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倫敦12月3日電專訪:「當你讀懂海洋,她就會呈現出她的奧秘」——訪《藍色星球2》執行製片人
新華社記者金晶 顧震球
「海洋是一個危險無情的世界,但也是一個精彩豐富的世界。當你讀懂她,她就會呈出她的奧秘,」英國廣播公司(BBC)關於海洋生物的系列紀錄片《藍色星球2》執行製片人詹姆斯·霍尼伯恩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如是說。
《藍色星球2》自10月29日首播以來,以其精美的畫面、精彩的敘述以及對未知海洋世界的探索迅速引發全球關注,僅在中國網絡上就吸引了1.6億人次觀看,被英國《衛報》評為2017年最受歡迎的英國節目。
這一巨大成功的背後是BBC自然歷史部詹姆斯·霍尼伯恩為首的團隊為期4年多、遍布39個國家、歷經125次探險、歷時6000多個小時水下拍攝的辛苦付出。
47歲的霍尼伯恩迄今執導了35部紀錄片,曾獲得美國艾美獎提名。早在2013年,霍尼伯恩就產生了製作這部全新海洋紀錄片的想法,這時距離BBC首部《藍色星球》紀錄片開拍已近20年。
「20年中新一代科學技術獲得了巨大發展,因此現在到了講述新的海洋故事的時候了。我知道新技術給我們講述新故事提供了契機。」他說。
開拍前,團隊花了一年時間調研準備,與數十名海洋科學家合作並與大量的航海船員和漁民交談。當遇到洋流和潮汐、能見度低或者天氣驟變的時候,團隊會及時尋求當地人的幫助。「你需要熟知海洋的特性,了解海洋世界是如何運轉的。」霍尼伯恩說。
從熱帶到南北極海域,攝製組利用最先進的技術和拍攝手段,經過長期持續的水下觀察,不斷摸索海洋生物的習性,讓一部展示未知海洋世界的全新紀錄片得以問世。
攝製組經過千辛萬苦,拍攝到許多罕見畫面,例如浪人鰺從水中躍起準確捕捉到低空飛行的海鳥,以及豬齒魚用嘴巴將蛤蜊砸向珊瑚礁以撬開貝殼獲得食物。
霍尼伯恩還第一次見識了石斑魚與章魚一起合作捕食,「一隻脊椎動物和一隻無脊椎動物一起合作捕食,它們通過『手語』交流,太神奇了!這些是你從來沒見過的場景,挑戰了你對海洋的認知。」
霍尼伯恩告訴記者,水下拍攝最大的技術突破是「循環呼吸潛水技術」的改進。與傳統的「水肺」潛水技術相比,這種技術可以讓潛水員待在水下長達4至5小時且不產生氣泡和噪音,能夠用海洋生物完全接受的方式去接近它們,近距離觀察它們的個性和智慧。
此外,具有極強感光度的攝像機讓在光亮極少的深海拍攝生物成為可能,攝製團隊利用這種設備,成功拍到了美洲大赤魷在800米深海的群體捕獵行為。
團隊還「自製」了一些新的拍攝設備。例如他們製造的高清巨型半球形攝像機,能夠以海平面為中線將拍攝畫面一分為二,讓觀眾同時看到水上和水下兩個世界。在拍攝冰山上的海象時,觀眾可以同時看到水下的巨大冰山,更清晰立體地了解它們的生存環境。
為了拍攝迅速遊行的金槍魚和海豚等海洋生物,團隊發明了拖拽攝像機,能將攝像機綁定在快艇上迅速跟隨拍攝對象。此外,團隊還研製了探針攝像機,可深入珊瑚礁的各個角落和縫隙,拍攝微小生物的生活世界。
除了通過紀錄片展示豐富神秘的海洋世界,霍尼伯恩想告訴觀眾,海洋也是一個脆弱的世界。「大多數海洋問題是全球問題,我希望人們通過觀看這部紀錄片了解海洋,能夠團結起來一起關愛海洋。」
霍尼伯恩說,地球表面約70%的面積被海洋覆蓋,目前為止人類船隻途經了20%的海域,對海洋的認知僅有1%,期待將來有機會可以繼續用紀錄片的形式講述更多精彩的海洋故事。
採訪中,霍尼伯恩對新華社記者表示「非常期待」未來去中國拍攝野生動物題材的紀錄片。「中國有許多有趣的野生動物題材和故事。我和一名在中國的同事一直保持溝通,探討可以拍攝的計劃。如果野生動物紀錄片在中國有很好的反響,我真心認為將來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合作。」霍尼伯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