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地弓形蟲入侵細胞機制獲解

2020-11-25 科學網

剛地弓形蟲和其他寄生蟲採用特定蛋白,阻止宿主中免疫蛋白破壞在自身周圍包裹的保護膜,從而使自己不被宿主細胞殺死。(圖片來源:Wandy Beatty)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近日通過研究,找到為何ROP18蛋白可讓寄生蟲中的危險種類——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存活於宿主細胞的原因。這項發現將進一步有助於找到對抗弓形蟲以及其他寄生蟲的方法。研究報告刊登在近期的《細胞—宿主與微生物》上。

 

據流行病學家估計,人類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感染弓形蟲,但通常只有免疫系統差的人才會因為感染弓形蟲而患上很嚴重的疾病。不過個別情況下,免疫系統正常的人也有可能因此患上嚴重的眼部疾病或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並造成女性所懷胎兒的先天性缺陷或死亡。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當弓形蟲進入宿主細胞時,會生成一層保護膜包裹自身,使自己受細胞環境影響而不被殺死,ROP180的作用則是讓宿主細胞某些蛋白失效而無法破壞這層保護膜。

 

「如果我們能找到方法阻止ROP18以及寄生蟲的其他蛋白,那麼宿主細胞將在抗感染過程中佔有優勢。」論文第一作者Sarah Fentress表示。

 

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ROP18的作用機制是通過和宿主細胞中一類與免疫有關的鳥苷酸酶(GTPase)相結合,使得後者失效,進而無法破壞弓形蟲周圍的保護膜。

 

「但也有例外,因為每個人的免疫鳥苷酸酶種類是不一樣的,」Fentress特別指出,「有這麼一組類似的免疫識別蛋白,我們稱其為鳥苷酸結合蛋白。現階段我們正用這種蛋白來進行測試,看ROP180是否也能用類似方式讓其失效」。

 

此外,導致瘧疾產生的瘧原蟲和弓形蟲屬同族寄生蟲,其入侵宿主細胞時同樣利用了保護膜。「瘧原蟲會分泌FIKK蛋白,而不是ROP18」,Fentress說,「它很有可能也是通過讓鳥苷酸酶或鳥苷酸酶結合蛋白失效而破壞細胞防禦機制的」。(科學網 張笑/編譯)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貓巢和您聊聊剛地弓形蟲
    剛地弓形蟲剛地弓形蟲簡稱弓形蟲,弓漿蟲。
  • 「宏微雜病論」丨剛地弓形蟲感染意想不到?藉助mNGS以柔克「剛」
    剛地弓形蟲是產篩重點排查項目,但是在神經系統感染領域卻鮮少開展。最近賽哲在一例症狀不典型的神經系統感染患者中卻檢測到剛地弓形蟲。該患者因頭痛入院,影像學顯示患者有顱內感染性病變,臨床通過塗片鏡檢、細菌培養、真菌培養、其他檢測等均未明確病原體,期間進行經驗性抗細菌感染治療,病情並未有好轉跡象。
  • 案例分享 | 宏基因組測序助力精準診斷心臟移植術後剛地弓形蟲感染
    肺泡灌洗液樣本宏基因組測序(mNGS)檢出剛地弓形蟲reads數15100條(圖3),血液樣本mNGS檢出剛地弓形蟲reads數5004條(圖4)。不同樣本類型的mNGS都檢出剛地弓形蟲,更加明確引起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治療上予阿奇黴素聯合SMZ抗蟲治療,同時更昔洛韋抗病毒、人免疫球蛋白應用。
  • 淺談弓形蟲感染
    7月25號,《英國皇家學會會刊》生物科學板塊,刊登了一篇論文,文中提到,被弓形蟲感染的人,更有可能創業,而弓形蟲感染率較高的國家,創業熱情也相應增高。果真如此的話,跟領導說一句,「你被弓形蟲感染了吧」,倒沒有什麼不妥。問題在於,弓形蟲是怎麼入侵我們的大腦、改變我們的想法的呢?
  • 北京剛地弓形蟲研究院專家付萌露
    付 萌 露北京剛地弓形蟲研究院專家中國天成大學生命科學教授1972年加入赤腳醫生培訓班。   1974年是遼寧省遼陽市塔子嶺地區醫院醫生。       2015年至今任國際弓形蟲防治工程委員會專家,北京剛地弓形蟲研究專家,國際弓形蟲防治工程委員會贛州分會會長。
  • 這事還是問弓形蟲吧
    7月25號,《英國皇家學會會刊》生物科學板塊,刊登了一篇論文,文中提到,被弓形蟲感染的人,更有可能創業,而弓形蟲感染率較高的國家,創業熱情也相應增高。[1]果真如此的話,跟領導說一句,「你被弓形蟲感染了吧」,倒沒有什麼不妥。問題在於,弓形蟲是怎麼入侵我們的大腦、改變我們的想法的呢?
  • 貓迷福音:剛地弓形蟲研究有了重大突破
    長期以來,人們對於弓形蟲和宿主貓的詭異關係一直很迷惑:那麼多動物,為啥弓形蟲就僅僅在貓體內繁殖呢?感謝那些為此作出生命貢獻的實驗貓咪們,如今我們有了重大發現。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9/07/groundbreaking-parasite-study-good-news-cats/593779/本文基於創作共同協議(BY-NC),由Charlene在利維坦發布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人們所知的那些能控制寄主大腦的寄生蟲中,剛地弓形蟲
  • 它們可能被弓形蟲「控制」了
    它們可能被弓形蟲「控制」了剛地弓形蟲是一種常見於貓身上的寄生蟲,此前的研究認為,弓形蟲會針對性地使小鼠不再害怕貓科動物,從而更容易被後者吃掉,幫助弓形蟲通過貓糞傳播。而據一項發表於《細胞報告》上的新研究,弓形蟲並非特異性地減輕被感染小鼠對貓的恐懼,而是普遍降低它們的焦慮和對風險的感知。
  • 弓形蟲通過「精神控制」,讓被感染者更愛冒險
    然而,實際生活中,人類卻很容易接觸和感染另一種寄生蟲——剛地弓形蟲。鐵線蟲會誘使宿主尋找水源,仿佛精神控制一般,而弓形蟲對宿主的精神控制有過之而無不及。多達30%的人類已感染弓形蟲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是貓科動物的腸道球蟲,1908年由法國學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北非剛地梳趾鼠的肝脾單核細胞內發現,蟲體呈弓形,命名為剛地弓形蟲。
  • 新型抑制弓形蟲生長的藥物靶點被發現
    新型抑制弓形蟲生長的藥物靶點被發現 對相關藥物研發具有指導作用 2014-12-05 科技日報 李麗雲 龐宇 張曉鵬 【字體:大 中 小】
  • 30%人類被貓感染弓形蟲,通過「精神控制」,讓宿主更愛冒險?
    鐵線蟲從螳螂體內鑽出尋找水源鐵線蟲看起來很恐怖,但是好在平時生活中只要注意不接觸汙水,其實並沒有什麼機會被感染,而且,人類感染鐵線蟲的情況很少見。然而,實際生活中,人類卻很容易接觸和感染另一種寄生蟲——剛地弓形蟲,鐵線蟲會誘使宿主尋找水源,仿佛精神控制一般,而弓形蟲對宿主的精神控制有過之而無不及。
  • 闢謠:養貓咪會感染弓形蟲?對弓形蟲你了解多少
    弓形蟲一直是寵物界談論比較多的話題,其實真正懂的人根本不會去談,但總會有一些不懂的人,將弓形蟲的危害掛在嘴邊。 弓形蟲,也被稱作「三屍蟲」「三屍神」,是一種非常小型的寄生蟲,並不是大家常說的蛔蟲之類的,弓形蟲是寄生在細胞內的寄生蟲。
  • 關於弓形蟲,你知道多少?
    造成矛盾的罪魁禍首就是它——「弓形蟲」,也叫三屍蟲,是一種人獸共患的寄生蟲。它可以引起人和各種動物的傳染,寄生於宿主細胞內,能隨著血液的流動到達全身各部位,能破壞宿主的大腦、心臟、眼底,最終導致致免疫力下降,患上各種疾病。
  • 弓形蟲把你當宿主的唯一目的,不過是要讓你養只貓
    弓形蟲是寄生在人體細胞內的寄生蟲,進入人體後,隨著血液流動,到達全身各個地方。大腦、眼睛、心臟這些重要器官,弓形蟲統統都能佔領。不過,不用擔心,弓形蟲對你沒有企圖,健康人群感染弓形蟲沒有臨床表徵,不存在危險。
  • 弓形蟲感染和常見大腦疾病之間的關聯
    全世界有超過20億人(幾乎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終生受寄生於大腦中的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gondii,T. gondii)感染。如果女性在懷孕期間感染剛地弓形蟲,就會將這種寄生蟲傳遞給未出生的孩子,最終對胎兒的大腦、神經系統和眼睛會造成毀滅性損傷。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出生以後被這種寄生蟲感染也是有害的。因此,研究人員們開始研究這種慢性潛伏感染與其對常見神經疾病的影響之間的關係。
  • 國際豬業專家原創文章(文摘-快速檢測豬肉中剛地弓形蟲的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的建立)
    本實驗建立的環介導等溫擴增技術可為檢測剛地弓形蟲基因DNA提供一種簡單,特異,敏感和快速的方法,故期望其在多種食品監測剛地弓形蟲汙染中起到重要作用
  • 孕婦是怎麼被弓形蟲感染的?
    直白的說,就是因為寵物身上的「弓形蟲」!那麼什麼是「弓形蟲」呢? 1 什麼是弓形蟲? 弓形蟲病又稱弓形體病,是由剛地弓形蟲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孕婦感染後,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給胎兒,損害胚胎發育,引起胎兒嚴重的神經系統發育畸形和智力障礙,甚至引起死亡。
  • Cell:新研究揭示蛋白BFD1是弓形蟲分化的主調節物
    2020年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剛地弓形蟲(Toxoplasma gondii)屬球蟲目,弓形蟲科,弓形蟲屬。它的生活周期需要兩個宿主,中間宿主包括爬蟲類、魚類、昆蟲類、鳥類、哺乳類等動物和人,終宿主則有貓和貓科動物。
  • 鏟屎官想感染弓形蟲?我告訴你到底有多難!
    「趕緊體檢去,等下身體裡有蟲!」 相信各位鏟屎官,肯定會被父母這樣質疑過! 而質疑你的原因,可能是他們又從某個渠道了解到了,養貓會讓你感染上弓形蟲! 那麼,到底什麼是弓形蟲呢?
  • 弓形蟲有多可怕?
    】——弓形蟲也叫三屍蟲,是寄生在細胞內的原蟲,會隨著血液流動,到達全身各部位,破壞大腦、心臟、眼底,致使人的免疫力下降,患各種疾病。它能感染幾乎所有的恆溫動物,所以科學家稱它為地表最成功的的寄生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