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故事,一起回憶曾經令人感動的醫患關係

2021-01-10 騰訊網

他叫康楷,是著名的「康氏手術」發明人。第一次見面讓我感覺他的長相酷似演員胡歌,採訪的交談讓我覺得他人如其名,性格確實慷慨爽直,恰到好處的灰白色頭髮給他增添了些許儒雅。

在康楷醫生的診室裡並沒有去醫院看病的緊張,卻有著和朋友聊天的輕鬆和愉悅。這位明明可以走好萊塢路線去拍電影的帥哥,為何會選擇醫生這個職業?四十歲出頭的他,又是怎樣一步步成為全國知名婦科專家的呢?大概是天賦、想法、膽識!

由不想從醫到成為名醫,康楷的人生充滿戲劇化

大學時代的康楷有些不務正業,他是重慶醫科大學金手指吉他協會的創始人之一,彈得一手驚豔的古典,身邊還總有一幫用音樂下酒的好哥們。康楷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扛著那把他姐姐不要的紅棉吉他,流竄在重慶的各大高校。

更不可思議的是作為一個醫學生,居然還在大學期間興致勃勃地發表過《有窮齊次馬爾科夫鏈的各態歷經定理的證明》、《一個特殊的環形編碼問題》等數學領域的論文。

解剖標本考試讓很多醫學生都望而生畏,但卻是令康楷引以為豪的一門課程。然而他幾乎沒怎麼去上過解剖標本課,卻成為解剖標本考試中全年級唯一的連續3次考試均為滿分的獲得者,可他的經驗居然是全靠「想像力」,僅僅是靠翻了翻人手一冊的《解剖學圖譜》。也正是有這種天賦,註定了康楷最終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婦科手術名家。

康楷最得意的還是他在2010年發明的「腹腔鏡下脫垂子宮腹前壁懸吊固定術」,在業內被稱為「康式手術」。

子宮脫垂是中老年女性的常見病,誘因有妊娠、分娩(尤其是困難的分娩),產後過早進行重體力勞動,便秘,慢性咳嗽,肥胖以及老年絕經後盆底支持結構的萎縮等等。

隨著人口老齡化,大約30%-40%的女性一生中都可能面臨盆底功能障礙的困擾,除了子宮脫垂之外,還有張力性尿失禁和生殖道瘻等問題。但據記載,臨床當中最小的病例為一個17天大的新生兒,她患子宮脫垂的原因是先天性盆底機能缺陷。

數千年來,醫生們都在不斷探索治療子宮脫垂的好方法,目前僅手術方式就有50多種。而這些手術方式要麼療效欠佳,要麼操作複雜,手術因為要採用大面積補片類異物作為支撐,因而常常會出現嚴重的遠期併發症。聰明的康楷想到了腹腔鏡。

康楷巧妙的利用腹腔鏡的優勢,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充分利用患者自身組織作為支撐,給廣大婦產科同道提供了新的術式選擇,也解決了子宮脫垂女性的燃眉之急。

這個由咱們中國人自己發明的手術方式,在2012年的時候被康楷帶出國門,在全球最高規格的婦產科學術大會——第20屆FIGO世界婦產科大會上進行交流並引發同行熱議。這不僅是康楷的驕傲,更是咱們中國人的驕傲。這種手術也被納入了「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出版的《女性盆腔器官脫垂手術治療學》中。

從醫20年,讓康楷深受教誨的幾位患者

其實,促使康楷從一個有些不務正業的醫學生,最終發展成為一名大醫生,還應該感謝他的三位患者朋友,他們當中有的已經在康大夫精心的醫治下康復出院,也有的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但他們的經歷故事和頑強意志都給康楷的從醫路上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讓他更加深刻認識了醫生這個職業。和我講起這三個故事的時候,康楷曾經幾度哽咽……

故事一:「14歲白血病男孩,讓我認識到生命的脆弱」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1994年,那時的康楷還是個剛剛參加臨床實習的小醫生。那段時間他輪轉到血液科,遇到了一個叫李亮(化名)的14歲男孩。

李亮是一位罹患晚期白血病的中學生,長期化療讓他的頭髮掉的精光,每天只能無助的躺在被塑料膜隔離的病床上,孤獨地望著天花板……

康楷很同情這個小患者,沒事兒的時候總會搬個凳子坐在他床邊陪他聊天,給他彈吉他唱歌聽,甚至把他當作了自己的親弟弟,無微不至的關照。

因為無論是李亮的家屬還是他的經治醫生,誰都知道李亮活不了多久了,在那個年代,白血病晚期是無法治療的老大難問題。

然而這一天卻來的有些快。一天,當康楷像往常一樣搬著小板凳來陪李亮聊天時,李亮卻突然對他說:「哥哥,你聽聽我的心跳,我覺得我快不行了。」都說人在臨終的時候自己會有感知,康楷心裡雖然早有準備,但當這一刻真的來臨時,他還是難以接受。

他把聽診器放在李亮年輕的左胸上,「咚噠、咚噠、咚噠……咚噠」,然後就再也沒有了然後……

在當時,對於李亮這樣的白血病晚期患者,所謂的搶救只是出於人道和對一個生命的尊重,但其實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康楷淚如雨下,他好像失去了一個弟弟。

李亮的去世讓康楷認識到了生命的脆弱,在疾病面前醫學竟是如此的無力,作為醫者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年輕生命的隕落。

那次採訪結束後我的心情也有些沉重,因為這個白血病男孩的故事一直在我腦中回想。康楷那時為他彈吉他唱歌、坐在他旁邊和他聊天,直到最後男孩的離去,這一幕幕似乎是當時我就在現場,感觸是那麼的深……

這也讓我想起美國E.L.Trudeau大夫的墓志銘上刻著的那句話: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我們這一輩子都是潛在的患者,去醫院看病治療也是在所難免的事情,但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醫生不是上帝,他們只能做人類力所能及的事情。

故事二:「當你掌握了一門技能,就可以和死神作鬥爭」

再後來,故事就發展到康楷被分配到當年重慶市最漂亮的一家三甲醫院當外科醫生。這家醫院的創傷外科很知名,每天都會遇到不少遭受意外創傷的危重患者。

一天深夜,康楷接診了一個因為發生口角而被捅很多刀的年輕人,其中一刀直戳心臟!

一般而言,這樣的患者是根本就沒有機會活下來的。但當時的上級醫生並沒有放棄對患者的搶救,而是帶著他分秒必爭的直接進行了開胸手術。正因如此,這個患者才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當患者胸腔被打開的時候,就看到白色的心包被鮮血脹得鼓鼓的,一股股血液從心包的破口不斷湧出。

上級醫生讓康楷把左手食指沿著心包的創口伸進去探摸,努力堵住心臟的破口。他的手指這時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心肌的顫抖和血流對指尖的衝擊。

這時上級醫生直接大針大線地把康楷的食指連手套帶患者的心包、心臟縫在一起,在保持有效的循環支持下,剪開心包清理積血,並在康楷慢慢退出手指的瞬間,上級醫生迅速完成了對心臟小心細緻的修補。最後,這個傷者奇蹟般的活了下來。

醫生的果斷、判斷和應變能力以及嫻熟的技能,決定了一條生命的結局。白血病男孩兒的逝去,讓年輕的康楷深深感到醫生的無力,但這件事當中上級醫生的果斷和勇敢,又讓他感悟到了醫生這個職業的偉大。

當你嫻熟掌握了一門技能的時候,就可能擁有與死神拔河的能力。作為醫生也不能感到滿足,應該不斷的學習、還要努力並勇於去攻克難題。

故事三:「醫患之間更是一種契約關係」

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康楷在數年後的研究生考試中,陰差陽錯地被調配到了婦科腫瘤專業,並成為了一個當時比較罕見的男婦科大夫。

這時候一個名叫江蕙的女患者,讓他對婦科腫瘤醫生這個職業充滿了自豪感。

2004年的一個夏夜,康楷所在的病房裡送來了一位名叫江惠的年輕女患者,她的肚子在短短幾個月裡莫名其妙地迅速增大,基層醫院B超發現她肚子裡長滿了腫塊和腹水。康楷那天正好值班,查血發現江惠的甲胎蛋白,比正常值高出1000多倍。

通常來說,甲胎蛋白升高是肝癌的一個標誌性信號,在沒有發現患者肝臟有什麼異常的情況下,這不得不讓康楷往一種叫做內胚竇瘤的婦科腫瘤上去想。這內胚竇瘤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

內胚竇瘤是一種來自卵巢生殖細胞的惡性腫瘤,而且它的惡性程度極高,進展的速度也非常快。

這種腫瘤非常不厚道,總會發生在年輕女性的身上,甚至臨床當中還見到過有十幾歲的女孩子得這種病。然而導致內胚竇瘤的原因也是非常複雜的,關係最為密切的一個因素就是遺傳。

在卵巢惡性生殖細胞腫瘤中,國內報導內胚竇瘤的發病率居首位,佔卵巢惡性生殖細胞腫瘤的31.9%-60.2%。而內胚竇瘤在早期也沒什麼症狀表現,一般都是在偶然間抽血查甲胎蛋白時才被發現。

那時候的婦產科教材和指南普遍認為,內胚竇瘤無論採用何種治療方式,預後都非常不好,一旦發生,通常活不過一年。手術發現,江蕙的腫瘤已經廣泛轉移播散。按照市裡專家們的會診意見,江蕙活不了多久了。

但康楷並未放棄任何能救治江蕙的機會,他利用休息時間檢索了內胚竇瘤的相關文獻。

和當時教材相反的是,有不少國外文獻認為這種來源於卵巢生殖細胞的惡性腫瘤,對BVP或者BEP方案的化療極為敏感。甚至有可能成為人類能夠徵服的第二個實體性腫瘤(人類能夠徵服的第一個實體惡性腫瘤也是婦科的腫瘤——絨癌)。

當時的小主治醫生康楷決定嘗試給江惠手術進行BVP方案的化療。在患者家屬和患者的積極配合下,化療開始進行。

醫患之間的信任和努力,打破了當時內胚竇瘤不可治癒的魔咒,也成為康楷從醫路上的一次奇蹟。江惠在康復之後,如今開著一家火鍋店,回歸到原來平靜而幸福的生活中。今年,是她康復後的第12年,救命之恩,讓醫患之間成為了朋友。

江惠常對康楷說:「沒有你,我的骨灰現在都不知道在哪呢」。康楷則說:「如果沒有你們當時對我這個小醫生的信任,也許真的沒有今天。」這件事在讓康楷體會到了當醫生的滿足和成就感之外,更認識到醫患團結信任的可貴。

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經歷,遇見了這幾位難以忘懷的患者,才成就了康楷的今天。醫患之間不僅是診療關係,更是一種契約。從患者找醫生看病的那一刻起,這份契約就開始了,從古至今亦是如此。

手術過程其實是犧牲患者一部分健康,以獲得更多健康的交易。患者可以讓你在他身上動刀是出於信任。手術怎麼做,每一刀怎麼開,都體現著醫患間的信任和尊重。用最小的代價帶給患者帶來最大的健康是每個醫生的職責。

人生就像玩牌,大概率事件永遠掌握在莊家的手裡。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醫生能做得最好的,就是為所有的患者做莊家,讓更多的患者有更多的概率重新贏得健康,甚至是生命。

寫到這,想起《人民日報》白劍峰記者寫過的一段文字:醫學是一門不確定的科學,生與死只有概率,沒有定數。一般來說,風險和收益成正比。如果患者願意和醫生共擔風險「賭一把」,醫生就會迎著「風險」,為患者贏得一線生機。就像康楷醫生說的那樣:「別鬆手,就會有希望!」

一起為這麼美好的醫患關係點讚!!!

【聲明】本欄目版權歸出品方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各種形式的轉載、剪輯及修改,否則出品方將依法追究侵權責任。本期內容為醫學科普欄目,不可替代醫生面診,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不要讓醫患關係阻礙醫學的進步!(一份來自高中生的調查報告)
    在今年的高考生中,想必會有相當一批曾經懷揣過醫學夢想,卻因當今社會的醫患矛盾而止步,就此放棄醫學夢想的考生吧?醫生這個職業一直都是神聖而令人尊敬的,有極高的專業素養、行業道德和社會地位。但是,近年來媒體上關於醫院的負面報導越來越多,使得醫患矛盾竟然上升成為社會熱點話題之一。每年高考結束後,報考醫學院校的畢業生越來越少,曾經有意願學醫的學生們在真正填報志願時放棄了自己曾經的理想。
  • 外科醫生拍DV渴望改善醫患關係
    外科醫生拍DV渴望改善醫患關係   (音樂段落 報紙 網頁 新聞 關於醫患關係)   老卞用針管給三腳架上油,小心翼翼擦鏡頭。給女主角帶假髮,責怪女主角。喊男演員準備劇本。一堆人用手術推車載著拍攝工具浩浩蕩蕩走出大樓。
  • 2018醫學倫理學:如何對待醫患關係?
    2018醫學倫理學:如何對待醫患關係?更多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信息請點擊北京醫療衛生人才網。 患者吳某系孕婦,因得急性腸炎前往廣州市某醫院門診就診,當晚住院留醫觀查治療。第二天,吳某認為病情好轉,便要求出院,醫生為其開了處方藥,胃乃安膠襄等三種藥。
  • 姚澤麟:疫情結束後,醫患關係終究會回到原本狀態
    至於疫情之後的醫患關係,姚澤麟認為:「疫情更像是一個突然爆發的危機事件,使得醫患之間不得不站在同一個戰壕裡面,去對抗一個共同的敵人。但一旦共同敵人喪失之後,社會重歸常態的時候,醫患關係也將回到原本的狀態。」在姚澤麟看來,過去十年,在「制度性不信任」的局面下,中國醫患關係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即便在疫情後,社會向醫護群體投以道德化的讚揚後,依舊不會改變醫患關係。
  • 為什麼現在醫患關係越來越緊張?是醫生不夠好還是患者無理取鬧?
    還有些患者質疑醫生故意做那麼多不必要的檢查以及昂貴藥物等種種現象,這些都反映出了現在社會醫患關係緊張的問題。 一、醫患關係有多緊張?47起殺醫事件,50位醫護殞命!
  • 韓啟德院士:回顧醫學倫理史對深入理解醫患關係具有現實意義
    【學界新著】回顧醫學倫理史對深入理解醫患關係具有現實意義韓啟德(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北大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創系主任)權利總是與責任相一致,患者在收穫權利的同時也不得不承擔更重的責任;由於經濟狀況、文化程度的差異,不同人群負擔責任的能力不盡相同,這將產生新的社會不公;而對醫學專業知識和醫生專業能力的普遍質疑將進一步破壞醫患互信,讓本已疏遠的醫患關係雪上加霜。
  • 「醫學生在建設和諧醫患關係中的使命與擔當」(網絡)研討會召開
    「醫學生在建設和諧醫患關係中的使命與擔當」(網絡)研討會召開 2020年04月08日 11:3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陸航 趙立凡 字號 內容摘要:
  • 「醫學倫理與醫患的幸福」圓桌論壇成功召開
    、媒體的快速曝光以及一些醫患個體的不當行為共同造成了醫患矛盾與醫患衝突,因此,在全社會構建和諧的醫患關係不是醫生醫院單獨能夠做到的,而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溫老師最後深情寄語醫學生們:不僅只有眼前醫患關係的緊張,醫學職業中一定會有醫患關係和諧幸福的詩與遠方。
  • 趙薇和蘇有朋的關係被雪藏14年,終被曝光
    趙薇和蘇有朋的關係被雪藏14年,終被曝光曾經的《還珠格格》是我們80後這一代的經典,翻拍了很多,但從來沒有超越最老的版本,提起《還珠格格》大家最先想起的有趙薇、蘇有朋、林心如、範冰冰等,這部劇不僅捧紅了不少明星,更是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一個回憶
  • 法官工作前移 化解醫患糾紛
    1月18日,濟南市槐蔭區人民法院駐一家醫院的法官工作室成立,這是全省首個醫院法官工作室。法官進駐醫院後,現場辦公通過參與醫患糾紛調解,對醫患雙方進行法律法規講解,讓患者更多地選擇行政調解或司法訴訟,理性維權。  之前,該醫院也採取過獨立醫患調解公司進駐等調解形式,然而,患者認為「第三方」和醫院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醫生護士寫真照寫不出醫患和諧
    作者:夏學傑(吉林 媒體編輯)  成都軍區總醫院神經外科門用LED顯示屏滾動播出醫生護士的照片:搶救紀實的、非主流的、攝影家風格的、一家三口曬幸福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幾張性感美女藝術照。神經外科主任匡永勤解釋,播放美女帥哥的靚照,主要是想緩解病房緊張的氣氛,在春節前放鬆放鬆,同時也希望能拉近醫患關係。
  • 屬於80後的回憶 曾經最流行的十款網吧遊戲
    隨著網頁、手機遊戲的迅速發展,現在的網路遊戲已經不在是電腦遊戲的代言詞,八零後作為完全經歷、見證了國內遊戲產業興起、發展的一代人,有很多曾經的記憶是現在五花八門的精美遊戲所無法替代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回憶一下曾經年少的80後在網吧都玩過什麼遊戲(該文以2005年之前流行的遊戲為主,《魔獸世界》於2005年6月才正式開服所以沒有列入其中
  • 90後的遊戲回憶,祝福那個我們曾經一起戰鬥過的地方
    前面寫的一篇《我們的童年都被盛大佔領了》被很多朋友喜歡,於是我今天再和大家聊聊另外三款經典的遊戲。 6 《彩虹島》 這篇我要回憶的最後一款遊戲是《彩虹島
  • 西安城南最有名的城中村:曾經紅男綠女雲集,如今只剩回憶
    西安城南最有名的城中村:曾經紅男綠女雲集,如今只剩回憶 和其它城市不同,西安的不少城中村擁有著類似於城市地標和精神高地的作用,但在西安城市建設的腳步下,這種特徵明顯的地標卻在陸續消失,留給人們用於回憶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 肝癌患者手術後「奇蹟」存活32年,引出一段塵封許久的醫患故事
    而這次複診,還意外地引出了一段塵封已久的醫患故事。梁生有三個孩子,當時大女兒在讀初中,阿玲在讀小學,小兒子才二三歲。 那段時間,梁生常常感到肝區疼痛,但因為家貧的緣故,一直拖著沒有治療。直到全身皮膚發黃,消瘦了一大圈時,他才發覺大事不妙。
  • 守望先鋒總監的九個故事:他曾經是一個失敗的詩人
    我不喜歡拍電影時候的團隊合作,但是很享受做遊戲過程中和他人的互動——程式設計師和藝術家一起工作,這太神奇了。」雖然他的成功難以複製,但是我們很樂於講述他的故事。關於這位《守望先鋒》的掌舵人,有以下九點你可能不知道。2、卡普蘭曾經是科幻作家和詩人卡普蘭在南加州大學學的是創意寫作。
  • 與《中國醫生》《在一起》,用影像記錄疫情「醫情」
    在醫生逆行馳援武漢的背景下,《中國醫生》團隊再次出發,深度跟蹤拍攝武漢4家醫院、8個醫療隊、30多名醫護、20餘名病人,記錄了從疫情爆發到醫療隊凱旋期間的醫護群體戰疫故事,即《中國醫生戰疫版》。此外,在千餘部徵集作品中,共有150部不同類型的作品獲得了16個獎項。
  • 「醫患群」成常態 外科醫生微信加了兩千名患者
    劉洋趕緊與她聯繫,這才知道,小寧春節吃了三個餃子,以為不要緊,結果差點釀成大禍。因為按照手術要求,小寧在術後三個月內只能吃淡流食。初一吃了餃子以後,小寧就出現了脹氣的現象,到了初五就開始發燒。正在老家過春節的劉洋一邊遠程叮囑她到醫院就診,查血、做B超,一邊收拾東西趕回北京,對小寧進行及時處理,避免了更嚴重併發症。住院一周左右,小寧便回家了。
  • 醫患良性互動需要患者戴對「眼鏡」
    一邊是醫生們連軸轉的加班加點工作,一邊卻是患者們的不理解、抱怨和懷疑,到底是什麼導致了本該和諧、溫馨的醫患關係,有時變成了緊張、僵化的對立關係呢?拋開醫療資源分配不足和不均等其它因素,單從患者本身來看,應是不少患者在看醫生時戴錯了「眼鏡」。
  • 「全面回憶」專欄:做個場景大師
    設想一下自己就是一隻燕子,在這個風景畫面的空中飛翔,下方就是你參觀過的鐘山風景區,藍寶石一樣的美齡宮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深秋的梧桐樹葉是金黃色的,這些梧桐樹連在一起,形成了巨大的金色鏈條,和美齡宮一起形成一個美麗的項鍊,靜靜地掛在綠色的林海之中。你也可以拉近鏡頭,查看美齡宮的內部構造,並設想當年的主人在裡面的生活場景和一幕幕故事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