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學家發現 1.25億年前的「善變」植物

2020-11-13 中國青年報

記者11月1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南古所)獲悉,來自該所和福建農林大學的古生物學者最近在遼寧省凌源市發現一種約1.25億年前的奇特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這種有趣的遠古植物,同一個植物個體上長著形態各不相同的葉子和果實,這為人們探知早期被子植物的形態打開了窗口。

領導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研究員王鑫介紹,被子植物通俗來講就是開花結果的植物。它們是植物界中最進化、種類最多、分布最廣的一個類群。目前全世界範圍內的被子植物約30萬種,佔現生植物界種類的絕大多數。現在的被子植物,同一種植物的葉、花、果實等器官形態基本一致,而凌源變果之所以特別,在於一個「變」字。

此次發現的凌源變果化石,長約17釐米、寬12釐米,其中保存了植物末端的多個器官,包括莖、葉、花蕾、果實等。從形態上看,同一棵凌源變果上長出了多種模樣的葉片和果實:有的葉片具有細長葉柄,有的則沒有葉柄,直接長在枝上。有的果柄短而粗,上面聚集生長著很多個果實,有的果柄則細而長,上面只長著一兩個果實。

「這些不同特徵如果放在現代植物中,有可能已經跨越了很多不同的生物類別。但在1.25億年前,它們確實出現在了同一棵植物上。這充分說明,早期被子植物在形態上還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不穩定性。」王鑫說。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歷史生物學》上。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1.25億年前的古怪植物,它很「善變」,葉子和果實沒一個相同
    據報導,前段時間,來自中國科學院的古生物學家們,前段時間,我國遼寧省凌源市,發現了一種古老的植物化石,這株植物來自於1.25億年前,它屬於早期的被子植物化石,研究者將它取名為「凌源變果」,它的發現,為研究早期被子植物,提供了新的證據。
  • 古生物學家發現1.25億年前「善變」植物
    新華社南京11月10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和福建農林大學的古生物學者最近在遼寧省凌源市發現一種約1.25億年前的奇特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這種有趣的遠古植物,同一個植物個體上長著形態各不相同的葉子和果實,這為人們探知早期被子植物的形態打開了窗口。
  • 今日科技話題:新型鈣鈦礦薄膜、「善變」植物、「拉希德」2024年登月、新型降糖活性成分
    ——《中國科學報》2我國科學家發現 1.25億年前的「善變」植物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福建農林大學的古生物學者最近在遼寧省凌源市發現一種約1.25億年前的奇特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但在1.25億年前,它們確實出現在了同一棵植物上。這充分說明,早期被子植物在形態上還有很大的可塑性和不穩定性。
  • 科學家發現4.25億年前的天鵝絨蟲化石
    北京時間11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最新一期出版的《地質學雜誌》上,英國萊斯特大學地質學家馬克-佩納爾博士稱,他們最近在北美洲的安大略湖沿岸發現了一塊有著4.25億年歷史的罕見天鵝絨蟲(Velvet Worms)化石。
  • 2.25億年前的滅絕事件,科學家進入阿爾卑斯山,發現其中的秘密!
    2.25億年前的滅絕事件,科學家進入阿爾卑斯山,發現其中的秘密!在地球生物進化的過程當中,一共有5次生命滅絕事件發生,如果人類繼續放肆的破壞環境,使得地球環境發生變化,那麼人類將面臨的是第6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在歷史上發生的這些事件當中,最為嚴重的是發生在2.52億年前,也就是二疊紀到三疊紀時期的滅絕事件。針對於這一時期生物滅絕的原因,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話題。
  • 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算哪門子發現?
    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算哪門子發現?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距今1.25億年前的恐龍頭皮屑化石。這項發現不僅成為了一個調侃海飛絲的新梗,也的確解釋了恐龍脫皮的通用原理。布裡斯託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教授,也是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邁克·本頓說:「以前可能沒有人考慮過恐龍是如何脫皮的,新發現告訴我們恐龍和鳥一樣,死皮變成小薄片最終脫落。」
  • 距今4.25億年!科學家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
    6月9日,據外媒報導,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在《Historical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報導中指出,這個千足蟲化石是在蘇格蘭的克雷拉島上發現的,距今已經有4.25億年歷史,比任何已知的昆蟲或蛛形綱動物化石都要古老。
  • 科學家發現古生物化石,來自1.25億年前,或是蝙蝠的祖先!
    就在我國因為疫情受到困擾的同時,2020年1月31日澳洲也被蝙蝠攪得焦頭爛額,澳洲的廣播公司發出了緊急通知 蝙蝠祖先的尋找也並易事,在2006年我國科學家在內蒙古發現了一種哺乳動物的化石,它的長相非常奇特,在翅膀上還有翼膜
  •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蝌蚪」,佔體長三分之一,相當於人57釐米!
    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遺傳物質,佔體長三分之一,相當於人57釐米!緬甸是琥珀的主產國,也被稱為松脂化石,琥珀的形成過程是非常複雜的,距今4500~9900萬年前的一些植物樹脂在滴落之後,裡面很可能會包含一些植物或者昆蟲的樣本掩埋在地下,經過千萬年之後,受到地下壓力和熱力的作用後所形成的化石一種,平常我們稱它為琥珀。
  • 科學家發現比任何已知的昆蟲或蛛形綱動物化石 距今已經有4.25億年...
    6月9日,據外媒報導,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在《Historical Biology》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蟲子。報導中指出,這個千足蟲化石是在蘇格蘭的克雷拉島上發現的,距今已經有4.25億年歷史,比任何已知的昆蟲或蛛形綱動物化石都要古老。
  • 古生物學家在凌源發現1.25億年前奇特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
    >來源:每日科學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和福建農林大學的古生物學者最近在遼寧省凌源市發現一種約1.25億年前的奇特被子植物化石:凌源變果。這種有趣的遠古植物,同一個植物個體上長著形態各不相同的葉子和果實,這為人們探知早期被子植物的形態打開了窗口。
  • 4.25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腿多到數不清,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
    4.25億年前的生物被發現,腿多到數不清,它或是最古老陸地動物眾所周知,最早的地球上陸地上並沒有動物,甚至連植物也沒有,最早的地球生命出現在海洋之中,此後伴隨著演化,才逐漸從海洋走向陸地,一直演化到今天的模樣。
  • 古生物學家發現2.5億年前「植物分解師」
    新華社南京10月2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發現,我國新疆地區的化石木材內部,存在大量微生物和節肢動物降解木材的證據。這是古生物界首次在中緯度地區有此類發現。
  • 2.25億年前的滅絕事件,科學家進入阿爾卑斯山,發現其中的緣由!
    在地球生物進化的過程當中,一共有5次生命滅絕事件發生,如果人類繼續放肆的破壞環境,使得地球環境發生變化,那麼人類將面臨的是第6次大規模的生物滅絕,在歷史上發生的這些事件當中,最為嚴重的是發生在2.52億年前,也就是二疊紀到三疊紀時期的滅絕事件。針對於這一時期生物滅絕的原因,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話題。
  • 新知|中國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吃恐龍羽毛的昆蟲 1億年前食毛類昆蟲...
    琥珀中發現「蛛絲馬跡」  填補食毛類昆蟲研究領域空白  在遙遠的白堊紀中期,裸子植物和蕨類植物鬱鬱蔥蔥,幾隻長著羽毛的恐龍正在悠閒地覓食。在一棵松樹附近,9隻類似於蝨子的昆蟲扒在一根恐龍羽毛上,貪婪地啃咬著。
  • 日本科學家發現珊瑚起源於約5億年前
    日發現珊瑚起源於約5億年前  新華社東京7月25日電 日本科學家25日說,通過解讀珊瑚基因組,他們發現珊瑚是在約5億年前出現的,這一發現比原先認定的珊瑚誕生時間早2億多年。  日本衝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採集了珊瑚的精子,分析其中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鹼基序列,確定了珊瑚的2.4萬個基因。
  • 1.8億年前恐龍的最後一餐:植物種子保存完整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了1.8億年前一隻恐龍最後一餐的化石遺蹟。這些化石發現於阿根廷,屬於一隻6米長的植食性恐龍,可以追溯到早侏羅紀。這是一個最近才被描述的恐龍物種。除了一塊近乎完整的顱骨和大部分骨架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些依然保存完整的腸道內容物。儘管腸道本身已經腐爛消失,但蘇鐵和其他植物的種子以化石的形式存留了下來。研究人員稱,這些化石將有助於我們了解這種恐龍與其生態系統之間的聯繫。
  • 存活1.6億年的植物「活化石」長什麼樣?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等人與美國科研人員一起合作,在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村的侏羅紀化石層中,發現了兩枚1.6億年前的穗花杉化石植物。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科學家是如何辨別出1.6億年前化石的真實身份?作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穗花杉與它的祖先相比有什麼改變?它們如今的生存狀態又如何呢?
  • 1.6億年!一個存活到現在的植物「活化石」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董重博士等人與美國科研人員一起合作,在內蒙古寧城縣道虎溝村的侏羅紀化石層中,發現了兩枚1.6億年前的穗花杉化石植物。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科學家是如何辨別出1.6億年前化石的真實身份?作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穗花杉與它的祖先相比有什麼改變?它們如今的生存狀態又如何呢?記者走訪了參與研究的相關科學家。
  • 科學家發現5.5億年前海底生物,形態奇特似樹葉
    海底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參與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南古所副研究員龐科介紹,此次新發現的這4種古生物,生活在約5.5億年前的海底,現在已經完全滅絕。形態上看,這4種古生物大體相似,體長都在10釐米左右,長得很像樹葉葉片。獨特的是,這些遠古「樹葉」底端長著圓形吸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