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腦」全球消費者,泡泡瑪特精神導師,我們從樂高身上學什麼?

2021-01-09 穀倉爆品學院

玩具品牌牢牢霸佔消費者心智是什麼體驗?樂高能得出答案。

在一項名為Superbrands UK的品牌榜單中(每年會邀請2500名英國消費者和行業專家根據產品質量、可靠性和知名度對1500個品牌進行評判),樂高2018、2019連續兩年榮膺榜單No.1。

1 超級現象:為什麼人人都愛玩樂高?

世界人民喜歡樂高由來已久,不僅因為樂高創立時間長,隨著大眾娛樂和網際網路的發展,由積木延伸的樂高文化早已滲透進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油管、B站等社交平臺,每天都有大量玩家發布樂高玩具作品,在樂高大神們看來,這一簡單的塑料塊積木是他們創造力的最佳載體。

沒有接觸樂高,你永遠不知道玩家的腦洞有多大:

(由330萬塊樂高積木建造的真實別墅)
(由100萬塊樂高積木拼裝成的布加迪)
(玩家用樂高積木搭建的白宮)
(樂高電影系列海報)

對於樂高愛好者,給他們足夠多的積木,他們能建出自己完美的世界。

每當限量款積木發售或樂高樂園開業,消費者徹夜排隊購買的景象就會經常出現。

這一現象給樂高帶來了較好的營收,在今年年初公布的財報顯示,2019年,樂高全年營收達到385億丹麥克朗,約合413億人民幣。

樂高品牌影響力遠不只數字這麼簡單,已經打通玩具、教育、娛樂三大產業鏈的樂高,在全球創造了一種社會文化現象。

不久前剛上市的盲盒國貨品牌泡泡瑪特也視樂高為精神導師,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表示,希望將泡泡瑪特打造成一個像樂高一樣的公司。

王寧認為,「樂高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不只是賣玩具,它就像科技公司一樣。它誕生了一個系統,誕生了一門語言,然後所有的IP,跟它合作得用它的語言再寫一遍。」

對於樂高的種種創新能力,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在《樂高:創新者的世界》一書推薦語中表示:「要想了解創新,你就需要讀讀樂高。不斷激發出創意,並利用小創新創造出大利潤的樂高,值得每一個人體會學習。」

2 瀕臨倒閉到年入400億,11歲小男孩拯救了樂高

1932年,木匠出身的丹麥人奧勒·科克·克裡斯蒂安森創建了樂高,那時的樂高僅是一個普通的木質玩具生產廠,木質小卡車、小鴨子以及木質積木是其早期經營的產品。

從誕生之日起,樂高就走上了不斷創新之路。「LEGO」是丹麥語「好好玩」的縮寫,樂高長達88年的發展過程中一共經過三次重大轉型,或主動出擊或被動轉型,但每次變革,以「為消費者傳遞快樂」的品牌宗旨始終沒變。

(早期樂高木質玩具)

1958年,樂高為一端帶有凸起、可以相互結合的塑料拼插式積木申請了專利,第一代樂高積木正式誕生。這一技術經過了長達10年的市場測試和技術調整,儘管過程中遭到零售商和外界的諸多質疑,但奧勒和他的繼承人始終認為,這款技術代表積木的未來。

推出塑料拼裝積木是樂高的一次主動求變,在此之前,高質量的木質玩具已經讓樂高賺得盆滿缽滿。但樂高希望做到「10倍好」,塑料拼插積木不論是從製造端的生產效率,還是使用端的便利度、整體性,都有絕對的優勢。

基於這樣的堅持,樂高獨創了拼插式塑料積木這一全新品類,而這也奠定了樂高未來數十年的輝煌。

但進入上世紀90年代,伴隨信息、IT產業的極速爆發,兒童娛樂方式逐漸被電子遊戲取代,加上以動畫、電影為基礎的孩之寶玩具等強大競爭對手出現,樂高積木在這種背景下顯得招架乏力。

樂高在此時被迫做出很多迎合市場的舉措,比如推出樂高電子遊戲,成立樂高電影工作室等等,但樂高的一系列動作並沒有換回市場,2003年底,樂高產品銷量下降30%,幾乎失去所有核心市場的領先地位,公司也一度瀕臨倒閉。

為了扭轉頹勢,樂高聘任了新的CEO克魯德斯託普,此時一個小插曲奠定了樂高再度起勢的基礎。

2004年,樂高考察團赴德國考察,當考察團問一位狂熱的樂高迷最喜愛的東西是什麼時,這位11歲小男孩的回答並不是樂高積木,而是一雙破舊的滑板鞋,因為這是他滑板比賽第一名的獎勵。

這個細節讓樂高考察團非常重視:應該更重視孩子們的榮譽感和虛榮心,樂高在隨後產品研發中開始非常注重孩子內心需求,而非單純給產品帶來的愉悅感。

痛定思痛的樂高反思了自己面對衝擊時的錯誤戰略,僅僅保留積木這一核心業務,但針對消費者進行需求細化,根據性別、年齡、性格特徵和成長階段,打造了25條針對不同群體和階層的產品線。

同時樂高總結了之前創新失敗的原因,不僅僅開發短暫佔據市場的一次性產品,樂高開始向不同產品之間相互關聯的綜合體系轉型。

從單一玩具向系統平臺的轉變,使樂高打開了自己的思路,此時的樂高找到了一個通向未來的路徑。

3 樂高成功的4大爆品邏輯

從打造單一爆品,到建立玩具生態,再到今天形成多IP、多文化元素,打通玩具、教育、娛樂三大產業鏈的文娛巨頭,樂高的成功做對了以下4大因素:

1.緊緊圍繞用戶需求的文化傳承

管理學家德魯克說,顧客的需求是企業整個活動的中心和出發點。樂高創始人奧勒在上世紀30年代,就確定了企業的座右銘:「只有最好的才有價值」,在樂高之後發展的各個時期,樂高的任何創新行為都圍繞這一理念產生,在樂高長達80年的企業發展歷程中,這一理念從來沒變過。

2.有邊界的產品創新

創新是樂高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嘗試過無邊界創新的樂高仍對創新進行了反思:企業的創新不應是無邊界的,無目的的非理性創新容易消耗企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相反,通過微創新設立創新邊界,才能將有限的資源進行聚焦,實現創新突破。

3.多元化的人才體系支撐

樂高的創新能力,源自創新人才的支撐。對此,樂高希望機構中每個人都與其他人不同,因為只有這樣的團隊,人們才能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運用不同的方法來驗證他們的認知。

為此,樂高在全球發展機構和兒童玩具設計站點,來自不同文化氛圍的人相互激勵,相互挑戰,這比與同樣思維方式的人合作更能產生豐富的創意果實。

4.產品生態系統的打造

轉型後的樂高創建了一個所有元件都能夠彼此兼容的生態系統,今天設計的樂高積木顆粒仍能與40年前生產的產品拼砌在一起。這意味著樂高積木元件不僅有即時價值,而且將永遠保持它的價值。

基於這樣的兼容,樂高可以形成一個不斷擴張的世界,好比一個龐大的產品家族,你可以在上面創造出無限的可能。

早在蘋果等世界一流創新公司提出「生態系統」之前許多年,樂高就已經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玩具生態。更重要的是,這種玩具生態可以任意連接,有機融合,不斷生長。

以上幾點,讓樂高不僅僅是一家玩具公司,在80年發展過程中,樂高建立起了自己寶貴的價值邏輯,這讓樂高成為一個有獨特美學風格、有強大吸納能力的平臺。

4 「審美紅利」時代的消費心理學

穀倉爆品學院創始人、CEO洪華博士認為,樂高的產品銷售出去,只是與用戶發生連結的開始,成千上萬的樂高迷組建起自己的線上社區,同時會自發地組織各種線下交流活動。這種近乎壟斷性的地位和與用戶的持續性交互,製造出觸發一連串商業機會的可能。

我們都有打造爆品的思維,作為生意,將單一產品打造爆品,可以成功佔領市場。但如果將眼光放長遠,把注意力從單個產品擴展到後續可能出現的衍生品上,或許可以通過海量的產品銷售帶動周邊產品和服務的銷售,或使產品與用戶產生「強連接」。

所以,爆品並非企業的終點,而是打造強品牌的起點,爆品可以成為創建企業生態、建立長久品牌的重要入口。

小米生態鏈也是同樣的邏輯,在小米生態裡,手機就是重要入口,小米手機聚攏了第一批用戶,慢慢向這些用戶提供更多、更豐富的產品及服務,包括MIUI、遊戲、雲服務、生態鏈的智能硬體產品等等。

中國消費品製造端,已經從中國製造進入中國創造階段。這個階段正是國產自有品牌群雄逐鹿的階段,新品牌的誕生在這個趨勢下將要享受新一輪的紅利。

那麼這一輪的紅利核心是什麼?審美紅利。我們的產品已經不能停留在滿足使用功能等消費者短視需求,而是要立足長遠,建立品牌優勢,跳出產品看產品。

如何跳出產品看產品?此時產品就會成為傳遞你理念、價值、審美的最佳載體。此時企業既需要老老實實的產品思維、也需要宏觀的品牌戰略思維,中國製造端多年積攢下了生產優勢,為新一輪審美紅利中,如何提升企業品牌溢價打下了基礎。

當前零售業的發展,業務板塊已經不僅局限在看得見的產品,還應在看不見的品牌影響力上發力。

羅振宇曾說,品牌,就是你願意和他自拍,吳曉波也在跨年秀上提出了「顏價比」的概念,好不好看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理解「顏值」概念的關鍵點在於,你的品牌的理念、價值和審美是能夠消費者產生共鳴,是否能夠代表消費者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年輕人戒不掉的精神按摩
    2019年,泡泡瑪特在雙十一當天的天貓交易額,高達8212萬人民幣,總計賣出200萬隻泡泡瑪特。 線下泡泡瑪特門店已經覆蓋全國52個城市。 短短兩年時間,泡泡瑪特的總營收從1.581億漲到了16.834億。短短兩年的時間內,淨利潤翻了286倍。 很多年輕人邊掏錢邊感嘆,自己手都剁給了泡泡瑪特。
  • 泡泡瑪特憑什麼年賺16億?盲盒生意是怎樣榨乾你的錢包?
    對於潮流玩具,我們不能單純用網際網路思維或者消費品思維來理解。作為中國最大的潮流玩具品牌,泡泡瑪特為何能夠發展如此成功,成為年賺16億的公司?是行業興起的推動,還是其自身本來具有的優勢?潮流玩具的社交屬性讓消費者形成社群,自發的分享、交換、交易。「物品+情感」的連接使得復購行為在一定時間內保持穩定。事實也驗證了該項數據,據泡泡瑪特招股書披露,65.8%的潮流玩具消費者在 2019 年購買超過一次,其中 19.8%的潮流玩具消費者購買超過五次。
  • 「薛丁格的盒子」泡泡瑪特赴港上市 商業模式或化為泡沫
    但泡泡瑪特並非一直這麼吸金,在2017以前,泡泡瑪特曾連續三年虧損共0.73億元。(數據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是什麼讓泡泡瑪特三年內利潤暴漲?遇見盲盒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起初只是一家普通的玩具零售商。直到2016年,泡泡瑪特推出了首個「Molly Zodiac」盲盒系列,備受消費者喜愛。盲盒的核心玩法其實並不新鮮,在90後的童年裡,小浣熊乾脆麵中的卡片收集就與其類似。
  • 那你還沒看懂泡泡瑪特
    從數據上看,全球潮流玩具市場規模從2015年87億美元,增長到2019年的198億美元。而盲盒型潮玩代表泡泡瑪特,在創立多年後,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從一家「雜貨鋪」,成為了「2019三季度胡潤大中華區15家新上榜獨角獸之一」。2019年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交易額達到8212萬元,超過了樂高、LineFriends等大眾熟知的玩具品牌,登頂雙十一玩具類目。
  • 華興資本包凡:泡泡瑪特王寧身上有冷靜的韌勁,F1賽車讓我明白極限...
    2020年初華興投資泡泡瑪特,12月11日,泡泡瑪特正式於港交所上市,市值突破1000億,33歲創始人王寧身家500億。包凡評價王寧時說:「王寧是一個思路非常清晰的人,話不多,但是你能感覺到這個人身上有一股韌勁在。」(文末有包凡對王寧和泡泡瑪特商業模式的詳細評價)下文整理自包凡公開場合的談話,包括專訪、演講、自述等,將從投資人以及創業者的角度給更多人以啟示。
  • 泡泡瑪特和Molly,誰成就了誰?
    我覺得我們有必要回到2015年,探究那個變局點前後發生的故事。 泡泡瑪特的前五年,從「放棄」到20家品牌連鎖 2010年11月17日,在學校期間就曾有過創業經歷的王寧在中關村歐美匯購物中心創立了泡泡瑪特的第一家店,一家類似香港LOG-ON、日本Loft一樣超市式售賣潮流產品的店鋪。
  • 泡泡瑪特的盲盒為何如此讓人上癮?這個模型理論解釋了一切
    2019年雙十一天貓旗艦店銷售額高達8212萬元,同比增長295%,位列天貓玩具分類第一,首次超過丹麥樂高、日本萬代等國際商品。泡泡瑪特的魔力之處在於「入坑」,小小的單品均價在59元/個,但很少有人「淺嘗輒止」,動輒幾千元,狂熱者會幾十萬,有人嘲諷其模式是「賭徒心理+韭菜收割機+智商稅」的集合。
  • 小眾變大眾,泡泡瑪特是如何讓盲盒出圈的
    不過僅靠可愛是不夠的,畢竟在潮流玩具品類中,和泡泡瑪特一樣可愛的商品也有很多,那泡泡瑪特是靠什麼持續吸引女性消費者的呢?不得不提的便是IP聯動。盲盒愛好者們還會在社交平臺組建交流圈,彼此分享買了什麼盲盒,拆到了什麼樣的造型。更有資深玩家在網上發布經驗貼,教玩家如何根據盲盒尺寸、重量、搖晃的手感等來判斷盒子裡的造型。除了這些自發的交流以外,泡泡瑪特官方也會助推用戶交流。
  • 賣玩具年入十多億,泡泡瑪特可不止靠盲盒
    泡泡瑪特將再次上市11月23日,「盲盒神話」泡泡瑪特通過了港交所聆訊,即將迎來第二次上市。本次赴港IPO,泡泡瑪特的募資規模預計為2億美元至3億美元。說起泡泡瑪特,很多人可能還不了解,但說起盲盒估計大家都知道。
  • 泡泡瑪特成為盲盒第一股,創意很棒但IP是命門
    從2016年籤下香港潮玩設計師王信明,成為後者設計的Molly系列潮玩獨家代理,幾乎可以算是為泡泡瑪特的成功之路開了個好頭,但隨後從日本扭蛋機中衍生出來的盲盒,則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泡泡瑪特一個系列共有12個款式外加1個隱藏款的玩法,用《阿甘正傳》中"人生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吃到的是什麼味道」來形容可以說是恰如其分。
  • 泡泡瑪特的「詩與遠方」和「苟且現實」
    已經走過十個年頭的泡泡瑪特並不是做潮玩起家。2010年,泡泡瑪特在北京中關村歐美匯開了第一家實體,王寧對其的定義是「像超市一樣售賣潮流產品」。「小百貨」的模式一度獲得消費者認可,但隨著電商興起,單品價差變得透明,大部分代理產品又不具備獨家優勢,發展陷入頹勢。
  • 泡泡瑪特60億估值=潮玩+藝術+IP+盲盒+情緒價值+行為經濟學
    華興資本董事長、CEO包凡透露,「我們2019年做了一個針對Z世代消費力的市場調研,發現這個人群的消費主要是精神消費,他們早已不再局限於物質上的滿足。而在這群年輕人的精神消費當中,『潮流玩具』是成長最快的一個領域。」精緻媽媽、新銳白領、Z世代是潮玩盲盒的三大核心消費人群,其消費動機分別為悅己減壓、治癒陪伴、個性圈層。
  • 「盲盒王」泡泡瑪特 能否持續破圈?
    據悉,2020年全球創始人大會上市公司最具領軍人物榜單中的上榜嘉賓王寧帶著他的泡泡瑪特本次赴港IPO的募資規模預計為2-3億美元,摩根史坦利、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這家2010年才成立的公司,起初虧損,但靠著大批年輕的鐵粉的支持,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
  • 泡泡瑪特的生意能做多久?
    兒童節當晚,國內首席盲盒品牌——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摩根史坦利、中信裡昂為其聯席保薦人。這是自去年4月從新三板摘牌後,泡泡瑪特再度走向IPO門前。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泡泡瑪特建立了覆蓋潮流玩具全產業鏈的一體化平臺,包括藝術家發掘、IP運營、消費者觸達及潮流玩具文化的推廣。目前可分為如盲盒、手辦、BJD及衍生品等四類。
  • 「盲盒王」泡泡瑪特 能否持續破圈?| 艾問人物
    11月23日,「盲盒神話」泡泡瑪特通過了港交所聆訊,即將迎來第二次上市。  據悉,2020年全球創始人大會上市公司最具領軍人物榜單中的上榜嘉賓王寧帶著他的泡泡瑪特本次赴港IPO的募資規模預計為2-3億美元,摩根史坦利、中信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 泡泡瑪特:33歲、年入16億 賣盲盒發家的夫妻店
    來源:聰明投資者不知什麼時候,盲盒開始風靡大街小巷,路邊的店鋪、自動售賣機,都可以看見泡泡瑪特盲盒的身影。這家靠盲盒起家的公司,即將迎來上市。據媒體報導,內地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擬籌集超過5億美元。這一年,泡泡瑪特生意已漸入正軌,但作為渠道的泡泡瑪特實際只是一個售賣管道,掙的是供應端和消費者的中間差價,泡泡瑪特自身仍然沒有形成品牌價值。與此同時,王寧覺得自己賣的東西實在太多了,服裝飾品、化妝品、生活用品、文具、玩具,啥都賣,就像個小型沃爾瑪,既與當初的設想大相逕庭,又沒啥競爭力。泡泡瑪特宛然成為了「燒錢巨童」。
  • 泡泡瑪特將成「盲盒第一股」,存貨周轉天數升至126天
    2014年至2016年,泡泡瑪特的淨虧損分別為277萬元、1544萬元、2889萬元,是王寧引進了湖綠色眼睛和金黃色捲髮的小女孩Molly,改變泡泡瑪特的命運。起初王寧參考日本知名雜貨零售商場「LOFT」和香港時尚超市「LOG-ON」,在北京中關村一家購物中心創立泡泡瑪特,作為潮品雜貨店它什麼都賣,比如化妝品、服裝、文具、飾品。
  • DIMOO太空旅行系列盲盒上新 泡泡瑪特與你共遊太空
    3月7日,POP MART泡泡瑪特就推出了DIMOO太空旅行系列,由嚮往太空的小男孩DIMOO帶領大家前往太空,開啟一段神秘的旅程!圖:POP MART泡泡瑪特DIMOO太空旅行系列POP MART泡泡瑪特此次推出的DIMOO太空旅行系列將於2020年3月7日在POP MART泡泡瑪特全國門店、POP MART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葩趣APP商城、泡泡禮物小程序、部分機器人商店、海外市場、海外速賣通POP MART泡泡瑪特官方店、泡泡抽盒機、POP MART泡泡瑪特官方微信商城等渠道正式發售。
  • 盲盒大王泡泡瑪特將上市:成於小眾 「破圈」承壓
    同日,泡泡瑪特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對此消息不予置評。一年多前,泡泡瑪特因產品的盲盒玩法具有上癮性質等因素,成為外界關注的中心。一年多後,泡泡瑪特現象級IP產品Molly的營收佔比正在減少,而下一個王牌IP仍未出現。儘管如此,泡泡瑪特的業績增長依然驚人。
  • 超4200萬 泡泡瑪特天貓超級品牌日破歷史記錄
    9月16日0點,以「天生好玩」為主題的泡泡瑪特天貓超級品牌日帶著對潮玩的熱愛正式上線。活動期間累計成交4237萬,斬獲天貓玩具大類超級品牌日歷史成交量第一的戰績。,在超品元素上同期集合了MOLLY、LABUBU等泡泡瑪特旗下頭部IP的雙城主題展為超品日活動線下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