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學學院是中國地球科學人才教育與培訓的重要基地。地球科學學院學科方向涵蓋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海洋科學、測繪科學與技術等5個一級學科,18個二級學科。著名遙感學家、國家科技部部長徐冠華院士擔任院長,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石耀霖院士擔任常務副院長。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科學的前沿陣地
它是海洋科學的前沿陣地,那裡的科研人員為了國家的海洋事業默默地奮鬥和付出著。研究所的誕生1949年6月,當時擔任山東大學教授的童第周與曾呈奎二人去北平(今北京)參加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會議籌備會。在會上,正在籌備建立中國科學院的竺可楨專門找到了他們倆,共同商討建立海洋研究機構的想法。這次談話就是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成立的起點。
-
中國科學院提出未來20年地球科學發展六大研究方向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七日電(記者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學部諮詢評議工作委員會主任趙忠賢二十七日在此間稱,該院地學部已完成《關於地球科學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戰略研究諮詢報告》初稿,初步提出了未來十五到二十年地球科學發展的六個重大戰略研究方向。
-
中國科學院策勒沙漠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策勒沙漠研究站(以下簡稱「策勒站」)始建於 1983 年。1982 年 10 月,為了解決「沙臨城下」的嚴重問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在策勒縣召開了沙漠化治理現場辦公會議,決定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原「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成立策勒站,開展沙漠化防治研究工作。
-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中國認知科學學會,聯合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
9月26日,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中國認知科學學會、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院士、領導、專家一行來到山東省臨沂市,與當地科技教育部門有關領導共同參加臨沂華盛學校科普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暨科普報告會。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所長助理許航副研究員致辭許航所長助理代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發言。他介紹生物物理所作為國家級研究機構,對於生命科學領域人才培養和科學教育非常重視。
-
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與煙臺市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科學院
小】 語音播報 5月7日,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 根據協議,雙方將依託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平臺設施、人才團隊和科技成果集聚優勢,加強協同創新,重點圍繞海洋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軍民科技融合發展、高端智庫建設等開展合作,推進中科院煙臺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建設及藍色種業矽谷建設,為煙臺傳統海洋產業的升級轉換和新興產業培育孵化提供高質量的科技供給。
-
【新華網】中國科學院向斯洛維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
【新華網】中國科學院向斯洛維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贈送璣衡撫辰儀藝術複製品 2019-01-30 新華網 汪亞雄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科學院院士潘永信:我國行星科學研究面臨重要發展機遇
行星宜居性及演化是行星科學的重大科學問題,其中有很多基礎研究和前沿問題亟須搞清楚。只有夯實這方面的基礎研究,才能為深空探測、尋找地外生命、未來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等提供科學依據。對於火星而言,隕石研究和原位探測表明火星早期曾存在磁場、後來消失了,但時間和機制不明,可能是內部熱狀態演化的結果。火星早期是有大量液態水的,可能是宜居的,火星大氣和水逃逸推測與磁場的消失有關,需要進一步研究。我國「天問一號」將通過環繞器和巡視器上搭載的多個科學載荷對火星的地形地貌、表層元素分布和礦物組成、次表層結構及水冰、磁場、空間環境和氣象等開展科學探測。
-
中國科學院北京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2008年碩士招生目錄說明 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中心(簡稱空間中心)是中國科學院在空間科學與應用研 究方面的核心科研機構。
-
中國科學院黑河遙感試驗研究站
本文刊載於《中國科學院院刊》2020年第11期 「中國科學院野外臺站」 《中國科學院黑河遙感試驗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黑河遙感試驗研究站(以下簡稱「黑河遙感站」)隸屬於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
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和山東省海洋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宏網山東8月6日電 2020年8月4日,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和山東省海洋局在青島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王凡、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出席籤約儀式。
-
中國科學院章程---中國科學院
第六條 中國科學院的主要職責是:(一)主要從事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關研究,重點解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重大科技問題,發揮在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中的骨幹引領與示範帶動作用,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基礎和技術源泉,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
-
直播預告|7月20日至21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2021年研究...
歡迎大家收看~ 關於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合肥研究院)是中國科學院所屬最大的綜合性科研機構之一,位於合肥市蜀山區科學島,面積2.65平方公裡。擁有20多個國家或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以及10多個大型實驗平臺。 合肥研究院的科研方向包括等離子體物理、磁約束核聚變工程、大氣環境光學遙感、雷射與光電子科學技術、強磁場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先進核能、生物物理與物理生物、轉化醫學、先進診療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智慧農業技術等。
-
中國科學院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武桂珍當選新一屆亞太生物安全協會主席
會上,中國科學院生物安全大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與生物安全聯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黨委書記武桂珍研究員當選亞太生物安全協會新一屆主席,成為首位當選該職位的中國專家。
-
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與煙臺市政府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新銳大眾記者 薄克國 通訊員 王敏 5月7日,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和煙臺市人民政府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煙臺舉行,煙臺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山東省海洋局副局長姜清春,山東省科技廳海洋科技處處長孫高祚,中科院瀋陽分院副院長馬越紅,中科院海洋所
-
中國科學院普定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普定喀斯特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以下簡稱「普定站」)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位於貴州省安順市普定縣。2006 年,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和貴州省科技廳基於長期定位開展喀斯特觀測科學研究、應對我國氣候變化、西南石漠化治理問題和生態文明建設等需求,在普定原有工作基礎上共建普定站。2014 年 7 月,經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科學委員會評定,普定站正式成為 CERN 臺站,2017 年獲批水利部國家級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區。
-
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創新發展紀實
「一直向前」、「凝重實在」,正是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創新發展精神的真實寫照。如果說知識創新工程是中國科學院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頁,那麼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的發展也是全院創新工程試點工作中映射出的一個亮點。 2002年4月5日中國科學院院長辦公會議審批通過,資源環境信息中心進入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
-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大可談開展南大洋研究的科學和現實意義
(記者朱彧)5月9日~11日,國際南極與南大洋研究領域和中國極地科學與海洋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杭州,對南大洋觀測系統研究展開深入討論。為何「觀測南大洋」如此受重視?近年來,我國在南大洋開展觀測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有什麼規劃?
-
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科學數據中心招聘啟事
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科學數據中心招聘啟事生物組學大數據量太大了,數據太複雜了,如何整合?如何挖掘?如何展示?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面向我國農業和人口健康的重大戰略需求和生命科學前沿,重點開展基因組結構與調控規律、重要農藝性狀的分子遺傳學解析與分子設計育種、個體發育與細胞分化分子機理、農業生態可持續發展以及前沿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
-
重慶將與中科院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
12月15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我市將與中國科學院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按照1個法人機構加若干科研單元的「1+N」的模式共建中國科學院重慶科學中心,統籌中國科學院科研院所、科研人才等創新資源在渝集約發展,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生物醫學、新材料、生態環境等領域,重點建設面向產業創新、聚焦基礎科學前沿、培育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為主要定位的三類高水平研究平臺,實現科教資源融合、體制機制創新、重大科研產出的一體化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