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陶瓷作偽造假手段層出不窮?知道如何造假,方能百戰不殆

2021-01-10 古鑑君

接上一篇文章裡面很多人是不太認可古鑑君發的文章,都是科學和眼學的辯證,古鑑君希望的大家可以看到彼此的長處,科學鑑定儀下也只是為了更好地驗證眼學。我們做古董藝術品司法鑑定14年了,都是科學和眼學要認可,民間收藏可能對科學的人認可遲點,但在古董藝術品鑑定上面,說大一點對法律上,關係到公證、嚴明,國家形象;小點的關係到一個罪犯是不是得到懲罰,好人會不會蒙冤?即使在民間,是不是也關係到每一個藏友的經濟財富呢?我相信每一個博物館裡面的研究員或者國家文物局裡面的研究人員他們不會去摒棄科學,他們是擁護科學的,因為科學可以更好的論證他們的研究,而摒棄科學的,是不是因為動了他們的蛋糕?普通藏家應該多去論證,用科學的鑑定儀去論證這些方法到底是否正確,不應該聽一面之詞。不喜勿噴。

十,明成化窯瓷器,成化瓷的氣泡小而密集整齊,不同於典型宣德器大、 小不同而疏朗的氣泡群。成化瓷的氣泡已徹底改變了宣德瓷的大小不同而疏散的情況, 顯得小而密集, 成化瓷的釉面則如脂似玉, 光潔細潤;釉面閃淡青色。民初後仿者釉面粗劣多雜質,沒有成化釉質那種肥腴, 也沒有垂流而成的一圈積釉。

圖片來自網絡

十一, 明正德窯瓷器, 正德瓷一般胎質較成化、弘治為粗而厚重, 製作亦稍粗糙, 釉內氣泡小而密集, 呈魚子狀。

1、 明正德官窯青花瓷。正德青花色澤呈藍灰,用的是港西端州上高縣的無名子(石子青)。 青花呈色穩定、 勻淨。 在鑑別儀下, 釉面青亮, 器物邊緣凝釉處因釉厚而顏色更深。 在鑑定儀下釉層中有小而密集的魚子狀氣泡。

2、 明正德民窯青花瓷。 釉有厚薄兩種. 在鑑定儀下, 厚釉的含微小的氣泡而成乳濁狀,鴨蛋青色; 薄釉的中泛青。

十二, 嘉靖隆慶窯瓷器, 紫金釉也叫醬色釉, 是傳統的高溫釉, 在傳世品中的嘉靖器,釉色往往呈黃紅色, 釉內氣泡疏朗而不密集。

十三,、 清雍正、 乾隆青花瓷, 雍正仿宣德青花器非常普遍, 官、 民窯均有出品, 這種製品大多是雍正中後期至乾隆前期生產。 仿宣德青花用重筆點染模仿宣青的暈散與黑褐斑, 但色浮釉中。 在鑑定儀下, 釉中有氣泡, 呈桔皮紋。

作偽手法大體可分為舊器改觀和新器作舊兩種。現介紹如下:

舊器改觀

復原:是將原已破碎的器物進行粘接修復,使其回復完整.粘接料多用「501」或「502」快速粘合劑。 粘合後再用色料補縫, 以求其色調與器物種類一致, 達到回復原貌的目的, 但很難達到一致。

配缺: 對 舊器中局部殘缺, 少腿足、 把手、 耳系、 流口者, 用其他器物進行補配或改配, 使殘缺的舊器達到完整。 新配的腿, 把、 耳、 流等小部件, 有取別的古物殘件者, 也有取自新仿品相配的。 但所配部件, 往往和原器不協調.

配蓋:舊器缺蓋, 配以別的同類器物的舊蓋, 或另配一個專門新仿的器蓋。 因為是另配,造型或釉色往往也不協調。

截口和磨口:舊器的口部或頸部有破損,使用工具將其截除,再打磨平整,改裝成一種新造型。

補釉: 在磨口露胎處補上新釉, 入窯重新再燒。 往往可以看出 舊釉和新釉的接痕, 亦或兩種釉的色調不統一。

復窯:將廢棄的古代生燒舊器, 重新入窯二次燒, 使其因生燒具有的尚未熔融的釉面, 融為晶瑩透光的新釉面。 但往往出現縮釉現象。

補缺:舊器的局部有破損處, 用石膏、 白水泥之類材料進行 補缺, 然後塗上與釉相似的顏料, 器表再塗上透明清漆或上光油之類, 使其有光澤, 但補缺部分總有一些差別可以看出。

新器作舊

就是採用種種方法將後仿新器作舊, 以便將仿器充作真品出售. 所見的方法有打磨釉面、藥品處理、高壓蒸煮、水浸,加飾土鏽,打破修復、套口接底數種。(下篇文章出來新器做舊的內容)

陶瓷文物青花瓷瓷器藝術品

相關焦點

  • 造假奇石大揭秘 如何識別
    而靈璧石的造假手法就更多了:有的紋石是用鋼絲拉出的;也有的紋石是用刻刀和鋼鑽刻出來的;各種動物形態是雕琢出來的,有的靈壁石卻是用砂輪磨後再用草酸滲泡作舊出的,沒有一定經驗的人是看不出來的。而有的地方奇石造假的手段更顯高明。所謂的貴州龍化石竟是用瀝青燒鑄的;一些造假者將化石碎片打成粉狀再重新加樹脂膠壓鑄,其用眼觀察與真化石並無兩樣,真偽很難分辨。
  • 古董造假技術令人震撼!養昆蟲咬字畫騙藏家,假玉塞狗肚子沁色
    這年頭為了賺錢確實是無所不用其極啊,就拿古董行業來說吧,現在的古董造假技術真的是令人震撼到了極點,那些商家為了賺錢,確實是絞盡腦汁,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來造假古董,而且造出來的古董真的是就連所謂的收藏家和專家都是無法辨別的。
  • 古今中外的 作偽高手
    右:畢卡索 巴塞隆納系列之母親和圍著頭巾的小孩 原標題:古今中外的 作偽高手   對藝術創作來說,臨摹甚至是照搬經典、名作,是初學者的必經之路,也是古今中外多數畫家進入藝術殿堂的必要手段。因為這個特徵,在藝術品的市場交易中,一些藝術品便變得撲朔迷離。以市場的眼光看,甚至有人認為,藝術品的「作偽」,伴隨著藝術史的發展。
  • 中國文物造假調查:河南制假村眾多騙倒不少專家
    此外,近年來民間收藏熱潮使得對於文物藝術品鑑定的需求暴漲,隨之而來的鑑定騙局和亂象層出不窮。2011年3月,《北京商報》記者探訪北京琉璃廠附近文物市場,報導稱,北京琉璃廠東西兩條街上,存在眾多貼有「文物鑑定」字樣的商鋪,「只要肯出錢,即便你拿來的東西是新貨,也有人能夠把它包裝出歷史背景,即便你拿來的是塊石頭,也有人能『指鹿為馬』。
  • 孫金偉:論中國學術造假三種常見手段極其危害(資料)
    2.請人代勞造假抄襲。  請人代勞造假抄襲也是中國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和國有企業非常流行的學術造假手段。不過這種行為通常發生在單位領導幹部身上,因為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領導幹部位高權重,又工作繁忙,造假抄襲自然就請人代勞。
  • 明清時期書法鑑藏中的作偽現象
    在崇尚清雅的世風中,社會各階層對書畫古董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這種熱情自然會刺激市場需求。卜正民指出:「商業貿易擴大了士紳生活圈子裡的貨品種類,對此,士紳們並不抗拒。他們愉快地將這些貨品吸納到他們鑑賞精緻物品的文化休閒活動之內,這也同時刺激了貨品的生產。」然而事實卻是市面上流通的書畫古董根本滿足不了社會需求,這種供求的矛盾給了一些商人可乘之機。
  • 清代:書畫作偽的第三次高潮
    與之相適應的地區性作偽也形成潮流,『蘇州片』『揚州片』『湖南造』『廣東造』『北京後門造』等專用名詞進入人們的視線,作偽高手也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清 王鑑 仿古山水圖冊(十二開選一) 紙本水墨或設色 每開縱四二·九釐米 橫三三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作於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書畫收藏之風的盛行使鑑賞家日益激增,梁清標、高士奇、安岐等鑑賞家家喻戶曉。
  • 嚴打學術造假刻不容緩
    政策微評李海楠近日,教育部發文嚴厲打擊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讓各界輿論重新聚焦大學生論文造假話題,更引申至對我國學術造假的再次深刻思考。必須承認的是,我國學位論文造假由來已久,國家層面採取的措施不斷,也的確起到了積極成效。
  • 長期系統性造假!證監會定性:豫金剛石涉重大財務造假,金額巨大
    曾經的「妖股」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2020年12月31日,證監會披露,豫金剛石涉嫌重大財務造假,2016年至2019年財務信息披露嚴重不實。一是連續三年累計虛增利潤數億元,二是未依法披露對外擔保、關聯交易合計40億餘元。調查還發現,在上述期間,實際控制人累計佔用上市公司資金23億餘元。
  • 作偽的曹雪芹墓碑
    墓碑也好,墓石也罷,不變的是作偽本質。這起雪芹墓碑鬧劇和十一年前的正龍拍虎鬧劇,完全相類,如出一轍。都是先有村民粗劣造假,當地部門隨即作出認可。作偽的支持者們往往話語權還挺大,搞得不知內情的群眾們看了也都半信半疑。但兩起鬧劇的結局卻大不一樣。周正龍最終坦白了虎照作偽,陝西鎮坪並沒有建立華南虎自然保護區,力挺周正龍的林業廳幹部朱巨龍也被調離副廳長職務。
  • 簡歷造假的8種「騷操作」
    據一些背調公司統計,國內職場中有接近4成的人在簡歷上有過造假現象,其中網際網路是重災區,超過了80%,第二就是房地產行業,超67%。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簡歷造假的手段越來越多,各種花樣讓HR防不勝防。接下來,就位大家盤點一下簡歷造假最常見的8種套路,並為大家送上一套「望聞問切」診斷法。
  • 魯寧:被淡化的漢芯造假事件
    在經歷了數月的「冷凍」後,上海交通大學終於承認了「漢芯」系列晶片造假,並公布了處理意見。  精心選擇公布調查結論和處理意見的時間,同樣可以降低讀者們對醜聞的關注程度,以便把所謂負面影響降至最小。處置「漢芯」造假的新華社電訊通稿選擇在上周五發出,各報刊欲刊登此新聞只能在周六。這個時候,大多數讀者正在過雙休日,報紙的閱讀率最低。
  • 導師:不造假不讓畢業
    從翟天臨開始,不僅牽出的是學生畢業論文的事情,而且也「順藤摸瓜」地牽出來一系列導師學術造假的問題——雖然不是特別多,但也是「遍地開花」——各地高校、隔三差五總能被查出或者檢舉出導師論文造假!造假方式、手段各式各樣、層出不窮,而且有時候讓人瞠目結舌。
  • 從哈佛「心機」教授造假,看那些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看來,這場震驚全球的重大學術醜聞,還會在苦澀和幻滅中持續發酵很長一段時間……  不知何時開始,學術界許多知名學者、專家深陷「造假門」,學術界論文造假事件層出不窮,而種種造假案例都像一面警鐘一樣告誡後來者——科研沒有捷徑。接下來,我們看看那些曾經轟動一時的學術造假事件。
  • 又見一群中國醫生被「圍獵」,「零號」抄襲造假論文被發現
    近5年來,SCI論文抄襲屢見不鮮、造假花樣層出不窮,中國科學似乎已然成為了國外學術打假人士的「重點照顧對象」。近日,又一群中國醫生「甘願」被圍獵,8篇相互抄襲造假論文被國外學者發現,且經艾普蕾系統檢測和人工核實。
  • 臺大校長涉論文造假拒不辭職 被諷學界禽流感
    全教總理事長張旭政認為,楊泮池用「故意造假」作為辭職標準,無視他是造假論文的「共同作者」,無視他的論文被「撤銷」,無視他做為臺大校長具有「示範」的作用,顯然不符大學校長應有的風範,也是對臺灣學術界的嚴重負面示範。臺灣詐騙集團聞名國際,黑心商品層出不窮,倘若高教圈、學術界持續用最低標準看待自我,恐難遏止論文造假歪風。
  • 瑞幸退市暴露網際網路企業四大造假手段,這些盡調方法可有效排雷
    瑞幸被要求退市,最重要的原因是其被渾水做空,質疑其經營數據的真實性等問題,而談到這就牽扯到網際網路公司的財務造假手段和盡職調查問題。網際網路企業財務最主要的四大造假手段首先,是銷售額的造假。企業利潤最核心的來源是收入,而且如瑞幸咖啡這樣的網際網路平臺類公司,其企業的估值基本不參考利潤,而是參考銷售額,因為此類網際網路公司在創業前期沒有利潤。
  • 綠幽靈最新5種造假揭秘,避免中招
    很多朋友都會認為,有包裹體的異象水晶沒有造假的,只有單色水晶會造假,容易合成、人造、加色...像幽靈水晶,鈦晶發晶都是天然的,但是今天小玉告訴大家幽靈水晶這類包裹體水晶也已經非常高容易被造假了,而且造假手段非常多且隱蔽。
  • 為什麼連諾貝爾獎得主也要造假
    按理來說這樣地位的老科學家不至於做出這樣不體面的事,也不至於用Photoshop這麼離譜的手段來修改結果,再不濟咱們用人工智慧生成圖片呢。只能說科學界還是挺淳樸,扇貝之類的海鮮攝入不足。我身為諾獎得主,我也需要去造假畫餅取得預算,這是不是哪裡出了問題。今年數據漂不漂亮,文章能不能夠打動編輯獲得發表,會有力的影響到我明年的經費問題。
  • 中科院女博士論文造假真相:數據造假難以發現
    該博士的導師林國強院士在接受《青年周末》記者採訪時表示,該生為何造假,他到現在都不明白;當時抽查學生論文時,並沒能抽查到這一篇;事後他們花了半年時間才證實其造假。女博士造假事件,反映了什麼問題?記者在對北京的部分博士進行調查時,100%的被訪者都說,導師不動手做實驗;有博士表示,在這種情況下,實驗數據是否真實,導師只有聽學生的。