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裡的「花妞」,優雅而安靜的一種魚!知道它名字的來歷嗎?

2020-12-06 釣魚七天樂

經常在黃河野釣的朋友,可能都會遇到一種通體銀白,背部布滿黑色斑點的魚,它就叫花骨魚,大家都喜歡稱呼它「花妞」。因為它就像一位美麗而害羞的姑娘,總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時隱時現,偶爾能夠見到一次,卻總是給釣魚人帶來莫名的驚喜。

花骨魚

黃河花骨魚,安靜而優雅,靜若處子。但一旦惹怒了它,發力起來,又不失那種脫兔般的剛烈。因此,黃河中的花骨魚深受釣魚人的喜愛,大家都親切的稱其為「花妞」。那麼,它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讓釣魚人對其如此痴迷?下面編者就帶大家去認識一下這種優雅的「花妞」吧。

黃河花妞

1、為什麼稱它為秀氣、安靜且優雅的一種魚

秀氣是因為它的顏值,在黃河中絕對算作是一位「美女」了。安靜、優雅,是指它吃食緩慢,往往不屑與其它魚搶食。因此,在小雜魚較多的夏季,「花妞」便很難釣獲,只因它搶食不過其他魚類。但到了10月份以後,氣溫慢慢轉涼,花妞便開始頻頻露臉了。尤其是到了1-2月份,在黃河水溫達到最低的時刻,其它魚類往往都不吃不動,但「花妞」依然能夠從容不迫,面對寒冷。因此,「花妞」也算作是一種冷水魚吧。

黃河花妞

2、生長緩慢,不同於其他水域的同類魚種

黃河中的「花妞」,屬於底層魚類,喜歡呆在水體的中下層,生長極為緩慢,往往好幾年才能長到三兩左右。體長30公分的花妞,在黃河中已經算作是巨物了。與其他自然水域的花骨魚相比,黃河中的花妞體型更加優美,通體銀白色,除了背部的些許花斑之外,沒有一絲雜色。而其他水域的「花妞」,身體上的黑色斑點明顯多於黃河中的「花妞」,體型當然也沒有黃河中的「花妞」優美。如下圖中南方水域的花妞,和黃河中的花妞一比,自然是相形見絀了。

南方河流中的花妞

3、垂釣「花妞」的方法及技巧

黃河花妞為水體底層魚,嘴巴朝下,一般情況下都貼著水底覓食,在冬季時,它會洄遊至江河深水處越冬。以水域中的底棲水生昆蟲、軟體動物為食,偶爾也會捕食各種小魚。因此在垂釣時選擇釣底即可,釣餌採用活體蚯蚓為佳,將蚯蚓頭部掛鈎,尾部露出任其扭動,以吸引花妞搶食。黃河花妞吃食秀氣,但一旦上鉤,又會像脫兔般發力,且力道十足。用「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來形容它,實不為過。

黃河花妞

4、垂釣「花妞」的最佳季節

上面說過,由於花妞是一種吃食秀氣的魚,氣溫高的時候往往搶食不過其他魚類,因此垂釣這種魚的最佳季節為每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份。釣點可選取壩頭回水灣的深水區,手竿、拋竿均可施釣。由於花妞嘴巴較小,需選擇小鉤細線,普通伊勢尼2號鉤子、1號子線足以應付3兩左右的花妞,鉤子太大則不利於其吞食。

黃河花妞

由於黃河中食物匱乏,因此花妞生長極為緩慢,能長到30公分就相當罕見,一般一年中只能遇到一兩次。建議釣友們在作釣時,留大放小,體長小於20公分的建議放生,以保護這種珍貴魚類的種群資源。

釣魚七天樂,倡導綠色垂釣,做一名快樂的釣魚人!如果您喜歡,請給作者點讚、加關注予以支持,謝謝!文:釣魚七天樂。

相關焦點

  • 明白這五種道理,就不怕在黃河釣不到魚!值得收藏!
    1、釣餌篇:選對釣餌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黃河河道食物匱乏,魚兒往往飢腸轆轆,只能以水中漂浮的雜草、小昆蟲以及上遊衝刷下來的農作物為食。由於黃河河道較長,魚的密度較低,黃河的急流也註定無法通過打窩誘魚,在此種情況下,釣餌的重要性就顯而易見了。
  • 魛魚?刀魚?黃河裡發現的到底是什麼魚?
    魛魚到底是什麼魚?為什麼這麼稀有呢?這次發現的是黃河魛(音dāo)魚,又叫刀魚,屬於鯡形目鯷(音tí)科鱭(音jì)屬,學名叫長頜鱭(CoiliaecetenesJordan)。和我們常吃的鳳尾魚是近親。屬於典型的洄遊魚類,由於它會從入海口向上遊前進,和河水的流向是倒著的,所以又叫「倒魚」。
  • 海竿野釣黃河,串鉤掛蚯蚓,剛來上條黃河特有魚種
    今天我們又來到黃河野釣,因為最近一段時間黃河水量一直很大,黃河不斷的漲水,以前我們垂釣的一些釣位都被水淹沒了,基本上手竿沒法垂釣,我們今天帶來了幾把海竿,在黃河平攤上打海竿,試試看看能不能釣到一些黃河野生魚。
  • 黃河魛魚現身黃河口,你知道,《山海經》裡也有魛魚嗎?
    最近黃河口附近的海域發現了一條活蹦亂跳的黃河魛(dāo)魚,這是近一個世紀以來首次發現黃河魛魚的活體。黃河魛魚當初為什麼會滅絕呢?這就要問問它的兄弟——長江三鮮之一的長江魛魚了。喜歡到連諺語都在說:「寧去累死宅,不棄鮆魚額」,到寧願拋棄祖宅,也不放棄長江魛魚的程度。可見長江魛魚是揚州人心中的美食NO.1。黃河魛魚雖沒有它兄弟出名,但味道卻和它兄弟一樣鮮美可口。尤其是在洄遊時,容易遭人捕捉,因而漸漸地銷聲匿跡起來。其實人人好魛魚,並不是近幾年來才興起的。早在古代,魛魚就備受青睞。
  • 黃河裡有大量泥沙,為何裡面的魚卻又大又肥?今天總算知道了
    說到母親河,我想只要是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正所謂母親,就是生我們養我們的,所以說黃河對每位中國人都有著不一樣的情感寄託。它不僅孕育了人類,而且其中還有不少的魚兒,凡是去過黃河邊的人或者是生活在黃河邊的人,都應該知道黃河中的水是很黃的,裡面堆積了很多的泥沙。
  • 黃河魛魚現身,另一種黃河神秘的魚類也再次出現
    近日一則有關黃河魛魚現身的報導引爆了大家的熱議:技術人員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根據海洋研究所的研究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受黃河徑流斷流影響以及人工捕撈影響,黃河魛魚瀕臨絕跡,至21世紀初已無捕獲記錄。這是21世紀在黃河口河道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有好奇的人就想知道,黃河魛魚到底長什麼樣?
  • 龍爪槐的枝幹形似龍爪,蟠曲如龍,你見過嗎?它的名字有什麼來歷
    看,就是我身後的這些樹,你認識它們是什麼樹嗎?龍爪槐是一種高大的喬木,能夠長到25米高,它的樹幹筆直,樹皮灰褐色,有縱向的裂紋。它的枝條相互盤繞,蟠曲如龍。龍爪槐是槐樹的一種,常用作觀賞,一般的樹枝都是向上生長的,但是龍爪槐的枝條卻相反,都是向地面生長的,整個樹冠像一把大傘。
  • 你知道和尚木魚的具體來歷嗎?它可能是道教最早的產物
    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帶有一些傳奇色彩,它來自於漢明帝的一個夢。漢明帝夢見一個特別高大的金人,頭頂白光,在皇宮上空飛翔。他不明白意思,問朝臣。傅易和漢明帝說,西方有一種神,和夢中的金人很像,叫"佛"。明帝於是派蔡邕、秦敬等人到天竺取經。為了傳教,僧人們帶著墨騰和竺法蘭跟隨漢朝使者來到洛陽,幫助翻譯佛經。因為這些捲軸是用白馬馱回來的,所以漢廷建了白馬寺來取墨脫,朱法蘭就死在白馬寺。
  • 埋藏在黃河裡魚的秘密:躍龍門的不是鯉魚,早被「張冠李戴」了!
    黃河的魚資源匱乏,已是不爭的事實,甚至可用「無魚可捕」形容。但本文並非探究成因,而是挖一挖埋藏在魚深處的秘密。1、黃河鯉魚是黃河魚資源的代表,古人形容它「豈其食魚,必河之鯉」。孔子的兒子出生,魯昭公送去一條金鱗赤尾的黃河鯉魚,以表祝賀。孔子為表達謝意,將兒子取名為孔鯉,卻不知這個不經意的舉動,後世2000年裡子孫竟再未吃過鯉魚。2、2020年7月,漁業部門在黃河口發現一條活體刀魚,引起媒體的廣泛熱議,本以為滅絕的刀魚,竟然還有「倖存者」。建國初期刀魚是黃河裡再尋常不過的一種魚,高峰期時一日能捕撈上千斤。
  • 農村一種野草,花朵美麗名字霸氣,卻沒人知道它竟然能吃!
    現在馬上就要到春天了,地裡的野菜慢慢開始生長。對於很多農村人來說,春季可是上山挖野菜的好時機,那些地裡無人看管的野菜,味道一點也不比蔬菜差。比如灰灰菜、馬齒莧等等,都是農村人愛吃的野味。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一種野草,花朵美麗名字霸氣,是一種天然野菜,卻沒人知道它竟然能吃。這種野草叫做諸葛菜,這名字真的是非常霸氣,在大部分農村地區都有分布,生長於山地或者道路兩旁。人們只覺得花朵開得很美麗,卻不知道這是一種不可多得的野味。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據說諸葛亮當時聽老農說這菜全身都是寶,後來得到重視成為軍糧。
  • 連觀賞魚的名字都不知道,是養不好的魚的,但有些魚就沒名字
    還有些魚友是看好了某種觀賞魚隨便就買回家,之後再在整個網絡尋找這種觀賞魚的名字,這還算好的,更有一些魚友,自從養魚那天起,就不知道自己飼養的是什麼魚,這樣的魚友,怎麼可能養好觀賞魚呢?最好是能夠確切的知道觀賞魚的名字或者群屬,這樣我們才會知道它的習性,從而去有效地控制水質和水溫對於一般的觀賞魚來說,無論是熱帶的還是冷水的,大多數都會有一個比較確切的名字,我們飼養觀賞魚,就是要根據它的有效名字,來確定它的基本生活習性、適應水質和水溫,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路飼養,這樣的觀賞魚養起來才會比較順心。
  • 動漫裡的唯美名字桔梗,現實裡的桔梗花,你知道它怎麼種嗎?
    小編最先接觸到「桔梗」這個詞是在小時候看的日本動漫《犬夜叉》裡,它裡面的女主角名字叫桔梗,當時就覺得怎麼能有這麼優美的名字。現在長大了才知道原來還有一種花叫桔梗花。桔梗花,花朵藍色優雅,十分美麗,看了就會讓人心動,所以你想知道它怎麼種嗎?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下桔梗花怎麼種,它有哪些價值。
  • 歷經半個世紀的治理,黃河的水清了,為什麼魚卻不見了?
    黃河的名字一直都名副其實,因為它的中段經過了黃土高原地區,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因此黃河是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近些年黃河似乎在慢慢變清,當然這是好事!但問題是黃河裡的魚也變少了,難道黃河變輕和魚真的不能共存嗎?
  • 黃河魛魚,會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嗎?
    歷史上,它是老百姓餐盤裡常見的魚。,在黃河口近海水域發現一條成年黃河魛魚活體,這是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來源:IUCN紅色名錄黃河魛魚歷史上在黃河流域是分布廣泛的。以山東的東平湖為例,距黃河入海口364公裡,曾是黃河刀鱭的產卵場。在歷史上每年白露後,漁民多在清河門一帶設「肚袋」網,捕回遊入海的刀鱭,每架網可捕萬斤,年產鱭魚200萬斤左右。
  • 淡水魚沒法在海水裡存活,黃河每天大量魚進入大海,魚都去哪了?
    首先我們知道,海水之所以有「鹹味」,主要是因為它90%左右都是氯化鈉,也就是食鹽。
  • 黃河魛魚再現,是好事還是壞事?小小魚類為何能夠興師動眾!
    面對各種提問:網友一:黃河魛魚是啥魚?看著怎麼像白條?網友二:黃河大鯉魚不是很出名嗎?為啥魛魚名稱更亮?網友三:在黃河待了十幾年,都不知道還有黃河魛魚?網友四:不就是長江刀魚嗎?還以為是啥新品種呢?這是21世紀在黃河口河道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標誌著黃河口海域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黃河魛魚究竟是啥魚?被發現一條為什麼能夠興師動眾黃河魛魚,是一種洄遊性魚類,屬於鯷科,又叫&34;,黃河刀魚的故鄉在黃河口一帶,因其形似利刀而得名。身薄色亮,細鱗小肚,吻短圓突,像一口尖刀。黃河入海口有句漁諺:麥稍黃,刀魚長。
  • 長江禁漁,魛魚出現在黃河
    一條魚,八千元一斤,但即便你花八萬元,也未必可以買得了它。這就是「長江三鮮」之一的「刀魚」。幾乎野生絕跡的它,一直以來都是有價無市的傳說。,此乃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黃河口首次發現黃河魛魚活體。相對而言,人們更熟悉與它同屬的另一種魚———鳳尾魚,這是鳳鱭的俗稱,和刀鱭一樣,作為近親的兩種魚,平時棲息於中國東部接近江口的淺海,每年春夏間溯水而上產卵,是典型的洄遊魚種。
  • 貴州暗河裡的「泥鰍魚」,至今無人叫得出名字,卻被封為珍品
    不過,這條河裡最稀奇的地方,是河中會有這種「泥鰍魚」出沒,它肉質細嫩鮮美無比,是當地最上佳的魚鮮食材。「泥鰍子天氣熱的時候(才)有,過了十月河裡就沒了,(老鄉們)都說是地下河裡流出來的,天氣冷就躲回去了」蒙師傅他們把這種「奇魚」叫泥鰍魚,因為它看起來其實很像是泥鰍——圓滾滾,鱗片已經退化成膠狀。
  • 這些植物全是看心情起的名字?你知道哪些?
    在花市裡,潛藏著另一套與科學相悖的命名法。這些名字身世神秘,誰都說不清它們的來歷,或是口口相傳聽來的,或是店家看心情隨意取的。時光君為大家來扒一扒植物商品名背後的中文正統名。寒丁子的花色有紅粉白幾種,特別是白色粉色,多用作婚禮花束,優雅端莊,還有淡淡香氣。其實它的花更像迷你高腳杯,不知道你怎麼看。
  • 推薦,你真的知道自己英文名字的含義嗎?
    你有英文名嗎?知道你的英文名是什麼意思嗎?亦或者你正想為自己起一個英文名? 無論你有或沒有英文名,相信本文都很適合你們。 A開頭 Abigil:最初的歡樂或歡樂之本。人們認為她是嬌小可愛的女人,文靜,令人喜愛,個性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