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當「世界垃圾箱」!2021年中國將徹底告別洋垃圾 國內再生資源...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不再當「世界垃圾箱」!2021年中國將徹底告別洋垃圾,國內再生資源行業風口已至

摘要

【不再當「世界垃圾箱」!2021年中國將徹底告別洋垃圾 國內再生資源行業風口已至】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 11月27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正式明確了我國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的時間。(華夏時報)

  「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11月27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正式明確了我國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的時間。儘管2020年底「洋垃圾」禁令落地的消息早已不是新聞,但這次的公告更是一則鏗鏘有力的對外宣言:中國再也不會充當「世界垃圾箱」了。

  11月30日,在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邱啟文指出,經過三年多的不懈努力,2020年底前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的目標勝利在望。截至2020年11月15日,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為718萬噸,同比減少41%。而今年固體廢物進口許可證全年審批工作已結束,明年將不再審批和發放。

  而未來,隨著「無廢城市」建設的推進,國內固體廢物加工利用產業發展也將迎來新的風口。行業分析認為,「十四五」期間,固廢處理行業和有望迎來新一輪的固定資產投資與產能擴張,國內再生資源行業也將從「小散亂」轉向規模化高質量發展。

  進口量三年間連續減半

  上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在製造業的起步階段,為了彌補原材料的短缺,開始從西方國家進口固體廢物。很長時間以來,中國都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垃圾」進口國之一。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數據,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垃圾廢品交易額在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間從最7.4億美元飆升到115.4億美元。

  從表面上看,這確實是一筆不錯的生意:以電子垃圾為例,進口國外的廢舊電子產品,不僅可以收取一筆垃圾處理費用,元器件、重金屬取下後,重新拼接組裝了還能高價賣出。然而這背後,生態環境亦為人們的貪婪付出了代價。拆解區土壤受到有機化合物和重金屬等的嚴重汙染,農田種不出莊稼,河道變得黑臭,情況嚴重時居民的身體健康也會受到影響。

  自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來,「洋垃圾」進口量連續三年減半。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全國固體廢物進口量分別為4227萬噸、2263萬噸和1348萬噸,與改革前2016年的4655萬噸相比,分別減少9.2%、51.4%和71%。

  但與此同時,仍然有些人為了利益在鋌而走險。《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7月下旬大連海關就查獲了一批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系偽裝成煅燒氧化鎳的工業廢渣,總共21.5噸。根據官方數據,僅僅大連海關今年前十個月就退運了3700多噸「洋垃圾」。

  邱啟文表示,未來生態環境部將積極配合海關總署充分發揮全國打擊走私綜合治理部際聯席會議機製作用,持續開展打擊洋垃圾走私行動,依法從嚴處罰進口固體廢物等違法行為,有效切斷洋垃圾走私供需利益鏈。

  倒逼再生資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而「洋垃圾」進口的結束,之前以進口固廢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將聚焦國內市場。對於從前以「小散亂」為主的固廢處理行業來說,既是難得的機遇,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報告指出,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內中小型企業佔據主流,缺少資金使得企業在技術、人才投入等方面具有較大困難,再生產品技術含量低、創新性差、競爭力弱,企業利潤微薄難以發展壯大。

  而隨著實施資源再回收逐漸受到國家重視,未來這一形勢或將有所改變。邱啟文透露,禁止洋垃圾進口改革以來,相關部門正在規範國內固廢回收利用體系,推動固廢加工利用產業發展,著力提升固體廢物利用處理設施能力建設。為此,住建部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垃圾分類工作,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居民小區覆蓋率達到81.2%;生態環境部在北京等20餘個省份,開展鉛蓄電池生產企業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制度試點工作;發改委發布指導意見,布局49個「城市礦產」示範基地建設,支持129個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推進60個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

  邱啟文指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配合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國內回收體系、強化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水平。持續加強固體廢物集散地整治,依法嚴格查處固體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倒逼「散亂汙」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國內再生資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younannan)

相關焦點

  • 沒有了洋垃圾的資源再生企業 有的「出走」有的回歸
    「洋垃圾」禁令頒布後,為了解決原材料的不足,該公司已於2018年9月在日本成立了再生塑料公司,專門從事特種高分子塑料顆粒加工。  範育順表示,中國此前約有1200家工廠進口外國塑料垃圾,如今三分之一的工廠改行,三分之一的企業轉遷到境外,三分之一的企業從事國內廢塑料再生利用。除了部分轉向東南亞的企業陸續轉回國內,這一大體趨勢基本呈現出再生企業的流動地圖。
  • 2021年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 國內再生資源細分市場迎重大機遇
    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公告》明確,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
  • 對走私「洋垃圾」,要「摘瓜」還要「扯藤」
    (1月16日《雲南日報》)   鑑於「洋垃圾」帶來的巨大安全危害,將「洋垃圾」截堵在國門之外已勢在必行。正因此,海關總署去年統一部署了「藍天2018」打擊「洋垃圾」走私專項行動,對「洋垃圾」非法入境進行嚴防猛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專項行動的成效還是比較明顯的,一大犯罪嫌疑人被抓捕、被法辦了,這固然是值得肯定的。
  • 禁令發布後,「洋垃圾們」怎麼樣了?
    數據顯示,國內絕大部分地區的固廢進口總量大幅下降,部分地區列入禁止進口固廢名錄的「洋垃圾」幾乎禁絕。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儘管在2018年以來的強監管政策下,「洋垃圾」進口管控成果豐碩,但一些地區在「洋垃圾」監管中出現「螞蟻搬家」、「偷梁換柱」等走私新趨勢,值得有關部門關注。
  • 對「洋垃圾」徹底說不!四部門:2021年起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
    同時,《公告》要求,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包括保稅區、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物流中心(A/B型)、保稅倉庫等保稅監管場所)內單位產生的未復運出境的固體廢物,按照國內固體廢物相關規定進行管理。需出區進行貯存、利用或者處置的,應向所在地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和保稅監管場所地方政府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關手續,海關不再驗核相關批件。
  • 2021年1月1日起 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洋垃圾禁入將...
    固體廢物雖然成本低,可以獲得一定的再生資源,但終究是環境汙染源,除了直接汙染,還經常以水、大氣和土壤為媒介汙染環境。在補充低價原料的同時,進口固體廢物也給環境帶來了不小壓力。
  • 洋垃圾禁入將有效減輕生態壓力
    2021年1月1日起,我國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洋垃圾禁入將有效減輕生態壓力固體廢物雖然成本低,可以獲得一定的再生資源,但終究是環境汙染源,除了直接汙染,還經常以水、大氣和土壤為媒介汙染環境。也因此,進口固體廢物俗稱「洋垃圾」。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既然是垃圾,我國為何還要進口?這得追溯到改革開放初期。當時,我國工商業快速發展,為了緩解原料不足,開始從境外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
  • 央視記者歷時1年調查:無視國家禁令的黑買賣 骯髒的洋垃圾變成...
    2017年7月前後,國家開始重拳整治洋垃圾,嚴查環境汙染等問題。可能很多人不是很清楚,洋垃圾對環境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危害?洋垃圾進入國內後最終流向到了哪裡?2018年5月下旬,時隔一年多時間之後,記者再次到天津、山東等地進行了調查。在天津塘沽濱海綠島附近的貨場,記者看到,雖然再生資源基地的牌子還在,但是已經不見了洋垃圾的蹤影。
  • 中國發布「洋垃圾」禁令,此前年進口1348萬噸
    據參考消息網報導,近日我國官方發布公告稱,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國將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洋垃圾(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資料顯示,「洋垃圾」包括電子產品、塑料、金屬製品等,通過對這些廢物進行清潔、粉碎後,企業可以將其轉化為工業原材料。我國作為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對工業原料需求巨大,因此」洋垃圾「在國內也擁有一定的市場。需要提及的是,自提出「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觀念以來,我國對「洋垃圾」的進口量已經大大下降。
  • 馬來西亞人炫耀:中國人真傻,「洋垃圾」渾身都是寶還不要
    一直發展到如今的時代,我們國家甚至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在各項科技實力方面,我們國家也是位於世界前列的位置,科技強國在我們國家很明顯的體現了出來。自從我們中國越來越強大之後,在2017年的時候我們國家就開始實行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的規定了。我們國家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中國了,經過我們國家的科研人員不懈努力,我們中國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的位置上,不再需要「洋垃圾」了。
  • 我國全面禁止進口「洋垃圾」 儀器儀表來「把關」
    近日,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公告》明確,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你知道洋垃圾嗎?
  • 2020年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十大新聞事件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疫情肆虐和全球經濟下行的雙重考驗下,中國再生資源行業積極踐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經濟發展戰略,取得了來之不易的顯著成就,「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一系列有關再生資源的利好政策相繼出臺,中國再生資源行業在「雙考」中表現出強大的抗風險能力、抗壓韌性和發展活力,
  • 急了:美國批評,澳洲憤怒,加拿大幫忙,洋垃圾到底有哪些危害?
    中國關于洋垃圾進口的規定將會於明年1月1日正式生效。明確規定了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禁止我國境外的固體廢物進境傾倒、堆放、處置。可以說,這個規定的出臺,標誌著我國徹底對「洋垃圾」說不。其實,從2018年開始,中國就全面禁止進口包括廢塑料、廢紡織原料、未分類的廢紙等總計24類洋垃圾。
  • 價格超低的二手辦公產品 全是洋垃圾
    在廣場第二個巷口的D檔和E檔之間,四名工人正忙著將一箱箱貨物搬上一輛中型貨車。    10時,A37檔的女老闆熱情地接待了前來問貨的記者。「今天我這裡已經賣了100多臺印表機,生意很好,現在就剩下這幾臺了。」女老闆說著,又指指牆角一臺理光印表機告訴記者:「只有這一臺翻新過,其他都是原裝機。」為什麼不全部翻新再賣呢?女老闆說:「翻新花精力花時間,又沒多賺幾個錢。
  • 印度接手「洋垃圾」後,最大垃圾場何般模樣:鳥比人還要大
    「洋垃圾」是什麼?在中國,進口垃圾又稱「洋垃圾」,是指一些非中國製造的廢棄工業產品、日用品等,也叫「進口固體垃圾」。許多洋垃圾集散地不規範,垃圾堆積如山,滋生出嚴重的環境衛生問題,對大氣、土壤、地下水造成危害,嚴重的環境汙染,對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
  • 中國各直屬海關查獲固體廢物(洋垃圾)走私案匯總
    這是近年來海關開展的最大規模打擊「洋垃圾」走私集中行動。據了解,今年1至4月,長沙海關打擊「洋垃圾」走私共刑事立案3起,涉案案值2042萬元,涉案固體廢物9160噸,抓獲犯罪嫌疑人8人。(中國青年報)天津海關-危險廢物-控制涉案人員7人5月22日6時,在海關總署統一指揮下,天津海關開展打擊「洋垃圾」走私2018年第三輪集中收網聯合行動。天津海關共出動警力70餘名,分為8個行動組在天津、廈門等地開展查緝及抓捕行動。
  • 洋垃圾、再生料、石頭粉 造出廉價「毒」吸管
    更令人震驚的是,有的再生料是用洋垃圾做成。  專家指出,在使用劣質吸管時,塑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隨之溶解在水中,長期使用會對人體的肝臟、神經系統造成危害,尤其是經過高溫燙過之後,對人體的危害更大。街頭豆漿攤「三無」吸管 遇熱散發怪異塑料味□本報記者 殷玉國  在日常生活中,塑料吸管隨處可見,市民平時喝豆漿、牛奶、奶茶時要用到它。
  • i9 銳龍堆核大戰 E5至強洋垃圾何去何從
    1Xeon 至強系列CPU       7月18日,中國環保部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文件,要求緊急調整進口固體廢物清單,擬於2017年底前,禁止進口4類24種固體廢物,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釩渣、未經分揀的廢紙和廢紡織原料等高汙染固體廢物。
  • 深圳七大資源類垃圾回收處理體系初步形成
    在福田區彩田村14棟居民樓的大堂內,全部設置了電池回收箱和廢棄燈管的回收專用箱。每棟樓的居民只需要將家中產生的廢電池、燈管拿下樓投放即可。   有害垃圾被集中收集起來後,便有一家專門的公司——深圳市通城寶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將其運走,該公司負責收集有害垃圾,暫存封箱後交運給具有相關資質的處理企業。
  • 2021年中國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專題調研與深度分析報告
    垃圾滲濾液一旦發生洩露,將對周邊環境造成二次汙染。同時,垃圾填埋分解緩慢,將長期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而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將長期存在,尤其是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用地緊張的局面將日益凸顯,垃圾填埋場用地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此背景下,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處理佔比已從2007年的81.70%下降到2018年的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