
本文由「野鹿志」發布
轉載前請聯繫馬鹿野郎
私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