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息」呼吸是人體生存的必需條件,還有一大功能就是調節體溫

2020-12-04 我是青夜

當初練氣功,只是覺得好玩。但練了三個月,就給我練通了周天,那次是我有生以來感受最強烈的一次體驗,歡樂而又愉快。

我是參照李少波之真氣運行法開始學練氣功,開始時也不覺得有何感受,只是背後的肌肉有一些跳動,有一次突然感到全身猶如針刺一樣,極度地感到不安,當時不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只是覺得要堅持、再堅持,轟的一下,象是有股熱流從背部經頭部流向丹田,只是一下子 的感覺,全身百脈俱開,全身汗毛管都在出汗,就連手指上的汗毛管也都在出汗,歡愉的感覺從體內到皮膚、全身都洋溢作愉快的因素,宛如西遊記中對吃人參果的描寫一樣,真是超爽、超超爽的感覺。

我當時就知道我已經練成了氣功,已經通過玄關。因為第二天要上班,只有暫停練功去睡覺。看了一下時間,我足足打坐了五個鐘頭,睡眠過程中,背後的肌肉時有跳動,不只是一組肌肉、有好幾組在跳動,非常過癮。此後練功就沒有如此強烈的感受,但歡愉的感覺卻一直都練功中體會到。

當時年輕,也非常想了解內氣外放到底能達到什麼樣程度,我想了一個測試方法,就是在練功時將手掌抵在大鏡子上,你就會看見自已的真氣從手指尖射出,有時會達40~50釐米,看見自己的真氣從指尖流出會非常開心,也會加強你練功的信心。此方法第一次公開,如果你的真氣能達到50釐米並形成氣狀,你將這種景象拍攝下來,然後在文章後面留言聯繫我。

各位讀者,進來了就幫忙留言轉載頂一下。要學好氣功,第一步要學習調身,使身體形態有利於體液循環的狀態,盤腿能身體保持正中,含胸使身體有種向下沉的感覺,促進體液流向丹田處,當丹田產生熱量時,要及時收緊肛門,以便熱流向背後運動,拔背則雙肩輕輕向上提升,熱流自然地會向上運行,再舌頭輕頂上顎,如此便形成一種前下後上的循環狀態。

要學習調息,呼吸是人體生存的必需條件,除了提供身體必需的氧氣外,還有一大功能就是調節體溫,人的身體是慍溫的,偏高偏低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在人體中,呼吸又以兩種狀態存在,一是清醒時,二是睡眠時,睡眠時人的呼吸效為深沉,這是一種生命功能,效深沉的呼吸有助於小腸[則丹田處]向外排出蛋白質。練習氣功中所強調的呼吸方式就是這種效為深沉的呼吸方法,並且放慢呼吸的速度來提高內腑的溫度,促步影響外層細胞產生運動,細胞的運動會產生熱量,這種熱量身體會感受得到,並按照調身的方法引導熱流循環身體。至此,氣功的築基階段已完成。正所謂天道難測,天命難違。

人的一生存在著許多末知的變故,天災人禍應該說不是人為所能控制的,天命難測就不要測,一切順其自然就好。但是人命卻百分之百是需要我們自已來維護,需要自已對自身生命的調理。基於這種思維,千百年來人們都在尋求最佳的方法來實現最佳的效果,內丹養生理論也是這種思維的結果,並經千百年的流傳至今,本人從八幾年開始接觸氣功,至今30年,所感悟的現象以最真實的描述推薦給大家,以赤誠之心來尋求同志者,共同將氣功學說培養成為養生學中的第一品牌。

相關焦點

  • 【生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知識點總結
    下丘腦:有體溫調節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水平衡中樞)、血糖平衡調節中樞,是調節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脊髓:調節軀體運動的低級中樞。 2.各級中樞的聯繫 神經中樞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間相互聯繫,相互調控。
  • 不生病的智慧:激活、修復細胞,提升人體元氣之呼吸陰陽平衡療法
    有氧運動包括:調息、快走、慢跑、太極和瑜伽等。科學證明,保持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身體才能持續分泌多巴胺和內啡肽等有益的快樂分子,使人體細胞保持一種愉悅、空靈、飽滿的旺盛狀態,日久讓細胞端子分裂減緩,回歸年輕狀態。
  • 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度 正常體溫範圍
    一個健康的人的體溫是趨於比較穩定的,一旦超過或者低於那個穩定的值,那麼體溫就不正常,可能與身體某些健康因素有關,那人體正常體溫是多少度呢?正常體溫範圍是什麼呢?  其實人的正常體溫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它是一個範圍值,根據多數人的數值來做的判斷分析得出的,一般人的正常體溫是37度左右,其正常體溫範圍為36℃~37℃(指的是腋下體溫)。  人的機體深部的體溫較為恆定和均勻,稱深部體溫;而體表的溫度受多種因素影響,變化和差異較大,也就我們平時所測量的體溫。
  • 調身、調息、調心三調合一,層次機理要看懂!
    對三調合一的理解健身氣功的養生機理就是在調身、調息、調心的不同比重下,通過陰陽平衡規律,來協調臟腑、氣血的偏盛偏衰,逐漸朝著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發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意思是說陰氣平和,陽氣固密,陰陽平和協調保持相對平衡,則身體健康,精神愉樂。如果是通過練習健身氣功來獲得了這種精神愉快,那就是達到三調合一的境界。
  • 深度好文: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而內臟脂肪組織會分泌出超過20種不良激素(或者脂肪細胞因子),會引起血管炎,還會削弱胰島素的功能,從而導致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2、無處不在的空調,使體溫調節中樞不再敏感專家認為,除了肌肉質量下降外, 空調導致的出汗困難也是現代人體溫下降的一大原因。
  • 科幻電影中的人體冬眠技術,距離我們還有一步之遙!
    傳說中的休眠技術在科幻電影中看得已經很多了,從《阿凡達》中的休眠到潘多拉星軌道上甦醒的傑克,到《太空旅客》中被小行星撞擊所喚醒的星爵,甚至還有《星際穿越》中的老黑在卡岡圖雅的軌道上等待庫伯回來,休眠技術的完美表現讓大家心馳神往!但看似簡單的技術,以現代條件下能實現嗎?
  • 乾貨 | 人體的神經調節知識點總結
    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產生興奮,並傳導興奮,進而對其他組織產生調控效神經元的結構:由細胞體、樹突(短)、軸突(長)構成、後二者合稱為神經2、反射:視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 免疫調節治療在呼吸危重症領域前景廣闊!
    「正如今年新冠疫情中我們發現的一樣,重症感染與免疫失衡以及免疫調節治療直接相關。關注並動態監測免疫功能指標的改變,以及個體化、規範的免疫調節治療直接關係到患者預後,因此對於感染與免疫調節治療相關的熱點話題進行討論,對於我們今後的工作有重要的意義。」
  • 37℃不再是正常體溫?人體的體溫持續降低,到底意味著什麼
    論文中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逐漸下降,不到 200 年間,人體體溫下降了 0.4℃,從 37℃ 降至 36.6℃。這有可能使人體的溫度調節中樞對外界溫度刺激變得遲鈍,從而使得人體體溫出現下降。二、抵抗病毒的機會變少還有另外一種觀點認為,人體之所以保持穩定的體溫,是為了抵禦一些致命的病毒和真菌等。
  • 你的體溫還有36度8嗎?研究表明:體溫下降1度,免疫力下降30%
    由於受到相關肺炎的影響,很多人都養成了每天測體溫的習慣,正常來說人的體溫應該是36度8左右,接近37度,但是經過長期測體溫會發現現在人的體溫都有所降低,基本上都在36度3或者4左右。體溫下降會給人體帶來什麼影響?
  •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人類正常體溫37℃已成歷史,現在人們的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人類體溫在170年間下降了0.4℃,意味著我們免疫力下降,大大提高了病毒、細菌感染和癌症的發生率。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調節日常飲食、加強體育鍛鍊、不濫用空調、放鬆心態緩解壓力等方式,從一點一滴的小細節中,適當提升體溫。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我們人體有大約60萬億個細胞,血液的任務就是向這60萬億個細胞輸送營養和氧氣,並帶走二氧化碳等廢物。血液中的白細胞具有免疫功能,白細胞可以識別體內的異物,並做出相應的免疫應答。體溫高時,血流速度快,白細胞就能更加迅速地發現體內異常,把病原體扼殺在搖籃裡。
  • 「溼球溫度」達到35℃,人只能活幾小時,人體「熱量極限」是什麼
    「接近熱量極限」,當「溼球溫度」達到35℃時,人體將失去調節自身溫度的能力,只能存活幾個小時。二、人體的「熱量極限」人是恆溫動物,自身可以調節體溫,使體溫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人體的降溫,主要通過皮膚傳導,輻射、對流,以及汗液的蒸發來實現。
  • 體溫提醒了我們什麼?什麼樣的體溫最正常健康
    恆定的體溫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礎,即使體溫發生細小的變化,都會引發一系列的健康問題。而且,體溫裡蘊藏著很多奧秘,就連人體中活躍的疾病細胞,都有自己青睞的溫度。   體溫,男女老幼有差別   人的正常體溫為36℃~37℃(腋窩)。
  • 為什麼人體正常體溫不是30°C、40°C、50°C,而是37攝氏度?
    在長期的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這樣的經驗,那就是人腋下的溫度總是在37度左右才算是正常,低於這個溫度和高於這個溫度,人們都會出現不舒服的現象,嚴重的還需要到醫院去治療才會恢復健康。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人的正常溫度是37度左右呢?
  • 熱成像人體體溫篩查預警系統設備情況
    作為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體溫檢測十分重要。為了滿足諸多場所大人流的測溫需求,北京西莫羅推出熱成像人體體溫篩查預警系統,能有效幫助監測出入人員的體溫狀態, 熱成像人體體溫篩查預警系統採用無感快速測溫系統,快速感應通過人群是否體溫異常,能滿足各種大人流量場合的測溫需要,為疫情防控提供有效助力。
  • 呼吸陰陽平衡療法
    我似乎找到了修復人體密碼的鑰匙,就是利用〖呼吸陰陽平衡療法〗,調動激活體內自身能量,修復滋養自身細胞端子,讓細胞端子分裂減緩,重新激活端子活力,達到健康養生,祛病延年之目的。我的方法就是利用中醫的〖陰極為陽,陽極為陰〗的陰陽五行理論,綜合我的〖呼氣為陽,吸氣為陰〗的治病理論,把呼吸發揮到極致,也就是把陰陽發揮到極致,快速恢復人體陰陽平衡,激發人體潛能。
  • 人體開始變涼了?正常體溫已不再是37℃!
    我們來看一些研究—— 人體體溫下降了0.4℃! 帕森內特和她的團隊分析的數據顯示,除去體溫計差異,人體體溫在過去的兩個世紀中確實在慢慢變涼。 她和同事通過分析總共677423個人體溫度測量數據,建立了一個線性模型。
  • 發熱時體溫的調節過程
    由於致熱原的作用使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定點上移而引起的調節性體溫升高(超過正常值0.5℃),稱為發熱。發熱是在發熱激活物(如體外的細菌、病毒等,體內的類固醇、炎症反應分泌的細胞因子等)和內源性熱原(Endogenous Pyrogen,EP)的作用下,機體對體溫調節的結果,其發病機制包括三個基本環節。
  • 我們的體溫為啥偏偏是37℃?原來如此
    有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是否想過:不論人的年齡、身高、體重差別多大,有一個數字是相同的,那就是體溫是37℃左右。不論是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還是棕種人,也不論你住在赤道還是北極,體溫都基本相同。為何體溫偏偏選擇了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