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體正常體溫不是30°C、40°C、50°C,而是37攝氏度?

2020-12-04 百家號

在長期的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這樣的經驗,那就是人腋下的溫度總是在37度左右才算是正常,低於這個溫度和高於這個溫度,人們都會出現不舒服的現象,嚴重的還需要到醫院去治療才會恢復健康。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人的正常溫度是37度左右呢?

國外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人體的37度體溫,對生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如果體溫低於37度,會引起很多細菌感染,而高於這個體溫,我們會不舒服,還會因為身上溫度過高消耗大量的維生素,從而不得不長期服用維生素,來維持生命的正常運轉。

為了分析出具體的原因,科學家們做了這樣一個試驗,模擬30度到40度之間的體溫來計算怎麼樣補充食物和能量才能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在經過一番實驗後,結果剛剛好是37度,所以人體在37度的時候能夠使用最小的動力來維持身體需求的平衡,也只有在37度的時候才能獲取少量的能量,就能達到最大的行動力,可以說這是自然進化的最終結果。

由此科學家們猜測,人體的正常溫度之所以是37度左右這是人類在地球上長期進化的結果,受地球的各方面因素和環境的影響,自動調節出了37度的體溫。而如果地球以後發生一系列變化,比如說地心溫度持續升高,或者環境其他因素發生巨大變化,亦或者是其他因素發生變化,人的身體溫度也有可能隨之發生變化。

科學家們在研究中還發現,人體有大量的酶,這些酶作為讓人體內部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一種中介物質,可以說是人體維持健康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而如果想讓這種酶正常工作,其溫度要在37度左右,正是這樣的人體溫度,才能夠讓維持健康的酶正常運轉,我們的身體才不會出現問題。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受地球環境的影響,體溫必須保持在37度左右才能保持攝入能量的減少,又能夠維持身體的正常運轉。要知道在進化一開始的人們,生存環境可是非常惡劣的,人們不光要保持體力和野獸鬥智鬥勇,更需要攝入更少的能量來獲得更高的行動力,只有這樣才能長久的生存下去,這是自然進化的結果 。

相關焦點

  • 37°C是人體正常體溫?科學家發現基礎體溫正在下降
    醫學界將37°C作為正常體溫的「生理點」,這一理論可能不再適用。在醫學科學界,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最近,被架在放大鏡下觀察的,是「人體基礎體溫」。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期刊eLIFE刊發最新研究稱,美國史丹福大學發現,近百年來,美國人的基礎體溫隨著時間推移,逐漸下降。將37°C作為正常體溫的「生理點」,這一理論可能不再適用。
  • 37°C成為歷史,人類正常體溫現在是多少,我們的身體正在變冷?
    在很多人的認識當中,37攝氏度是人體的正常體溫,不過這件事情,隨著最近不斷的測量體溫而發生了一些顯著的變化。有的人關注健康,所以這一段時期經常測量體溫,不過很多人連著測了十幾天的體溫,卻發現自己的體溫並沒有超過37攝氏度,這是怎麼回事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為什麼人體正常體溫是37°C?人是恆溫動物。
  • 37攝氏度對人體而言是正常體溫嗎?專家的回答絕對是亮點
    當體溫計測量值顯示為37.2攝氏度左右時,你可能會認為這是正常體溫,繼續起床上班。然而今天的一位專家卻不這麼認為,專家是這樣看待人體體溫值的。150多年前的1986年,一項關於人體體溫的古老研究表明:37攝氏度為人體體溫基準,是正常身體與發病的臨界點。
  • 我們的體溫為什麼總是37.2攝氏度?
    可無論是感覺能被烤化的40攝氏度,還是清涼宜人的26攝氏度,我們的體溫卻一直保持在37.2攝氏度左右。不僅僅如此,無論你是生活在北極,還是生活在赤道,無論你長得矮,還是長得高,無論是胖或者痩,除非你生病了,那麼體溫不僅僅是大概不變的,還非同尋常地搖擺在37.2攝氏度左右。  37.2攝氏度實際上只是機體內部的一個平均值,身體各處的具體溫度是不同的。
  • 體溫37°C已成昨日黃花!人類體溫大範圍降低,或延長壽命30年
    體溫37℃已經過時,36度6才是正統每個人長大後學到的東西,就是我們的正常體溫37°C,是錯誤的。——朱莉.內特博士正如朱莉博士所言,體溫37℃已經過時,36.6℃才是正統。為什麼敢這麼說呢?這還得從一百多年前的德國說起。1851年,德國醫生德利希(C. A.
  • 過去一個世紀人體體溫正穩步下降 37℃可能不再是人體正常體溫
    過去一個世紀人體體溫正穩步下降 37℃可能不再是人體正常體溫  olivia chan • 2020-01-09 15:12
  • 真的不是 37℃了,多項研究發現人類體溫一直在下降
    包括絕大多數醫生在內的許多人都認為,我們的正常體溫是 37℃。但生活中我們又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在沒有發燒的情況下,自己量出來的體溫往往是 36℃多,而不是 37℃。
  • 人體要保持36-37攝氏度的體溫竟然是因為這個……
    我們知道,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6-37度,低了或高了身體都會不舒服,但這是為什麼呢? 西媒稱,這是因為36到37攝氏度的體溫可保護人們免受感染。
  • 人體細胞內部溫度可達50°C,遠超體溫
    眾所周知,正常人體體溫大概37°C左右,即使是發熱病人的體溫也很難超過42°C。然而最新研究表明,正常人體細胞內部溫度卻可高達50°C。人類的細胞在氧氣的參與下燃燒營養物質以產生能量。但與明火不同,這是一個受控的過程,涉及多個化學反應步驟。
  • 人類的正常體溫再也達不到37°C,體溫下降,會帶來哪些影響?
    從前我們只有在體檢或者是感冒發燒的時候,才會偶爾量一次體溫,但是一場鋪天蓋地的新冠肺炎改變了這樣的狀況。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醫院人滿為患,健康的人也被封閉在家裡。這時候每個人每天要做的事情,除了消毒就是量體溫,只有每天測量的數據沒有變化才能稍微放下心來。
  • 人的正常體溫為什麼是37℃
    每當我們感冒發燒的時候,都要用溫度計測量體溫。通常來說,我們的體溫都在37℃左右。
  • 37°C不再是人類體溫標杆 人類100多年來平均體溫不斷下滑
    上學的時候很多人應該記得書本上有說人類正常體溫在37°C左右,所以37°C也成為是否發熱的一個關鍵。如今這個數據有可能被打破,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稱100年來人類的體溫越來越低了。
  • 37℃不再是正常體溫?人體的體溫持續降低,到底意味著什麼
    自1851年起,德國有關醫學家在大量研究後表示:體溫37度成為衡量人健康與否的標準。但是近期一份科學期刊表示,37度已經不在適用於現代人。論文中提到,自工業革命以來,美國人的平均體溫逐漸下降,不到 200 年間,人體體溫下降了 0.4℃,從 37℃ 降至 36.6℃。
  • 正常體溫已不再是37℃!人體開始變涼了?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每天進出小區都要測量體溫。不少人發現每次測量結果都是36℃多,很少會高於36.7℃。這就有點讓人納悶了。小時候課本上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但為什麼現實中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
  •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
    都說人體正常體溫是37度,為什麼每次測量都是36度多,正常嗎?自然是正常的。不大正常的是「正常體溫37度」的這個說法。「人體正常平均體溫是37℃」的起源在我國,人們習慣於測量腋窩溫度。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測量其他部位的溫度,應該被默認為測量的是腋窩溫度。但,而事實上,人體正常的腋窩溫度並非37℃。
  • 較真丨人體正常體溫37度已成歷史是真的嗎?體溫普遍降低意味著什麼?
    較真鑑定: 11851年一名德國醫生經過大規模的體溫測試後,計算出人體的基礎正常腋下體溫大約在36-37攝氏度。這個體溫值被各國使用至今,成為普通人也知道的常識。
  • 獵奇:37度已不是正常體溫?專家證實每過十年,人的體溫降0.03度
    每當人們感覺自己被感冒困擾的時候,想要知道自己發沒發燒,首先第一項工作,就是要用溫度計測量一下自己的體溫。在人的認知中,人體的正常體溫是37度,如果超過37.5度,就說明這個人已經處於低燒狀態了。37攝氏度是一個人體溫正常的標準狀態,但是這個被人們一致認同的體溫標準從何處得來的呢?這個溫度到底還適不適用現代人的體溫標準呢?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其實經過科學家的證明,37度這已經漸漸不適合用來描述現代人的正常體溫標準了。基本上每過十年左右,人的平均正常體溫都要下降0.03度。
  • 人體開始變涼了?正常體溫已不再是37℃!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無論是進地鐵、超市、小區,人們都會被測體溫,許多人發現測量結果多為36℃多,很少會就在37℃。 不是經常說人的正常體溫大約是37℃嘛?但為什麼大部分人的體溫都不到37℃?
  • 漲知識|人體的正常溫度為什麼剛好是37℃?
    當環境溫度相比於人體溫度比較低時,人體放出的熱量比產生的熱量要多,就會感到寒冷。幸好人體正常溫度沒有更高,否則冬天豈不是會感覺更冷。圖片來源:Veer圖庫人體的正常溫度為什麼剛好是37℃?如果正常體溫都升高1℃到38℃會怎樣?
  • 尿維生素c偏高的危害
    維他命C是十分關鍵的一種營養元素,我們平常需要給人體補充充足的維他命C,進而確保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