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陸亞建,是因為好奇,心中有個謎團擱了好多年。
創業路上,雖然高手林立,不乏呼風喚雨之輩,但他的「傳奇」獨樹一幟。
新世紀初,他以一介高中生,自己破解技術難題打破國外壟斷,徹底改寫中國反光材料依賴進口的歷史,為中國製造揚威。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交通安全與反光技術高峰論壇」上,他和華日升再次成為全國行業內矚目的焦點。
啃下200多本書籍,做過5000多次試驗,八年裡業餘時間都在書店裡度過,連商場啥模樣都不知道……很多新聞報導裡,這樣敘述。
一萬小時未必能成為大家,除了對技術的死嗑,一定還有些什麼?
「關於科學技術,只要有問題就有破解之法。」他很自信,言之鑿鑿。
兩個多小時的訪談後,重新給陸亞建畫像:企業家/反光技術專家/醫生/會計師/大學教授……
三言以自己的視角,提煉了5條心法,解碼他成功的奧秘。
為的是告訴你:成功,有規律可循。
原常州市委書記、現江蘇省副省長費高雲(前排左)視察華日升
常州華日升反光材料有限公司榮譽牆
學好數學非常重要,尤其是基礎數學
陸亞建是常州市武進卜弋中學75屆高中畢業生。他至今記得:1974年上半年之前,學校功課抓得很緊,到1974年下半年,又停課了。
當時,陸亞建文科相對差點,理科卻是特別的好,尤其對電子電器、力學等物理知識非常感興趣。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陸亞建會自己組裝電視機、收音機、音響等,是大夥眼裡的能人,找他維修和組裝電器的人絡繹不絕。
「因為喜歡,這一鑽進去,就覺得特別簡單。」他舉了個例子,當時沒有集成電路,一個電視機裡有成千上萬個元器件,看著複雜,其實只需分為幾大板塊:信號接收、電源供給、公共通道、視頻放大、音頻放大、掃描系統(包括橫掃描、幀掃描)、高壓系統,1萬伏以上高壓推動顯像管發光發亮等。
「基礎原理、公式特別重要。」陸亞建多次強調學好數學的重要性,尤其是基礎數學,包括幾何函數,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比例關係等,「像光信號、聲信號,電路設計等,全都離不開這些基礎公式。至今,所有的應用數學我都會算。」
陸亞建說,紮實的數學功底,為他後來攻克反光技術難題、研究多學科知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陸亞建在南京大學商學院給學生上課
把最複雜的人體結構弄懂了,其他什麼都能搞通
1978年3月,陸亞建從軍,來到英雄部隊「臨汾旅」服役。他因為做事非常認真,三個月後即被抽調到師裡醫院學醫。
整整9個月的學習,陸亞建日夜看書,接受3天一次的高強度閉卷考試,把醫學理論知識學得非常紮實。
陸亞建清楚地記得,他學醫結束回連隊的那天,是動員參加中越自衛反擊戰的第一天(1979年1月8日),當天他還出了一期黑板報。
後來,他在部隊裡負責出黑板報,做衛生員+教員,以防病為主,中醫針灸也都會。
「學醫以後,我覺得把最複雜的人體結構弄懂了、搞通了,那麼其他什麼難題都能搞通。」陸亞建說,人體有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皮膚感官系統等,了解了它們的結構、功能、工作原理等,就不難預防疾病,對症下藥。
當時,對陸亞建來說,最具挑戰、最難搞懂的是內分泌系統。「為什麼會有侏儒症、巨人症?因為內分泌系統出了問題。這些都需要極強的邏輯學。」
就像高中時解數學題、物理題那般,陸亞建又一頭扎進了醫學的海洋,興致勃勃地探索著一個又一個奧秘。
人生有目標,全力以赴去拼搏
陸亞建,當過兵,從過醫,管過村廣播室,做過財務科長,最終依靠自主研發的產品,成為成功的企業家,以及多所大學的客座教授。他的每一次成功轉型,源自不斷調整的奮鬥目標,全力以赴的拼搏爭取,認認真真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他在家排行老四,有兄弟姐妹共6人,因為家裡窮,從小沒有一隻書包,沒有一件新衣,下雨天只能赤腳上學。高中畢業後,他回到農村種地,還做過生產隊的記工員,秉公辦事,從來沒有記錯過一個工分。那時候,他還兼農電工,當時的電線桿是方杆,常常拿著老虎鉗就直接爬上杆工作了。
1978年,對陸亞建來說,上大學是件高不可攀的事,只有知青、城裡人、有經濟條件的人才敢想的事。「當兵是一條出路」,他選擇從軍。在軍營裡,雖然自己個子小,但陸亞建做事認真,聰明好學,又特別能吃苦,很快就被部隊挑選上培養成為軍醫,接著嘉獎、入黨,眼看著「戰士直接提幹」順理成章,不曾想政策突變為「提幹要走學校」,希望落了空。
1981年12月,陸亞建光榮退伍,回到家鄉先後做起了赤腳醫生、村廣播站管理員等工作。「無論幹什麼,都要盡全力做到最好。」當赤腳醫生時,陸亞建提供24小時服務,隨叫隨到。做村廣播站管理員時,他免費為村民維修和組裝電器。
1983年,他到鄒區農機廠當上了一名「社辦廠」工人。所有新工人都被安排去撿垃圾、理場地,一些人沒幹幾天就懈怠了,但陸亞建不肯偷一點兒懶,下死力氣苦幹了整整一個月。他的實心眼被廠領導看在眼裡,很快就被調到工廠財務科。
四年後,陸亞建因為工作業績突出被提拔為財務科科長。在財務科長任上,鄒區農機廠成為全市第一個股份制改制企業,變成武進可鍛鑄造廠。陸亞建全程參與了改制工作,主持起草了全部文件、方案、資產計算表等,還親自設計了常武地區改革開放後首張《股權證》。
1994年常州市通明反光材料廠
看好反光材料在交通標誌、地名標誌的廣闊市場前景,1994年5月至1997年4月,武進可鍛鑄造廠花重金聘請專家研究反光材料技術,未果。陸亞建最後臨危受命,能夠挑起這副重擔,是因為在這3年多的時間裡,因為興趣使然他早已主動加入了研發團隊。於是,就有了後來那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傳奇故事。
「關於科學技術,只要有問題就有破解之法。」陸亞建說,所有的書本上,都不會直接寫明高精尖的技術,反光材料涉及光學、物理學、化學等多學科內容,當時啃下200多本書,在書店一泡5年,就是在學習化工、電子控制、機械、環境控制等各種知識。同時,他還不斷的設計工藝路線。有一個28人的團隊,天天按照他的設計思路做實驗,一次試驗約耗時數小時。失敗一個,再設計一個,再試驗……總共做了5000多次實驗。
「搞科研,一定要實事求是,用科學態度指導工作。」當時,除了技術難關,還缺設備,陸亞建玩了命似的尋求突破口。
汽車在行駛時是振動勻速運動,交通標誌要看得「舒服」,必須兼顧橫條紋、豎條紋。反光材料比膠捲材質要求更高,膠捲只需要塗一層,而反光材料要塗八層。當時有一個反光材料噴塗設備,美國人要賣到300萬元一臺,他買來幾個高壓罐,自己設計製作了自動噴塗裝置,成功完成八層覆蓋,只花了30萬元。但是,這一工藝最後也被陸亞建捨棄了,因為塗料浪費太多,70%都揮發跑掉了。
陸亞建還帶著技術人員走南闖北,與中科院、公路學院、深大,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科研院所對接,通過不斷的學習、試錯、研發,終於在2001年底破解技術難題,實現了中國反光材料零的突破。
不會算帳的老闆,不是一個好老闆
陸亞建做過4年企業專職會計,他不僅學會了資產怎麼計算,而且對宏觀經濟、對金融有著深刻的理解。1995年左右,關於市場宏觀調控、利息槓桿、加準備金等,他一一預言成功。
「不會算帳的老闆,不是一個好老闆。」陸亞建對「如何算帳」有自己的認識,「有些時候,不能只看帳面上的數字,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還要會算大帳。」
陸亞建創辦的華日升是國內第一家研製並產業化生產系列反光材料的專業企業,也是中國反光材料行業的領軍型企業,兩次入選福布斯「中國最具潛力中小企業」榜,公司的「通明」品牌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歐洲的知名企業施華洛世奇想收購華日升,提出了2億歐元、不審計的收購條件。當時,50出頭的施華洛世奇家族傳人甚至追著參加會議的陸亞建跑到美國,表達了十足的誠意。但陸亞建婉拒了施華洛世奇,並於2016年選擇低於歐洲名企的收購價格、被上市公司蘇州蘇大維格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併購。
這筆帳,陸亞建是不是算錯了?
「當然不錯,當時很多傳統中華品牌像『中華牙膏』等都被國外公司併購了,我捨不得歷經千辛萬苦創立的民族品牌,被外國公司收入囊中。加入蘇大維格,是民族企業的強強聯合。」
陸亞建自己的「帳本」是:過去從美國進口的反光膜,像玻璃微珠型反光膜,一平方米市場售價達600多元,而華日升的「通明」產品100元都不到,僅為國家節約外匯和採購成本,就達數十億元。
華日升生產車間
華日升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系列產品最全、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反光材料生產廠家,「通明」產品全面覆蓋國內市場,並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也擴充到十幾個系列幾百個品種,在汽車車牌領域佔到國內市場的70%,車身貼和交通標誌牌方面的佔有率遙遙領先。
此外,「中國交通安全與反光技術高峰論壇」又傳出喜訊:華日升公司從2007年開始研發微稜鏡反光材料,歷經十餘年,投資近億元,目前已積累了完整的微稜鏡系列反光材料生產技術,擁有稜鏡體系專利十餘項。公司目前已具備年產300萬平方米微稜鏡反光材料的能力,3年內年產能將達到1000萬平方米,計劃用2~3年時間,實現該產品全面替代進口,為用戶節約成本,為我國交通安全事業再立新功。
陸亞建除了是華日升的創始人,還是「中國燈具城」項目的負責人。「要買燈,去鄒區」,多年來,鄒區燈具市場的名氣響徹全國。2014年,鄒區鎮黨委、政府欲把燈具市場的改造升級項目交付給陸亞建,中意的是他的智慧與擔當。面對鎮上充滿誠意的反覆邀請,陸亞建接過了這個重擔,親任燈貿中心董事長兼總經理。
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他集思廣益、博採眾長,給燈貿中心制定了「三高」規劃:高定位的精品項目、高水平的運營模式、高質量的管理平臺,不僅要將燈具城市場繼續做大、更要做強、做專、做精。
而這一次老闆的「會算帳」,體現在了他的「會花錢」上。燈貿中心總建規模53萬平方米,分為5個地塊,涵蓋城市工程照明、室內照明、LED 照明、星級商務酒店、高端商務公寓、高端住宅社區、燈文化博物館、大宗客戶採購中心、會議展覽中心、網上燈城等10大特色主題。陸亞建要求,用商業地產這塊補貼燈具市場招商,在恐龍園舉辦音樂節,請來了趙雅芝、費翔,以及李宇春、筷子兄弟等,積極做好市場宣傳推廣。
一流的裝修、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務、一流的品牌,為市場帶來了人氣,為商戶帶來了財氣。尤其是他親自抓的鄒區燈貿中心B區招商,100%入駐知名品牌。
把人做好,事業就能成功一半
做醫生時,無論在部隊,還是地方,24小時隨叫隨到;
做會計時,無論是記工分,還是當財務科長,從來沒有弄錯過一個數字、一分錢;
創辦自己的企業後,熱心幫助殘疾人就業生活,捐資成立「通明」百萬光彩基金;
面對多年未遇的洪澇災害,從早上5點到次日凌晨1點,與燈具城普通員工一起奮戰在抗洪一線,每頓都是泡麵、鹹泡飯;
設施齊全的鄒區中心幼兒園、美如花園的卜戈中學,專供村民活動的華日升廣場,高端時尚的鄒新花園戶外LED電子屏,都有陸亞建的贊助……
「中國民營企業十大創新人物」「中國優秀民營科技企業家」「江蘇省勞動模範」「龍城先鋒、最美常州人」「常州好人」……陸亞建有20多個榮譽稱號,其中他最看重的是「常州好人」。
「把人做好,事業就能成功一半。」陸亞建覺得自己是時代的幸運兒,「人生很短,人很渺小。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大家襯託出來的,不要自以為老子天下第一,為什麼能夠走出來,機遇很重要。」
「人生無悔,知足常樂。」他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在慈善、助學、幫困等方面慷慨解囊,近年來累計捐助千萬餘元,「未來,還要進一步回報社會。」
歡迎關注《解碼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