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已經檢測到人體存在塑料成分:『白色汙染』仍然到處都是

2020-09-05 娜塔瑤

從2007年12月31日,為遏制「白色汙染」《國務院辦公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膠袋購物袋的通知》發布,其中規定,從2008年6月1日起,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雖然每天都可以看見一車一車的垃圾車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但是塑料購物袋仍然存在我們生活中。

國務院新新發表明


但是他們真的消失了嗎?

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消失,「白色汙染」已經汙染了整個地球,可以從北極上面的雪到高山上的土壤再到最深的海洋裡面。這些萬年都無法溶解的塑料,最終會進入生態體系,經過食物鏈的層層進化積累,最終回到食物鏈的頂端人類身體裡面,慢慢的霸佔我們的身體。

就在本周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20 年秋季線上會議上面,科學家們展示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通過質譜分析 47 個人體組織樣本,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樣本中都含有微塑料或納米塑料成分。


隨時丟棄的垃圾都去了何處?

據目前了解,海洋中發現塑料物資存在80%,而海洋中的塑料物資都來自於陸地。像城市居民亂扔垃圾、以及相關處理垃圾不恰當和工業活動等,都有可能使塑料無法進入正常的處理秩序當中,從而進入自然環境當中。

進入自然環境的塑料,有很大一部分都會被流進了河流和小溪,然後帶入大海裡面,進入海洋的生態系統。而這一情況,在廢物回收基礎設施缺乏的國家極其普遍。

正如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羅爾夫·哈爾登(Rolf Halden)所說:「如果認為塑料無處不在,只是不在我們體內,那就太天真了。」

此前的研究表明,塑料是可以通過人體的胃腸道,並在人體組織中發現了塑料存在的化學痕跡,但研究人員現在懷疑,這些微小顆粒是否會積聚在人體器官中。

「一旦我們對組織中有什麼有了更好的了解,我們就可以進行流行病學研究來評估人類健康的結果。這樣,我們就可以開始了解潛在的健康風險,如果有的話。」

研究小組的另一名成員查爾斯·羅斯基(Charles Rolsky)說:「在短短幾十年裡,我們已經從把塑料視為一種好處變成了威脅。


人體中的塑料
此項目研究提取了肺、肝、脾和腎中的47個組織樣本,研究小組認為這些器官是最有可能遇到微塑料的器官。利用計算機編程、拉曼光譜和質譜的結合,能夠從組織樣本中識別和提取塑料,並生成顆粒計數數據、以及碎片的質量和表面積。

在此之前,研究表明人們每年吃進和吸入的塑料微粒至少有 5 萬個,而塑料微粒汙染正像雨點般落在城市居民身上。在去年分析的四個城市中,英國倫敦的塑料微粒汙染程度最高。這些顆粒可以藏匿有毒化學物質和有害微生物,而且已知會傷害一些海洋生物。

2016年歐洲的研究表明,微塑料對人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它含有的汙染物上,如多氯聯苯和多環芳烴。

為了這次測試,各國科學家研究小組從人體的肝臟、肺部等各個器官中。分別檢查和收集到了存在身體中的塑料物質。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研究是第一次從已知的環境暴露史的個體中,檢測人體器官中出現的微塑料和納米塑料。

對人體的影響

這一發現出來以後更加關注的就是,對身體傷害有多大?

可以說,這是一個世界都在關注的事情,也因此各個國家也有不同的結論: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2017年的調查認為,而對於齧齒動物和狗來說,直徑小於150微米的塑料物質不會被吸收,會通過糞便排洩出來,而人體攝入塑料物質和納米顆粒90%以上不會被人體吸收,因此,人體中所存在的塑料物質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但也有研究表明,人體攝入的塑料物質會隨著人體的糞便排洩出來,但是也有小部分還存在身體當中無法排洩出來,久而久之對人體造成了傷害。

這是因為塑料本身和塑料吸附的成分,都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如微塑料表面可以吸附許多細菌和真菌,這些病原體可以通過微塑料這個載體,將病原微生物帶入人體,影響人們的健康。

哈爾登說:「這種共享的資源將有助於建立一個可塑暴露資料庫,這樣我們就可以比較器官和人群在不同時間和地理空間中的暴露情況。」

最後,說一句愛護壞境人人有責。

在最後說一句我是一個剛開始寫作的小白,我還是什麼都不懂,歡迎大家私信我,來評判我,愛你們!!!

相關焦點

  • 47個人體器官樣本檢測到塑料成分!丟棄的塑料正在汙染人類自己
    塑料已經汙染了整個地球,從北極的雪、高山土壤到最深的海洋。這些上萬年都無法完成降解的塑料,最終會進入生態體系,經過食物鏈層層積累,最終回到處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體內,一點點侵蝕著我們的身體。在本周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20 年秋季線上會議上,科學家們展示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通過質譜分析 47 個人體組織樣本,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樣本中都含有微塑料或納米塑料成分。
  • 塑料汙染有多嚴重?科學家在人體組織中檢測到微量納米塑料
    土地,水和空氣的塑料汙染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即使塑膠袋或水瓶破裂到不再令人討厭的程度,微小的碎片仍會汙染環境。動物和人類可以攝入這些顆粒,對健康產生不確定性。現在,科學家報告說,他們在檢查人體器官和組織時發現,人體已存在微米和納米塑料。研究人員將在美國化學學會(ACS)2020年秋季虛擬會議與博覽會上展示他們的結果。
  • 47個人體器官樣本中檢測到塑料成分!人類丟棄的塑料正在汙染自己
    塑料已經汙染了整個地球,從北極的雪、高山土壤到最深的海洋。這些上萬年都無法完成降解的塑料,最終會進入生態體系,經過食物鏈層層積累,最終回到處於食物鏈頂端的人類體內,一點點侵蝕著我們的身體。在本周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20 年秋季線上會議上,科學家們展示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通過質譜分析 47 個人體組織樣本,研究人員發現這些樣本中都含有微塑料或納米塑料成分。隨手丟棄的塑料,去哪兒了?
  • 白色汙染的救贖
    很多人喜歡用塑膠袋裝食品再用微波爐加熱,市面上的大部分塑膠袋遇熱會產生毒素,成為危害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當燙熱的食物放進塑膠袋中食品溫度超過50攝氏度時,塑膠袋中的鉛等物質就會融入到食品中,塑膠袋受熱可能會產生一些聚二苯、聚三苯等致癌物質,對人體產生危害。塑料垃圾被很多動物誤吞,因無法消化也無法排洩而最終導致死亡。
  • 白色汙染,已經席捲全球,我們一起抵制白色汙染、拒絕白色傷害!
    塑料垃圾無處不在,在偏遠的地區也能發現塑料垃圾身影,在任何海灘,河流,任何地方都可以發現人造塑料廢物奇觀,而且還在持續增加。這些廢塑料大到大型容器,小到頭髮絲一樣的微顆粒,這些塑料汙染環境,土地,河流,海灘和海洋,每年有多大800萬公噸的塑料最終進入我們的海洋。
  • 可以吃塑料的細菌,被華裔女生發現,「白色汙染」有救了?
    塑料是我們生活當中最為常見的物質了,它出現於上個世紀,是通過人工而合成的一種高分子材料,它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的生活中。塑料容器,塑料和塑料桶,塑膠袋等等,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隨處可見,但是我們卻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塑料製品的使用給我們所生活的地球帶來了哪些影響。
  • 白色汙染的後遺症!科學家在人類體內發現多種塑料顆粒,不是偶然
    很多人會覺得,塑料垃圾丟到地上或者海洋中,危害的都是生物界裡面的動物,殊不知」害人終害己「,我們人也會被自己所傷害,前段時間科學家們便在人體中檢測到了不同的塑料顆粒。更令人們驚訝的是,即使是在深海中,也有大量的塑料顆粒,一些深海的魚類體內也存在塑料顆粒,這也意味著塑料製品,已經滲透到地球的每個角落,自然,人類所吃的食物當中,也少不了會出現塑料顆粒。
  • 微塑料進入人體後,危害有多大?已經進入生態系統的食物鏈中
    (東方IC/圖) 全文共3880字,閱讀大約需要8分鐘 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聲稱,他們在人類糞便中檢測到了微塑料的存在。這意味著人類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吃掉了塑料,由此引出一個廣受關注的毒理學問題:微塑料會進入人類的腸道、血液以及其他器官中並危害我們的健康嗎?
  • 「白色汙染」無處不在:47個人體器官樣本檢測到塑料成分
    目的當前,非洲豬瘟病毒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所、暫存點、收運車輛等多個環節中汙染較重,通過收運車輛、工作人員甚至是無害化處理產物傳播到養豬場戶的風險長期存在。無害化處理場、暫存點的選址、建設布局不合理時,存在散播非洲豬瘟病毒的風險。2.2 車輛。從事病死動物及病死動物產品收集、轉運的運輸車輛,是散播病毒的主要載體。車輛密封不良或使用後未經徹底清洗消毒時,容易將非洲豬瘟病毒散播到外部環境甚至生豬養殖、屠宰等生產經營場所。
  • 塑料為何臭名昭著?不止海洋陸地遍處都是,人體內也檢測出
    塑料為何臭名昭著?不止海洋陸地遍處都是,人體內也檢測出!塑料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物質,在20世紀初期,塑料就出現了,它的成本低,可塑性又高,沒過多久,完全滲入人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出門購物要用到塑膠袋,口渴了喝塑料瓶裝的水,還用到了塑料吸管,這一切都與塑料有關。這些年來,塑料遍布全球它給人類帶來很大的方便,同時也存在諸多的弊端。
  • 陳根:從傳統塑料到生物塑料,毒性未變汙染依舊?
    文/陳根傳統塑料導致了白生汙染的蔓延和泛濫,加劇了環境危機,於是,人們發明了由植物、回收材料和各種形式的有機物製成的生物塑料。近年來,生物塑料作為傳統塑料的替代品進入市場。這項研究由德國歌德大學的科學家領導,被稱為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生物塑料化學成分調查
  • 白色汙染有望解決?有些生物竟以塑料為食
    然而在未來,地球可能會變成一個白色的星球。塑料製品用途廣泛,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但是幾乎所有的塑料都是難以降解的。,形成了一塊新的「大陸」,白色汙染嚴重威脅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態系統。就連在地球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也發現了塑料汙染,世界上已經沒有純淨之地。而人體中也檢測出了不同種類的微塑料,白色汙染最終也會反噬我們人類。
  • 南極微生物體內也出現塑料,塑料已汙染食物網,人類也在吃塑料
    南極微生物體內也出現塑料,塑料已汙染食物網,人類也在吃塑料 審核-小文說到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汙染,塑料汙染是規避不了的。從上個世紀塑料誕生之後,人類就對這種低成本、高便捷性的物質愛不釋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塑料製品的問題逐漸暴露了,那就是對環境的汙染。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的人口體內都有微塑料。此外,奧地利報告明確指出,大部分塑料微粒都是從海洋中的大型塑料垃圾中分解而來,而海洋生物體內含有塑料微粒早已不是新聞了。最後我們會發現,整個生態環境往往通過食物鏈或者其他方式,反噬作用到我們人類自身。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深海就像一個「水槽」,匯聚著大量微塑料。塑料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白色汙染也在持續增加,部分塑料垃圾通過多種渠道進入海洋,形成海洋微塑料,直接或間接地給海洋生態環境帶來危害。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 限塑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什麼是微塑料,如何產生?
  • 塑料顆粒蔓延全球,人體內也檢測出問題,這是怎麼一回事?
    塑料顆粒蔓延全球,人體內也檢測出問題,這是怎麼一回事?受科技的影響,人類的出行方式、飲食水平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各種交通工具的湧現,人類出行更加方便了,此外還能吃到各種各樣的美食。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購物的習慣,每去超市買一次東西,都會用到塑膠袋,它是再平常不過的物質了,不止去超市用到它,訂外賣、喝飲料都牽涉到了塑料,不得不說它的存在給人類帶來極大的便利。塑料顆粒對地球、人類的影響大家卻忽略它對環境的影響,很多人隨手亂扔的垃圾,會導致地區的嚴重汙染,不僅僅傷害整個地球,就連人體內也被檢查出了塑料顆粒。
  • 環保科普 | 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
    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什麼是微塑料,如何產生?微塑料汙染在最近10年才逐漸得到重視,但實際上早在50年前就被發現。1971年秋季,海洋生物學家Ed Carpenter首次注意到在棕色馬尾藻墊中漂浮著一些奇特的白色斑點。
  • 治理白色汙染 建設美麗中國——全國政協「加大白色汙染防治力度...
    調研中發現,農村地區地膜汙染問題日益嚴重,成為農村「白色汙染」的主要來源,應當引起重視,加速治理。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在我國多種作物種植上廣泛應用,在保水保肥、抑制雜草生長、減輕病蟲害、增產增收等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覆膜面積逐年擴大。形象地說,「過去是耕地之中看地膜,現在是扒開殘膜找耕地」,地表30釐米土層裡都存在不可降解的白色地膜殘留。
  •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塑料已經進入了人體
    一百多年前人們看到塑料這種新奇的材料時會由衷地感嘆它的便捷性,但應該沒有想到一百多年後的今天人類正在為如何解決塑料汙染的問題而發愁。人類的原因使得原本只存在於陸地上的塑料如今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擴散開來,連世界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以及地球兩極都出現了塑料的蹤影,這說明塑料汙染問題已經非常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