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紛紛入局 UGC 短視頻,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2021-01-08 鈦媒體APP

楞嚴經有云:「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應看月。若復觀指,以為月體,此人豈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這段話說的是,別人給你指月,你應該看的是月亮,而不是那個人的手指,切勿把手指當成月亮去觀賞。

平臺們做UGC短視頻,也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今日頭條的火山小視頻,從快手挖來天佑的那一刻,其實就錯了。

頭條可以把火山小視頻接入App內成為主tab之一,但頭條最缺的是什麼?是社交ID,是關係鏈;頭條最不缺的是播放量,是內容。

而天佑能帶來的只有量和內容,跟著天佑來的粉絲不會成為產品的用戶,他們是跟著天佑到處跑的。或者,他們本來也就是頭條的用戶。

為什麼快手被挖了平臺一哥,反而很淡定?這事要是發生在互挖頭牌成風的遊戲直播領域(虎牙鬥魚熊貓),勢必激起遍地驚瀾。

因為快手的創始人很早就明白,必須做和微博「維護大V和粉絲之間的關係」不一樣的事,否則不論是什麼形式(圖文、短視頻或直播)都逃不出微博的手掌心,因此才定位在幫助「低線城市的普通人自我發聲,記錄和分享生活的平臺」。

快手上不是不會出現網紅,相反快手上有大量的原生網紅,但快手不會把重心放在「讓頭部網紅和他的粉絲之間更好地互動」,那是微博擅長的事。

同樣是面對平臺一姐阿冷的離開,陌陌的反應也類似。

陌陌的定位並非一個「頭部網紅和他的粉絲之間互動的直播平臺」,讓普通人通過短視頻和直播提高開放式社交關係的社交效率,才是其用戶量(月活8520萬)能不斷突破天花板的原因。

陌陌CEO唐巖在2017Q1的財報電話會議裡提到:「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平臺上越來越多的普通用戶開始習慣於通過視頻來表達自我、記錄生活,這些娛樂化的視頻內容以及大量普通用戶出於社交目的的自然分享共同構建了一個豐富的內容生態,令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滿足陌陌用戶與人互動交流的核心訴求。"

而微博做Story的目的,其實意在社交。新浪UC敗了,微博私信敗了,但這家公司做社交的心其實沒死。

何以見得?一方面,Story對微博社交媒體的定位和機構運營(MCN)的模式基本沒有幫助。

傳播上,無法達到最高效率(24小時自動刪除),內容上,也限制了專業生產者的發揮(錄製時間有限)。

由此導致,在現在的微博上混得最好的那些明星和V們,無法從這個產品中受益,對這些人來說,還不如繼續用秒拍。

另一方面,這是一個更適合年輕普通用戶的產品。我們從Snap的發家史中可以知道,粗糙的限時即焚的短視頻內容,可以大大降低用戶的生產門檻和心理預期(相對於會永久留存的發在臉書和朋友圈裡的精美內容)。

這類的短視頻內容,不那麼精緻又很快會消失,只有現實生活中認識你或者想和你交朋友的人,才會關心。

以上,就是最前面提到的,各個平臺雖然都在做UGC短視頻,但這本身只是一種手段,背後的目的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

但是,為什麼UGC短視頻這個東西,之前做的時候都沒火起來,做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為什麼之前火起來的是長視頻(優土等)和PGC短視頻(秒拍等)?

主要有如下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1)創作門檻

2)內容調性

3)平臺分發

1、創作門檻

博客真的讓中國人人都成為作家了嗎?其實並沒有。

博客之前,寫作權掌握在報紙雜誌的編輯手裡。博客之後,創作門檻是低了,但能夠長期輸出精品內容的,還是那批紙媒作家。博客類產品的本質,其實是一個PGC圖文平臺。

直到微博的誕生才解放了創作生產力,人人都有機會成為段子手,微博類產品的本質是一個UGC圖文平臺。

從PC時代開始的長視頻平臺,UGC類內容根本不可能跟電影和電視劇去競爭。土豆嘗試過,敗得很乾淨。

直到智慧型手機出現,結合用戶碎片化的使用場景,才讓PGC短視頻平臺有了生存的空間。

比如秒拍+微博的組合,通過對明星和網紅的成功運營,成了PGC短視頻平臺中的翹楚。

回過頭來說圖文,微博這種形式就是創作的最低門檻了嗎?非也!

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可能連打個140字都嫌困難。通過拍攝視頻的形式,記錄和表達自己,對他們來說更容易。

所以說快手就是低線城市用戶眼裡的「微博」,通過持續將平臺重心完全放在真正的普通用戶身上,打造出了一家UGC短視頻平臺。

2、社區調性

但凡要做成真正的UGC產品,必然會形成一個社區,這是一切的基礎。

然而,如果社區調性太高,最終可能只是做成了一個小眾UGC社區,比如知乎和豆瓣。因為內容的高品質,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候都不敢說話了,連消費這上面的內容可能都是一件奢侈的事。

當然,小有小的好,早期用戶恨不得不要有太多人進來破壞了「最初的美好」,但平臺的商業化也因此容易遇到麻煩。

想要獲得更多用戶的青睞,社區調性就不能太高,得迎合網民更「底層」的需求,雖然這經常容易被業界認為low,比如貼吧和QQ空間。

陌陌基於豐富其社交場景的前提,社區調性也把握得不錯,因為平臺始終關注的是普通用戶的短視頻和直播內容,而並非頭部網紅的吸粉和變現,陌陌的直播並不僅僅是一種新型的娛樂服務,更加是一種帶有濃厚社區氛圍的社交體驗。

陌陌的日活用戶裡,消費直播的已經佔到了23%,消費短視頻的已經佔到了46%,但是唐巖在電話會議裡仍然強調的是:「作為一個社交平臺,相對播放量本身,我們更加關注用戶基於短視頻的互動行為,例如相當數量的視頻點擊會直接帶來個人資料頁的查看,以便觀眾從更多側面更加立體地認識視頻背後的人,從來帶來進一步互動的可能性。」

社區的本質,是內容和關係,而短視頻或者直播只是其表現形式。

而如果說快手佔據了中國社區調性裡的最底端,相信沒人會否認這一點,而由此也為快手帶來一好一壞。

好的方面是,伯通老師的一篇文章提到:「你打開任何一個平臺,撲面而來都是性感女神嬌美嫩模從頭到腳武裝到牙齒連直播話筒都上萬一個,你還敢把自己的視頻傳上去嗎?你能承受上傳視頻後的結果嗎?」

社區調性的low,換來的是UGC生態的爆發。這本質上也相當於降低了用戶的創作門檻,讓用戶變得更敢「說」了。

壞的方面是,由於調性過low,快手遭遇商業化變現方面的問題,比如KA品牌不敢在其上投放,只能尋找中低端廣告主。而據悉,其正在嘗試面向SME的自助信息流廣告投放系統。

頭條旗下現在正火的另一款產品抖音,一進入首頁的推薦,歐美電音範,精緻的編舞,高顏值的表演者,這讓一個普通用戶看過後哪還敢上傳自己的作品?

內容調性偏高,使得抖音本質上還是一個PGC短視頻平臺,看好其在音樂行業的獨立發展,但對頭條最缺乏的社交ID和關係鏈,抖音不會有多大幫助。

3、內容分發

創作門檻低了,用戶有合適的方式創作內容;社區調性不錯,用戶也更願意參與內容生產了,這時的關鍵部分,就是內容分發的效率了。

秒拍副總裁劉新徵曾表示,儘管 UGC 貢獻了秒拍90%以上的內容,但是從播放量看,排名靠前的 PGC 內容佔比90%。

同樣的問題發生在秒拍的兄弟產品小咖秀身上,通過明星運營強推對嘴型表演,它給了用戶一個拍攝的理由,但用戶拍出來的東西卻沒人看。

存在感,是一線城市的威廉姆和五線城市的狗娃,共同的訴求。

今日頭條的體量很大,而且藉助機器算法,分發也足夠高效,PGC短視頻把在線時長也做起來了。但頭條依然是一對多的分發邏輯,並沒有解決大量僅僅消費內容的普通用戶的社交ID和關係鏈的問題。

而沒有這兩者,何談需要普通用戶上傳內容的UGC生態呢?

對標快手的火山小視頻,應該更多關注普通用戶的內容創作,而不是天佑這些大主播。並且,補貼創作者的計劃只會對PGC機構產生激勵,而要形成UGC氛圍,必須讓普通用戶獲得足夠的存在感。

陌陌通過自家獨有的「位置」,進行附近的短視頻和直播內容的分發,來解決分發效率的問題,陌陌基於距離和位置,做了很多算法上的優化。

做直播和短視頻這麼久以來,陌陌始終不曾成為頭部網紅主導的PGC平臺。陌陌平臺的主心骨是一批腰部的內容生產者(佔到平臺的50%),而這些人全部都是兼職生產內容。

但就算這樣,陌陌的直播收入還是同比增長了1263%,其中,前十大公會對直播收入的貢獻只佔3%左右。

而快手,在產品需求上更接近微博,在分發邏輯上更接近頭條。

通過興趣推薦和熱門標籤,快手會根據你看過的內容不斷推薦更多內容給你。而同城這個維度,類似陌陌的「附近」,但淡化了距離的概念,是一個非常適合低線城市用戶(老鄉們)尋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的好方式。

並且經我觀察,大部分普通用戶在快手上發的視頻,播放量和互動數都要遠超其粉絲數。這說明,平臺在內容分發上是真正照顧普通用戶的。

一個平臺,如果想做UGC短視頻,在解決門檻和調性問題,擁有了海量的UGC內容之後,讓90%的UGC內容在播放量上佔到平臺整體的90%,這事可能就要成了。

相關焦點

  • UGC短視頻應用業務板塊一覽
    短視頻應用那麼火,不少人也躍躍欲試,那麼對UGC短視頻應用而言,它的業務主要涵蓋哪些方面?2.1.1拍客運營:很多短視頻的冷啟動階段,甚至到後面的階段,都需要有官方籤約的拍客支持,輸出內容,比如抖音3、4月時的爆紅就跟籤下多個公會和高校社團來輸出視頻有關。
  • 短視頻內容+直播——視頻內容電商新風口
    2016年起,短視頻和網絡直播迅速發展,成為網際網路新風口,用戶規模持續增長。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直播平臺成為新的流量高地,紛紛探索流量變現渠道增加收入。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期的結束,傳統電商亟需新的流量入口,同時內容平臺也需要拓寬變現渠道。
  • 社區團購的終局是什麼?答案或許是短視頻電商
    陸玖財經的答案很奇葩,也許會是短視頻。戰略高地拼多多要砸5億入局社區團購;大連即將進入買菜不要錢時代;盒馬正在醞釀在北京、上海做社區團購;王興在內部會議上表示,美團優選這次必須贏下來;滴滴程維這次做橙心優選,也是下了決心要拿下,這場戰役不能輸。
  • 企業CEO親身試水短視頻,如何才能更靠譜?
    長久以來,To B企業一直需要在專業性和擴大認知的天平兩端平衡。 逐漸性感的企業級,開始掀開晦澀難懂的技術和行業面紗。 短視頻有可能是擴大聲量,精準獲客的好渠道嗎? 比起To C公司,To B公司現在短視頻領域找到一個平衡的度,很難。
  • 抖音短視頻代運營策劃背景 短視頻直播代運營是做什麼的
    抖音短視頻代運營策劃背景有沒有呢,現在很多消費者都希望能顯現自己的個性,消費者對色彩、圖案、風格等有著不一而同的需求,一起來看看短視頻直播代運營是做什麼的
  • 谷歌內部創業項目ShopLoop:瞄準短視頻帶貨,與Youtube協同
    ShopLoop的短視頻與TikTok和Instagram平臺的短視頻較為相似,消費者可以將視頻收藏,也可以直接通過所附連結直接購買同款商品,還可以對博主進行關注、分享等操作。 這樣的用意在ShopLoop的三個發展願景中也得到了了佐證,一是以短視頻娛樂的方式種草新產品,二是真實、可靠的產品測評,三是簡單方便的購買流程。 ShopLoop還處於測試階段。商家和內容創作者可以充分享受平臺的政策紅利如免佣金、手續費等。平臺內容,入駐的商家和內容創作者數量也較少,點讚量還處在百位數級別。
  • 短視頻可能成為行業標配
    剛剛過去的3月,短視頻行業熱鬧非凡,吸引了不少巨頭入局。愛奇藝、知乎、馬蜂窩等平臺紛紛加碼短視頻,進一步為行業添磚加瓦。3月11日,知乎APP再次改版,視頻產品和功能進一步升級,增加「視頻回答」入口;馬蜂窩近期將首頁的發布欄簡化至只有「發布圖文」和「發布短視頻」兩個按鈕,短視頻被提升到與圖文並列的位置,這也是馬蜂窩「內容+交易」閉環中重要的一環;3月,共有3款新的短視頻APP入局,分別是果殼的「吱扭」、聚美的「刷寶」以及百度的「快搜視頻」。
  • 寫了10篇短視頻產品分析後,我似乎知道怎麼做一款短視頻產品了……
    市場概況(1)資本融入,BAT入局17年上半年BAT、今日頭條在短視頻領域均有動作:2月28日,騰訊宣布推出芒種計劃2.0,投入12億扶持自媒體,並將其中10億現金補貼集中在原創和短視頻自媒體上。3月23日,騰訊領投快手3.5億美金的融資。
  • 快手X海爾兄弟,傳統品牌的短視頻魔法
    海爾與快手的聯姻,不僅可以看做是傳統企業主動謀求移動網際網路轉型的典型案例,也是短視頻平臺為傳統企業賦能的嘗試,對今後線上線下的深度合作有一定借鑑意義。傳統品牌如何擁抱新潮流 傳統企業苦於網際網路轉型,網際網路企業疲於人口紅利不再,換一個角度想,傳統企業有數十年線下渠道優勢,網際網路企業有大量線上流量和運營經驗,兩者合作,或許是網際網路下半場兩類企業穩中求進的關鍵點。
  • 快手x海爾兄弟,傳統品牌的短視頻魔法
    海爾與快手的聯姻,不僅可以看做是傳統企業主動謀求移動網際網路轉型的典型案例,也是短視頻平臺為傳統企業賦能的嘗試,對今後線上線下的深度合作有一定借鑑意義。 01 傳統品牌如何擁抱新潮流 傳統企業苦於網際網路轉型,網際網路企業疲於人口紅利不再,換一個角度想,傳統企業有數十年線下渠道優勢,網際網路企業有大量線上流量和運營經驗,兩者合作,或許是網際網路下半場兩類企業穩中求進的關鍵點
  • 坐擁2000萬抖音、快手粉絲的掌閱,是如何玩轉短視頻的?
    拍攝團隊作為整個短視頻團隊的底層支持,會安排統一的時間集中拍攝。掌閱在抖音的運營上,核心關注視頻的文案,其次是主講人的表達,最後才是畫面、畫質和音色、音質。每周二進行選題會策劃,周五確定文案,以編導負責制的方式確保帳號在風格和方向上的統一性。儘可能地將團隊的生產流程標準化,是短視頻矩陣化的必然措施,也有助於企業降低成本。
  • 短視頻下半場怎麼玩?技術與內容雙創新IP「曲大師」了解一下
    、「今天我來買單吧」等暗藏玄機的女性常用表達、肢體語言和聊天表情,經過3D虛擬主持人「曲大師」生動的場景還原和背後的潛臺詞剖析,套路的迷霧被一步步揭開。值得注意的是,「曲大師」作為虛擬偶像具有高度擬人化的形象和極具辨識度的人物性格,以「曲大師」主IP為核心的具有虛擬社會關係的其他角色也已亮相,後續可預期該IP會在故事和角色體系上有更多升級延展。
  • 62億入局芒果超媒背後,阿里大文娛進入「倒計時」?
    但對阿里一方而言,入股則是旗下運營主體頻遭「滑鐵盧」,文娛板塊業務駛入「深水區」之後的無奈之舉,與騰訊揮別電商類似,在優酷視頻和蝦米音樂運營失利之後,曾經舉足輕重的文娛板塊,如今也成為阿里手中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一如當年斥資12億美金入局優酷土豆,阿里再次以收購股權的形式與芒果超媒「牽手」。
  • 論短視頻MCN機構發展的瓶頸與優化——以抖音為例
    短視頻MCN快速發展的浪潮下,MCN機構紛紛開始在內容生產的各個環節尋求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業團隊支撐,其從業人員日益變得職業化和專業化。目前,一家成熟的短視頻MCN機構基本具備專業的內容製作能力、內容分發能力、全網營銷能力、粉絲管理能力,甚至具備可以對內容生產者進行全方位評估的數據分析能力,幫助內容創作者進行IP孵化和商業變現。運作的專業程度已然成為MCN機構在競爭激烈的短視頻領域中制勝的關鍵。
  • 從「替代品」到「互補品」:長、短視頻平臺的「競合遊戲」
    短視頻「變長」,長視頻「變短」,成了當下視頻平臺的常態。由短到長:入局容易,攪局不易「當你還在關注視頻網站和衛視到底誰才是第一媒體平臺的時候,可能早就被今日頭條超越了。你都不知道這對手是哪來的,一夜之間就變成了DAU七八千萬量級的超大規模平臺。」一個電視劇出品公司的老總在接受娛樂資本論採訪時如是說道。
  • 風起,短視頻第一股
    來源:AI財經社撰文 / 駱華生 徐曼菲編輯 / 董雨晴11月5日晚間,香港聯交所正式收到了快手呈遞的招股書,背後意味著更多造富神話的醞釀。這個龐大的短視頻帝國,也第一次以直觀的數字形態呈現在公眾面前。
  • 「短」有引力 近9成網民在玩短視頻 優愛騰格局恐生變
    《報告》還首發了網絡視聽市場的最新規模:2019年中國網絡視聽產業的市場規模已達4541.3億元,由短視頻、綜合視頻、網絡直播、網絡音頻等6大板塊構成,其中短視頻和網絡直播板塊的增速最快,分別為:同⽐增長178.8%至1302.4億元、同⽐增長63.4%至843.4億元。
  • 短視頻市場調研報告
    因此主要通過研讀網上相關調研文獻,公開數據(相關企業的官方數據、企鵝智庫、七麥研究院、艾媒網、艾瑞網、Useit知識庫,易觀千帆等)進行分析,並完成報告。三、行業概述1. 行業背景(PEST分析)隨著短視頻行業野蠻生長並逐漸形成規模,國家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規範行業生態,推動行業健康發展。
  • 短視頻紅人轉戰直播帶貨,是變現升級?還是徒增消耗?
    這其中不乏深耕短視頻內容許久的創作大號,從泛娛樂到細分垂類,大家都開始嘗試在直播帶貨領域布局。直播帶貨為何這麼香從上面提到的數據來看,目前有超 6 成的超頭部紅人在抖音開啟了直播,其中又有近半數在試水直播帶貨或已經規律化開啟帶貨,這些在短視頻內容端已成氣候的超頭部大號為何對直播帶貨如此趨之若鶩呢?卡思數據分析有以下四點原因。
  • 抖音快手「脫鉤」短視頻
    不僅直播賽道,短視頻自身也走到變革前夜,數十秒的娛樂圍城打開了內容破圈的缺口。原本以自拍為主的短視頻嘗試囊括更多分類——混剪、配音、時評、影評、短劇、Vlog……代表短視頻在和長度中等的西瓜視頻、Bilibili等平臺接壤。2019年6月,抖音放開15分鐘視頻權限;到8月,快手放開視頻時長至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