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檳屬於起泡酒的類型,但起泡酒不能隨便稱為香檳,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那我們在喝香檳的時候是不是跟喝起泡酒一樣呢?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嗎?答案是肯定,並且需要區別的方面還不少呢!
首先來看一下侍酒溫度。一般喝起泡酒前,會做降溫處理,6-8攝氏度比較合適。但香檳我們推薦溫度要高一些,8度以上,甚至好的年份香檳要在12度為最佳。原因呢,跟香檳的複雜風味是有關係的。經過二次發酵的香檳,除了一般起泡酒具備的花香果香之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酵母、餅乾等風味。如果溫度過低,這些味道就很難發揮出來。尤其對那些特定年份,經過長時間瓶內陳年的香檳,更需要適宜的溫度。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酒杯方面的差別。長瘦型的笛型杯是起泡酒的御用杯,獨特的造型適合那迷人的氣泡緩慢上升,消逝,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欣賞氣泡。但對於香檳,這種窄直徑的酒杯最大的弊端是不能更好地揮發聚攏複雜的香氣,不得已我們最好改用大直徑的葡萄酒杯,因為對於氣泡來說,香檳的香氣顯得更加重要。另外,在各種慶典場合用的碟形杯,其實展示作用大於實用效果,平時我們是不會用這種杯子喝香檳的。
為了更好地保留氣泡,在倒香檳時,要做到傾斜酒杯,使酒液順著杯壁慢慢地流下去,這樣也能比較好地鎖住香檳的風味。有很多資深的香檳老饕,他們痴迷於香檳的複雜風味,甚至於在喝香檳時會不停地晃杯,把氣泡晃掉,讓氣味全部散發出來,最後當靜止葡萄酒來喝。這種做法,我實在不敢恭維,畢竟氣泡也是香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細膩的氣泡口感,是香檳之所以為香檳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