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波動與盎魯效應預測一致!為探索彎曲時空開闢了新可能性

2020-12-05 博科園

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做了一個物質場的實驗觀察,該物質場的熱波動與盎魯輻射預測一致,其研究發現發表在《自然物理》上,為探索彎曲時空中量子系統的動力學開闢了新可能性。開展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Cheng Chin:我們在芝加哥大學的團隊一直在研究一種叫做玻色煙火的新量子現象,這是我們兩年前發現的,與一種叫做盎魯輻射的引力現象之間隱藏的聯繫。

盎魯效應,或曰盎魯輻射,與霍金輻射密切相關。1974年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預測,黑洞附近強大引力會導致粒子的熱輻射,類似於烤箱發出的熱浪。這一現象仍然是推測性的,沒有直接的實驗證實。幾年後,也就是1976年物理學家威廉·安魯(William盎魯)假設,當一個人以高加速度運動時,她可以觀察到同樣的輻射。霍金和盎魯輻射之間的等價性是基於愛因斯坦的等價原理,這一原理現已被許多實驗證實。

除了盎魯的預測,還沒有人觀察到盎魯輻射,這並不奇怪,因為這種現象特別難以捕捉。事實上,一個人需要承受250億的重力(25*10^18)才能看到1k的微弱輻射。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考慮到,例如一個戰鬥機飛行員所經歷的重力不超過10G。在實驗室裡,通過精確地調節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與磁場的關係來模擬昂魯物理學。即使我們的樣本沒有移動,調製效果也與將樣本提升到加速參考系相同。

(博科園-圖示)(a)說明盎魯輻射預計將如何在加速框架中出現,(b)顯示模擬盎魯輻射的實驗圖像。圖片:Hu et a觀察到2微開爾文的輻射,測量結果非常符合盎魯的預測,並證實了輻射場的量子性質。在實驗中,Chin和同事們準備了6萬個銫原子,並將它們冷卻到10納米開爾文左右,然後開始對磁場進行調製。在調製後幾毫秒,觀察到原子在各個方向的熱發射。為了確定原子的熱分布,研究人員收集了大量的樣品,結果表明原子數的波動與熱玻爾茲曼分布密切相關,從這些圖像中提取的溫度非常符合盎魯的預測。

除了熱分布,還觀察了物質波發射的時空相干性。相干性是量子力學的重要特徵,揭示了盎魯輻射起源於量子力學。這與傳統的熱輻射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比如烤箱或陽光,它們來自熱平衡。從本質上說,Chin和同事使用非慣性框架下的量子物理模擬框架觀察了物質波場。觀察到這種物質波的波動,以及長程相位相干性和它的時間相干性與盎魯預測一致。

該研究由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小組進行,由國家科學基金會、陸軍研究辦公室和芝加哥MRSEC資助。在未來,觀測結果可能對研究彎曲時空中的量子現象具有重要意義。該方法適用於非慣性參考系中的一般量子態,在我們未來的研究中,科學家希望在彎曲時中發現新的量子現象。關於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否與量子力學相容,已經有很多討論。有各種建議、猜測,甚至是悖論,開展實驗,幫助更好地理解量子力學在彎曲時空中是如何的。

博科園|Copyright Science X Network/Ingrid Fadelli,Phys參考期刊《自然物理學》DOI: 10.1038/s41567-019-0537-1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博科園-請看更多精彩內容:

風速達1200公裡/秒!探測到由超大質量黑洞驅動的強風

對撞機重磅發現:五夸克具有分子狀結構!

發現10億光年外:兩個星系團之間存在「無線電發射脊」的證據!

相關焦點

  • 霍金輻射和盎魯效應之間的深刻內涵,值得物理人深究
    導讀:霍金輻射和盎魯效應之間的深刻內容,值得物理人深究。慣性還有一個不為大眾所熟知的效應,就是盎魯效應,也叫安魯效應,你聽過嗎?該效應說明,慣性真的不應該視為「簡單」的屬性。我將用通俗的語言,來為你解答為什麼會有盎魯效應出現。
  • 重力場與時空彎曲效應
    見下圖,外圈是以太陽為基準時月球的運動軌跡,以太陽的重力場是無法計算出這樣的運動軌跡的,所以,必須加上地球的重力場,才能計算出月球這樣的運動軌跡。所以,必須引入重力場因素,才能得到正確的計算結果。一旦引入了重力場因素,所有相關的天體運動就會相對所在位置的重力場「質心」運動變化。
  • 廣義相對論的時空彎曲效應
    再根據等效原理,加速度就是引力,引力就是加速度,因此,加速度同樣會造成光線的彎曲。  這個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神奇了,連光都成了彎曲的了,但又不由得我們不信。還有更神奇的,愛因斯坦用一個非凡的思維實驗論證了這樣一個事實:引力其實造成的是時空彎曲,也就是時間和空間同時被彎曲了。
  • 能讓時空彎曲的不僅是質量,還有速度,時間膨脹效應與廣義相對論
    引力可以被描述為物體之間的相互吸引力,但引力的本質並不是力,而是一種幾何效應,所以引力會導致時空的彎曲,引力越大,時空彎曲效應就越明顯。我們可以將時空彎曲分成時間的彎曲與空間的彎曲來分別討論,引力所引發的空間彎曲是顯而易見的,證據就是引力透鏡效應。
  • 用最簡單的方式解說相對論的時空彎曲
    只有ict與實數的歐氏三維體系聯繫在一起,才總稱為時空。為了區別於實數域的時空一詞,這裡稱愛因斯坦的時空是虛數時空。虛數時空裡面由於虛數因素的介入,其結果是看不見的,只能通過它的影響效應來間接證實虛數時空起到的影響作用。現在基於可視化的習慣和表達需求,我們通常將虛數域的虛數時空直接表達為實數域的實數時空。
  • 彎曲時空,引力退散
    在《一說萬物:現代物理學百年漫談》中,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的王一老師將給大家分享這些既深刻又有趣的新想法、新觀念。其實不一定,比如足球是由一塊一塊很小的、比較平的皮子縫起來的,但是縫起來之後,就形成了一個表面彎曲的、球形的足球。我們的空間也是這樣,我們考慮空間中每一點很小的具有不同運動狀態的體積元,把它們粘回來,我們發現最後的空間其實是彎曲空間。不均勻的引力場導致了空間的彎曲。其實彎曲的不只有空間,彎曲的是整個時空。
  • 時空彎曲與引力的關係
    時空會彎曲是真的,這是毋容置疑的。引力波能被探測到就是最好的證明。因為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是時空的振動,這說明空間是具有彈性的,不是純剛體的東西。還是把場方程的圖,放在開頭。那麼空間是如何彎曲的,就是我們應該深挖的內容。
  • 九,時空彎曲的實質
    所謂「時空彎曲」其實是空間和能量相互之間一一對應關係和空間變化和能量變化相互一一對應關係的表現,「時空彎曲」也許不是真實存在。 「時空彎曲」只是能量與空間一一對應關係實現的表現,「時空彎曲」只是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實現的表現。因為能量與空間一一對應關係實現的表現和能量變化與空間變化一一對應關係實現的表現為能量與空間的「相互轉換」對稱關係。
  • 有人說廣義相對論中的「時空彎曲」是騙人的,你怎麼看?
    時空彎曲時候真實的存在,怎麼可能是騙人的呢?廣義相對論中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時空彎曲,用時空換去解釋引力的本質。如果說廣義相對論一開始更多的只是猜測,沒有實際的證據,那麼最近幾十年科學界的不斷探索發現證實了時空彎曲的正確性!比如,廣義相對論很好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進動現象,這是萬有引力定律無法解釋的。
  • 真的是時空彎曲產生引力嗎?
    導讀:真的是時空彎曲引力嗎?這個問題不值得懷疑嗎?我對此持懷疑態度。但物質質量越大,會對時空產生彎曲!所以說愛因斯坦建立了一個對的理論,卻解釋錯了,就是不能用時空彎曲解釋引力的成因!這就是我為什麼不贊同引力是由時空彎曲產生的。而是把引力產生的根源歸結為時空,即右邊的質量分布項,但它表示的是時空分布,即時空場。說到時空場,我問你一個問題:引力場和電磁場有什麼不同?我的意思是引力場和電磁場哪個是平直的場,哪個是彎曲的場?這個問題絕對有意思,你慢慢想。愛因斯坦場方程中沒有引力「F」,為什麼大家說它是引力方程呢?這個問題留給你。
  • 如果突然把天體挪走,時空還會保持彎曲的狀態嗎?
    彎曲時空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彎曲的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這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背後的基本原理,它第一次把引力現象與時空和相對論現象聯繫在一起。在宇宙的任何地方放置一個質量體,它周圍的時空將會彎曲。但是如果把這個質量體拿走,那是什麼導致了彎曲的時空快速恢復到原來未彎曲的狀態?為什麼時空不會保持彎曲的狀態?在愛因斯坦出現之前的幾百年裡,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是最好的引力理論。
  • 時空是彎曲的(下)(宇宙系列之三)
    故愛因斯坦認為,引力實質上不是一種力,而是空間彎曲產生的幾何效應,這是引力的本質,所以廣義相對論又被稱為關於引力本質的理論。天體若運動發生變化,周圍空間的彎曲將會變化,從中心開始傳遞出去,好像空間起了波瀾一樣,這種傳播稱為引力波,它的傳播速度也為光速。
  • 時空為什麼彎曲?
    我們認識的時空是人類視角(光速)時空,時空彎曲是由大質量天體產生,(愛因斯坦的理解)與速度有關嗎?第一宇宙速度是7.9千米/秒,物體如果達到7.9千米/秒的速度,它就會永遠地繞地球運行而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我們也之稱為環繞速度;第二宇宙速度是11.2千米/秒,物體如果達到這個速度,將會逃離地球的束縛飛向星際空間(太陽系之內),我們也之為脫離速度;第三宇宙速度是16.7千米/秒,若是要到太陽系外去旅行那就要達到這個速度。
  • 時空是平直的,還是彎曲的?時空穿越應以何種形式實現?
    ,他認為時空並不是平直的,而是彎曲的,質量大的物體會改變周圍時空彎曲的曲率,從而改變時間的流淌速度,如果一個人的速度夠快,那麼他就可以在這條時間長河之中逆流而上,穿越時空。那麼,什麼是平直的時空,什麼又是彎曲的時空呢?我們來舉個例子,平直的時空就如同一個平面,假設在平面上有AB兩個點,一個小球由A向B運動,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它的路徑將為A到B之間的連接的直線,因為這條路徑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
  • 時空彎曲:時間與空間原來是不可分割的
    有關計算和實驗表明,引力改變時間的效應更大一點,科學家們已經做了實驗來證明,他們把相同精度的鐘放在不同海拔的地方,實驗結果說明海拔高的地方的時鐘走得快一點,所以山頂的鐘要比山腳的鐘走得快。5、再思考,小明如果拿著尺子測量圓盤的周長,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尺縮效應,運動的尺子變短。既然尺子變短了,那麼小明量出來的周長應該要小於圓盤本來的周長。
  • 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愛因斯坦時空彎曲理論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這種質量與時空關係比喻有一定道理,但並非完全如此,還需要發揮全方位的空間想像力,才能夠理解。這就是萬有引力的根源和本質~質量導致的時空彎曲。時空彎曲效應與引力定律的結論是一致的,與質量成正比,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 時空究竟是什麼?相對論為你揭曉答案
    時空連續統究竟有幾個維度呢?,例如一個人或者地球,會在導致時空的畸變。這個低地就代表時空連續統的彎曲。而這些彎曲,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就是重力。雖然科學家們不能觀測或測量時空,他們可以確認愛因斯坦預測的現象發生了。例如,光線會在經過大質量物體附近時彎曲。這一現象被稱為引力透鏡效應,並被天文學家用於學習本被其他天體遮蓋住的星系。
  • 研究人員發現了量子真空的新理論,這可能打破對黑洞的認知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觀察量子真空的新理論,這可能導致對黑洞行為的新認識。昂魯效應結合了量子物理學和相對論理論。到目前為止還不能測量或觀察到它,但是現在由諾丁漢大學領導的一個小組的新研究揭示了如何使用聲音粒子來實現這一點。
  • 蘋果落地是因為時空彎曲嗎
    原標題:蘋果落地是因為時空彎曲嗎   廣義相對論是描述萬有引力的又一個裡程碑,是建立天體星系運動模型的基礎   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這是繼牛頓之後,描述萬有引力的第二個裡程碑。這個理論,至今仍然是天體物理及宇宙學中,建立天體星系運動模型以及宇宙演化模型的基礎。
  • 時空彎曲就是空間引力場彎曲
    時空彎曲這個概念採用空間引力場彎曲這個詞語表示比較合適。光線經過恆星表面、黑洞表面時,光子運動的方向和速度會被改變,其原因只能用引力波和暗能量這兩個未解之謎來解釋。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最終真正發現引力波和暗物質,並發現引力波和暗物質的來源,但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