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2001太空漫遊》裡的哈爾9000,西蒙2號正駛向國際空間站

2020-12-02 小藍棗

儘管第一個CIMON號在2018年失控並停止接受訂單,另一個名為CIMON-2的人工智慧機器人正朝著國際空間站前進。CIMON-2利用IBM的沃森系統進行人工智慧,比之前的版本進行了一些顯著的升級,包括成為「感同身受的夥伴」和評估情緒的能力。它是由空客公司代表德國航天局DLR開發的,兩家公司都為該項目提供了資金。

IBM在一篇博客文章中寫道:「CIMON-2包括更靈敏的麥克風、更強大的電腦,以及IBM Watson語音分析儀技術,該技術使用語言分析來檢測談話語調中的情緒。與最初的CIMON一樣,CIMON-2將使用12個內部旋翼,在失重狀態下操縱,在聆聽時點頭或搖頭,並自動或按指令跟隨太空人。」

利用音質分析儀,西蒙2號可以知道太空人在執行任務時是否有困難,並提供幫助或鼓勵。最初,人們擔心CIMON (Crew交互式移動伴侶)可能是《2001太空漫遊》中的hal9000。但是IBM的Matthias Biniok說這是一個成功的任務,即使西蒙一號忽視了來自ESA太空人Alexander Gerst的一些要求。

「西蒙一號的任務非常成功,太空人們真的很喜歡和他一起工作。」IBM項目經理比尼奧(Biniok)在給福克斯新聞(Fox News)的電子郵件中說。當然,也有一些事情沒有按照預期進行。

例如,CIMON並沒有成功地切換到「機組模式」,而是繼續聽取機組人員的意見。他試圖理解太空人們在談論什麼,並將他們的對話映射到一個關於午餐的問題上。這不是『人工智慧魔法』,這只是監督機器學習算法中的一個訓練錯誤。」

「西蒙只能說一些經過訓練的東西,他沒有自學能力。」比尼克補充說。「因此,這些恐懼只來自科幻電影,而西蒙的行為總是可以解釋的。」「西蒙一號」於去年夏天抵達國際空間站。

「嫦娥二號」的外形與「嫦娥一號」相似,外形呈球形,有輕微的微笑,可以在國際空間站上四處走動。「嫦娥二號」計劃在這個漂浮的實驗室裡「待上三年」,比尼奧克說。除此之外,CIMON-2還可以幫助將人工智慧應用到未來的太空飛行中,有效地為太空人提供幾乎無限的知識和數據。

DLR的CIMON項目經理Christian Karrasch在博客中補充道:「在前往月球或火星的旅途中,太空人將能夠依靠基於人工智慧的援助服務,而無需與地球保持永久的數據連接。」12月5日,「西蒙2號」搭載SpaceX公司的「龍」貨運艙升空。來自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

相關焦點

  • 他去世了,我們才知道《2001太空漫遊》中機器人哈爾是他配音的
    據外媒報導,曾在《2001太空漫遊》中為高科技電腦哈爾配音的加拿大演員道格拉斯·雷恩去世,享年90歲。1968年由庫布裡克執導的科幻片《2001太空漫遊》,早已經被列入經典的範疇。片中那艘太空船是被一個叫「哈爾」的9000型電腦控制,它的智力水平與人類不相上下,能夠與人類對話,但同時也具備人類性格中惡的一面。它有一句經典臺詞:「我很抱歉,我恐怕我不能那麼做。」而道格拉斯·雷恩就用他的聲音,讓觀眾記住了這句話。
  • 《2001太空漫遊》:一部催眠且晦澀的史詩級科幻片
    說到科幻電影,必定要提到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與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合作的《2001太空漫遊》。這部影片拍攝製作長達四年之久,1968年在華盛頓上城戲院首映,這部史詩級電影以開創性的視覺效果和對太空旅行的現實寫照成為裡程碑式作品。
  • 上影節展映片|《2001:太空漫遊》有多貼近今天的生活
    聽到周星馳在《長江七號》預告片裡用「序曲」,聽到《機器人瓦力》裡引領人類殘部返回地球的艦長起床要聽《藍色多瑙河》,站起肥胖身軀反抗酷似哈爾9000的獨眼人工智慧要靠「序曲」,我們就知道他們在致敬庫布裡克。任何影像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辛普森一家》或《南方公園》這類動畫電視劇,只要出現黑方石,我們都知道這是在致敬庫布裡克。
  • Feature+ 專欄 | 2001太空漫遊:最終的旅程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68,以下簡稱為《2001》)這部被廣泛視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使斯坦利·庫布裡克(Stanley Kubrick)在科幻電影真正進入主流文化之前便被納入了這一類型片的名人堂。
  • 《2001太空漫遊》50周年:一部電影和一整個時代
    這艘飛船上個有兩名太空人,3名處於冬眠狀態的科學家,和一臺叫HAL9000(哈爾)的超級計算機。△ 超級計算機HAL9000有一天,哈爾警告太空船通信系統的AE-35組件將有故障,太空人檢查後發現並未有異常,他們推測哈爾做出了錯誤預測。這次太空之旅逐漸變得可怕起來,因為哈爾9000之前從未出錯過。
  • 實體書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
  • 《2001:太空漫遊》:未來啟示錄
    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和電影巨擘斯坦利·庫布裡克的同名電影於1968年先後橫空出世後,毫不誇張地說,科幻小說和電影的領域便矗立著令人矚目的豐碑和燈塔。這兩部作品誕生後直到今天,它們對現實的影響有目共睹,一大批卓越的的科幻小說家和電影導演更是用自己的作品致敬過往與未來。
  • 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而《流浪地球》的導演郭帆、編劇劉慈欣、主演吳京無一例外都是《2001:太空漫遊》的粉絲,《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也都在不同程度上致敬了《2001:太空漫遊》。《流浪地球》裡的莫斯(MOSS)則是致敬電影裡的哈爾9000,《瘋狂的外星人》則用了電影裡最著名的配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2001太空漫遊》一部偉大的科幻電影
    《2001太空漫遊》自從上映以來就被有被冠為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稱。詹姆斯卡梅隆在節目裡提到,他曾經在電影院看了五遍《2001太空漫遊》,其中一次,有一個人直接衝到銀幕前大喊「It's God,It's God」。2001因為他所提出地問題之尖銳和深刻,也被我們稱為硬核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品,他包含了,人類進步的源泉,對科技的恐懼,人類的定義,宇宙對於人的無限。
  • 福利放送室|90%人都看不懂的《2001:太空漫遊》,奧秘原來都在原著裡!
    Hello,各位一直支持劇角公眾號的各位,我們今天帶著福利來啦~小編將選出3名精彩留言贈送《2001:太空漫遊》書籍 ^。^說起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很多人心中首選會有很多。不過在同時創作的小說版《2001:太空漫遊》以及後續作品裡,克拉克有意對劇情做了更詳細的解釋和補充。電影鏡頭難以全部表現出的宏大深意和玄之又玄的經典要素,在書裡其實有著更具體的描述。結合書中內容再來看電影,也許會對這部科幻史上無法超越的神作,有新的理解與認識。01為什麼電影一開始出現猿人?
  • 人生三問——《2001太空漫遊》
    老師推薦過,電影清單裡推薦過,驀地和朋友品茗喝茶的時候,又聽到了它的名字——《2001太空漫遊》。就衝這知名度,這部電影就非看不可,何況是部經典呢。《2001太空漫遊》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
  • 文藝批評·斜目而視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1997年,獲得第5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1999年3月7日,在英國逝世。2005年,被英國電影雜誌《Empire》選為「史上百位偉大導演第四位」。宇宙飛船「發現者號」的船長,是飛船上兩個清醒的船員之一,前往木星研究神秘的黑石碑。大衛·鮑曼的搭檔,與鮑曼共同策劃關閉哈爾,但被哈爾察覺。
  • 看不懂《2001太空漫遊》沒關係,它的迷幻依舊令我神往!
    看了《流浪地球》後,聽到很多人提及《2001太空漫遊》,於是來了興致去看了這部被譽為「經典科幻之作」的電影,看完驚覺是神作,但不知道該稱它為科幻巨製還是哲學巨製。再看一下年份,竟然出自1968年,更是佩服到五體投地。
  • 在《2001太空漫遊》裡,被稱為眾神之神的庫布裡克究竟在講些什麼
    於是他們把目光放向了宇宙,歷時四年,才有了《2001太空漫遊》這部科幻影史上最經典的作品。而克拉克寫的小說版也跟電影一樣在1968年出版,所以兩者應該是同時進行創作的,而不是電影改編於小說。也正因為如此,影片才能高度還原太空環境,給觀眾呈現出十分逼真的月球。據說當年因為電影太過真實,一度讓國際社會認為美國阿波羅號登陸月球視頻是偽造的,而導演庫布裡克就是「幫兇」。這部除了真實,還有神秘。在2001之前,庫布裡克一直想創新電影的敘事方式。
  • 美國出現神秘金屬柱體,神似《2001:太空漫遊》石板
    於上周三,美國猶他州一群生物學家團隊,受到委託要搭乘直升機於沙漠地區飛行,好從空中計算大角羚羊族群數量,而在計算的同時,生物學家意外發現沙漠中有一個約10至12英尺高(約3到3.6米)的「金屬柱體」,被穩穩的立在沙漠上。
  • 《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電影中是什麼水平和地位?
    殊不知在上世紀60年代,英國和美國就聯手拍出了一部鴻篇巨製的科幻電影,也就是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部《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開端,像猩猩一樣的史前人類集群生活。各勢力之間爭奪資源,不亦樂乎。突然一塊黑石出現在一群史前人面前,接受黑石能量的史前人,學會了將動物的骨頭當作工具和武器,完成了人類的進化。在這裡,作者已經暗示了我們:「黑石」代表著某種進化的意味。
  • 閒聊老電影 (2)《2001太空漫遊》(2001:A Space Odyssey)
    前三次我都是努力沉浸在電影中,而這次我試圖抽離出來看,但是我(部分地)失敗了。事實證明《2001太空漫遊》並不像某些人想像中那麼生冷硬核難以融入,觀眾也許會對某些片段感到無聊,但是卻無法移開眼睛——這是一部能夠在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時間中完全佔據你的大腦的影片。
  • 意義更勝一籌:《流浪地球》與《2001太空漫遊》的比較
    《2001太空漫遊》是西方一部「教父」級別的「太空歌劇」類科幻片,中國首部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與其相比在類型和意義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兩者共同點首先是都關注人類命運,所不同的是,《2001太空漫遊》反思了人類從何處來到何處去的問題,並歸結為高智慧生命體對人類進化的幹預,含有一種宗教意味。在《2001太空漫遊》中,一塊形似墓碑的黑色高智慧塊狀物體頻繁出現,伴隨著猿類進化成人類,人類步入太空,人工智慧背叛人類,太空人進化成更高智慧的嬰兒等一系列過程。與其說是對人類命運的思考,不如說是一種仰望上帝的宿命論。
  • 《飛向太空》與《2001太空漫遊》:兩位大師的不同手法和同樣情懷
    2,《飛向太空》排名第7。在我看來,《2001太空漫遊》同樣有2層主題:一是尼採的超人學說。電影中反覆出現的配樂——理察.施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根據尼採同名作品為題材創作的。這個樂章在電影中出現了三次,分別是:電影的開始、人猿發現第一件武器的開始、大衛化身為星孩。
  • 《2001太空漫遊》開啟科幻電影新大門(圖)
    100 多年之後,電影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在他執導的電影《2001 太空漫遊》中,首次將《藍色多瑙河》與浩瀚的宇宙相接,流淌的音符仿佛在訴說廣闊太空的深邃與神秘,使人沉浸其中。半個世紀過去了,這部影片早已是眾多影迷心中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一,成為探索生命與宇宙的經典之作,同時也開啟了科幻電影新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