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淡水河流域大量魚群死亡 初判高溫天氣所致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8月14日電 臺灣淡水河和基隆河等河面13日起出現大量死亡魚群。新北市水利局14日稱,預估魚屍達數十萬尾。環保部門初步判斷為高溫天氣導致河水溶氧量不足所致。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導,新北市水利局表示,有關部門13日接獲通報後已動員百餘名人力,調派10餘艘船隻進行河面清理作業。經過連夜打撈,目前已清除約10萬尾魚屍。

該水利局稱,初步估計魚屍達數十萬尾,為避免造成惡臭影響環境,將於3天內清除完畢。為加速打撈作業,已在沿岸各觀光碼頭架設攔汙索。

新北市環境保護局環保稽查科科長許銘志稱,對相關河流進行水質檢測後,未發現有農藥或重金屬等急毒性汙染。但水溫高達36度,且適逢低壓造成河水含氧量僅0.6%,低於魚類生存需要的2%,因此初步判斷為高溫天氣造成魚群暴斃。

淡水河是臺灣北部最主要的河流,幹流及支流流經新北、臺北、基隆、桃園等多個城市,流域內人口佔全臺約三成。早期淡水河肩負臺北盆地的水運重任,近代以來則兼具供給臺北都會區民生用水、農業灌溉、都市排水及防洪等功能。

據了解,淡水河在2012年也曾發生大量魚群死亡事件,當時共清出2噸魚屍。環保部門調查後發現,當時因為天氣變化迅速,造成水中溶氧量大幅降低,導致魚群缺氧窒息死亡。(完)

相關焦點

  • 臺灣魚池鄉眼鏡蛇四處流竄 民眾大量放生所致(圖)
    臺灣魚池鄉眼鏡蛇四處流竄 民眾大量放生所致(圖)臺灣《中國時報》圖臺灣《中國時報》圖  中新網3月3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天氣回暖,長蟲蠢動。1989年以前完全沒有眼鏡蛇發現紀錄的臺灣南投縣魚池鄉,近年春、夏兩季,手腕粗的超大眼鏡蛇多到讓人頭皮發麻,不但對農民造成恐怖威脅,「到田間或民宅捉蛇」更成了當地消防隊的首要勤務。
  • 搞明白魚群上浮的誘因,上浮的魚群,其實也不難釣
    原因只有一個,魚群上浮,不在水底,鉤餌從水皮到落底,行程、時間都很短,魚群吞食鉤餌的概率很低。魚群一旦上浮,除非導致其上浮的誘因消除,否則魚群是不會輕易落底,這也是浮頭魚難釣的根本原因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魚群上浮的呢?
  • 臺灣河流長度及流域面積
    臺灣河流長度及流域面積 時間:2008-03-25 10:02   來源:SRC-423  河川名稱主(支)流別流經縣(市)別流域面積(平方公裡) 長度(公裡) 蘭陽溪主流宜蘭縣
  • 三亞河面出現大面積死魚 調查顯示缺氧所致
    人民網三亞3月4日電 近日,有網民反映三亞河河面出現大面積死魚,臭味難聞,懷疑是汙染所致。目前,三亞市海洋漁業部門對水質抽樣調查,判斷是因為天氣轉變水中缺氧所致。  3月3日,某論壇網友「小魚郎」以《三亞河驚現大量死魚,是汙染還是其他原因? 》為題發帖稱,他和攝友在三亞實驗中學旁的河邊觀景平臺上拍攝白鷺,發現河面出現大量死魚,已經腐爛並發出陣陣惡臭。
  • 短小湍急,臺灣6條長100公裡以上河流
    由於降水量大河流多,臺灣的水力資源豐富,據1996年對水能資源的普查,淡水河等76條大中小河川、小溪的理論水力蘊藏量為2272.5萬千瓦,相當於電能1990億千瓦時。就區域分,東部20條河流的蘊藏量最為豐富,佔32%,中部次之,約佔29%,南部區域佔20%,北部河川最少佔19%。按流域區劃分,以高屏溪流域的蘊藏量最為豐富,為335.55萬千瓦。
  • 廣東惠州淡水河水質為何能連跳兩級?
    記者近日走訪淡水河流域來尋找答案。淡水河治理成一號工程沿淡水河而行,白鷺不時低飛掠過水麵,兩岸綠樹隨風搖曳,眼前的景象很難和昔日的劣Ⅴ類水質產生聯繫。從深圳梧桐山順流而下,全長近百公裡的淡水河縱貫深惠兩市。
  • 高溫天氣,瀋陽水庫3萬斤魚被「熱死」,原來是水溫分層惹的禍!
    由於持續高溫,獾子洞水庫的魚大片死亡。根據計算死亡的魚約有3萬斤,具體損失還有待評估。酷暑天氣裡,在河邊或者在水庫裡經常會看到魚浮在水面上,魚嘴張合不停中,,遲遲不能潛入水下,這是泛塘現象,如果處理不當會出現大面積魚死亡!這些魚被熱的都要上來喘氣了嗎?大熱天魚真的會被熱死嗎?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魚熱死的?
  • 深圳大量羅非魚死因初步認定為缺氧,河水檢測未發現工業汙染
    1月3日上午,南都·深圳大件事報導龍崗區坪地街道丁山河低碳城段出現大量羅非魚死亡事件後,深圳市龍崗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於第一時間組織該區水務建管中心、環境監測站、汙水運營監管中心、河道流域管理中心等相關部門前往現場調查處理,對沿河50多家企業進行深入調查,同時抽檢丁山河水質,未發現異常。
  • 深調研|惠州淡水河:異味沒了,遊魚多了,水鳥回來了
    2020年省「治汙攻堅一號令」明確,要全力推進惠州淡水河紫溪等5個國考斷面水質消除劣Ⅴ類。經過系列治理,到今年1月-5月,淡水河紫溪斷面氨氮、總磷大幅下降,水質躍升至Ⅲ類水標準。「最開始看到檢測結果有些不敢相信,有種感覺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惠州市生態環境局惠陽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敏感慨。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如何完成?記者走訪淡水河流域尋找答案。
  • 臺灣密集的河流與湖泊
    臺灣本島主要河流有19條,長度在100公裡以上的有6條,分別為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河、大甲溪、曾文溪與大肚溪。濁水溪為臺灣第一大河流,全長186.4公裡,發源於中央山脈的合歡山主峰與東峰之間的武嶺,流域面積為4324平方公裡。高屏溪又名下淡水河,全長170.9公裡,是臺灣第二大河流,發源於玉山山脈東麓和中央山脈的秀姑巒山西麓,流域面積3256平方公裡。
  • 流沙新河出現大量魚群是怎麼回事?有關部門這麼說…
    5月29日,普寧的流沙新河赤水段忽然出現了大量的魚群,附近的市民紛紛抄出了漁網等工具到河裡捕撈(詳情:瘋狂!
  • 肥西河道現大量翹嘴魚群,有人一天捕上百條
    翹嘴魚本是一種數量稀少掠食魚,然而前不久在安徽肥西的一些河道裡,卻出現大量翹嘴魚群,甚至有人一次捕撈上百條……河水渾濁,但水下卻有大量翹嘴魚出沒,不時有人釣起、捕獲翹嘴魚上岸——為何這些肥西河道裡,出現如此數量的翹嘴魚群?
  • 高溫天氣預報和體感溫度
    人們在酷暑難熬的天氣中,不斷地發出埋怨聲,氣象臺最高氣溫預報低了。朋友老李也有同感,打來電話說:氣象臺今天報38℃,明天又是38℃,何止38℃?這種天氣起碼有40℃以上。我和老李帶著疑問,一起走進了氣象臺天氣預報室,走訪了氣象專家。   專家告訴我們,氣象臺預測的最高氣溫是大自然狀態下的空氣流動溫度,是標準氣溫。它是在百葉箱裡測到的。
  • 臺灣河流遭塑化劑入侵 民眾稱不敢吃淡水魚(圖)
    臺灣成大團隊調查淡水河流域底泥DEHP含量,5年內高出4倍。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臺灣河川魚類受DEHP汙染情形。圖片來源:臺灣媒體  中國臺灣網6月10日消息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塑化劑汙染泛濫,河川也早已受害。
  • 時事地理|臺灣花蓮地震|關於臺灣最全地理知識整理,今年必考考點
    北部海岸,西起臺灣島西北角淡水河入海口北岸的油車口,向北經富貴角再折向東至三貂角的萊萊鼻,全長約85公裡。北部海岸東臨太平洋,北迎東海,西依臺灣海峽,屬隆起海岸。北海岸地區是標準的海蝕地形,整段海岸凹凸曲折,岬灣相間,奇石怪巖,極具旅遊觀賞價值。西部海岸,北起淡水河入海口的南岸,向南延伸至屏東縣西部的枋寮,全長約410公裡,瀕臨臺灣海峽,為沉積隆起海岸。
  • 臺灣島上大小河流有150條,流程超過100千米的有6條
    濁水溪濁水溪發源於臺灣南投縣和花蓮縣交界處的合歡山南麓,流域面積約3100平方千米,為全島第二;全長186千米,是臺灣島_上第一長的河流,因河水夾帶泥沙多,常年混濁而得名。濁水溪橫穿西部平原,南投縣、彰化縣和雲林縣都是其流經之地,它孕育了400萬人口,還是臺灣島上糧食蔬果主要供應地, 因此被稱為「 臺灣母親河」。
  • 惠州今年打響淡水河潼湖水汙染殲滅戰 年內建成截汙管網135公裡
    今年,我市將「兩河」流域汙染治理作為2018年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工作,配套制訂實施淡水河、潼湖水汙染殲滅戰作戰方案等12個專項方案,相關工作穩步推進。淡水河流域建成550公裡、潼湖流域建成260公裡管網,生活汙水處理率達90%以上;建成欖子壠環境園,處理能力2400噸/日。河湧整治強力推進,「兩河」流域內黑臭水體有15條,已完成整治12條 (淡水河流域3條、潼湖流域9條),其餘3條在今年底前完成;完成淡水河一期河湧汙染整治工程。
  • 臺灣高溫多雨的氣候
    臺灣島南北狹長,四周流域廣闊,北回歸線恰好橫穿島的中部偏南地區,北部地區屬亞熱帶氣候,南部地區屬熱帶氣候。從平地到高山,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溫度逐漸降低,形成了在同一時空內熱、溫、寒三帶兼有的氣候特點。同時,臺灣在氣候上受海洋和大陸兩方面的影響雖均較強烈,但海洋性氣候明顯,整體上呈現高溫、多雨、多風的氣候特點。
  • 浙江愛吃的大黃魚在這片海域大量死亡!當地發出通知!
    連日來福建寧德多地的大黃魚離奇死亡不少養殖戶損失慘重視頻、圖片傳遍寧德人的朋友圈!成片的魚兒死亡養殖戶們心都碎了真的好可惜!寧德市海洋與漁業局已經出手了!組織專家赴沿海四縣了解情況做好「白點病」防範工作!
  • 淡水河水質連續12個月 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標準——惠陽三年水汙染...
    淡水河水汙染防治,是惠陽區科學治水的生動實踐。從2018年起,惠陽開始淡水河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經過三年艱苦奮戰,2020年12月,包括橫嶺水在內的淡水河流域16條支流水質都已達標,淡水河紫溪國考斷面水質連續12個月均值達地表水Ⅲ類標準,實現了淡水河紫溪斷面消除劣Ⅴ類水的歷史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