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情緒,美國企業家兼心理學家奇普*康利提出了一種新的情緒控制理論,即情緒方程式理論。他認為,人們的某種情緒總能與另外一些情緒情感、現實生活、人的某種行為存在一定的函數關係,建立相應的數學方程式,這種數學方程式稱之為情緒方程式,控制情緒就是解析這種情緒方程式。
奇普*康利是一個企業家,他26歲在舊金山創辦了精品酒店, 12年後,他又成立了一家網上銷售鞋子的公司。多年後,他把他的事業擴展成為一個擁有50多家酒店、3000多名員工的幸福生活酒店集團。在企業管理中,他善於將心理學理論運用企業管理之中,特別是將馬斯洛的人的層次需求理論,運用到企業管理中,獲得了非常的成功,並著有暢銷書《巔峰:馬斯洛賦予偉大公司的魔力》專著,可謂是步入了人生的輝煌。
但是到了2008年,美國第二次經濟的衰退,導致了他的企業進入了低谷,破產了,他的5個好友先後也因此而自殺,他情緒也極度糟糕,甚至有輕生的念頭,這時,他內心突然蹦出幾個詞彙:
絕望、苦難、意義。
他感覺這幾個詞彙實際上存在一種數學關係:從數學理論看,苦難是一個常量,因為目前人生低谷是一個既成的事實,是已經形成一個量,即使企業破產,也是一個破產損失,不會再變,因此,它是一個常量。而意義,是我們對人生未來的意義的思考、展現,我們常說,思路決定出路,如果我們思路越多,所想的未來人生意義越大,那麼,你的絕望就會越小。因此,意義是一個變量,並且影響和決定了絕望的大小。由此,他得出了一個這樣的一個數學方程式,也稱之為情緒方程式:
絕望=苦難—意義
這個方程式告示我們:如果你總是想著苦難,而不想著未來人生意義,即改變目前困境方法;那麼,人生意義為0,你心中的情緒方程式就是:
絕望=苦難
當前你有多大的苦難,那麼,你就有多大的絕望;如果你把未來人生意義想得很多,改變目前困境方法很多,當這個意義大於或等於當前困境時,那麼,你心中的情緒方程式就是:
絕望=苦難-意義≦0
即絕望小於等於0。由此,你就沒有絕望情緒了,甚至還會樂觀面對現實,面對未來。
他的這個情緒方程式,對當時困境的他來說,在他人生中,起到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不絕望了,反而因目前的困境而激活了他的許多人生奮鬥的思路,也大大地增大了人生未來的意義。
後來,在他心中又有了以下人生的幾個重要情緒方程式:
失望=期望-現實
工作狂=你在逃避什麼?/你為何而活?
真實性=自我覺知*勇氣
喜悅=愛-恐懼
之後,他專門拜訪了一些心理學家和數學家,請教有關心理學和數學問題,並依據上述人生經歷、對人生經歷的理解,用心理學理論解釋,創造性地提出了情緒方程式理論,並著有《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一書,美捷步執行長謝傳剛一口氣讀完該書之後,深感該書其威力無盡,並翻譯介紹國內。後來,康利也有了他的新的人生。
在以後的幾個話題中,我們針對情緒暴力化的過程、階段,以及情緒暴力化形式、方式,利用他的理論尋找情緒暴力化的函數關係,並解析這種函數關係的方程式,以尋求情緒暴力化的控制方法,只是在研究過程中,為了研究的方便,對某些「現實生活」和「人的某種行為」將場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