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術前被診斷為「急性闌尾炎」的男病人,術中被專家發現,其真正的病因是臨床上十分少見的急性盲腸憩室炎。近日在三亞市哈爾濱醫科大學鴻森醫院普外科,由宋春芳教授主刀為這位患者切除了被周圍炎症組織嚴密包裹的盲腸憩室。專家指出,盲腸憩室炎極易與急性闌尾炎的症狀相混淆,務必要加以區別,以免延誤病情。
今年67歲的劉某,是一名常年來三亞貓冬的黑龍江人,今年3月底因轉移性右下腹疼痛,前往哈醫大鴻森醫院普外科就診,經檢查後初步認定為「急性闌尾炎」而入院。入院後擬施行「腰麻下行闌尾切除術」,術中經治醫生未見患者闌尾有異常;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劉某盲腸後壁有一個6×4釐米腫塊,於是立即請哈醫大一院終身教授、普外科專家宋春芳教授會診。經驗豐富的宋教授仔細觀察,並從腸壁外輕輕觸診,認為盲腸後壁不像腫瘤改變,而似是一個急性炎症腫塊,術中遂決定將腫塊剝離掉。
因為炎性腫塊和盲腸壁粘連緊密,分離過程中極易損傷腸壁;而如果僅僅切除闌尾,則會使病變殘留,埋下隱患。宋教授和在場的醫生步步為營,精雕細刻,當游離至最後時,發現病灶是一個非常罕見的盲腸憩室炎,其尖端已經穿孔,被周圍炎症組織包裹。在仔細操作下,最後完整地切除了憩室。術後,老人恢復良好,近日即可痊癒出院。
結腸憩室是指腸黏膜經腸壁肌層缺損處向外形成囊狀突出的病理結構。多個憩室的存在被稱之為結腸憩室病。憩室絕大多數為後天形成的,一般位於乙狀結腸部位,盲腸、升結腸相對少見。宋春芳教授介紹,急性盲腸憩室炎是一種臨床上較少的盲腸病變,術前不易與急性闌尾炎鑑別,多在術中才能明確診斷。此病臨床表現為發熱、右下腹痛、白細胞升高,術前多誤診為急性闌尾炎。
宋教授指出,當術中發現闌尾病變與臨床不符時,一定要仔細探查肓腸及末段100釐米迴腸,女性病人還要探查子宮附件,以防遺漏或誤診。術前對不典型闌尾炎臨床表現,建議做腹部CT平掃,可對提高術前正確診斷盲腸憩室提供影像學資料,同時對闌尾炎的診斷與鑑別亦有所幫助。(衣曉峰、於江濤)
(聲明: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