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滕泰:2018,中國經濟將開啟新周期

2020-11-22 和訊
  大變局,就在未來三年。

  2018年伊始,中國經濟將向何處去?新的增長點和機遇又在哪裡?帶著這些問題,獨角金融對知名經濟學家、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進行了專訪。

  滕泰曾擔任銀河證券研究所所長、民生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著有《軟價值》《新財富論》等專著。2012年11月,滕泰發表《新供給主義宣言》,創立新供給主義經濟學。《軟價值》一書中,滕泰創造性地將量子理論運用於軟價值研究之中。機械的世界觀和經濟理論已經過時,而量子理論能更好地描述如今這個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時代。影響未來經濟的根本性因素,不在是物質生產力,而是人的頭腦和創造力。因此未來經濟社會的運行規律也會發生變化,量子理論描述軟價值時代更為合適。

  關於新的一年裡,中國經濟形勢,以及金融行業的發展走向,滕泰給出了精彩的分析和預判。滕泰認為,2018年中國經濟將開啟新周期,而促進增長的動力因素就在於軟價值。軟價值包括知識產業、信息產業、文化娛樂、金融、其他服務業,以及軟性製造業。未來硬價值產業的增長速度雖然會放緩,而軟價值產業則表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以下為採訪實錄:(D為獨角金融;T為滕泰)

  D:2018年已經到來,您對於新一年的經濟形勢有何預測?

  T:2018年的經濟形勢走向,整體上還是比較樂觀的。

  2017年中國的GDP增速在6.9%左右,2018年GDP增速預計將會達到7%,而到了2019年,有望超過7%。

  未來3年,中國經濟將會迎來新周期,這個新周期就在今年開啟。

  D:您為什麼會做出這樣預測?促使這一輪新周期開啟的動因是什麼?

  T:2007-2017年10年間,經濟下行的根源就在於核心驅動因素的老化,屬於「供給老化型經濟下行」。而當前中國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中國經濟的核心驅動因素已經發生改變。

  所以,本輪新周期不取決於老供給的出清,而取決於新供給的擴張。

  從數字來看,新供給行業未來3年的平均增速預計將會達到10.77%,而老供給行業未來3年的平均增速預計只有4.7%。現在新供給行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比38%,未來3年內,會增至41%。

  D:新供給行業的擴張帶來了新的經濟周期,那麼,發展新供給行業的關鍵在於什麼?

  T:

  新供給行業的核心因素就在於軟價值,軟價值相關產業在這一輪新經濟周期中,處於決定性地位。

  D:請問如何定義軟價值?軟價值是否類似於精神價值、文化價值?

  T:從經濟學的供給需求角度來看,可以這樣來定義軟價值:供給方面,軟價值來源於創造性思維;需求方面,軟價值滿足的是消費者的「軟需求」,也即是審美、身份、自我價值等精神層面的需求,軟價值滿足的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需要。

  軟價值並不完全等同於精神、文化價值,軟價值還包含品牌、娛樂、渠道、流量、社交網絡等多方面。

  D:軟價值有哪些特點?與硬價值有何區別?

  T:軟價值與硬價值的區別表現在很多方面。

  從價值的創造來看,一般來講,硬價值的投入產出成正比,硬價值是線性增長的,而軟價值沒有這麼明顯的規律性。而軟價值則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可能90%的前期投入都是無效的,而在某一個特定點上,軟價值會突然爆發。

  從價值的實現來看,硬價值是通過賣產品來實現的,軟價值的實現路徑是彎曲的,不完全依賴產品的銷售。

  此外,軟價值還有很多有趣的特徵,比如,軟價值是不守恆的,而且具有共享性,符合因果可逆規律,等等,

  D:軟價值遵從怎樣的規律呢?

  T: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軟價值與硬價值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硬價值帶有典型的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的時代特徵,遵從的還是牛頓物理學的規律。

  如果沿用過去的思維來分析軟價值是不合適的。現在的主流經濟學基礎、價值理論都是19世紀誕生的,已經不能準確描述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

  軟價值遵從量子世界的規律。

  軟價值源自人的創造力,而人的創造性思維本質上是量子運動。只有在量子思維的基礎上,我們才能正確認識軟產業的價值創造和分配規律。

  我最新的著作《軟價值:量子時代的財富創造新範式》一書就以量子理論來解讀軟價值和新經濟,這也是全球首部建立在量子理論上的經濟學著作。

  D:軟價值如何測量?如何衡量一個產品軟價值的高低?

  T:對於軟價值來說,絕對的、客觀的。內在價值是不存在的。軟價值是相對的,受主客體之間的關係影響。

  從產品微觀定價角度來看,軟價值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

  可以用量子理論的測不準原理來這樣分析軟價值:

  軟價值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域,軟價值會在一個區間內波動。

  我們無法同時準確測量軟價值的各個側面,因為軟價值的認知群體、軟價值乘數、軟價值的量都是不確定的,而是以概率波的形式分布在一定的空間裡,在觀測的瞬間才能確定。

  而且,同一個產品的軟價值,不同主體在不同時間測量就會不一樣。

  宏觀角度來看,一個社會中,軟產業佔GDP比重,就是社會的軟價值係數。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的社會往往軟價值係數也更高。

  D:如何定義軟產業?軟產業都包括哪些行業?

  T:一切不以地球資源為主要價值來源的產業都算軟價值產業,軟產業的物質成本投入低於20%。

  軟產業包括五大行業:知識產業、信息產業、文化娛樂、金融、其他服務業。

  除了這五大行業,軟性製造業也值得重視。軟價值含量超過50%的製造業就屬於軟性製造業,軟性製造業指不僅能滿足基本物質生活需要,還能滿足精神層面需要。這一類產業中,感情、思維、靈感的投入,往往會轉化為專利、外觀設計、商業模式等無形智慧財產權,成為企業的軟資產。

  比如蘋果公司、耐克公司,都是典型的軟性製造企業。

  軟產業和軟性製造業都屬於新供給行業。

  D:從軟產業的角度如何看待金融?

  T:傳統勞動價值理論認為,金融資產是「現實資本的紙質副本」,即所謂的虛擬資本。這種誕生於牛頓時代的理論,到了軟價值時代,就會產生錯誤的認知。

  尤其是,在軟價值時代,高科技公司、文化公司等軟企業在實體經濟層面體現很少,其價值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金融市場對其軟價值的估值。

  金融軟產業不是實體經濟虛擬的影像,而是實體經濟的波長。金融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上,而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神經元同步放電過程,是一種量子糾纏活動。金融軟產業也符合量子理論的規律。

  D:金融軟價值如何測量?

  T:傳統價值理論認為金融資產有「內在價值」,由基本面決定,絕大多數金融資產定價模型都沿襲了牛頓物理學模型方法。

  軟價值理論認為,金融資產的軟價值是基於人類思維支撐的一系列設計,定價取決於群體性認識。

  金融軟價值也適用於測不準原理。薛丁格的貓生死在觀察的瞬間決定,金融軟價值也類似,投資者的理念和行為也影響著資產價格。

  D:如何用軟價值來分析近年來崛起的網際網路金融等新金融形式?

  T:網際網路和金融都屬於軟產業,所以網際網路金融是典型的軟產業,這一行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也都更高,投資者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風險和收益要有正確的認識。

  D:軟價值時代,社會結構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T:軟價值需要的社會組織方式與以往不同。

  軟價值時代是平臺經濟的時代,軟價值的創造不再依賴固定的工廠或傳統企業,軟價值的創造方式是分散的、去中心化的,軟價值時代的社會組織方式也和以往不同。創造型人才不必歸屬於某一機構,而是更多依賴開放的網際網路平臺。軟性就業替代硬就業,個人不再被束縛在生產線上。

  D:軟價值理論對企業的經營有什麼啟示?企業如何提升自身的軟價值?

  T:軟價值的創造分為兩個階段,本體創造階段和價值發酵階段。企業提升自身及產品的軟價值,可參考軟價值創造方程:V=C·Nm。其中,V是產品的軟價值,C是產品本體的有效投入因子,N是傳播群體廣度,m是軟價值乘數,也就是參與者心理感受所決定的群體性認知彈性。

  為實現更好的傳播效果,企業最好找到自己的理想黑體。在量子理論中,能最大程度吸收釋放能量的就是黑體。理想黑體,可以是賈伯斯這樣的魅力人物,也可以是一項關鍵的技術發明、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新的想法,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與製造業的目標客戶不同,軟價值產品需要找到共振群體,要從創造者的內心。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就要考慮如何能打動用戶,這樣的投入才是有效投入。

  D:在軟價值時代,有哪些風險?這種風險與傳統經濟周期風險有何不同?

  T:農業社會有土地危機和糧食危機,工業社會有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這些危機會影響到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穩定。然而在軟價值時代,幾乎不會有這種危機出現。

  軟價值時代,物質產品不再短缺,經濟風險影響的更多是中產以上人群的心理感受,比如金融業、娛樂業會受到影響,軟財富發生波動,但只要不無限傳播就不會影響到基本物質生活。

  這一點,比較一下2008年的金融危機和以往的經濟危機就不難發現。

  所以,我們對此也要有正確的認知,不必因一些經濟指標稍有下落就恐慌,軟價值時代,基本物質生活通常是「風險中性」的。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獨角金融。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中國新十大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是指擁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的經濟學人。有沒有自己的經濟學範式與原創的經濟學基礎理論是衡量一個經濟學人是否經濟學家的唯一標準。一、林毅夫,提出新結構經濟學,推動了世界發展經濟學的進步。二、孫國峰,提出貸款創造存款理論,顛覆了傳統貨幣信用創造理論。
  • 太陽黑子周期跟經濟周期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太陽黑子的周期和經濟周期總是在同一頻率出現,這在科學上是一個難解的謎團,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最早注意到了這一點。傑文斯《社會改革方法和貨幣金融研究》一書最後一卷,研究的就是太陽黑子和商業危機的關係。
  • 首席經濟學家前瞻2021: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
    日前,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CFV)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6位獲獎CFV首席經濟學家通過視頻對2021年全球和中國經濟進行了前瞻。他們普遍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將持續復甦,實現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速,重要因素之一是消費等需求的拉動。隨著經濟穩步復甦,貨幣政策將逐漸常態化,並維持穩健。
  • 四大經濟周期,什麼是康波周期理論?
    在40-60年的長周期尺度上,康波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回升四個階段:以創新性技術變革為起點,前20年左右是繁榮期,在此期間新技術不斷顛覆,經濟快速發展;接著進入約5-10年的衰退期,經濟增速明顯放緩;衰退期之後的10-15年是蕭條期,經濟缺乏增長動力;最後進入10-15年回升期,孕育下一次重大技術創新的出現。
  • 8位首席經濟學家把脈中國經濟:過分寬鬆的貨幣政策可能引發房地產...
    中國證券業協會於2018年12月25日組織召開第一次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季度例會,來自申萬宏源證券楊成長、中泰證券李迅雷、中信證券諸建芳、湘財證券李康、東方證券邵宇、新時代證券潘向東、大成基金姚餘棟、富國基金袁宜等8位首席經濟學家以及5家基金公司投資總監參加會議。
  • 論道經濟周期《濤動周期論》:解讀趨勢和拐點
    近日,由機械工業出版社主辦的「論道中國經濟周期:2018年投資策略會暨《濤動周期論》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召開。  機械工業出版社副社長陳海娟發表致辭並對《濤動周期論》一書出版的有關情況做了介紹:周金濤曾任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作為大師級的策略分析師,多次成功預測了全球資產價格波動的重要拐點,因而被喻為「周期天王」,是中國康波周期理論研究的開拓者。在他看來,周期之道是自然規律,不可逆轉。投資者所能做的,就是把握周期運動的趨勢和拐點,順勢而為。
  • 喆薦|首席經濟學家眼中的2021全球和中國經濟九大特徵
    疫苗功效不明、新冠變異、美國政局動蕩……,在一系列並不具備喜慶意味的關鍵詞圍繞下的2021年,全球和中國經濟會出現哪些變壞,在動蕩之下危險與機遇並存的時代,我們還有那些機會。原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主任連平教授從9個方面談了他對2021年的看法和觀點。
  • 德銀首席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經濟復甦將「令人印象深刻」_《參考...
    參考消息網6月10日報導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6月8日刊載題為《德意志銀行:中國經濟復甦可能「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但美國是絆腳石》的報導稱,德意志銀行一名經濟學家說,中國經濟正在改善,可能會出現「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增長——但美國是可能破壞這種復甦的最大風險。
  • 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問卷調查:2019年中國經濟三大考題是什麼?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實習記者 吳培源 經過2018年的劇烈調整,中國宏觀經濟在2019年會聚焦在三個問題上:如何穩住基建投資,如何調整去槓桿的方向和節奏,如何真正落地改革。2018年4月,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發生了變化。
  • 《濤動周期論》發布 業內人士討論經濟周期和投資趨勢
    由機械工業出版社主辦的「論道中國經濟周期:2018年投資策略會暨《濤動周期論》新書發布會」最近在北京召開。機械工業出版社社長陳海娟表示:「周金濤先生是康波周期理論研究開拓者,他認為人生財富積累完全來自於經濟周期運動。
  • 五大首席看2021:宏觀經濟將這樣表現
    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宏觀調控著力長遠問題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2021年,宏觀經濟又將如何演繹?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指出,要充分肯定疫情後我國經濟恢復取得的成果,諸如疫情防控、「六穩六保」等一切措施使得中國經濟率先得到恢復。
  • 著名經濟學家董志龍談雙循環背景下 民營經濟發展新機遇
    現在的中國正處於"新基建"、"新業態"、"新產業"、"新服務"疊加的"新發展格局"時代。面對國際、國內兩個大環境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破解中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等重大問題。
  • ...與宏觀經濟指標的領先滯後關係——兼論2019年短周期重啟的可能性
    作者:張明 楊璇 陳驍(張明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三年一輪的短周期會即將啟動嗎?M1M2增速差是否仍將保持過去以來的周期性,在2019年開啟新一輪上升周期,並帶動經濟與資產價格回升?我們認為考慮到債務驅動已存阻力、長期紅利進一步消逝,新一輪的信用擴張與經濟擴張可能並不會太順暢。
  •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宏觀經濟政策組合均衡發力,結構性轉型...
    他在演講中表示,中期角度而言,整個經濟還處於去槓桿的後階段。伍戈先生曾長期供職於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部門,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擔任經濟學家。他是中國經濟學最高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獲得者,並擔任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實體經濟依然處於去槓桿的後階段伍戈首先談了對目前實體經濟所處階段的看法。
  •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鴿派聯儲與強勢美元
    一方面,由於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尚未失控,前期超調的降息預期開始逐步修正,對美元指數產生上行推力。另一方面,全球避險情緒漸次降溫,對美元指數形成下行壓力。在兩大因子的博弈對衝之下,美元指數的波動料將加劇,而中樞水平則有望保持平穩。受此影響,中國政策料將轉向「靜中求動」。隨著人民幣匯率穩步走向新均衡水平,國內「新型」降息的窗口預計將在四季度打開。
  • 科技革命與經濟周期的耦合
    科技革命與經濟周期的耦合關係,發生在世界經濟和國家經濟兩個層次上。在世界經濟層次上,大致有兩個模型可以用來解釋它們的關係:創新周期與經濟長波周期的關係、技術—經濟範式的更迭。在國家經濟層次上,大致可從三個方面來認識它,包括發展浪潮的四階段模型、反經濟周期政策和危機管理政策等。1.
  • 經濟周期是怎麼回事?貨幣供應量,利率是周期關鍵因素
    文/陳嘉偉《逃不掉的經濟周期》第二篇在密西西比公司金融泡沫破滅之後,1837年美國爆發了席捲全球的大蕭條,1836年芝加哥一塊價值1.1萬美元的土地,到1840年只能賣100美元,無數人破產了,這種經濟的繁榮,蕭條不斷重複上演,以至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否定了資本主義
  • 《疫情下的中國經濟》研究報告
    時間序列上的比較指將本次新冠疫情與2003年的非典疫情進行比較,具體包括比較非典時期的疫情感染數據和新冠疫情感染數據,來判斷新冠疫情發展的階段特徵和預測疫情得到完全控制的時間;比較非典時期消費、進出口等宏觀數據的變化情況來預測新冠疫情對宏觀經濟的衝擊;比較非典時期中國的內外部環境和經濟基本面情況來為政策主張提供理論依據。
  •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中國經濟明年或增長8.2%,內需回暖成...
    瑞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中國經濟明年或增長8.2%,內需回暖成關鍵因素 本文來源 《財經》新媒體 2020-11-25 16
  • 7本頂級經濟學家著作,帶你看透全球經濟形勢-虎嗅網
    作為一個普通人,宏觀經濟究竟怎樣影響你的個人決策?創新帶來的興盛如何使「庶民」如何獲得自己的美好生活?全球頂級經濟學家著作書單,帶你看透應對動蕩經濟的解決之道。作為中國經濟問題研究專家,費爾普斯認為,中國將開啟從貿易商向創新者、從商業經濟向現代經濟的轉軌,最早的行動可能會很快展開。作者簡介:埃德蒙·費爾普斯,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