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平:一個不起眼的圓,深藏在中華五千年文化裡

2021-01-08 吳國平數學教育

天圓地方是中國傳統思想,有方有圓,以圓為範,規矩成方圓,這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圓在社會經濟科技等各方面發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如在天文學、力學、電學、光學等的發展都離不開圓的推動。

當一條線段繞著它的一個端點在平面內旋轉一周時,它的另一個端點的軌跡叫做圓。或在同一平面內,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

眾所周知,圓是一種幾何圖形,同圓內圓的半徑長度永遠相同,圓有無數條半徑和無數條直徑。圓是軸對稱、中心對稱圖形。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

值得注意是圓又是「正無限多邊形」,而「無限」只是一個概念。當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時,其形狀、周長、面積就都越接近於圓。所以,世界上沒有真正的圓,圓實際上只是概念性的圖形。

我們都知道圓上任意兩點間的部分叫做圓弧,簡稱弧,頂點在圓心上的角叫做圓心角,弧的度數和圓心角的度數相等,就像圓一圈360度。

但是我們發現一個很好玩的事,圓的一圈360度:3+6+0=9.

接著看半圓的一半是180度:1+8+0=9.

再看四分之一的圓是90度:9+0=9.

八分之一的圓是45度:4+5=9.

十六分之一的圓是22.5度:2+2+5=9.

為了驗證這個特性,我們再試試圓的其他度數如36度是3+6=9;72度是7+2=9.

我們換個方向,當圓的度數成倍增加時候:

兩圈為720度:7+2+0=9.

增加1圈,3圈度數為1080度:1+0+8+0=9.

增加1圈,4圈度數為1440度:1+4+4+0=9.

當圈數為8圈時候度數為2880度:2+8=10,1+0+8+0=9.

就像圓的度數變化,一圈為360度,繞兩圈雖然回到起點既是終點,度數卻為720度,這樣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螺旋式前進和發展的運動過程。

這到底是為什麼?蘊含什麼樣秘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對數字0,1,2,3,4,5,6,7,8,

我們進行相加可得0+1+2+3+4+5+6+7+8=36.

3+6=9.

所以數字0,1,2,3,4,5,6,7,8都指向9.

而9加任何一個數都可以返回該數:

如9+8=17,1+7=8.

如9+6=15,1+5=6.

如9+4=13,1+3=4.

圓的度數不斷的變化,但這個特性卻永不變,在某種角度上講指的是「周而復始」,這種「周而復始」性體現了人類對一切事物發展認識的辨證唯物論的哲學思想。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所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變幻,九九八十一後又再循環,歸一,「九九歸一、終成正果」。

「九」是最大的,也是終極的,古今人文建築都以之為「最」。如作為世界三大建築體系之一的中國建築,被認為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體系最完整的建築體系,從單體建築到院落組合、城市規劃、園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築史中都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建築獨一無二地體現了"天人合一"這一道家思想,並且講究"風水","氣"和"意境",也就是講究居住場所與自然相適應,相融合,即"人不能離開自然",讓居住者能夠有最好的居住環境。

相關焦點

  • 一個40歲的人給你提個醒:這3種人看起來不起眼,實際上深藏不露
    在職場中也一樣,自從我從事了自媒體職業後,看到一些帳號一同起步的小夥伴,咋一眼看著不起眼,但他們在最短的時間比你跑得快多了。比如我認識兩個朋友,平時聊天話不多,一個是創一代已經在某個領域裡實現財富自由了,但還是以嚴苛的方式來要求自己,跨行自媒體堅持日更寫文章;還有一個朋友,白天有一份全職工作,業餘時間是多平臺的籤約寫作者。
  • 旋之又旋,中華文化是個轉動不停的圓
    流傳千年的太極拳更是一種將圓落實在身體的運動。圓貫通了中華文化。宇宙天人循環旋轉不息,在宇宙,在生活,在生命,在你我的血液基因內。原來這個圓是一個宇宙人生的終極標的,達到周身與宇宙圓融合一的方法竟全在中華文化裡。
  • 良渚遺址成為新的世界遺產,「中華第一城」確證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1936年,杭州良渚。一個名叫施昕更的年輕人的考古發掘,掀開了良渚遺址的一角,開啟了中華文明之光。此後歷經數十年搶救性發掘,良渚遺址出土了大量灰黑陶,玉琮、玉璧、玉鉞等玉器。
  •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即日起,新華社在「新華調查」欄目中連續推出一組報導,通過對良渚文化、三星堆遺址等考古重大發現的最新報導,充分展示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充分展示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突出貢獻;充分展示考古重大發現對增強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積極意義,實證中華文明所深具的文化軟實力。今天播發第一篇《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 中華上下五千年 第一期 遠古時代
    四大文明古國分布圖在有史書記載的5000多年裡,歲月往來穿梭,民族交替融合,朝代更迭不斷,然而,文明、文化,中華民族的根基卻從未被動搖。老菸斗希望藉此節目,穿越五千年的悠悠華夏,沿著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歷史脈絡,聆聽歷史的聲音,真實的再現一部慷慨激昂的歷史長歌,走進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還原一個個精彩的瞬間,感受那些塵封的故事和故事背後的人情百味。
  • 李後強:長江和黃河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基因 為中華文化自信提供了...
    「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幾乎都起源於大江大河,中華文明本質上是江河文明。」1月5日,四川省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展望未來文化產業發展,溯源中華民族文化基因是關鍵,他同時表示,「中華文明連續五千年不斷代,根本原因是形成了穩定的文化基因。」
  • 讓中華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新華社記者(廖翊)「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篇和結語如是宣示。  血脈,生命的傳承;家園,精神的寄託。中華文化,中華民族綿延至今的強大基因與永恆歸屬。
  • 農村不起眼的「野草」,卻是防治「肝炎」的秘方,人稱「崩大碗」
    農村不起眼的「野草」,卻是防治「肝炎」的秘方,人稱「崩大碗」。純粹的家鄉味兒,小時候媽媽經常做的餅,這麼多年了,吃著依然熟悉,依然意猶未盡。馬齒莧是田頭路邊到處可見的一種野菜,它耐旱,生命力很強,即便拔起久曬,也不會枯死。
  • 7個不起眼的習慣,正在「偷走」你的健康!
    但是,有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不起眼的習慣,很可能是不健康的!很多人都習慣貼著肉剪指甲,且剪得又短又圓。然而,這樣剪指甲是大錯特錯的。 指甲剪得太短,其周邊的皮膚富有彈性,容易將指甲末端部分覆蓋、包裹,時間一長,指甲的末端邊緣部分就會扎進皮膚裡,產生「嵌甲」的情況。 此時,殘留的細菌會造成指甲與甲床脫落,發展成甲溝炎,嚴重則感染髮膿,甚至引發敗血症。
  • 《葉問4》:「國外的月亮也沒那麼圓」背後深藏著我們成長的足跡
    難道不是說明我們中國的月亮比國外的圓嗎?葉問獨闖美軍海軍陸戰隊軍營,和洋人在看似監獄的地方展開激烈搏鬥;中秋節的比武大會上,美國海軍陸戰隊空手道教練受人指使專門到會場挑釁,被葉問一舉拿下。這不光是一場激動人心的視覺盛宴,正好說明我們中國的武術精湛的武術文化比他們宣揚的空手道技高一籌。難道不是說明我們中國的月亮比國外的圓嗎?
  • 藥店裡有種「不起眼」的祛斑霜,祛斑、淡化黑色素的同時還能美白
    女性們臉上產生的色斑和細紋會對自身的形象和心情造成特別大的影響,無論是多美的一個女性,臉上出現了色斑和細紋也好看不到哪裡去。要知道對女性來說,美麗幾乎大於一切。所以對於臉上出現色斑和細紋,很多女性都是無法忍受的。
  •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怎樣計算的?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究竟又是怎樣計算的?由於不清楚這個問題的人非常多,這次將為大家科普這兩個歷史中常用名詞的真正含義。獸甲骨接下來再談一談中國的「五千年」歷史,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度至今無一定論,不過近代的許多學者在表述中華文明的歷史長度時,經常用「五千年」作為一個象徵性年份。
  • 魚缸硝化細菌三大天敵,一個不起眼,一個很刺眼,還有一個很霸道
    水族箱養魚,硝化細菌是氮循環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不過最主流的還是乾粉和液體硝化細菌。   見效慢,價格偏高,但是細菌數量大;   見效快,價格適中,但是細菌數量偏低。   孰優孰劣,其實沒有定論。
  • 健康| 7個不起眼的習慣,正在「偷走」你的健康!
    但是,有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不起眼的習慣,很可能是不健康的! 今天,小編幫大家「揪出」了7個正在偷走我們健康的壞習慣。 02 指甲剪得又短又圓 指甲太長,容易積攢汙垢。很多人都習慣貼著肉剪指甲,且剪得又短又圓。然而,這樣剪指甲是大錯特錯的。
  • 海洋裡最不起眼的生物,存活至今6億年,卻擁有毀滅人類的潛力?
    水母作為海洋之中的一個生物,是非常常見的。但是你們知道嗎,燈塔水母到現如今已經存在著6億年還要久!而且燈塔水母擁有者一個最為厲害的技能,那就是「返老還童、永生不死」,而這樣的技能只到現如今我們人類也沒有破解。
  • 安徽最會搬的景區,把華夏五千年精華部分搬了進來,還搬成了4A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很多景區,為了能夠招攬更多的遊客,哪個景區火了某一個遊玩項目,或者新增了一個網紅打卡景點,其他的景區也都會一窩蜂的跟風模仿,甚至照抄硬搬到自己的景區,過度的消耗遊客們的好感度。在安徽省境內有一個景區,它也是照抄硬搬,但是它並不是模仿其他的景區或者爆紅的網紅景點,而是把華夏五千年文明史最為精華的部分搬了進來。
  • 《習近平用典》序言:從中華文化中汲取力量
    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向世界發出了傳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聲音」,引起了廣泛共鳴。
  • 石縫中一棵不起眼的「小草」,想不到它是二級保護植物
    小蕾去爬山的時候,在石縫中發現一棵不起眼的小草,開著一朵小花,起初知識感覺小花很好看,於是乎就搜了一下這是啥花,這一艘不得了,竟然發現它是我們國家的二級保護植物【中華叉柱蘭】!,不知道中華叉柱蘭是不是群生的,在附近發現了不少的中華叉柱蘭。
  • 中華文化西來說的民科們,歇歇吧!
    誠然,安特生發現了在中國古書上沒有記錄的史前文明,齊家文化、仰韶文化遺址的勘察,也被也被後來譽為是奠定了中國考古的基礎,而且安特生說對了一點,中國彩陶和兩河流域的彩陶在紋飾上確實有驚人相似的地方,但這並非中華文化來自西方的證據,恰恰相反,這顯示了中華文化對古西亞和全世界的影響力!
  • 農村一種不起眼的野草,外形像馬齒莧,到處都是,作用可不小
    農村一種不起眼的野草,外形長得像馬齒莧,農民稱它為「血見愁」,到處都是,作用可不小,你認識嗎?臥蛋草在農村是一種不起眼的野草,但是它的藥用價值非常接地氣有效,而且也很容易採收到,其實在農村還有很多不起眼的雜草,都是治病良藥,就像這種「臥蛋草」一樣,長在各個角落裡等待人們去發現。我們應該弘揚中化民族中醫傳統文化,中醫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蘊藏,我們應該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