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計算機發展的歷史上有個著名的摩爾定律,雖然現在已經被打破了,但是裡面蘊含的指數增長的概念卻是不變的。
摩爾定律
現代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造富了一群跟得上時代的群體:頭條、抖音等平臺型公司,以及薇婭、李佳琪電商賣貨等內容型組織。
視頻電商給傳統電商帶來了降維打擊,連微信都開通了視頻號,如果再視而不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5G、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給這個世界按下了快進鍵,兩倍、四倍、八倍……指數級變化,而我們的上一代人,或者跟不上變化速度的這一代人,會越來越難以理解新出現的事務,以及新的賺錢的方式。
這個世界不是強者生存,也不是智者生存,而是適者生存。只有快速適應變化的人能夠更好地發現新的機遇,實現自由。
自由是人類在精神上永遠的追求,跟得上時代的組織,其結構變化已經體現了這一點,公司不再購買員工的時間,而是成果,員工的上下班時間也自由起來,只要能夠按時交付。
人和人最大的區別在於思想,思想的差別體現的是對世界做出反應。
一般人覺得李佳琪是因為賣口紅,剛好攤上了電商帶貨這個風口才成功的,有些人看到的卻是背後的東西:李佳琪賣的不是口紅這個商品,因為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並不缺商品,口紅的種類千千萬萬,他節約的是你的時間,賣的是他個人這個品牌。
口紅一哥李佳琪
同樣的,拼多多、亞馬遜這麼成功,賣的不是貨,而是數據。這些公司最賺錢的部分,不在於這些貨怎麼便宜,而在於算法匹配,從而實現商人賺錢的價差。
富人和窮人在思維方式的差異體現在:一般人使用的是線性思維,而跟得上時代的人用的是指數思維。
線性思維,舉個例子:我開個店,或者上班,一年賺30萬,那這輩子幹30年,頂多能賺900萬,這就是線性思維。
再舉個例子,一個講師,去各地講課是有標價的,如果要賺更多的錢,就得去講更多的課,這就是線性思維。而如果把課程錄成視頻或音頻,放到APP上(比如喜馬拉雅、樊登讀書會、得到),任何人想聽就可以直接聽,如果聽的人覺得收益,推薦給朋友,就會帶來類似新冠病毒的傳播,而實現指數級增長。
現代公司組織的變化也如此,你只要看看一個公司是用KPI管理員工還是OKR就可以大致判斷出來領導層的思維方式。傳統金字塔式的結構已經進化出了狼牙棒型的組織。
和公司一樣,現代社會也早已進入指數型爆炸式增長的時代了,孩子的智力發展的速度也可以呈指數級增長,他們完全可以在14歲的時候就成為某一個方面的科學家,別被我們的線性思維限制住下一代的成長。
只要善於觀察,你就會發現,現在新的企業進入500強的速度越來越快,這也是得益於指數級的發展。不管是創業還是自由職業態,新的暴富一代其思維方式早已融入其血液中,我們得跟得上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