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胚胎幹細胞克隆首獲成功

2020-11-30 生物谷

5月16日,美國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研究員立花真仁等的研究小組15日在美國科學期刊《細胞》(Cell)網絡版上發表文章,宣布已使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向女性提供的卵細胞內植入他人皮膚細胞的細胞核,首次成功製作了能夠分化成各種組織的胚胎幹細胞(ES細胞)。

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2007年曾成功製作了猴子的克隆ES細胞。關於人類的ES細胞,前韓國首爾大學教授黃禹錫曾在2004年宣布成功製作,但後被發現是假論文。當時,ES細胞曾被視為再生醫療的「王牌」。不過,2006~2007年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研發了僅用體細胞進行基因操作的人工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再加上人類的ES細胞製作比其他哺乳類的困難許多等原因,ES細胞研究熱潮逐漸降溫。

如果使用患者的體細胞,就可以製作因基因相同而不會出現排異反應的治療用組織。雖然卵細胞的提供是一大難題,但立花則表示:「比起iPS細胞來,克隆ES細胞也許較少出現基因異常。希望探討兩者的可能性,為再生醫療作貢獻。」

研究小組經校內倫理委員會審批後,在美國國內總計接受了由共9名23歲~31歲的女性提供的126個卵細胞。研究小組將122個卵細胞去除細胞核,植入了他人皮膚細胞的細胞核,結果有21個發育到了被稱為囊胚(Blastocyst)的階段。取該組織的一部分進行培養,然後其中共6個成為了ES細胞。促使ES細胞分化成心肌後,研究小組還確認了脈動。此次成功製作的6個ES細胞中,有4個是由同一名女子提供的卵細胞製成的,它們似乎具有某種容易成為ES細胞的特質。(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閱讀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Derived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doi:10.1016/j.cell.2013.05.006

Reprogramming somatic cells into pluripotent embryonic stem cells (ESCs)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has been envisioned as an approach for generating patient-matched nuclear transfer (NT)-ESCs for studies of disease mechanisms and for developing specific therapies. Past attempts to produce human NT-ESCs have failed secondary to early embryonic arrest of SCNT embryos. Here, we identified premature exit from meiosis in human oocytes and suboptimal activation as key factor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these outcomes. Optimized SCNT approaches designed to circumvent these limitations allowed derivation of human NT-ESCs. When applied to premium quality human oocytes, NT-ESC lines were derived from as few as two oocytes. NT-ESCs displayed normal diploid karyotypes and inherited their nuclear genome exclusively from parental somatic cells. Gene expression and differentiation profiles in human NT-ESCs were similar to embryo-derived ESCs, suggesting efficient reprogramming of somatic cells to a pluripotent state.

相關焦點

  • 人類胚胎幹細胞終獲克隆
    科學家對克隆技術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息。  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經過多年失敗的嘗試之後,美國科學家終於通過使用與1996年製造克隆羊多利相同的技術,成功培育出了人類胚胎幹細胞(ES細胞)。這項重大突破發表在15日的美國科學期刊《細胞》網絡版上。
  • 美國科學家成功複製人體胚胎 造人夢想成真(圖)
    第2頁:複製人不再是神話 [提要] 十年前發起的基因克隆熱近日升溫。繼16日報導美國安全克隆肉可以端上餐桌後,美聯社今日報導,美國加州的科學家表示已採用2名志願者的皮膚細胞,成功克隆出了5個人體胚胎,進而可以開發出有科學價值的幹細胞。不過,有批評家認為這是造人夢想變成了現實。
  • 首個牛胚胎幹細胞誕生
  • 美國宣布成功製作人類克隆胚胎幹細胞
    據日本共同社5月16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健康科學大學研究員立花真仁等的研究小組15日在美國科學期刊《細胞》(Cell)網絡版上發表文章,宣布已使用「體細胞克隆技術」,向女性提供的卵細胞內植入他人皮膚細胞的細胞核,首次成功製作了能夠分化成各種組織的胚胎幹細胞(ES細胞)。
  • 複製人體胚胎細胞引起恐慌 全球反對「複製人」
    2001年11月25日,美國麻薩諸塞州先進細胞技術公司對外宣布,他們首次成功利用克隆技術培育出人類早期胚胎
  • 日本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積極研究 謹慎應用
    新華網東京10月27日電 綜述:日本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積極研究謹慎應用——規範生物技術發展專題報導之四  新華社記者張可喜  人類胚胎幹細胞又被稱為「萬能細胞」。它能被培養為人類的幾乎各種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在醫學和生物學上具有巨大潛力,因而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在這一領域,世界性的研究開發競爭正在迅速展開。
  • 評論:複製人類胚胎是毀滅生命嗎?
    英國眾議院20日以超過三分之二的壓倒多數票通過一項法案,允許科學家複製人類早期胚胎,進行「治療性克隆」研究。治療性克隆就是利用人的體細胞克隆出早期胚胎,然後從中提取幹細胞培育出遺傳特徵與提供細胞的病人完全吻合的細胞、組織或器官。這將給患白血病、帕金森氏症、癌症等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 Science:成功用單倍體胚胎幹細胞培育出半克隆魚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供職的3名中國科研人員以青鱂魚為模式動物,成功培育出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系,並將該單倍體胚胎幹細胞的細胞核移植到正常的未受精卵細胞中,培育出一條名叫「霍莉」的半克隆魚。這項研究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系教授洪雲漢及2名中國助手組成的研究小組完成,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
  • 為了製造複製人,美國科學家將5枚複製人胚胎植入母體,結果怎樣
    2004年1月,他宣布自己領導的研究小組已經成功地將一個複製人類胚胎植入一名4枚人類胚胎,而接受胚胎植入的4名女子分別來自英國、美國和中東的某個國家。直到2018年,世界首隻體細胞克隆猴才誕生,而人類作為一個月才排出一顆卵的物種,難度係數更是指數級增長。
  • 科技日曆 | 複製人體胚胎細胞引起恐慌 全球反對「複製人」
    2001年11月25日,美國麻薩諸塞州先進細胞技術公司對外宣布,他們首次成功利用克隆技術培育出人類早期胚胎這一消息立刻引發軒然大波,全世界範圍內反對複製人的抗議迅速蔓延開來。據介紹,這第一個克隆的人類胚胎誕生於2001年10月13日。在這次試驗中,科學家們採用了「身體細胞核轉移」技術。科學家們以普通身體細胞為樣本,將它們注入被抽掉了DNA的卵細胞中,通過刺激使新卵細胞分化並形成胚胎,而這個胚胎的幹細胞基因與體細胞提供者的基因完全一樣。
  • 中國科學家首次利用iPS細胞成功克隆出活體小鼠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倫敦記者黃堃、駐華盛頓記者任海軍報導:中國科學家周琪和高紹榮等人首次利用iPS細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克隆出活體實驗鼠,從而證實iPS細胞與胚胎幹細胞一樣具有全能性。
  • 20年間,胚胎幹細胞的「革命之路」 | Nature長文
    自1998年科學界首次成功獲得人類胚胎幹細胞至今,20年間圍繞著它的研究一直在希望、爭議之間發展,並正朝著臨床的方向積極前進。由胚胎幹細胞分化而來的神經群,在培養基中聚集成球狀。他帶領團隊利用胚胎幹細胞探索來源於成熟細胞的DNA經過重編程「還原」至胚胎狀態的可能,為糖尿病診療帶來新線索。2016年,Dieter Egli在《Nature》期刊發表重要研究,開發出一種全新的人類胚胎幹細胞(只攜帶一半數量的染色體),簡化對人類基因組的研究。
  • 我國從第一代克隆動物到現在,到底克隆給人類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早在20世紀30年代漢斯物的細胞核植入卵細胞的方法克隆哺乳動物,50年代美國人克隆蝌蚪成功。60年代初我國科學家朱洗通過對蟾蜍卵進行物理刺激使之激活,發育成幼蟾,長大後具有繁殖能力,並培育出沒有外祖父的蟾蜍。1965年我國科學家童第周進行金魚核移植試驗獲得成功。哺乳動物的克隆早期是用胚胎幹細胞和卵細胞進行的,1981年克隆出鼠,1984年克隆出羊。
  • 成功複製人類囊胚山東學者李建遠被疑學歷有假
    華商網報導 2009年,宣布成功克隆出5枚人類囊胚後,山東省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煙臺毓璜頂醫院中心實驗室主任李建遠一下子名滿天下。這多少讓「複製人類囊胚」的新聞蒙上了一團迷霧。於是,記者親赴煙臺採訪李建遠。質疑1 「權威雜誌」有多權威? 回應比不上《自然》,但也權威  據李建遠介紹,2008年11月份,《克隆和幹細胞》就已經通過這篇文章的審核,「但是當時沒有發,而是在今年第一月第一期第一篇文章上發的。」
  • 嵌合胚胎:幹細胞研究的重大進展
    由於豬的器官在大小上與人類比較匹配,所以豬器官被認為可能是合適的供體。但由於人免疫系統對豬器官的免疫排斥非常強,抗同種異體器官排斥的免疫抑制方法難以控制。一些基因和分子水平的攺造、修飾仍無法有效地控制異種排斥的發生。世記之交,幹細胞研究和克隆技術的一系列突破使人們對再生醫學人造器官的前景產生了許多期待。
  • 日本將量產人類胚胎幹細胞
    【日本將量產人類胚胎幹細胞】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團隊於近日發布了臨床用人類胚胎幹細胞(ES他們將從今年10月開始,利用再生醫學人類胚胎幹細胞處理設備對不育治療後剩餘的胚胎進行處理,製成胚胎幹細胞。預計12月初建成首個細胞株,2018年2月開始向醫療機構批量供應。今後10年內計劃總共建20株。(科技部網站)
  • 【盤點】中國特色式的人類克隆 基因編輯胚胎?我們該何去何從?
    評論家們表示,這項研究從理論水平上來講是不必要的,而且缺乏一定的醫學根據,同時這項研究再次觸碰到了關於人類基因組修飾的道德倫理層面上的一些問題;來自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幹細胞生物學家George Daley說道,這篇文章似乎並沒有提供利用CRISPR在人類胚胎中進行試驗的過多軼事證據,同時他還補充道,這也就表明,在科學界達到普遍共識之前科學始終是向前發展的。
  • 人類能不能克隆自己?
    她是用一隻羊身上的細胞成功地複製出來的。這種通過體細胞進行無性繁殖,複製出遺傳性狀。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質或生命體的技術,被人們稱為「克隆」。十多年過去了,在小羊多莉之後,世界上已經有數十隻克隆動物問世:鼠、貓、牛、豬、馬、狗……隨著克隆動物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迫切地想知道:既然羊可以克隆,人類可能克隆自己嗎?
  • 日本研究機構宣布成功移植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的肝臟細胞
    新華社東京5月21日電(記者華義)日本國立成育(成長發育)醫療研究中心21日宣布成功為一名肝病患兒進行了肝臟細胞移植,移植用的肝臟細胞由人類胚胎幹細胞培養而成。這家研究所稱這是世界首例培養自人類胚胎幹細胞的肝臟細胞移植。
  • 人類胚胎幹細胞正重塑生物學概念並開始進入臨床—新聞—科學網
    來自人類胚胎幹細胞的神經「花結」組裝成正在培養的球體。 圖片來源:Gist Croft/Ali Brivanlou/Rockefeller University 1998年,當研究人員最早弄清楚如何獲得人類胚胎幹細胞時,Dieter Egli正要開始念研究生。自此以後的20年裡,這種多產細胞一直伴隨著Egli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